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开局给秦皇汉武恶补科学[直播] > 第6章 长生之梦【六】

开局给秦皇汉武恶补科学[直播] 第6章 长生之梦【六】

作者:梨遥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3-04-15 00:49:59 来源:文学城

【接下来,我们就来盘盘唐朝那些事。】

提到唐朝,先前因为已经被天幕点名批评过了,唐朝诸位皇帝恨不能让天幕就此消失,实在也不想被当众处刑。

【那或许就有人要问了,秦皇汉武如此权势,追求一生,最后都没能成功,汉武帝更是发出了那样的感概,自小接受最高等的教育的那些贵族王公们,怎么还会信了长生的鬼话,矢志不渝地去找死呢?】

这天幕的讲解深入浅出,纵使看不懂天幕之上的字句,但是常柚的话语他们却都能听得懂,因而京城中的百姓也纷纷寻了空地来听,毕竟皇家八卦,谁又能不喜欢听呢。

听到常柚如此说,历朝历代整日黄土背朝天的人们也纷纷点头,这些贵族子弟们是傻的吗?竟然这么喜欢找死。

【其实他们又何尝一点都不知道呢,不过人心便是如此,就算吃死再多人,也总会相信自己是最特别的那一个,大权在握的帝王尤其如此。

但惜命的皇帝虽然还是会孜孜不倦地找寻长生之法,但却不一定吃。北齐文宣帝高洋得了所谓九转金丹,却只将它放置在玉匣中,美其名曰:“我贪世间作乐,不能即飞上天,待临死时取服。”

这意思就是,我其实也怕死不敢吃,还是等快死的时候死马当活马医试一下吧。】

刘彻见自己的那部分已经完全过去,虽然仍旧心有余悸,但到底还是松了口气,脸色也没有刚才那么差了。

终于没有更多自己的糟心事要被说了,看起来现在就可以悠闲看别人的热闹了。

只是他看热闹不嫌事大,还不忘了跟共同看戏的大臣挽一挽尊道:“瞧瞧,朕在他们前面都知道没事干别乱吃丹药,也都跟他们说了,长生是虚妄,看看那些后来人,还真是一点脑子都没有,完全比不上朕的聪明才智嘛。”

众大臣习以为常地抬头看天,彼此都从彼此脸上看到了相同的内涵:看吧,陛下他又可以了。

【盛世大唐,是我中华文化中最璀璨的珍宝,而纵观大唐二百九十年的历史,其中最为耀眼的,当属我们大唐的太宗皇帝李世民。

唐太宗之功业,非但让千秋之后的我们津津乐道,便是在唐朝,也是最为让人怀念追忆的帝王。史书有载:“秦王功盖宇内,中外归心。”可以说,二凤陛下非但功在千秋,也誉满当代。】

天幕出现之时,尚是秦王的李世民正在跟李渊等人于殿内议事,便一道出去观看此神迹。

李世民向来对神仙之说没什么兴趣,心下原本以为这定然又是什么故弄玄虚的物什,却越听越精神。

这竟然是后世之人的评说!

什么长生之道是不甚重要的,重点是若是可以从中窥得些许未来之事,能提前规避些许灾祸,或可使百姓少遭劫难。

此刻听到天幕中人说起他便是那大唐的太宗皇帝,心情倒颇为微妙。

阿耶隐隐约约的排挤与李建成的敌意他并非全无所察,他自觉自己这位兄长也并无明君之风,他为何不可夺一夺这帝位?

不过心下却也总有徘徊,他也并非当真洒脱于世,对自己的身后名毫无挂怀,听到天幕中人如此盛赞自己的功绩,他也算松了口气。

看来后世并非一个唯嫡长论之的时代。

还有,为何又要叫他二凤陛下?

虽然,他确实有过拿凤凰自喻的想法啦。

后世的人怎么连这都知道。

但他微微皱了皱眉,并没有忘记方才这天幕所说之帝王,全都是醉心于追求长生之术的帝王。

莫非他登基之后也变了性子,开始追求那毫无意义的长生了?

也对,之前不还说大唐的太宗是吃丹药死的吗。

对此,他并不相信。

而他旁边的李建成听此言论,脸色堪称铁青。

他就知道,父皇将军国大权悉数交于秦王,他焉有不反之理?可既然阿耶已然立他为太子,李世民此举,便是谋逆的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为何天幕却对李二大加赞誉,还有本朝的那些唐人们,缘何这般拥戴李二?

他才是大唐的太子!

而李渊则不动声色地看了一眼自己的二儿子。

【另有唐制:有冤者哭昭陵下。而昭陵便是唐太宗的陵寝。更有宋陆游的诗句“孤忠无路哭昭陵”。

要知道,这样的殊荣,找遍两千年的帝制都是绝无仅有的,一般而言,为一个朝代打下最深烙印的,通常都是开国皇帝,譬如明朝的祖制不可变。再不济也如汉高祖刘邦一样,尽管以流氓之称被世人笑话,但说起汉家天下,自也绕不开他这位开国帝王。】

刘邦听天幕这么说,一口酒差点卡在喉咙口。

嘿,这酒是喝不下去了。

乃公纵横一生,怎么就落下个再不济的埋汰呢。

不过……

既然他都用上这再不济了,想来那个唐朝小儿他爹,怕是更凄惨吧。

【唐太宗是唐朝的第二个皇帝,现在提起太宗,后世的人都默认太宗皇帝才是替大唐实实在在打下天下的人,李渊基本上是在讲到太宗的时候顺带捎上的。莫说是后人,便是连唐人,其实也更倾向于“太宗立国”的说法。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曾云:“太宗以神武之姿,拨天下之乱”。

便是李唐皇室,凡朝廷有大事发生,也都更喜欢“祭告昭陵”。汉唐汉唐,作为华夏人心目中最有存在感之一的盛世大唐的开国皇帝,李渊把自己搞得这么没有存在感,也实在应该好好反省一下自己。】

本来就有点心生狐疑的李渊听到天幕竟然如此偏心自己那个二儿子。

他这个二儿子确实能力出众,只是前隋杨广幼时又何尝不是名声斐然,能力出众?

结果不还是二世而亡了?

何况有他在,想必可以平衡两位儿子的关系,他按照法度立长不立贤,何错之有?

这天幕缘何如此偏心。

再者说,瞧瞧他家老二的后代,完全不把自己这个开国皇帝放在眼里,这应该反省的,是他们李唐的后代吧,为何要让他反省?

这话要是让常柚听见估计要发笑。

李渊还当真挺把自己当回事的,自己平衡之术玩的稀烂,还在那里做什么兄友弟恭的春秋大梦,也真是令人啼笑皆非。

还有,那个隋炀帝杨广,快别来登月碰瓷他们家二凤陛下了。

大唐后面的其他皇帝,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祭告昭陵有什么不对,历代不都是这么过来的吗?

难道祭告高祖吗?

他真的能保佑大唐吗?

各位唐朝的皇帝摇了摇头,还是昭陵比较靠谱啊。

而另一边的西汉,汉武帝听常柚如此长篇大论,便颇为不满。

“这个唐太宗什么来头啊,为什么天幕神女对他如此长篇大论地夸赞?”

刚刚他可记得清清楚楚,天幕只是给了一段不轻不重的功绩夸奖,就赶紧转头骂他了,结果这个什么什么李世民,又是说他最耀眼,就连这种逾越祖制的事也满是褒赞。

他决定了,他必须得做出点什么更大的功绩来,他刘猪……

不,他刘彻才该是最耀眼的!

刘彻心虚地捋了一下衣袖,差点就被天幕带偏了。

【唐末农民起义,一曲秦王破阵乐,原本已经投降归附的军民又重新拿起武器,又给苟延残喘的唐朝续命20年。只能说,二凤,平平无奇大唐所有人的白月光实锤了。】

秦王破阵,说的是他吗?

李世民被这天幕夸得有点飘飘然,心底十分开怀。

没想到后世对他的评价竟然如此之高,百姓竟然对他如此爱戴,他更是应该爱民如子才是啊。

只是这怎么突然就转折到大唐末年了呢,哎,虽然知道各朝各有各朝的命数,只是骤然知道大唐会亡,他心里还是有些不是滋味。

乱世之中,百姓又是一副如何凄凉的场景呢。

常柚一夸李世民就有点刹不住车,差点就忘了自己这一期的主题是丹药。

她摩拳擦掌,誓要为大唐白月光洗清冤屈,顺便吐槽一下这个迷幻的大唐。

【之前说到,唐太宗李世民死于胡药之手,这种说法最早源自旧唐书的记载,说唐宪宗向大臣们询问神仙之事是否可行,李藩为了劝谏皇帝举例说明,那举别人的例子当然没有举我们大唐白月光的例子比较有煽动性啊,于是李藩便道:“文皇帝服胡僧长生药,遂致暴疾不救。”

历来有名皇帝的死亡总是最惹人遐想,尤其如果不是正常死亡的话,那必然引起人们的津津乐道。因而自从这种说法一出,基本上后世人提起唐太宗,总有很多人认为他是吃丹药死的。

但懂的都懂,劝谏嘛,通常比较喜欢用夸张的手法,至于太宗是不是真的吃药死的,那可就不关他劝谏的事了,先拿个前车之鉴给皇帝看看再说。】

自从剧透过唐太宗是吃丹药死的,然后又在方才提到自己便是这唐太宗之后,登基不久的李世民便一直盯着这天幕。

他倒要看看自己到底是怎么个吃丹药死法,觉得实在不像是自己会做出来的事。

此刻听到天幕如此说,李世民差点一口气没喘上来。

如果早知道你们的喜爱如此深沉,什么事都要拿朕来举例,那这大唐的白月光,不当也罢。

到底是哪个兔崽子的大臣啊,心梗了。

1. 每条评论都会看,但是可能没有精力每条都回复啦,感谢各位小天使的喜欢呀!

2. 《北齐书》“我贪世间作乐,不能即飞上天,待临死时取服。”

赵与虤《娱书堂诗话》卷上:“唐制,有冤者哭昭陵下。”

《隋书·炀帝纪》炀帝爱在弱龄,早有令闻。南平吴会,北却匈奴。昆弟之中,独著声绩。于是矫情饰貌,肆厥奸回。

《旧唐书·宪宗本纪》文皇帝服胡僧长生药,遂致暴疾不救。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6章 长生之梦【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