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希堂内,有人陷入了沉思,只因“前日采茶我不喜”这首诗,与他自己的诗风也太像了,有一种很亲切的熟悉感。
“小李子,你说这诗……”
“万岁爷,这可是好诗啊!也不知是哪位主子爷所作,老奴读来都觉得朗朗上口!”
李玉这一通顺毛捋,给乾隆帝捋舒坦了,不再揪着天幕对此诗的一番‘曲解’而喋喋不休。
这首诗到底是哪位皇上的佳作他李玉还能不知道吗,没瞧见三希堂放满了一整书柜的诗,都是这样风格的,连他李玉都能一下子从天幕中认出来自家万岁爷的诗呢。
乾隆又皱着眉想起了天幕所言的采茶地:“大明湖畔,不错,应是个好地方,下回下江南就先去那儿罢!”
-
【说完了大唐的诗酒茶,来聊聊唐朝资深老饕们都喜爱的美味,此物可不仅是唐朝人们喜爱,就连现如今也深受大众追捧。
大螃蟹的魅力有人能抵挡得了吗?那定是全都到锅中去才是它们最好的归宿呀!
螃蟹从周朝时便已出现在了人们的餐桌上,不过那时螃蟹刚被端上餐桌,因此对螃蟹的食用方法非常暴殄天物,大多数螃蟹都被敲碎做成了蟹酱,谁见了不说一声可惜。
到了唐朝,人们发明了螃蟹的多种吃法,使得螃蟹不再只是蟹酱的存在了。】
-
李世民看着天幕十分不解,于是问长孙无忌:
“螃蟹腥味如此之大,如何能成为餐桌美味?”
这下可问到了长孙无忌不会的地方,他也觉得螃蟹不好吃,只好答道:
“大抵有我等不知的烹蟹去腥之道。”
十分好奇的李世民着人抬了一筐螃蟹上来,只见两个蟹螯巨大且有力,其他蟹脚很细,蟹壳呈椭圆形,一只只张牙舞爪的在筐里爬动着,正当君臣二人百思不得其解时,天幕给出了答案。
【唐朝前期,螃蟹多以海蟹的为主,而那时又没有足够的调料支持香辣蟹的十八般做法,因此螃蟹在那时是不受欢迎的。
到了唐玄宗开元年间,河蟹的出产才让螃蟹真正让人们领略其鲜美。
唐朝人们对于螃蟹的多种吃法放眼现代都不过时,最最有名的吃法当属于糖蟹了,就是用糖生腌螃蟹。所以说潮流是个圈,大唐时期流行的生腌蟹如今也流行了起来,现在的生腌螃蟹也是大家追求的美味。
到了螃蟹成熟的九月,取来鲜活的母蟹放少许清水,使其吐一晚上泡泡清空腹内的脏污。
把糖熬成糖浆,再把鲜活的螃蟹放在有糖浆的瓮中腌制一晚上。
再用大量盐和水廖制成腌汁,取出瓮中的螃蟹以腌汁腌制去腥。记住水廖不可多放,由于唐朝还没有辣椒传入,因此辛辣味道主要来自本土的水廖等物,若是多放了水廖螃蟹味道可不美。
这样就可以用泥封住蟹瓮腌制了,瓮顶盖上盖子在四周浇灌盐廖汁水来隔绝空气,把蟹瓮放置在不透风的地方,如此腌制糖蟹的工作才算完成。
细心等待二十天后,美味的生腌糖蟹就做成啦!
拨开一只螃蟹,一口吮入金黄灿烂的蟹膏和蟹肉,软糯鲜甜之味同时出现于口中,舌尖上的满足一直能熨帖到心里。】
-
二十天后,明太子朱高炽的生腌糖蟹也做成了,看着肥美的大螃蟹,朱高炽笑得开怀。
然好景不长,躲在殿内偷偷吃螃蟹的朱高炽发现眼前突然多了一道阴影,脑中过了一圈怎样说话才能不被骂的想法,朝朱棣道:
“爹,儿子学天幕糖蟹腌制法有小成,一起来吃糖蟹吧?”
出乎朱高炽意料,这次竟然没被骂,难道他爹也喜欢吃糖蟹?
“高炽,爹准备迁都北平。”
一句话犹如激起千层浪,完全没有心里准备的朱高炽被他爹吓了一大跳,好好的迁都做什么,如今的京师经济发达气候适宜,怎么就不能作为都城了?
“不可啊爹,迁都得耗费多少人力物力不说。且说官员百姓,这么多人过去了总得吃饭吧?北平耕地少,粮食也不多,若都从南方往北方运粮,这完全是天方夜谭!”
朱高炽很生气,他爹时不时的跑出去打一仗不说,如今还整出迁都一事来,跑去北平费钱费事不说,就连他的生腌糖蟹更是没法时时享用了。
“爹都想好了,就先从整修河道开始!”朱棣怀着万丈豪情走了出去,留下目瞪口呆的太子朱高炽,‘啪’得一声传来,手中的糖蟹掉了,朱高炽此时可没有多少吃蟹的心情了。
【翻阅唐诗可知,糖蟹绝对不是唐朝人们对于螃蟹的唯一一种吃法,诗人唐彦谦曾咏此诗:
“充盘煮熟堆琳琅,橙膏酱渫调堪尝。”
螃蟹以最原始的水煮法煮熟,但是在蘸蟹的调料上可谓下足了功夫。将橙子捣烂制成橙子果酱,当时名为‘橙齑’。
橙齑在唐朝作为蘸料使用的极为广泛,酸酸甜甜的口感结合了螃蟹的鲜香,足以令人食指大动。
爱好螃蟹的也不止唐彦谦一人,说到吃螃蟹,怎能少了李白?他可是从螃蟹上市吃到下市的第一人,又从夏日吃到了秋日:
从“摇扇对酒楼,持袂把蟹螯。”到“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莱,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
无论夏日还是秋日,饮着美酒总要有螃蟹相佐才算得宜。
糖蟹制作繁琐无法立刻吃上,水煮蟹蘸酱又嫌寡淡的话,唐朝人们还有另一种对于螃蟹的神仙吃法。
煮熟的螃蟹去除肺腮,将蟹肉和蟹膏或蟹黄尽数挑出,最后一起放入蟹壳中,加入油姜、橙肉、盐等调味汁一起烤制,这便是最便捷常见的吃法了。
也可在刚才蟹壳上覆一层酥和成的面皮放入锅中炸制,出锅后面皮酥脆,蟹肉混合着蟹膏蟹黄鲜美多汁,挖一勺能吃上几种不同的口感,这种做法有个非常熟悉的名字,蟹毕罗是也。
其实这种做法现在也很常见,蟹斗蟹宝就很类似。】
-
正商量着对高句丽用兵的李世民君臣闻言停止了讨论,盖因之前天幕曾提过多食油炸之物于身体不利,自此李世民已经很久未曾食用过炸制食物了,如今乍一听闻,还挺想念。
“今日就到这吧,大家一起留下来吃蟹毕罗。”
长孙无忌一听不对,回禀道:“陛下,这蟹毕罗乃是油炸……”
“朕知道,只此一回,咱们偷偷吃便是。”
长孙无忌等人很是无奈的一起跟着吃起了蟹毕罗。
连魏征都十分赞叹:“蟹毕罗实乃美味。”
在美味螃蟹面前,风疾什么的还是先不提了。
【唐朝人们还有一种别样的螃蟹吃法,就存在于烧尾宴中。
还是需要将螃蟹煮熟,拆出螃蟹的蟹肉蟹黄等混合在一起做成蟹粉。以水和面擀成一张大面皮,将蟹粉平整的铺在面皮上,从边缘慢慢卷起面皮,上锅蒸熟即可享用。
如此多众多样的螃蟹吃法,不仅引得文人墨客喜爱吃螃蟹,就连许多帝王也很爱吃。
话说隋炀帝乘船游历至江都时,吃上了进贡的糖蟹,这下可如获至宝了。
生活得十分精致的帝王每次要把蟹壳给擦得干干净净,好似小娘子对镜贴花黄般给蟹壳贴上金镂龙凤花的小图案,还得一只不落的贴。
特地给取了个新名字‘镂金龙凤蟹’,仿佛在和小伙伴们炫耀:怎么样我的新玩具不错吧?】
-
对这场面没眼看的李世民觉得十分晦气,他怎么就和杨广有了相同的吃螃蟹爱好?
随后自我安慰道:“蟹毕罗可不是镂金龙凤蟹。”又欢快的吃了起来。
魏征等人觉得他们应该躲在桌底,而不是在这里。
皇上你嘀咕那么大声我们都能听见好吗?
-
游历至江都的杨广觉得不大对劲,以天幕之前对他的敌意来说,说起他肯定没好事。
可这隋炀帝不是他杨广啊,与他没关系吧?
“是哪个不肖子孙会如此玩物丧志?”
杨广问完话底下的大臣纷纷低下了头,这叫他们怎么接。
少顷,侍从禀报有贡品送来,杨广道:“呈上来吧,正巧与诸位爱卿同享。”
众臣松了一口气,一起翘首期盼贡品的到来。
待打开盖子一看,不是别的,正是糖蟹。
“……”
【隋炀帝还不是吃螃蟹吃的最疯狂的帝王,唐玄宗李隆基才能摘得吃蟹的榜首。
螃蟹的死忠粉李隆基冬日要吃平原郡的螃蟹,可河面都被冻住了,螃蟹出不来可怎么办呢?
没办法也要吃上螃蟹,李隆基下达了命令,务必尽快将活蟹送达,他很想吃!
平原郡官员只得吩咐下去,人们大冬天的在夜里举着火把凿开河面的冰,以食物引诱螃蟹上钩,可想而知这样得来的螃蟹一只价值几何。
为了保证螃蟹的鲜活,官员们用毯子小心翼翼的包裹着螃蟹,快马加鞭走驿道将螃蟹送去了长安。
没错,又是驿道。可平原郡与蜀中是相反的方向,所以大胆假设一下,荔枝什么的李隆基是不是也很喜欢吃?】
-
李世民已经被气得面无表情了,他转头对长孙无忌道:“这孽障又开始食螃蟹了?荔枝走驿道不说,如今螃蟹也要走驿道,敢情驿道就是他的‘食道’?!”
-
唐玄宗李隆基感觉后脖一阵发凉,好似谁在凝视他。
“不行不行,最近定是犯了小人,得请些高僧来诵经。”
嘀嘀咕咕的李隆基最近三不五时打喷嚏不说,还老有这种后背发毛的感觉。
前几日他知道了自己以后做的荒唐事,已下定决心痛改前非了,如今天幕中的李隆基使螃蟹走驿道与他何干?
没错,不是他干的,他连荔枝都没吃上,何况是螃蟹。
小剧场:
“咳咳咳,曾祖切不可乱说,驿道怎样也不会是食道啊。”
(一顿乱揍)(有谁在哇哇乱叫)
李隆基惨兮兮抱着李治大腿:“爷爷,你爸打你大孙子你管不管!”
(被一脚踹飞)
“我还没开始呢你倒自己跑来了。”
(鼻青眼肿.jpg)
——
《周礼》中就已经有了关于螃蟹制品的记载:“庖人掌共六畜、六兽、六禽辨其名物。凡其死生鲜薨之物以共王之膳,与其荐羞之物及后、世子之膳羞。”
《齐民要术》记载:“九月内,取母蟹,着活蟹于冰糖瓮中一宿…密封,勿令漏气,便成矣。”
《蟹》唐,唐彦谦
《南部烟花录》里记载橙齑:“南人鱼脍,以细缕金橙拌之,号曰金齑玉鲙。”
《送当涂赵少府赴长芦》唐,李白
《月下独酌·其四》唐,李白
刘恂《岭南表异》记载:“蟹壳内有膏如黄酥,加以五味,和壳煿之。食亦有味。”
《清异录》,北宋,陶谷,记载唐烧尾宴食谱:金银夹花平截。
《清异录》中记录了隋炀帝“镂金龙凤蟹”的故事。
唐段成《酉阳杂俎前集》卷十七所载:“平原郡贡塘蟹,采于河间界。每年生贡。斫冰,火照,悬老犬肉即浮,因取之,一枚值百金。以毡密束于驿马,驰至于京。”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9章 螃蟹的N种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