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开局给古人盘点美食 > 第15章 安史之乱中的人间至味

杨玉环正因天幕脸色惨白时听得车夫来唤:“娘子,公主府到了。”只好掀起车帘与丫鬟进了公主府。

管事婆子将二人引至水榭处等候开席,水榭中一水儿地俏丽小娘子正叽叽喳喳讨论着天幕所说地帝王与宠妃地故事。

杨玉环挑了个角落坐着,紧紧攥着帕子的手暴露了她的紧张。

“哎你们说这位杨贵妃是多少年岁被皇上看中的,天幕所说那时皇上已经有五十多岁了吧。”

“都说了四大美人之一,定是位极美丽的小娘子了。”

众人不停地提起皇上与杨贵妃,杨玉环脸色越见苍白,她总觉得不会这么巧,应是与她同名同姓之人罢,她如今不过才刚及笄。如此这般安慰自己,小娘子方才觉得心中舒畅些,遂又看向天幕。

天幕后续所言[六宫粉黛无颜色]等,杨玉环一个字也没听进去,她蹙眉回想着儿子的“老婆”,老婆大概就是现如今的妻子?

想通这些,杨玉环可真真是坐不住了,额头上斗大的汗珠落了下来,她倚靠在丫鬟身上微微颤抖。

“娘子,这是怎么了,昨夜受了风寒么?”

杨玉环颤抖着摇头,哪是受了什么风寒,分明是受了奇耻大辱。她今日赴宴的主人公,正是咸宜公主,其母为皇上最为宠爱的武惠妃。最为要紧的是,咸宜公主有个胞兄寿王!

若杨玉环未曾到得洛阳,公主也没有胞兄,那天幕便与她无任何干系。可她明明姓杨名玉环,今日出席公主婚宴可能遇到寿王,种种巧合加在一起便不再是巧合。

想到此处,杨玉环扶着丫鬟的手,以身体不适为由提出告退,公主府管事自没有不答应的。

待坐上回府的马车,杨玉环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寿王妃虽荣耀无比,可之后入宫…她宁愿作一农家妇,也好过如此啊。

杨府马车遇上御赐的仪仗队,只好停在一旁等候,看着面白无须的太监捧着明黄的圣旨,身后跟着长长的赏赐队伍一一走过,杨玉环觉得她与天幕中的自己告别了。

-

【若唐玄宗能日复一日的真心宠爱杨贵妃,倒也称得上深情,奈何李隆基却是一个能同甘而不能共苦之人。或者说到了天宝年间后期,由干儿子引起的一系列问题,使得李隆基也无法完全掌控整个大唐帝国了。】

-

天幕之下唐朝各帝王:

唐太宗李世民:这逆子又干了什么?

唐高宗李治:孽障又作了什么妖?

女皇武则天:嗯?我大孙子除了宠贵妃难道还宠…?咳咳,口味有些重。

【如果说唐玄宗执政初期是个继承贞观遗风,开创开元盛世的明君,那他到了后期便是个只知享乐懒怠国事的误国昏君。

生平相差如此之大评价的帝王,古往今来李隆基算得个中翘楚。

以致于后世在评价这位帝王时,都觉得他似乎活的时间太长了,若是早些…驾崩,大概唐王朝不会如此急转直下,由盛转衰,从而一蹶不振了。

好歹也能多传几代,再不济也是逐渐衰弱,而非以如此凄惨的姿态落幕。】

-

咸阳宫内,秦始皇捋了捋今早刚修剪的美髯须,早朝之后天幕显现,遂召了李斯蒙毅王绾几人一起围炉话茶,说说唐朝皇帝的闲话。

李斯思索片刻向皇上进言:“陛下,臣以为这唐朝玄宗李隆基既然能继承他曾祖之帝王基业,想来也不是无能之辈,为何天幕又说他是个误国之君呢?”

蒙毅大大咧咧接话:“不是说了嘛,李隆基这厮执政后期不思国事,专抢儿子的妻子,还劳民伤财嘛。”

王绾一听蒙毅此言,一口茶险些吐出来。他恨不得将头缩进衣领里,蒙将军好歹讲究些,怎能在陛下面前说甚‘劳民伤财’,这不是,不是指着陛下的鼻子骂人吗。

马屁小能手李斯当然不能让场面如此尴尬,拱手道:“陛下所立之基业乃惠及我大秦千秋万代,无论井渠还是长城,于国于民都有大益处,非岭南荔枝树可比!”

好嘛,李斯不如直接将秦始皇出生年月喊出来得了,这简直是哪壶不开提哪壶,王绾忍耐再三,觉得再不开口皇上必暴走。

待王绾准备拱手进言时,一直皱眉倚靠椅子的秦始皇坐直了,王绾瞬间噤了声,朝李斯狠狠翻了个白眼,内心默念:完了完了这下完了,俸禄不保,李斯害人不浅!

哪知秦始皇压根没发现他二人的眉眼官司,疑惑道:“既然这唐朝前期如此繁华,被称之为盛世,那这玄宗到底做了何事居然能使一个兴盛的王朝急转直下呢?”

眼见皇上盯着天幕没注意到他们,王绾和李斯都松了口气,二人挤眉弄眼你来我往的,蒙毅疑惑了,他们这是在干嘛,好好的喝茶看天幕不惬意吗。

【当时,前期勤政爱民的李隆基兢兢业业处理国事,建立了开元盛世。由于四海昇平,李隆基到后期逐渐丧失初心,开始怠于国事,将朝政诸事全权交给宰相李林甫。

李林甫前后为相十九年,独断专权、排挤忠良、收受贿赂还任用胡将,为之后的安史之乱埋下祸根。

改元天宝后此等情形可谓更胜一筹,因杨贵妃入宫,杨氏族人得到重用,贵妃族兄杨国忠就借此上位,后杨国忠扳倒李林甫成为继相。

中朝臣本以为结束了宰相排除异己的日子,没想到杨国忠有过之而无不及。同时又各种矛盾频发。

均田制被破坏,百姓失去土地成了流民;奸臣当道加剧了君臣矛盾;地方节度使兵权过于庞大,中央军却人数不足。

如此种种矛盾叠加在一起,到了天宝末年,致使民不聊生的‘安史之乱’彻底爆发。这一乱就持续了整整八年,节度使安禄山史思明更是长驱直入长安,逼迫的唐玄宗李隆基携朝臣逃往四川。

待李隆基逃亡路上途径马嵬坡,军队发生哗变,要求赐死杨贵妃杨国忠兄妹。李隆基无奈下旨赐死心爱的贵妃杨玉环。

当真是:“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一代美人杨玉环就这样香消玉殒。】

【要说这逃亡路上,还有件趣事。平时锦衣玉食的李隆基哪吃过逃亡的苦呢,一日君臣都饥肠辘辘,大半天没吃上饭,杨国忠不知从哪弄来了胡饼。李隆基饿红了眼,抓起胡饼就狼吞虎咽了起来。

吃完了谓叹道:“胡饼味美如斯啊。”

说起没馅儿的胡饼,最早是由西域传来,最简单的做法是由面粉混合酥油、牛奶、糖、盐等调料制成面团,待擀成的面饼上扎上小孔,撒上芝麻便可进炉烘烤。

这种胡饼不仅味道好,有嚼劲,而且还十分充饥,因此深受唐朝百姓们的喜爱。】

‘古方胡饼馆’的小厮看到这傻眼了,以后他们这胡饼生意是会变好,还是不好了呢。

【就连士子登科宴中,都会有红绫包裹着的胡饼以示喜庆。诗人白居易在谪居许久得到升迁后,亲自下厨做了胡饼给好友寄去:

“胡麻饼样学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炉。寄与饥馋杨大使,尝看得似辅兴无。”

可见胡饼在其心中有着不可言说的分量。】

公元818年,江州司马白居易看着天幕感叹道:“吾今已老诶,何日迁官乎?”

【之后太子李亨自称为皇,拉起队伍抵抗安史之乱,终于将长安等地收复回来,而李隆基也不知是不是幡然悔悟,还是被逼如此,他下旨传位给李亨,为太子正了名,自己当起了太上皇。

可唐朝经此一役已是元气大伤,后来逐渐走了下坡路,没过多久便被取而代之了。】

-

正在去往蜀中的杨家小娘子杨玉环闻言逃得更快了,拉车的马儿几乎快要跑破了蹄子。

-

“竖子误国,竖子误国啊!”李世民红着眼眶倒了下去。

小剧场

王绾:我要是被扣工资了李斯你丫得赔!

李斯:亲爱的皇帝陛下你可没有大兴土木,咱都是国家工程好着呢

王绾:李斯你不如直接报秦始皇身份证得了!

[1]《新唐书》卷七十六:“开元二十四年,武惠妃薨,后廷无当帝意者。或言妃姿质天挺,宜充掖廷,遂召内禁中。”

[2]《长恨歌》,唐,白居易

——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5章 安史之乱中的人间至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