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君心似铁 > 第29章 第 29 章

君心似铁 第29章 第 29 章

作者:天关客星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12-16 17:42:14 来源:文学城

尽管依然是熟悉的那张脸,冯甜甜脸上还是有了新的变化。

说不上是眉眼间的神色,还是五官张开后的格局微调。

孩子的稚气明显消退了不少,取而代之的是一股年轻男子的英气。

夏志琪不知该问“你还好吗”还是说“你回开城过春节吗”。

就在她翻来覆去地斟酌词汇时,已错过了最佳的问候时间。

她越焦急,越觉得懊恼,反而越不知该说什么。

手足无措间,对方先开口了:“嗨,读了大学看起来真不一样了。”

她连忙说:“还好吧。”

嘴,总算又回来了。

她估摸此刻的自己看上去肯定又傻又呆,而且还穿得那么潦草,出门前仅随便抓了几下头发。

“你呢,新学校还适应吗,分文理班了吗?”她在慌乱中问。

两人客套着聊了几句,她完全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只是知道冯甜甜看上去并没有任何责备或者不满,他应该并不生自己的气。

对于他,她一直心怀愧疚。

从谈话里可以得到的有用讯息是,沈国香母子现在都住省城,他仅是春节回来探望姥姥而已。

这时有人在大声喊“甜甜,甜甜”。

不用看,肯定是她来了。

夏志琪唯有匆忙告别。

她不想见沈国香,而且有充足把握,对方也不想见她。

可直到走了大半条街,她还是忍不住回头——沈国香依然身段窈窕,头发也精心打理过,在一众路人里超群脱俗。

简而言之,她们母子两个从头到脚依然透出满满精致,那是金钱和审美精心调配的结果。

沈国香失去了家庭的赚钱支柱,也不知道靠什么来维持母子两个的体面时髦。

就在夏志琪认为自己快要彻底失去吴茜的友谊时,对方终于主动联系她了。

传呼机上的电话,分明是海城的。

夏志琪收到时正在亲戚家吃酒席,她不好意思用人家的座机回外地电话,那样太贵了。

于是她匆忙出门去找公用电话,连帽子和围巾都忘记带了。

花了一刻钟才找到个管用的座机,手指头早冻得僵硬,可心里又很激动,“吭哧吭哧”地播了半天的号才成功。

对方是公用电话打来的,有位讲方言的老人接到后,很不耐烦地用海城话喊是“谁刚打了传呼找人”?

然后她就听见沉重的脚步声,急促的呼吸,衣服摩擦时发出的悉悉簌簌。

最后才是吴茜略有些沙哑的声音——她说的是普通话。

或许在海城那种本地土著包围的环境下,讲外地方言需要莫大的勇气。

夏志琪本能地、倔强地以开城话回应。

不过原先准备好的骂人话,仍然瞬间忘光,并迅速体谅了对方的不易,哪怕吴茜对她的春节说得并不多。

天太冷,风又大,她只感受到电话那头的沉闷不乐,笼统地觉得对方不开心。

不开心到连对朋友重复一遍眼下的生活,都会又收获一次同等份量的不开心。

但她觉得电话只适合讲述人生大事,些微情绪根本不适合抒发,于是唯有“嗯嗯”地回应着,心里又高兴,又难过。

高兴是自己在朋友心里毕竟还是有份量的,难过是吴茜的眼下的困境,她一点忙都帮不上。倾听已是最大的帮助了。

人生的种种困境,概莫如此。

不过通话到了最后,两人竟都有点闷闷不乐。

原来是夏志琪和她说起了自己家教的收获,对方明显不以为然。

吴茜向来不赞成她读大学的态度。

首先,你既然不想当老师,为什么还要去做家教?

你根本不缺那点钱花啊,为什么不把精力放在学习上?

再者,你既然那么羡慕别人考上重点大学,为什么不树立远大目标,将来考研做我校友呢?

在吴茜看来,大学时间很珍贵,不能为了小钱就去浪费。

她还向夏志琪举了个例子,比如古代有些秀才,穷死都不肯去做讼师。

不去做讼师,去做别人的西席,去做幕僚,将来还有可能中举中进士。

一旦做了讼师,赚快钱上瘾,就再也不可能进步,不会当官了。

最后只能变成宋世杰或者方唐镜。

夏志琪听了一肚子火,她说你观念里的读大学,学的恐怕就是那个“宰相学”。

毕业后都觉得自己应该去当宰相,指点江山,不应该去赚钱。

赚钱怎么能让少爷小姐们亲自做呢?

赚钱应该是丫鬟和老奴们的事情。

毕竟,从小爸爸妈妈给你们讲,不要接触烟火,家里什么事儿都不要掺和,连卖个废旧报纸都不让你看见。

一心读圣贤书就好了。

希望毕业后,有那么多宰相位置给到你们。

两个人最后都气鼓鼓地挂了电话。

花了那么多钱打长途,最后的收获是一肚子气。

吴茜放下电话,心头沉甸甸的郁结,更沉了。

她也不知道自己怎么就管不住自己的嘴。

本来这个春节就很难堪了。

在她看来,父母来海城过年完全是步错棋。

大伯家的房子不大,塞进去一家三口,洗浴上厕所都要排队,看别人脸色是必然的。

特别是对于她这样敏感的人,生活里的无数个细节都是折磨。

她曾提出去住宾馆,可奶奶觉得那样的话就不像回老家了,像“度假”。

父母坚持认为海城是他们的家乡,自己只是出来工作一段时间。

海城本地人怎么可能回家还要住宾馆?

吴妈妈背地里说奶奶偏心,当初非让小儿子去三线,而且大伯家的房子原本就有吴爸爸的份儿。

只是老人没有主持公道,吴爸爸也老实,没去和大伯家计较而已。

就这样,他们一家三口先是在大伯家住了几天,后来又搬到二姨妈去挤。

看见自家姊妹后,吴妈妈大有“我的主场我做主”的觉悟,说话也开始胆大起来,把之前在妯娌和婆婆那里受到的气,一股脑都发了出来。

发泄对象包括丈夫和女儿,谁叫他们一个姓?

在她看来,一个姓就是一个派别。

她警告女儿千万不要学自己,找对象要找个有本事,起码不能像丈夫那样窝囊,最好是海城土著,家里有房。

吴妈妈通常还会加一句“这些实话只有妈妈才会和你讲,晓得伐,要是别人会管你啊?”

或者“你不要不高兴,我又不要看你脸色,我有退休工资老了也不要你养。”

这些话吴茜都听出包浆了。

教育好女儿,吴妈妈开始教训老公,特别是发现他在看电视时,吴妈妈更生气:“女人烧菜,男人不知道来帮忙拣小菜的啊?脚一跷等着吃你蛮惬意嘛?”

要是吴爸爸过来笨手笨脚地帮忙,吴妈妈又要当着姨妈面发脾气:“去去去,这一点点小事都做不来,真是笨得不行!”

每天吴爸爸都处于被骂中,他多半毫无反应,挥之则来、骂之则去,坦荡荡地“笨”。

但只要偶而还嘴,保准直戳心窝,能让吴妈妈气地半天缓不过。

他们才40多岁,已经开始谁也不在乎,谁也无所谓,外人不在的时候,他们每天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毫无任何掩饰的**。

这根本不是吴茜印象里那对温尔文雅的知识分子父母。

遇上这样的环节,她无处可逃,唯有在天气好的时候去公园里独自散步。

那是她唯一可以解压松口气的时候。

大学还有三个春节,大学毕业了还有无数个春节,一想到将来,她就头大。

她提醒自己,不要变得面目可憎。尤其等到年龄大了,也要温和慈祥,不要惹年轻人讨厌。

令她心塞地不止这一点。

在家里亲戚们齐聚一堂,特别是和同龄的表姐堂兄们聚会时,她明显地感觉到,自己和这些人格格不入。

哪怕她和那些同龄人用一样的语言,留着近似的血脉,生活习惯类似。

他们仍然很陌生,关系遥远。

她在大学所经历的生活是他们所不了解的,她在那条道路上一帆风顺,所向无敌。

可哪怕他们考不上D大,甚至连像样的大学都考不进,他们会天然拥有海城的一切,户籍、房子、父辈凭借人脉到手的好工作。

她努力四年的成果,多半是别人投胎的起点。

自己的学历和学校,是父母颜面存折上的一大笔收入,但不经用。

等到她发现自己也在消耗这笔款子,从中汲取自信和底气后,连带着自己也厌恶了。

倘若能回海城过春节,说不定就不会有这么割裂的感觉,至少夏志琪能和自己聊一聊。

这一点毋庸置疑。

吴茜缺少的东西,比如足够的入世,夏志琪有;

夏志琪缺少的东西,比如好的学业背景,吴茜有。

但是,她这辈子都不会对任何人说有关这个寒假的复杂感受,哪怕是夏志琪。

如果找人诉苦,就意味着承认自己过得并不好,她的自尊心不允许。

毕竟,她总觉得现在自己才是那个最有本事、最有前途的人。

仅是偶尔的时候,她才会产生一些怀疑,感觉自己还是需要有份量的人,对她进行肯定。

这才有了她对好友的规劝和指责。

结果就是两个人吵了一架,不欢而散。

她沮丧地想,这足以证明即使她回开城过春节,可能也过不好。

谢天谢地,终于开学了。

其实还没到正式开学那天,父母长假结束要回开城前一天,她就毫不犹豫地搬离了亲戚的家。

屈辱的寒假结束了,不会再有第二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