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君心似铁 > 第19章 第 19 章

君心似铁 第19章 第 19 章

作者:天关客星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12-16 17:42:14 来源:文学城

这周夏志琪给自己放了个假,去D大找吴茜。

从上次一别,她们已经将近两个月没见了。

转了两次公交,耗时近两个小时,传说中的D大终于到了。

它的校区比师大分散,一条大马路从中划开,一分为二。

她到的时候是周六傍晚,并非什么上课高峰期,两区之间的来往骑手,络绎不绝。

可想而知,平时的上课高峰期,浩浩荡荡的自行车潮不知有多壮观。

从D大正门就能看见里面的主席像,这个是背手,师大那边是挥手。

她比约定的时间要早,等待中看见有人在发传单。

还以为是什么英语培训之类的宣传单,她随手接了一张,没想到却不是印刷品,而是那种用钢笔写在练习本上的手抄,标题是《关于大学生年薪1万元的倡议》。

里面说近期物价飞涨,人心沸腾。即使是重点大学,毕业生也仅是擅长考试而已,毫无工作经验,却动辄拿一、二千工资,比有多年经验的工人收入还要高。

这种不正之风必须加以阻止。

故此,他们倡议发起“大学生年薪1万元活动”,以期达到共同净化社会风气的目的。

落款是某某企业,反正夏志琪从来没听说过。

啥意思?想通过校招揽到名牌大学学生,但又出不起钱,所以受伤了?

吴茜很快就到了,她看到这张单子笑说:“都发了好几天啦,别理会。”

两个月不见,她又有了一点变化。

服饰打扮精致不少,厚实的头发削薄了,整个人都瘦削了,变白了。

夏志琪刚和她聊了几句,两人都觉得有些古怪。

吴茜道:“喔,别用普通话了,咱们用开城方言吧!”

她们友谊的语境向来是方言,讲普通话有点不习惯。

夏志琪问:“你们系的毕业生工资有多高啊?”

师大毕业生多数是教师,应届生收入很难代表就业市场上的真实行情。

吴茜想了下:“我们系今年6月的毕业生,去海城的外资公司,月薪起码有1500,央企的月薪稍微低些,还有几个去了青岛海尔,收入也很高。”

怪不得企业号召年薪不得超过万元。

夏志琪问:“你将来去哪里?”她有点记不起来老妈大学毕业头几年是做什么工作的。

只听吴茜说:“我当然想去外企啦,能当个翻译也不错,我正在备考中级口译。”

这张证书很难啃,傅莹说他们英语系有的大学过了专八,但反应速度不够,高级口译也一直拿不到。

“不出国了?”夏志琪问。

她印象里,老妈从来没有海外留学的经历。

吴茜说:“我想等到大二或者大三再考托福,不过学校有些人一新生已经考了出来。”

她们边走边谈,在校园里走了很远。

尽管也是周末,D大校园人比较少,显得庄严幽静。

师大则像一个热闹的公共绿地。

她们一路朝东,人总算多了一些,应该是朝食堂方向去。

这个时候正好是饭点,两个人一边吃,一边分享自己的经历。

不知不觉中,方言又恢复成了普通话。

全新的外乡经历,不再受故土呵护,此中滋味中非普通话不能传递。

方言仅适合返乡后对过往的回忆性叙述。

吴茜耐心地听完她的描述,吃惊地说:“你可真厉害!”

夏志琪有点不好意思:“嗐,一分钱没赚到。”

对方认真地说:“不能这样衡量。”

说完这个,她盯着她细看:“我要是企业的面试官,知道了你的经历,断然不会招你进来。”

“为什么?”夏志琪惊异地问。

“这位女士眉目清俊,锋芒毕露,一看就是不甘听从调遣的人物,岂能旧居人下?”吴茜摇头晃脑。

晚饭后,校园的周末夜生活才刚开始。

D大食堂下面也有个类似于师大的消息栏,此刻花花绿绿贴满了海报。

学生们纷纷挑选着自己感兴趣的周末活动。

其中既有本校人文学科的教授讲历史,也有诺奖得主访华首站的演讲,还有知名企业家的新书首发。

甚至大礼堂还能免费看到北京某知名摇滚乐队的演出。

另外,学生社团的活动也很多,辩论赛、话剧社、羽毛球赛,诸如此类。

这样丰富的大学生课余生活,称得上海纳百川。

夏志琪恍然大悟,原来所谓的“玩在D大”,并非仅仅指娱乐。

这个周末之夜,她们行程紧凑,先是一起听了个讲座,又看了半场摇滚乐演出。

回到吴茜在东区的宿舍时,已经10点半。

女生宿舍比师大稍大,八人间最多安排七个人,剩一张床专门留给大家放箱子。

四个海城人都回去了,其余两个女生,一个是浙江人,一个是江苏人。

六个人都属于包邮区,吴茜也算如鱼得水。

夏志琪和她挤在一张小床上,在昏昏欲睡中回想着今天经历的一切。

D大的基础设施比较新,教学资源又丰富,说不羡慕肯定是假的。

如果她也考上这么好的大学,会不会就愿意专心享受美好的90年代大学生活了?

不知道。

终于,她被拖入了梦乡,梦里也有激昂的摇滚乐作伴。

周日中午前她就回去了,因为老早约了要请唐婕、傅莹去外头吃饭以示感谢。

哪知见了面,两个人都坚持说不用这么破费,到食堂二楼点几个菜就行了。

那地方叫春林阁,不卖大锅菜,都是经济实惠的小炒。

是校内师生宴请的首选。

夏志琪上来就问:“你和赵俊茂倒底咋样了?”

傅莹眨巴着一双明媚的大眼,说:“昨天最后一节课,明确回绝他了,省得他说我吊人胃口。”

身为颜值颇高的美人,她从初中起就见识了各种异性的追求。

帅的,丑的。学习差的,好的。明恋的,暗恋的。穷的,富的。聪明的,笨的。

男人的物种多样性,她在读大学之前已充分见识。

以至于大多数异性的常规手法和他们心里的小算盘,她都心知肚明,毫无惊奇可言。

真的,她每次在生活中看到男追女,就追了那么一小下,被追的就花枝乱颤。

她就有一种深切的遗憾:我怎么不是个男的?我的手段比他们多多了!

其实有过一段时间,特别是刚来师大时,她挺想谈恋爱的。

但真遇到具体的某个人时,她又总觉得索然无味。

她应该只愿意接受热恋期,只想吃每段恋情最甜、最好吃的那一段,而不想和任何异性有更多的链接。

不管是情感上的,还是情绪上的,亦或是身体上的。

所以当一个人很轻易说喜欢她时,傅莹的感觉通常是犹如一盆冷水浇到头上。

唐婕看上去心事重重,她瞅准机会问:“夏,你去郊区那个厂子后,觉得怎么样?”

夏志琪有点不大明白,这个“怎么样”是啥意思。

只好笼统地说:“挺大的,它应该属于金属加工行业,赚的是辛苦钱。”

她本来还想说:“管理上挺粗枝大叶的。”公章说让人拿走,就拿走了。

但想了一下,她还是没提。

唐婕笑道:“是辛苦钱。”

原来马晓天是她初中同学,属于很早就和父母来海城自谋生路的打工族。

全家人一开始住棚户区,靠帮人装修封阳台发家,后来才慢慢把买卖做大,置办了这个金属加工厂。

傅莹尽管早就知道马晓天的来历,还是忍不住感慨地说:“你们也算青梅竹马,相逢于微时,就等他一飞冲天了。”

唐婕不好意思地说:“我家不同意。”另外两个人都不解地问:“为什么?”

原来唐婕的父亲是80年代最早的那一批大学生,姑姑和爷爷奶奶都在美国。

大概觉得之前特别对不起儿子,所以从她记事起,她们就经常朝国内汇钱,全部是美元。

于是唐妈妈就顺理成章地一辈子没上过班,吃吃喝喝、打打麻将,买买东西、做做头发。

她打心眼里看不上女儿找的对象,哪怕他们这几年做生意发了财,在她心里也不如本地殷实人家。

唐婕有些话没讲,因为她的母亲还说:“你没我好看,没我聪明,老公将来肯定也不如我找的好。”

这句话,是嵌在女儿心里的一根刺。

唐婕说:“马晓天中专毕业就和他爸爸学做生意了,我的分数本来可以去外地读更好的大学,但没去。”

一旦成为异地恋,两个人只有更加艰难。

开厂子要租赁土地,要建厂房,要买设备,马家肯定投入了不少。夏志琪立即问:“那马家在海城买房了吗?”

“没有,”唐婕回答。

夏志琪这才想起来,商品房的大规模启动要1998年左右。

她忍不住用斩钉截铁地口吻说:“买房,接下来一定要买房!”

见小伙伴们有些不解地望着自己,她忙说:“我昨天在D大听一个经济学教授的讲座,他说将来海城的房价会像香港和纽约那样,一屋难求。”

三个人又闲聊了一会儿,这才各自散去。

周末转瞬即逝,夏志琪耐心等了两天,可尾款仍未收到。

尽管宋运驰没有来催,她却等不及了。

她致电章惠民,对方一句话差点没把她打进冰窟。

那声音冷冰冰地问:“发票呢?你没给我啊!”

她脑袋嗡嗡直叫,一下子反应了过来:这人气量促狭,还在记仇。

再去补开一张发票不难,但实在咽不下这口气。

到时还会在何倩倩跟前落个办事不靠谱的名声。

她急速挖掘着那天的记忆,总算想了起来那天章惠民收发票时,现场并非仅有她一个人。

对,就那个周总。

她把所有的名片拿出来一张张检查,果然有一张叫“周艳”的。

也没办法确认是不是她,只能直接打电话试探。

果然是一个中年女人的声音。

她大喜,刚报了自己姓名,说“想请您帮个忙”。电话那头的声音明显生出几分警觉生疏。

她好担心对方问都不问就一口回绝。

毕竟是酒桌上的相识,人家年龄比自己大,阅历比自己广,凭什么要帮忙?

还好,对方耐心听她说明白经过,语气明显放松许多:“我确实听到了,你当时拿了个信封说是发票,估计老章搞错了。”

周艳停顿片刻,再开口,语气已经透出几分亲热:“这事儿你先别对何总提,我和老章通个电话,他应该给我面子。”

夏志琪在忐忑不安中等了将近一个小时。

很快地,传呼机上就出现了周艳的电话号码。搞定了?

果真如此,她忍不住笑出了声,再三感谢不已。

周艳说:“他也是有怨气,觉得你抢走了肥肉。”

夏志琪满腹委屈:“周总,我真是一分钱没赚到!”

听她把这事儿的来龙去脉说明白,周艳道:“哎,你这孩子真是实诚。”

周艳苦口婆心地教育她说,做生意笨不怕,最怕是懒,怕的是做事不负责任,怕的是吃过一次亏还是学不会。

“小夏,你缺的就是经验,那就多看多学多问,等有机会,我给你介绍大买卖!”

一席话掷地有声,夏志琪忍不住想:自己遇到了小人,也遇到了真贵人?

要知道,要别人出力气、出面子帮忙,都是要出点真东西的。

她何德何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