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卷王拿了炮灰原配剧本(科举) > 第14章 李管事

卷王拿了炮灰原配剧本(科举) 第14章 李管事

作者:嗑金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2-09 09:49:28 来源:文学城

清晨,橘矾为淮叶梳妆。

淮叶看着发髻上插的步摇,觉得陌生,问道:“这步摇是老夫人赏赐的吗?”

橘矾摇头:“是箱子里的,婢子心想,既然是三郎给的,娘子戴上,一来对三郎表示感谢,二来让府上的人知道,娘子不是好欺负的。”

这时粉矾端来早餐,听到后半句话,说道:“府上的人对娘子恭敬的很,今早大厨房的人都向娘子您道喜,祝您跟三郎百年好合。”

橘矾心里冷笑,这分明是看到娘子受宠,换了一副嘴脸。

她计上心来:“婢子以为,可以将西厢房打扫出来,供三郎读书,这样一来,三郎来娘子这里的次数就更多了,不仅如此,三郎将来取得一个好名次,娘子您就是最大的功臣!府上的人都会觉得,三郎的成就离不开娘子您的付出!到时候,三郎还敢怠慢娘子?怕是会被众人的唾沫淹死!”

她之所以有这样的担心,是因为她阿爹金榜题名之后,逼她阿娘让出正妻之位。

淮叶露出笑容:“正合我意。”

在决定跟穆清临合作时,她就考虑到了这点,毕竟有合作就有风险。

淮叶:“叫那些管事来一趟。”

“是,娘子。”

-

前日。

管事们召开了一次会议,会上,他们讨论了下一步的行动计划,毕竟这是他们头一次挑重担,可得好好表现,机不可失。

李管事喝了口茶:“我们动作要快。”

“可最快又能快到哪里去呢?书库、学舍、膳堂……不好建呐!”

“再说了,一共三条街呢,别动作一快,结果保证不了!”

“老夫人满不满意看的是结果,如果出了差错,我们全跑不了。”

“……”

几人七嘴八舌,对李管事的决定持怀疑态度。

李管事不着急,等几人静下来后,才说道:“诸位算一算,还有几日乡试?”

有人抓到了重点:“你的意思是,寒士书院要在乡试前建成?”随即否定道:“十几日建成书院?怎么可能!且不说别的,木材运来就得三五日,老李,你莫不是拿我们寻开心吧。”

其他人纷纷附和:“是啊,老李,十几日怎么可能建成书院?更别说老夫人的要求是建大建好。”

李管事仍旧不着急,他既然提出了建议,自然有相应的对策,他看向所有人:“谁说建书院就得从头开始?三条街的铺子不能用吗?”

虽然铺子不同,但都是穆家的产业,布置上没有太大的差别,都是临街一面辟大门,设平顶房,平顶之上建露台。

李管事继续说:“再有,铺子里面,货架不能当书架吗?柜台不能当讲台吗?桌案不能当书案吗?”

众人惊讶地瞪大了眼睛,这是一向谨慎的李管事说出来的话?他们不禁怀疑面前的李管事被人调包了。

李管事当然没有调包,他心里十分清楚,寒士书院要在乡试前建成,只有这一个解决办法。

“老李,这商铺和书院能一样吗?学子们能乐意?”

李管事瞥他一眼:“建书院关学子什么事?”

“啊?书院不是给学子建的吗?”他一脸难以置信,李管事在说什么胡话?

李管事笑了声:“搞了半天,你连书院是给谁建的都没弄清楚。”

“是给谁建的?”他现在已经糊涂了,书院不是给学子建的,那是给谁建的?

李管事郑重道:“当然是给穆府建的。”

“给穆府建的?”他细细咂摸完这话,“是,书院是给穆府建的,但到时候学子们不满意如何是好?”

李管事像听到了什么笑话:“不满意?仅凭三年不收束脩这一点,他们就不会不满意。”更别说杜顺同他说的那些,寒士书院设书库等等。

最后,众人都同意了李管事的安排。

-

李管事正想向淮叶汇报寒士书院建设的情况,没想到就得到了传唤。

这是他第二次见淮叶,相比第一次,他态度明显恭敬了很多,一进门行礼道:“淮娘子。”

淮叶吩咐绿矾:“看茶。”

李管事恭敬谢过,不等淮叶问话,便主动汇报,并奉上了一张图纸。

淮叶看着图纸,李管事继续说:“寒士书院虽为寒士所建,然由穆府出资,所以这徽号,小的觉得应该保留。”

淮叶眼里划过赞赏,她将图纸放到一边:“穆家建书院,当然要广而告之。”

虽然她曾说过书院与其他产业不一样,但打广告这事,书院不应例外,酒香都怕巷子深。再有,三年不收束脩这一点,如果不大肆宣传,她都觉得对不起老夫人。

李管事一听立马明白了,作为管事,他自然清楚宣传的作用,于是立马应下:“请淮娘子放心,小的一定竭尽全力。”

淮叶喝了口茶:“还有别的事吗?”

李管事转了转眼珠:“书院建成,能否请老夫人出席?众人都认为穆府建书院是一时兴起,若建成之日老夫人出席,必能打消众人的疑虑。”

淮叶没说话,李管事见状,继续说服:“淮娘子,您一手操办了寒士书院,老夫人出席,不仅说明老夫人看重寒士书院,更说明老夫人看重您啊。”

他能看出淮叶想在穆府站稳脚跟的意图,因此他有十足的把握,淮叶会答应。

淮叶盯着他问道:“这是你个人的想法?”

李管事心里一咯噔,这确实是他个人的想法。

虽说其他管事一般都会听他的,但他并没有跟他们商量。

他冷汗连连,急忙认错:“小的鲁莽,请淮娘子责罚。”

淮叶叫李管事不要紧张:“我只是随口一问。”

李管事听完,不仅没有放松下来,反而更加提心吊胆,此刻的他完全没有方才那么有把握了,他根本摸不透淮叶什么想法。

淮叶这才给出回应:“当务之急是建成书院。”

李管事脸上愈发恭敬,被拒绝了也不觉得失落,拱手道:“小的谨遵淮娘子教诲。”

淮叶暗暗赞许李管事的反应,多解释了一句:“我不是不想帮你,而是帮不了你,老夫人自有决断,是同意还是不同意,由不得我。”

李管事对于淮叶的坦诚好感倍增,立即表达了感谢。

等人走后。

绿矾给淮叶添上茶:“李管事处事谨慎,不会随便提议。婢子以为,那些管事想打一场翻身仗,李管事尤甚,铆足劲儿想重新获得重用。”

淮叶一顿,蹙眉问道:“重新?”

绿矾道出原委:“婢子听说,李管事原先在老太爷跟前儿伺候,后来犯了错,才遣去打理西二街的铺子,至于这错是什么,婢子不知。”

绿矾又道:“婢子原本担心三条街一起建书院,定会有很多分歧,没想到众人意见很一致,不光西二街的管事听李管事的,西一街和西三街的管事也都服从李管事的安排。”

淮叶心中一动:“李管事是个人才,如果能为我所用就好了。”

绿矾思索道:“娘子,您如果答应李管事的提议,那他必定对您感激涕零,为您所用。”

她看了眼淮叶的脸色:“其实婢子觉得,李管事所言在理,老夫人若能出席,岂不是证实了老夫人对您的看重。”

淮叶摇了摇头:“老夫人虽然让我负责寒士书院的建设,但并不意味着我能替她做决定。”

擅自替领导做决定,这是职场大忌。

绿矾若有所思,淮叶将绿矾的反应看在眼里:“今日我若应了李管事,老夫人那边怎么办?同意了还好,如果不同意呢?老夫人会怎么看我?”

做事之前,一定要考虑清楚结果,如果超出自己的控制,那最好谨慎一点,别搞到最后不可收拾。

-

李管事办事能力一流,西市要建书院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大街小巷。

三和酒肆里,到处都是讨论寒士书院的声音。

“西市那地方能建书院?抢劫的、偷东西的,穆家是不是钱太多没地方花了?”

“可不是嘛,奇哉怪哉。我一开始还以为是谁捏造的谣言,没想到是真的。要我说,穆府这一步棋走错了。”

“孙老,您这话什么意思?”

被称呼“孙老”的老者捋了捋胡子,笑而不语。

其他客人都好奇的很。

“孙老,您快给我们说说吧,什么叫‘穆府这一步棋走错了’。”

“是啊是啊,别卖关子了,大伙儿都等着了。”

“……”

店小二总觉得这一幕有点熟悉,想起来了,是穆家三郎娶亲那回——讨论得那叫一个激烈啊,酒肆的房顶都快掀翻了。

酒肆老板呵斥道:“想什么呢?干完活了?”

店小二丝毫没有一点儿被抓包的窘迫,笑嘻嘻道:“老板,我在想,穆府是咱们的大主顾。”

酒肆老板瞥了店小二一眼:“穆府可从没来过。”

店小二有条有理道:“今儿一共坐了三十九桌,其中,有二十八桌在讨论穆府在西市建书院的事儿,还有十一桌在听其他桌讨论穆府在西市建书院的事儿,可见穆府是多么好的谈资。”

酒肆老板定定看了眼对方:“你观察倒是仔细。”

店小二嘿嘿笑了两声:“老板,上一次穆家三郎娶亲,咱酒肆生意可好了不少,我看这次差不了。”

酒肆老板扔了几个铜板:“赏你的。”

店小二眼睛一亮:“谢老板。”

酒肆老板挥手让店小二去忙,自己走到孙老那桌,满脸笑容道:“孙老,您一向料事如神,上次您说穆家三郎不会跟高门大户结亲,我们都不相信,结果穆家三郎娶了名不见经传的淮娘子!”

大伙儿的记忆立马被勾起来了。

“没错,孙老确实说过。”

“不过我现在都想不明白,穆家三郎为什么要娶淮家娘子。”

“报恩呐!”

“穆家三郎仁义!”

“报恩的方式有多种,非得结亲吗?穆家三郎糊涂呀。”

“……”

酒肆老板不由感叹,过了这么些时日,大家对穆家三郎娶亲的事儿仍然热情高涨。

他看向孙老:“穆府建书院这事,还得您给我说们说道说道。您这顿酒钱,我免了!”

酒客拍手叫好。

孙老拱了下手,这才解释:“穆府是咱们丰州第一大富商,如今建书院,无非是想开拓产业,然而书院与一般产业大不一样,因此,犯错也就难免了。”

酒肆老板蹙眉问:“您的意思是穆府在西市建书院犯了大错?”

孙老摇头:“不是在西市建书院犯了大错,而是建书院本身就是大错。”

酒肆老板思忖道:“也就是说,穆府想通过建书院开拓产业这步棋走错了?”

孙老点头:“没错,穆府就应该好好地经营原本的生意,建书院的话,极有可能赔了夫人又折兵。”

大伙儿一听,纷纷点头。

“我就说嘛,谁家建书院会选西市?”

“看来,钱太多真会干出些不靠谱的事儿。”

“……”

不过有人不赞同道:“穆府建书院即便有错,但免三年束脩这一点绝对称得上功德一件!”

“这么说来,穆府还真是仁义。”

“穆府仁义?笑话!前段时间,穆府放贷逼死了多少人?明明是为富不仁!”

“穆府真正有良心的是穆老夫人。前年大旱,穆老夫人拿出一千两银子,放粮十日,接济百姓,你们难道忘了?”

“如今三年不收束脩,定是穆老夫人的手笔,要知道书院最大的收入来源就是学子们的束脩了。”

“这样的话,好多人都能上得起学了。”

为人父母的酒客对此深有体会:“读书可费银子了!束脩占大头,其次是书,再次是笔墨纸砚……”

-

正心堂。

廖婆婆有些惊讶:“淮娘子今儿个怎么来了?”

淮叶将东西递给廖婆婆:“给祖母送抄写的经书。”

廖婆婆接过后一看,露出笑容说:“淮娘子这些日子忙书院的事,经书晚点送也不碍事。”

淮叶正要说话时,屋里传来老夫人的声音:“是淮丫头吗,叫她进来。”

廖婆婆先是应了声,然后看向淮叶:“淮娘子,请吧。”

屋里,老夫人跪在圣祖像前,嘴里念着什么,一柱香后,才缓缓起身。

廖婆婆扶老夫人到座位上,递上经书:“淮娘子好本事,书院的事不仅有条不紊进行着,抄经的事也没落下。”

淮叶恭敬道:“建书院虽紧迫,然修心是大事,祖母让孙媳抄写经书,是为领悟圣人智慧,孙媳想早一点领悟,多一点领悟,将来用到的时候,才好趋吉避凶。”

老夫人翻了翻抄写的经书,问道:“外面的人都在看我们穆府的笑话是吗?”

淮叶答道:“外面的人不了解具体情况,各说各话而已,孙媳以为,等书院建成,看笑话的人会乖乖闭嘴的。”

老夫人喝了口茶,缓缓道:“书院最后成还是不成,靠我们自己不够,还得看老天爷帮不帮忙。”

淮叶褔身道:“谨遵祖母教诲。”

老夫人盯着她看了会儿,含笑道:“你不信。”

淮叶脸上一僵,她确实不相信,毕竟十几年的教育,唯物主义已经入脑入心了,不过叫她惊讶的是,老夫人一眼就看出来了。

她实话实说道:“我更相信自己。”

老夫人听到这话,大笑了起来。

淮叶有些无措,难道她说的有问题?

在她看来,靠山山倒、靠水水流、靠人人跑,唯有靠自己,最安心。

老夫人慈爱地看着淮叶:“我没有说你不对。”

淮叶眨了下眼:“您也不认为我对。”

老夫人一笑:“对,也不对;不对,也对。你年纪小,不理解很正常。”

她没再往下说,理不易明,这世上有太多太多东西是说不出来的,也是讲不清楚的。

淮叶再次谢过老夫人的教导,临走前,她提了嘴:“下面的管事们想在书院建成之日请您出席——”

这才是她今日送经书的真正目的。

淮叶看了眼老夫人的脸色:“孙媳特来请示祖母,您若不同意,孙媳回头拒了他们便是。”

老夫人沉吟了一下:“等等。”

淮叶心里一喜。

老夫人吩咐淮叶:“叫那管事来一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