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穿越重生 > 精英男傍上长公主 > 第67章 第 67 章

精英男傍上长公主 第67章 第 67 章

作者:执笔画青眉 分类:穿越重生 更新时间:2020-07-10 04:24:47 来源:转码展示1

此时, 便有一人吐了口痰,低声骂道:“他们这群当官的,没一个好玩意儿, 我们的命在他们眼里一文不值。zuowenbolan”

他身边的人一听,连忙问道:“这是怎么了, 官府每日施粥, 这不是挺好的吗?”

“好什么, 前两日不是来了一帮大官吗, 我无意听他们说道, 江大人在将水患的事情告诉朝廷之前,先告诉了他的恩师左相, 可是他的恩师却隐瞒不报, 故意看着我们饿死,可怜我母亲就是在逃来这里的路上活活饿死的。”

因为江正成处理及时,开仓放粮,迅速稳定住局势, 所以江南的百姓对他很是尊敬, 哪怕是之前不知道他的人, 现在也知道了。

听到这话, 旁人便质疑道:“左相可是宰相, 即便我等贱命对他来说一文不值, 可他隐瞒水患的消息不报,对他有什么好处?”

方才不停咒骂的人摇头,“我也不知。”

没有缘由, 众人对这个消息就不会太过相信,这时,他旁边的人说道:“我可能知道为什么?”

“为什么?”众人皆扭头看向他。

“我有一个平县的亲戚,在水患发生前,他来江南游玩,我们聊天时,他曾抱怨,那些当官的明明已经很有钱了,还嫌不满足,非要和我们这些老百姓抢饭吃。”

“我仔细询问后,才知道原来左相的儿子建了一个赵氏商行,然后公主府也跟着建了一个沈氏商行,现在在建平这两个商行名声很大,很多银子都被他们赚了。”

“可是这和左相隐瞒消息不报有什么关系?”众人虽嫉妒他们有权又有钱,可还是不曾发现两者有什么联系。

听到这话,有一个在一旁当了很久吃瓜群众的难民,嘲讽道:“这都不明白吗?很明显左相这是想借着这次水患赚银子,我要是提前知道一个地方会发生水患,肯定会先偷偷地低价买进一批粮食,然后高价卖出去,能赚很多银子呢。”

众人这才恍然大悟,然后脸色纷纷变得愤怒起来,尤其是不停有人说自己饿死的亲人,更是将难民的情绪调动到极点,对左相愤恨达到顶点。

“我们生气有什么用,人家是左相,我们都见不到人家,骂得再大声人家都不会有半点损失。”

此言一出,众人的怒骂声顿时停止,心里却是憋屈得不行,他们只能任由别人践踏他们的命,连反抗的资格都没有。

“其实,也不是没有办法,”有一个人小心翼翼道。

“那左相不是想赚钱吗,我们不让他们赚钱便是了,我们哪怕饿死,都不会买他们一粒粮食。”

“我们本来就没银子,”一人幽幽道,他们当初逃出来的时候想着能活着就不错了,哪有心情管银子的事。

“……我们没有,可有人有啊。”

“对,我们要把左相的恶行告诉所有人,让他们不要买赵氏商行的东西。”

“对,不要买,买了就对不起我们江南所有在水患中死去的亲人。”

众人仿佛找到了发泄的途径,纷纷起身和自己认识的人去宣扬左相的恶行,然后一传十,十传百,不过几日,江南各府县大多数百姓都知道了左相不顾江南百姓的死活,为自己谋取私利的事情,一时间,民愤四起,惊得那些官员,纷纷将此事禀告给上官,最终传入江南巡抚江正成的耳中。

“你们都是吃干饭的吗,怎么能任由这样的流言兴起?”江正成平日里面上总是带笑,气质儒雅,这还是他第一次大发雷霆。

他下首的官员觉得自己很冤枉,“大人息怒,这消息传得太快了,微臣得到消息立刻去控制,却是已经来不及了,”主要是这次死了太多人,百姓心中的怨气和痛苦无处释放,现在得知左相的事情,正好有了宣泄口。

可以说,左相正好撞在枪口上。

江正成沉着脸,怒声道:“本官不管什么缘由,也不管你们用什么办法,朝廷的钦差已经快到了,务必在钦差到来之前,将此事给本官压下去。”

“是,大人放心。”

这种事他们很擅长,百姓都是胆小的,杀一批造谣的人就行了。

事实也确实是如此。

下面的官员直接抓了一批蹦哒得最活跃的人,然后以扰乱治安罪被抓起来,本以为只是被关几日,可谁知次日就传出他们企图越狱,被看守牢房的狱卒就地正法,无一人逃脱的消息。

这个消息一传出来,江南所有的百姓如被扼住咽喉一般,全部沉默下来,江南也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对此,江南各官员都非常满意,养足精神迎接几日后朝廷钦差的到来。

对于这一次的水患,江南的各位官员其实并没有太放在心上,他们有充足的粮食,能坚持到朝廷的援助,而且他们及时派出人手去将逃难的百姓汇聚在一起,尽最大的可能减少伤亡。

他们早就没了一开始得知水患时的紧张,反而现在在他们心里,这次水患已经是他们的晋升之本,妥善处理难民的功劳或许可以让他们升一级。

所以,对于即将到来的朝廷钦差,江南各官员确实打心眼里欢迎,好将他们的功劳汇报给朝廷。

此时,虽然朝廷钦差未到,但已经陆陆续续有商贾来到江南各府县,他们每个人都运着货物,全部都是目前江南各府县短缺的东西,所以很多商贾一到,货物便会被抢购一空,即便价格远远高于从前。

建平离江南颇远,还要走水路,行程上便要慢些,很多建平的商贾都是和朝廷钦差一起到的,但赵氏商行除外,他们比旁人早出发,自然也会早到。

赵氏商行到后,两位掌柜命人将货物卸下,刚开始卸货,便有人来买东西,他们的价格比原来翻了四倍,这价格已经很高了,之前的商贾最多的也就翻了三倍。

只是乾朝人都有忧患意识,一有灾祸便下意识想囤货,生怕今后粮食不足,所以很多人还是咬着牙买了。

这两位掌柜正是赵管家的两位助手,他们二人一胖一瘦,一高一矮,看得特别和谐。

他们看着不断减少的货物,心里很是舒爽,艾掌柜低声道:“我们把价格是不是定低了,要不再涨点?”

高掌柜却是摇头,“不能涨了,前后价格不一,难免会激起百姓的不满,现在这价格利润已经不小了。”

翻了整整四倍,把这批货买完,他们不仅可以补足之前的亏空,每个人还可以大赚一笔,光是想想他们就浑身充满干劲,感觉他们这十几日的长途跋涉,又是坐车又是坐船的,辛苦没有白费。

有健谈的百姓和他们聊天,问道:“兄台,你们是从哪里来的?看上去都挺累的啊。”

“我们是建平赵氏商行的商队,走了十几日,能不累吗?”

虽说银子赚得很爽,但身体的疲惫也是真的,他们现在其实最想睡一觉,可又舍不得不赚银子,只能这么干熬着。

此人随口吐槽,却是没注意到和他说话之人脸色的变化,与此同时,正在买东西的几个人听到这话,也纷纷变了脸色,都放下手中的货物,找借口离开了。

这一细节,并未被赵氏商行的人注意到,他们每个人都精神不济,反正这些货物不用吆喝,谁想买说一下价钱,然后收银子就是。

直到接下来一刻钟都没有再来人,赵氏商行的两位掌柜才渐渐发现不对,刚才来买货物的人,继续就没断过,怎么现在一个人都没了?

再看看天色,离午膳时间还早,日头还不是太足,按理说应该还有人才对啊。

两位掌柜百思不得其解,直到该用午膳了,还是不曾有人来,众人便决定先去用膳,留下护卫在这里守着货物。

一行人进了一间酒楼,要了一桌菜和一坛酒,觥筹交错,好不痛快。

十几日一直在赶路,这是他们吃得最舒服的一顿饭,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喝了酒,一整桌饭菜被吃得一干二净。

酒足饭饱后,便让小二过来结账。

小二面上带笑,恭声道:“一共一千两,不知哪位客官付账?”

“不就是一千两嘛,我有……一千两?”正要从袖中取出银票的艾掌柜猛地愣住,目光转向店小二,眼中满是惊愕。

“正是,还请客人尽快付账,”小二还是一脸笑容,只是眼神中带着催促。

“是什么是,我们总共才吃了多少东西,怎么会有一千两?你们这是敲诈,若是不想我去官府告你们,最好不要动歪心思,”艾掌柜冷着脸道。

店小二闻言,面上的笑容消失,皱眉道:“几位的意思是想吃霸王餐?”话音一落,十几个打手顿时出现,将他们团团围住。

看到这一幕,其他人的酒也醒了,目光无措地看向两位掌柜。

高掌柜连忙拉住要发火的同伴,拱手道:“还请不要误会,我们没有吃霸王餐的想法,这就付账。”

直到从高掌柜手中接过一千两银票,那十几个打手才离开,他们得以顺利地走出酒楼,刚走出酒楼,那高掌柜就沉了脸,若非那几十个护卫正在看守货物,他岂会怕那十几个只会些三脚猫功夫的打手。

被他们用武力威胁着付账,高掌柜心里的憋屈可想而知。

“高掌柜,他们明显是在讹人,我们点的那些东西根本就不可能有一千两。”

“那又如何,我们初来乍到,在这里没有根基,再加上之前卖货物一事,难不成只准我们讹他们,不能他们讹回来?”

听到这话,艾掌柜无言以对。

“那我们现在?”

“马上离开,难保这个县城的百姓不会对我们心生抵触,江南有那么多的府县,没必要一直待在一个地方。”

百姓都有排外心理,他们和这件酒楼起了冲突,酒楼的人随意污蔑他们两句,就足以让他们在这里卖不出任何东西,留下来百害而无一利,还不如离开。

酒楼的二楼,掌柜的看他们离开,狠狠地呸了一口,“仅仅只是让他们亏点银子,便宜他们了......赵氏商行来江南的消息传出去了吗?”

“掌柜的放心,已经传出去了,相信不会再有人买他们的货物。”

“哼,我们江南那么多人流离失所,他们却想趁机捞银子,哪有那么好的事。”

官府杀了一批人,只是让百姓将怒火从宣之于口变成憋在心里,憋的时间越久,他们的怒火便会越旺盛,越想得到发泄,赵氏商行的到来正好给了他们发泄口。

赵氏商行接下来,逐渐靠近水患严重的地区,越是靠近灾区,遇到的商贾就越多,只是别的商贾每日都会卖出大量的货物,只有赵氏商行一样东西都不曾卖出去,或者说,在他们离开当初那个县城后,就不曾和人交易过。

这样的情况持续了几日,两位掌柜终于坐不住了,派人去打听其他商贾的情况。

半个时辰后,派出去的人回来,说道:“掌柜,小的打听过了,我们卖的货物并非最贵的,还有人翻了五倍,但他们的生意也不错,不知为何,他们宁愿去买贵的,也不愿和我们交易。”

“你没有寻人打听?”

“寻了,但小的一提起赵氏商行,他们就左顾言它,不肯直言。”

两位掌柜闻言有些苦恼,这是怎么回事,按理说他们是第一次来江南,并不曾和这里的百姓接触,他们为何这般抵触他们,完全没有道理啊。

就在赵氏商行苦恼时,朝廷钦差和他带来的赈灾粮款已经到了,同时,还有建平周围的商队,沈氏商行也在其列。

聚德楼并未派人,来得是商行内的其他商贾,由两位执行掌柜带队。

许老板看看商行内泾渭分明的两队人,道:“大掌柜的要求,大家想必都清楚,不想遵守的,我们不会强迫,不过在出售货物时,不允许打沈氏商行的旗号,否则不必大掌柜出手,我和黄掌柜就不会放过他。”

许老板话音一落,那一小部份人便自动脱离了沈氏商行,对此,许老板并未阻止,而是带着剩下的人一起行动,他们遵守沈世伦的规矩,将物价上涨一倍,然后出售。

这样的价格,在众多商贾中尤为显眼,同时吸引了一批百姓,凭着“低廉”的价格,沈氏商行虽然刚到此地,便卖出去不少货物。

而其他被抢了生意的商贾,皆是面色一沉,低声吩咐身边的人去打听沈氏商行的底细。

他们的物价大多都会翻三四倍,这样一来,大家物价相当,怎样选择随百姓心意,可现在沈氏商行的物价比他们低很多,瞬间就把顾客吸引过去,致使他们的生意无人问津,他们怎么可能忍受得了。

可现实就是,忍受不了也得忍,沈氏商行的靠山是公主府,这件事并不难查,本打算联合起来去逼问沈氏商行的商贾们,顿时偃旗息鼓,纷纷收拾东西离开,打不过还跑不过吗,他们去别的地方卖。

而沈氏商行因为远低于别人的物价,每到一个地方,都不缺少顾客,他们带来的货物仅仅在五日之内便销售一空,远少于他们一开始的估算。

众人忍不住感叹,大掌柜就是大掌柜,他的每一个决定都绝非一时兴起。

来灾区售卖货物,虽说其中的利润惊人,可除了来得快的那几个商贾可以把货物销售一空,更多的人是卖不完的,因为来抢生意的人太多,而粮食这类货物没有太大的区别,所以百姓有太多的选择。

可现如今,沈氏商行因为比别人的价格低,成了百姓唯一的选择,他们的货物以最快的速度销售一空。

与此同时,沈氏商行的名声开始在江南地区传开,百姓心里都有杆秤,他们知道谁对他们好,虽然对那些疯狂敛财的商贾没有办法,可他们心里都会隔应,这时沈氏商行能给出相对公道的价格,便能迅速得到百姓的好感。

“我记得沈氏商行似乎是长公主的产业。”

“我也记得,哼哼,同样是商行,长公主才是真的为我们着想,哪里像……”

“嘘,别乱说话,你不怕死吗?”

“放心,我还要活着看他们怎么把东西拉来,再怎么拉回去呢。”

“嘿嘿,我也是,你们是不知道,他们来这里这么长时间,一样东西都没卖出去,还找不到原因,别提多苦恼了。”

“活该,我们江南那么多人失去亲人,只有我们自己伤心,他们可不会掉一滴眼泪。”

“……”

江南各府县几乎都有类似的对话,他们小心翼翼地交谈,虽然有些憋屈,可用自己的方法帮江南因水患而死的同胞稍微报了仇,他们觉得痛快。

所以,哪怕赵氏商行实在顶不住了,将物价降到三倍,两倍,最后是远低于其他商贾的一倍,依旧是无人问津。

赵氏商行两位掌柜的头都要秃了,他们找不到理由,也问不到丝毫的消息。

虽然他们赵氏商行是左相府的产业,可他们到底只是商贾,根本没有见官员的资格,所以,他们只能写信将这里的事情告诉赵管家,让他想办法。

因为有护卫日夜兼程地将信送回来,不过十日便到了建平,同时到的,还有公主府的影卫。

翠沫接到情报后,第一时间告知长公主,长公主将情报仔细看了一边,扭头看向沈世伦,还是忍不住惊叹道:“仅凭几句传言,竟然能达到这般效果?”

沈世伦押了口茶,笑道:“殿下莫要小看舆论的威力,更不要小看百姓的力量。”

单个的百姓与官斗,无异于以卵击石,可若是整个江南的百姓呢?

江南巡抚官员杀得人再多,也无济于事。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百姓之于官员,帝王,以及朝廷,皆是如此。

长公主看不得他看似谈定自若,其实心里很得意的样子,主动转移话题,道:“你让影卫收集前往江南售卖货物各商贾的消息,想做什么?”

“自然是将赵氏商行彻底拍死,以及约束一下商贾的心思,让他们知道什么样的钱该赚,什么样的钱不该赚。”

沈世伦前世摸爬滚打多年,什么手段都用过,却从不曾动过发国难财的念头,你生长在这个国家,不求对那些在灾难遇害的人们感同身受,最起码不要落井下石。

那群趁机敛财的商贾,对乾朝必定没有太大的归属感,其实大多数商贾皆是如此,改朝换代可以,只要不影响他们赚钱。

这样的人,不加以约束,便不会收敛,对乾朝不忠的人,要之何用。

左相府,书房

左相看着面前的书信,眉头紧锁,“这又是怎么回事?”

提前得到了消息,大量屯粮,运往江南,本应该将货物快速卖出去才是,可他现在看到了什么消息?

除了一开始,他们竟是连一粒粮食都不曾卖出去,而且还不知道为什么。

左相抬头看向管家,怒声道:“这就是你找的人?统统都是饭桶。”

赵管家低着头听左相的训斥,等他训完,才道:“老爷,当务之急应是查清赵氏商行被江南百姓抵触的原因,以成功将手中的货物卖出去。”

左相闻言,也知道轻重缓急,冷哼一声,提笔跟江南巡抚江正成写信,让其查清缘由。

此时,江南水患已经发生了将近两个月,因为江南官员和朝廷的反应及时,百姓的伤亡降到最低,灾后重建已经提上日程,不日便会开始动工,一般这种事情都由工部负责。

次日早朝,工部尚书便提及此事。

乾兴帝道:“具体会有何人负责修建?”

工部尚书答:“工部会从皇商中,选出几人负责修建房屋。”

乾兴帝颔首,然后道:“此事不急,容后再议。”

众大臣愕然,不急?江南的百姓还在城外露天住着呢,怎么能不急?

他们有些摸不清乾兴帝的心思,当初救灾他比谁都心急,恨不得每日上朝都要问一遍进度。

现在难民已经全部收拢,水患已经褪去,就差建房子了,乾兴帝却说不急,谁也不知道他有何打算。

工部尚书不曾想本该会顺利通过的提议,竟然只得到乾兴帝“容后再议”的回答,只得遵旨退回朝列。

左相站在朝列最前面,抬眼看了乾兴帝一眼,眼底带着探究,小皇帝的心思愈发难以捉摸,有些事情需要提前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