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历史 > 景明春 > 第4章 第4章

景明春 第4章 第4章

作者:舟音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11 19:08:49 来源:文学城

这枚玉佩刺眼,云静委实不想再见,别过脸,起身径直往禅房走去。

“慕容姑娘这首《采薇》(注1)弹得极好。”男子低醇之音如空谷回声,在身后响起。

云静站在檐下不语,听他又道:“边境苦寒,将士久戍难归,每逢战火肆虐,生死难料。姑娘不愧是将门之后,琴声中满含对边境将士的体恤,味之无尽。”

他语气悠淡,言辞儒雅,毫无昨晚胁迫她时的那股狠戾,简直判若两人。

“越王殿下来此处,不会只是为了品鉴我的琴艺吧。”云静不愿听这些堆砌来的溢美之词,只想听他给个解释。

元珩却说:“本王是来拿折扇的。”

嗬,还不忘先要回自己的东西。

云静冷笑了下,故意扬声吩咐婢子:“那折扇可是殿下的贴身之物,快快拿来物归原主,若落在他人手中,我又要百口莫辩了!”

水韵应下,进禅房去取,不多时捧着折扇走到元珩面前,躬身奉上。

元珩伸手去拿,触上扇柄时却忽然停下。

微顿片刻,他并没有接,反而将手伸回,提掀袍摆坐于石桌前,长指覆上七弦琴,漫不经心撩拨三两声后,曲调渐如流水般淌出。

水韵凑在丹蓉耳边问:“这曲子听着耳熟,想不起是哪首了?”

“是《南风歌》。”丹蓉悄声说,“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注2)

又挺了挺胸脯,心念跟在主子身边这么久,音律诗词如今都能诌上几句,“姑娘说过,这首上古歌谣失传已久,一些隐士将其重新谱曲才得以传唱,就连边境许多孩童都会哼吟。”

水韵这名字算是白取了,对音律不开窍,诗词略懂其意,但若变成乐声,就立刻云里雾里了。

云静站立不动,身后弦音粗狂缭绕,意境旷远浑厚,而指锋拨弦之力却如鹤唳长空,久响不绝。

她曾在边境草原上见过成群的白鹤,修颈高昂立于潮,华翅翩舞于天际。

父亲告诉她,鹤悠然无争,却能与鹰搏击,脚踩泥泞却从不低头,此等姿态当为君子风骨。

正沉浸其中,忽听“啪”一声,不和谐的铮鸣过后,琴声未再响起。

云静微微偏首望向身后,见元珩手里捋过一根断弦,听他笑道:“真不巧,曲终弦断,恐知音难觅。”

“曲既已终,人也需尽散。”云静命水韵再递上折扇,冷言道,“殿下不是来拿折扇的么?物已奉上,拿走便是。此处乃女子禅房,不应留外男,恕臣女不送!”说罢,大步迈入房中。

“姑娘当真以为,入寺为尼就可自证清白么?”元珩幽幽道来,“除非你一辈子待在这里,否则不明真相的人,只会认作是国公爷的权宜之计。”

云静脚下一顿,冷哼:“昨日,臣女掩护殿下入京,好歹算份恩情,殿下非但不领,反倒前来指摘!”她霍然转身面对他,索性揭盖露底,“臣女现在就想把昨夜之事公之于众,可殿下敢吗?恐怕,殿下也不愿让全京城的人知道,你利用安国公府的马车夹带了些什么东西入京吧?”

元珩沉吟,搭在石桌上的手指蜷起,轻笑一声,言语冷寒如冰,“你可知方才这一番话,足以让本王杀你灭口!”

云静面不改色,唇角微扬,“殿下不会的。”

元珩轻一挑眉。

“今日满城蜚语流窜,殿下还肯屈尊来此处单独见我,定是有事要我相助,所以你不会杀我。”

蒙面巾之下,元珩似笑非笑,心中竟突然生出一种认输的失落。

此时,额头落下一滴湿润,空中下起了雨。

夏雨来时骤急,肆意的声动乱了风铃的节奏,卷起一阵轻雾弥漫在二人之间。

雨越下越大,元珩指了指天,“姑娘不请本王进屋坐坐么?”

雨水顺着云静的鬓丝流下,胸前的中衣领已被打湿,贴在身上有些不雅,她忙背过身走进禅房,让婢子留了门,飞快捡起一件干净罩衣披在身上,捂紧胸口。

紧跟着,元珩颀长的身影出现在狭小的禅房内,他随手将门掩上,在正中的竹席上坐下。

她与他离得近,之间只隔了张方几,但二人仍是并排而坐,各自双目直视前方,谁也不理谁。

“其实,究竟是谁口无遮拦传出秽语,你我心中有数。”元珩开口,“本王这位六弟,从来唯恐天下不乱,他那张嘴能将白染成黑,黑澄为白。我闯入马车时并不知你身份,而代王却知,他定已握有证据。只是他为何非要如此,那就要问问令尊从前与代王是否有什么过节。”

“三日后早朝,本王会在满朝文武面前对昨夜之事做个了结,届时,想请姑娘在太极殿上为本王作个证。”

“殿下是要我不顾声誉,顶着风言风语为你作证?”云静沉声说,“殿下此举终是为达自己目的,可我又能得什么好处?”

“姑娘不就是想让本王还你清白么?”

元珩清冷的声音满是轻慢,令云静感到不悦:“怎么,臣女相助殿下有恩,殿下不该报之以琼瑶么?”

“那就等三日!”

他忽地站起,语气坚决,似乎连多说一句都不肯,遂命道:“拿笔墨来!”

丹蓉觑了眼云静,见姑娘不言语,忙从案上端了文房过去。

元珩提笔蘸墨,在纸上匆匆悬落。

写罢搁笔,将纸撕成一方形字条折起,又从水韵手中拿过折扇,置于面前的方几上,转身欲走,“需要你作什么证,字条上写的很清楚。三日内,本王不会再来找你。你若反悔,就差人送来折扇,若你决定进宫,事成之后,折扇本王自会派人取回。”

话音已落,不等云静开口,人已离开禅房。

扬起的靛色袍摆,也一并将冰冷与压抑带走,水韵和丹蓉长舒了一口气。

云静拿起那张字条展开,神色愈发茫然。

这位殿下用一笔规中见逸的字迹只写了八个字:移花接木,一箭双雕。

但在云静眼中,这张纸上写的却是:好生猜吧,想证清白也没那么容易。

她一定是中了邪才会遭受此劫,这才叫前路黯淡,命运未卜。

云静一时心烦,将字条乱揉成团,扔进茶炉的火苗中。

……

元珩从长觉寺回来,已是酉时。

他本没有去找慕容云静的打算,只因流言扰人清宁,也不愿与安国公府扯上任何关系,而自己的事亟待解决,才想出这么个法子。

他原本要去崔府拜访舅父,哪料会拖至此时。

如今,大魏属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和并州王氏四姓大族最为显赫,生母宁贵妃就出自四姓之首清河崔氏,舅父崔文敬任当朝尚书令,实乃圣上肱股之臣。

此前,元珩一年也回不来一次,见舅父的机会寥寥无几,此次母妃五年忌在即,他提早就去了书信,告知自己即将回京的消息。

今日,舅父得知他要来,一直等于府中不曾离开,这个时辰才见上面。

元珩走进书房,朝崔文敬拜礼,深含愧意道:“有事耽搁,不该让舅舅等这么久。”

崔文敬伸手托住了元珩手臂,扶他起来,先急着让他把蒙面巾拿掉,“让我看看你的伤。”

元珩揭开,扬起下颌,把渐淡的肿痛之处示给崔文敬,“快好了,舅舅莫要担心。”

深浅不一的红斑依旧触目惊心,崔文敬握着他的手,频频叹息。入坐又为外甥亲自添茶,头一句话问的却是:“殿下可进宫向陛下请过安了?”

元珩接过茶盏,摇摇头,“原想着待伤好了再去。”

崔文敬肃神,立刻谨慎起来,“殿下理应见过陛下后再来见我。”

元珩品了口茶,垂敛的双眸显出为难之色,“我已多年未与父皇平心静气相谈过,他的脾性喜好都快记不清了。母妃故去后,好像连一次单独的问安都未曾有过。”

崔文敬紧绷的神色松释了几分,宽解道:“殿下其实无需刻意,何人何心何性,陛下心如明镜,敬了孝心便可。只是有一事不得妄言……那就是五年前你母妃的那桩大案了……”

元珩膝上的手指缓缓蜷缩,那块白玉被包裹在掌心内,两指不由自主在夔龙纹上来回摩挲。

崔文敬面露悲戚:“皇妃皇子,连同一座敕造七级浮屠塔在火中化为灰烬,还被人称为国祚不祥之兆,朝堂震动,人心浮荡,五年了,这是陛下心中抹不去的痛处啊!”他抬目时眼底有片晶莹,叫着宁贵妃的闺名道,“文奚是我唯一的亲妹妹,我这心里,何以用悲痛二字言说!”

茶炉中跳动的火苗,映在元珩眸心,不知不觉凝成一片腾燃大火。

他仿佛又回到了五年前。

那日,他竭力狂奔,赶去救母妃和七弟,看见漫卷的浓烟升向平城宫上空,蔓蹿的火舌将刚修好的佛寺吞噬。他不顾身边人阻拦,纵身跃进火海,谁曾想内里已经什么都看不清了。

火光中,他愈渐昏迷,即将失去知觉时被人一把推了出来,四肢无力,动弹不得,只能趴在地上,眼见寺塔随着“轰”一声巨响,骤然坍塌成一片废墟。

从那之后,他只能在梦中看见秀丽端庄的母妃,和生性乐天的胞弟元瑆。

事后,因工事有疏之罪,将作大将问斩,建塔工匠全数杖杀,昭玄寺(注3)沙门统慧缘法师带众僧奔救,有去无回,幸存僧侣皆被赐死。中军禁卫巡防不力,羽林、虎贲两卫将领获罪枭首。

因许多工匠僧人不明罪责就被无辜处死,招致民怨,老御史嵇耘携御史台官员谏言从仁处置,却触了魏帝逆鳞,圣颜大怒。嵇耘当廷向尖利的金鹤顶撞去,以死明志。

统管将作和昭玄两寺的皇叔梁王因监管不力被拘禁,因而查出寺塔坍塌之前,他与江湖势力勾结,诛杀朝臣,还串通北境将领贪墨军饷,蓄意谋反之心昭然,此案是他一手谋划……

若要说痛,流过血的人都会有。

元珩敛却眸中那团烈火,稳了稳心绪,只提及自己最关心的事:“事发次年,父皇就曾提及要追封七弟亲王,只因没有合适契机才耽搁下来,我此次回京,是想向父皇求个恩典。”

崔文敬执勺的手仍在抖动,“仅复谈七皇子追封之事倒是可行。但陛下在位多年,未立中宫皇后,对后宫戒心较重,切不可为你母妃求更多追谥,这点你要谨记。”

元珩颔首,只淡淡答是。而桌案下,握着白玉的五指却紧紧攒在一起。

崔文敬默然片刻,望向恢弘的廊柱漆窗,眸色暗淡,“我这个尚书令虽总领政务,位同宰辅,但想为至亲求份优待,却也有诸多无奈呐。”

他深知舅父为何这般如履薄冰。

外祖父庆阳侯崔绍曾任本朝丞相,但在魏帝登基后三年就遭罢黜,崔氏势力因而大为削减,其余三族趁机谋利,逐步占领朝堂。

直到母妃出事,崔氏再遭重创,魏帝恐世家间的平衡被彻底打破,任一族独大,威胁皇权,遂一封诏令,命崔文敬从中书省调至尚书台,以实权牵制。

如今的崔氏,只是君王手中一个制衡朝堂的筹码,又何敢恣肆而为呢。

“陛下废相后,崔氏众多旁支淡出朝堂,要想制衡其他三族,终究力量有限。”崔文敬端起茶盏,又意味深长地看了眼元珩,“若是殿下能在朝中帮我一把就好了。”

元珩抬眸,与舅父的目光相撞,汇成一股浩荡之潮,翻涌无息。

身边的烛火忽然跳动不止。

“老爷——”

府中侍从在门外禀报:“宫里来人宣旨了。”

崔文敬立刻起身,正冠拂袍,快步行至前院。

来人是魏帝的贴身内侍庞玉,身后的禁卫玄龙内使足足立了两排,金甲兽面,一派帝王威严。

崔文敬见这不同寻常的架势,郑重撩袍,俯身跪地,等待旨意。

庞玉却上前扶起他,“尚书令大人,这旨意不是给您的。”说完,他往崔文敬身后环视了半圈,问道,“贵府今晚可有客人?”

崔文敬正支支吾吾,不知如何作答,就听见元珩在身后说:“本王在。”

“这就对了。”庞玉展颜一笑,“陛下口谕,宣越王殿下即刻入天安殿觐见!”

1《采薇》:选自《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表达从军将士的艰辛。

2《南风歌》:上古歌谣,表达为民着想,忧国忧民的情怀。

3 昭玄寺:北朝统管僧侣的机构,主事僧官称沙门统。史上著名的沙门统有昙曜法师,主持修建了云冈石窟。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章 第4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