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惊马奔逃 > 第3章 风筝

惊马奔逃 第3章 风筝

作者:司陶伦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2-02 21:37:53 来源:文学城

要说这京城李家与石川李家同根同脉,倒也不是虚言。

当年开国皇帝打天下之际,石川城便出了一个李姓的文官,虽位阶不高,但也算有从龙之功,因而举家迁往了京城。其后数代都有儿孙入朝为官,家风又极严,讲究一个“勤慎肃恭”,百余年间便已发展成京城的高门望族。石川余下的旁支子弟纷纷前去攀附,本地一脉自然就渐渐弱了。

但二十年前,这石川出了一个李姓举人,入仕后颇得长官青眼,一路高升官运亨通,竟又和京城李家连上了脉。若真论起祖辈来,他这血脉已旁支到了天边去,但到底族谱上是有名姓的,因而便又让他重新连了一回宗、修了一次宗祠,这京城李家与石川李家的来往,才又慢慢恢复起来。

石川李家太爷仙逝那一年,京城李家还特意派了李承夫妇回乡吊唁,这二人正是李惟牧的父母。李承夫妇在石川游玩时,对城外李家的那片庄园十分喜爱,因此出了一笔银子,说要建一处农家小院,日后赏青时便能常来居住。

对此,石川李家自然不敢怠慢,自己又添了一大笔银子,请人将那“农家小院”修得富丽雅致。只是自修好后,京城却再没来人,一空便是好些年,直到李惟牧到来。

夕阳西斜,众人齐聚在城东李宅,酒席已备好,就等那京城来的贵客大驾光临。

而这小少爷一下马车便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只见他头戴玉冠,一身浅青圆领暗花锦袍,束银绣螭纹革带,足踏皂青绸面靴,腰坠一枚红玉,浑身上下谈不上如何富贵,却叫人觉得华美清雅,一见便可知是世家子弟的气派。

他年龄尚幼,还是少年体态,但身姿却挺拔如修竹,仪态端整却并不拘束,在李宅门口站定后,便如清风拂面般随人一路走到厅堂,向李家一众见礼问好。

“……好好好,往日只闻得世侄美名,这回总算是见着真人了,这一路着实辛苦啊。”李府当家老爷李远兆摸着胡子朗声笑着,将这少年贵客一一介绍给旁边的亲眷。

在李宅等候已久的女眷们这才看清李惟牧的样貌。

这少年的眉目如远山雾笼的水墨画般,疏淡清浅却又描摹精细,抬眼间便能瞧见一双淡琥珀色的明眸,透着一股超越年龄的沉静,唇边还带着淡淡笑意。

众人都听闻他路上染了风寒,如今看来却瞧不出丝毫病容,尤其少年身后跟着的一众高大肃整的侍卫,不显得他瘦弱,反使他增了几分威仪,便说他是京城李家未来的家主,众人也是信的。

李远兆的小女儿李月怡含笑还礼,见那小少爷远了,侧身朝旁边的丫头轻声道:“姑爷呢?嚷着要去城外献殷勤,怎么客人到了,他却不见了。”

那丫头瞧了眼左右,朝李月怡附耳说了一番话。李月怡眉心一皱,道了句“没用的东西”,摆了摆手便不再多言。

李惟牧认过一圈人,忽然又问起了老夫人。这老夫人正是李远兆的母亲,如今已是古稀之年,自丈夫仙逝后便一病不起,离京前李惟牧的祖父嘱咐他此趟定要去问安。

“多谢老太爷牵挂,”李远兆朝虚空一揖,又朝李惟牧谢道:“家慈听闻小少爷到来,也是十分欣喜,只因大夫说了要静养修身,前几日便去了观音庵居住,暂时不得回来。”

李惟牧点点头,朝身后的罗泰吩咐了几句。

“听闻老夫人寿诞将近,也不知寿堂在何处摆设,小侄怕忘事,便先将备好的寿礼送来,有一箱是老人家常用的药材,是祖父特意吩咐送来的。”

李惟牧说话间,罗泰便已着人将一箱一箱的寿礼从马车上搬下送进府里。

“长辈不在,小侄不知礼数,若是有什么不周之处,还请李伯父见谅。”李惟牧行礼道。

李远兆赶忙拱手道谢,心中只暗叹这少年小小年纪便已是大人做派,待人接物娴熟至此,直把他那三女一子比得如同木刻泥雕一般呆傻,真不愧为是京城李家。

时间不早,李惟牧随后便被引去后堂用晚膳,桌上自然又是一番恭维寒暄,那李惟牧年纪虽小,应答间却是极有方寸,待人也谦和有礼,叫李远兆看了十分喜爱,待他如亲子侄一般亲热。李夫人听闻他除了那班侍卫外,就只带了一个小厮,便从身边拨了一个丫鬟给他,名叫小荷。

当晚,李惟牧便在李宅住下。

次日,李家请来的大夫到了,给李惟牧诊了一脉,说是风寒初愈,已无大碍,只需固本培元,再休养几日,吃些养血补气的药便好。

丫鬟小荷照着方子去抓药熬药,李惟牧身边的小厮李梧又给了他几袋药,说是京城大夫开的养身药方,少爷每日要喝的,小荷自然不敢怠慢,一同熬了给李惟牧送去。

大夫虽说了要休养,但李惟牧吃完药便换了一身少年文士的行头,言称要去拜访大儒霍永瑞。

“贤弟可是要去寒柏书院?”梁盛不知从哪儿听来了消息,匆匆赶来说要带路。

“昨日惊马,还没来得及看望梁兄,身子可好些了?”李惟牧问道。

梁盛闻言有些不自在,道:“无碍无碍,没伤到筋骨。平日里都好好的,大概是昨日街上人多,才把马给惊了的。”

李惟牧笑了笑,没再多说,带着罗丰等几位侍卫,随梁盛同赴书院拜访。

那寒柏书院乃是十年前霍永瑞告老还乡时,在石川城外挑了一块地方建成的,规模不大,却是依山傍水处处灵秀。石川本地的学子都以进书院为荣,周边的村镇甚至更远些的凉城、鹿城的也都有来上学的。

李惟牧在京城时也随父辈寻访过书院,不是厚重古雅便是富丽堂皇,如今却是头一次来到这依山而建的书院,入目只觉得苍翠遍布,奇石嶙峋,耳边皆是淙淙流水与清亮鸟鸣,恰逢三月时节,沁凉山风迎面而来,混合着淡淡花香,直吹得人心都静了。

“贤弟是如何识得霍老的?”但偏偏有人要搅合这清净。

李惟牧看了眼梁盛,说:“霍老曾在京城国子监授业,家兄恰巧是那时的监生。”

“原是和令兄有师生之谊,甚好甚好……”梁盛点头称是,絮絮念叨起了霍老在石川本地的种种善举,还提及了几位据说是考上了功名的弟子,夸赞起寒柏书院的名声来。

他见李惟牧并不搭话,便又似想起什么似的,道:“对了,令兄的身体还好吗?老夫人一直都念叨着,上回还托人送去一些药引,也不知现在……”

“那匹马如何了?”

“什么?”梁盛一时没听明白。

“我是问,那匹害你摔下来的马,现下如何了?”李惟牧温声问道。

梁盛哽了一下,说:“不过是头畜生……”

“既伤了主人,怎可再留在家中?”李惟牧摇摇头,正色道:“这类烈物,自然是打断四肢放了血,送去肉铺用作餐食。梁兄,可要我代劳?我倒是看不得血腥,但下面人的刀子还是利得很。罗丰,给梁兄赏赏你的刀。”

只听得铮得一声,一把寒气森森的雪亮长刀就这么横在眼前,把梁盛吓得一个趔趄。

“大人,请赏刀。”罗丰嗓音洪亮。

梁盛脸色大变,连声呼道:“不必不必,这……你、你瞧,书院大门就在前面,少爷容我引路!”他头也不敢回地跑到前面带路。

李惟牧瞧也不瞧他,只望着远处林间掩映的“寒柏书院”四字出神。

身后的罗丰将腰刀入鞘,却突然听见前头传来一句话。

“你比你师父有趣。”

罗丰抬起头,而前头的李惟牧已快步走远了。

梁盛领着李惟牧一行人踏进书院大门,沿着水流一路穿过石桥亭榭,直至照壁后的书院大殿,途中再不敢多说一句。

殿中已有一个仆役等候,给两人落座看茶后,便去请山长了。

一行人在殿中等着,许久却也不见人来。

梁盛有些坐立不安,手上的热茶端了又放,一直瞧着侧门。

李惟牧却是不急,反倒赏看起了殿外的景致。除了林木葱郁,这书院之中还有一条溪流蜿蜒而过,应是引自山中活水,水面极清澈澄亮,偶尔还漂浮着落英碎叶,瞧上去颇有一番野趣。

李惟牧顺着水流抬眼看去,遥遥望见那白墙后的山林上隐约可见一簇簇的竹林,想来这溪流正是从那处流下的,也不知那里是如何的景致。这书院叫“寒柏书院”,他却没觉得寒也没瞧见柏的。

此次来石川,并非是真为了祭祖。因在京城闹出了事端,他被祖父发落此地,心中自然烦躁,但到了此地,吹了阵阵林风,忽然觉得在这书院待上几旬也并无不可,那时候在路上看见的含苞野花也能开得极盛了。

他脑中转着纷杂的念头,坐在椅子上耐心等着。半晌,殿后才传来脚步声,他和梁盛齐抬头,只见布帘一掀,有两人从后堂依次走了进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