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镜鸾隐 > 第14章 第 14 章

镜鸾隐 第14章 第 14 章

作者:九思33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4-20 06:11:45 来源:文学城

有鸟,雄鸟名叫运日,雌鸟名叫阴谐。因食各种毒物,所以其羽毛有剧毒,用它的羽毛在酒中浸一下,酒就成了鸩酒,毒性很大,几乎不可解救。

回到凤仪宫,辗转无眠,脑中反复闪过沈户的脸。

那年先帝尚在,正是花开时节。

一日宫中设宴,父亲又只有她一个独生女儿,娇宠的不行,便带着入了宫。

久到半酣,她撇开了侍女,独自一人出了殿,跑到外面透气。

她转过头去,一片日光朦胧间,少年斜倚柳树,白衣如雪,玉带金冠,剑眉星目。

他轻摇折扇,似笑非笑地挑开眉来:“你是哪家丫头?”

那瞬间,似乎有什么嘭地碎裂。

后来知道,那日少年便是当今太子——沈户。

那样美好的相遇,硬是借助家族的势力谱了一曲青梅竹马的传奇。

她,慕容茹汐,丞相独女;他,沈户,当今太子。

她十三岁那年,奉旨入宫伴学,是在宫中一同授业的众多贵族子弟中唯一的女子,无数人为她折腰,可她的心里眼里从来只放了那一人。

合欢殿一事因涉及到后宫权谋之争,皇上下令便将此事交由永巷秘密审理。

做酸梅汤的宫女供认是皇后所为,然答话颇多漏洞,几番用刑之后,招出来的真相却让人瞠目结舌。

那宫女哀泣招认,良妃为了帮端王登上皇位,不惜铲除异己,下毒谋害皇后,却不料害了玉嫔。并招出良妃曾用黄金五百两收买她,随即在那宫女房中查处官银五百锭,正是良妃档上所出。事关重大,宫女秘密处死以维持后宫体面。永巷主事当夜进宫面奏皇上,同时依例呈了一份记录报给皇后。

消息传到凤仪宫时,她正在拨弄烛芯,燃了一夜的蜡烛最后一点星火终是灭了。

皇后枯坐一夜,手脚冰凉,看着天色一点点亮起来,无声地笑了笑。

旦日,宫中传出消息,玉嫔毒发身亡,礼部侍郎跪在乾元殿门口,字字泣血,只求皇上严惩凶手。

皇上下令玉嫔以皇妃之礼厚葬,谥号端敏。

同时,着良妃废封号,入永巷,永世不得出。

端王携了三公主在乾元殿门口跪了整整一天,皇上拒而不见,旋即传出旨意,若有为良妃求情者,以同罪论之。

夕阳残血,沈南墨牵着苏芊芊,一大一小的人影,以决绝的姿态,一步步走在宫阶上......

隔日,皇后带上良妃最爱的芙蓉糕来到了永巷。

穿过狭长的巷子,便听到一声凄凉的声音:永巷长年怨绮罗,离情终日思风波。湘江竹上痕无限,岘首碑前酒几多。

永巷是是未分配到各宫去的宫女的集中居住处,也是幽禁失势或失宠妃嫔的地方,所谓“每忆椒房宠,那堪永巷阴”,所谓“只闻新人笑,哪听旧人哭”,说的便是此地。

推开门,良妃正蜷缩在床角,见有人来,缓缓抬头,见到皇后,缓缓地凄然一笑,突然站起,冲到她面前:“你好狠的心!竟让我替你背了这罪名!枉你我从小一道长大,你竟如此待我。”

早有侍卫紧紧抓住她,皇后只淡淡道:“几日不见,妹妹真是疯的厉害。”

良妃冷冷道:“我没疯,只是亏了皇后您如此大费周章。慕容家的大小姐,自幼聪明,可谁曾知道,慕容家的小姐最精通的不是琴棋书画、兵法权谋,而是用毒之道。”顿了顿,凄凉道:“你可知,我从未想过与你争夺任何东西。无论墨儿有朝一日能否登上皇位,我都会尊你为姐姐。从头到尾,我所求的,不过是皇上的一点爱罢了,姐姐却是连我的这点奢求都容不下吗?”

皇后一震,只见她一身青衣,形容憔悴,面容凄哀。

良久,转身,对永巷领事缓缓道:“好好照顾她,不许她死。”

背后的良妃突然跪下,“茹汐姐姐,颦儿求您,求您饶了墨儿和芊芊......”

任身后人如何哀求,皇后终是头也不回的离开。

“茹汐姐姐”有多久没人这么叫过她了。

还是在很小的时候,那个叫颦儿的小女孩,眉眼生的淡,长的玲珑可爱,像是一只粉团子。她总是粘着她,她在前,她就步步跟在她身后,穿过柳树遮下来的小道,声音轻轻的,但步步不落。

她曾对她说:“茹汐姐姐,颦儿愿一辈子跟着您,您去哪,颦儿便去哪。”

后来她入了宫,成了德妃;再后来,她也跟着入了宫,成了良贵人,便是后来的良妃。

是以,渐渐地,她们都忘了,她是她的亲表妹,是自幼失怙,寄养于慕容府,是她最疼爱的颦儿。

有一日,她对着琴棋书画,终是生了厌倦,便缠着出身苗疆的颦儿学习用毒及蛊术,聪慧的她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将用毒之道运用的挥洒自如。于分寸之间,便在汤里下毒,对她而言,并非难事。

那个御膳房宫女本是她慕容家家奴,原本便受慕容家大恩,将厉害说明,又许诺如有不测,一定照顾好她家人,宫女便答应了下来。

演了这场戏,终是除了玉嫔,还有良妃。其实,那日若玉嫔没要了那碗酸梅汤,她也不会让玉嫔多活。

在深宫数十年,众人只道皇后心情温婉,却不知要坐稳那个位子,需要多少人的鲜血才可以换来。

那日,皇上找到她,唤她“汐儿”,时隔多年,他竟是再次唤她“汐儿”,带点卑微的恳求似的。她轻轻地笑了笑,侧过头去:“皇上有命,臣妾自然从命”。

他竟是来求她,求她善待那个肖似宁钰的女子。

后宫之中,良妃的笑容、德妃的眼睛、淑妃的一双手,他们的身上都或多或少有一个地方像宁钰。虽然宁钰不在了,可宫中又有哪个不是她的替身。

她恨昭帝,更恨这宫里的每一个女人。

朔风连夕起——

玉嫔殁,良妃被囚,端王失势。元昭二十年的秋末冬初,草木栖息,山石肃远,气候日益萧瑟,禁宫中越发多了些沉沉的静穆和庄严。

昭帝卧于榻上,听梧桐夜雨,回想在位二十年,竟忽然觉得,纵身居高位,生杀予夺,肆意笑骂,主宰一切,可又奈何?

他比任何人更清楚,这些虚浮的东西并不能千秋万代。哪怕死后金缕玉衣,受千秋景仰,也比不过当日佳人在怀,红袖添香的那份幸福。

夜露中宵,更漏深深,宫灯明暗下,李公公垂眸道:“皇上,这是广陵郡来的密信。”

元昭四年,曾颁布旨意:各郡存储米谷,大郡存1万石,中郡储8千石,小郡存6千石,全国统一标准。

广陵郡乃南方大郡,存粮1万石。一场水患,竟致粮库中空,灾民流离失所,哀鸿遍野。经查,广陵郡太守平日就挥金如土、中饱私囊,为恶一方。灾时,不仅不开粮赈灾,反而私吞银两。肃王一怒之下,将其入狱,并一查到底。

此案涉案人员之广、官员级别差距之大前所未有。在这场肃贪风暴中,从封疆大吏到各县官员,贪污白银2万两以上的案犯竟达56人。整个广陵郡竟无官不贪。甚者,广陵郡贪污一案,竟牵涉到户部及吏部官员。

广陵郡天旱少雨,易发灾荒,燕国沿用前明旧制,准许当地士民捐纳豆麦用来救荒,可取得科举资格,可直接参加乡试,名为‘纳捐’。新一任州牧上任后,以各地仓库储粮未满为名,命诸县收捐;不久,又令士民将捐助的粮食折合成银子,并向朝廷报连年旱灾,谎称以粟治赈,而私留捐银,自郡以下州、县官员共同贪污救灾银上千万两,张文所得最多。

昭帝阖上奏折,闭目长叹一声:“准了。”

李公公俯身下去:“奴才遵旨。”

广陵郡一案震惊全国,肃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查处贪污一事,斩首案犯15人,免死发遣30人,革职、杖流11人。同时,挑选新官员上任,开放粮仓,安抚灾民。广陵郡所有士民免税三年,休养生息。

一夕间,燕国上下都在传颂着一个名字:沈南筠。大燕国四个皇子最不起眼的肃王成为了继宁王之后的第二个传奇。

相比宁王的杀伐果断、端王的运筹帷幄、凌王的风流雅致,似乎大家对肃王的印象无非是踏实沉默。

留园上泼墨吟诗没有他的身影,御林苑中纵马驰骋不见他出现,乾元殿前纵谈国事也听不到他的高谈阔论。虽十三岁从军,跟随外祖父镇守塞外多年,亦是中规中矩。

而她的母亲贤妃,虽出身世家大族,但李家世代忠君为国,镇守边关,再加贤妃性子淡泊,一心向佛,钟粹宫常年门庭冷落,一年之中唯有几次盛大的宴会才有机会见着昭帝。

而沈南筠却是似乎甘心被其他皇子风华所掩盖,很多时候大家甚至都忽略了宫中还有这样一位皇子。

夜深人静,答答的马蹄生打破了静谧安详,格外的令人心生不安。

宁王府中,凌烟阁内,是死一般的沉静,众人眉眼紧锁。

沈南意“扑哧”一声笑了出来,“怎么,就这点小事,就把你们难住了?”

箫昱突然掀衣跪下:“请王爷责罚,是属下办事不力,未料到肃王动作如此之快,才导致广陵郡上下俱受牵连。”

沈南意抬眸,清朗一笑:“起来吧,你何罪之有?”

“王爷….”不待箫昱说完,沈南煜已上前扶起他:“起来吧,你家王爷并未怪你。”

面对众谋臣,沈南意眼眸平静:“肃王此举,本在意料之内。”

“可是王爷,如今广陵郡新上任官员全部是凌王的人,我们根本插不上手。”秦穆开口道。

“不过区区一个广陵郡罢了”。

沈南意声音不疾不徐:“多年来,这些人打着我的名号上下勾结,中饱私囊。虽曾多次示下,却是始终阴奉阳违。此次,若非肃王,我也早晚得好好整治一番。”

一番话,说得众人暗自称是,若任由下面的人胡闹下去,最后连累的还是王爷。

见众人沉默,沈南意道:“他们犯错,是我治下不严。秦穆、柳风,你们二人明日往广陵郡走一趟,妥善安排好他们的家人。”

秦穆、柳风二人连忙点头称是。

沈南意转头朝箫昱,问道:“灾粮情况如何?”

箫昱道:“布政司陆仟已经在回来的路上,所有灾粮也已发放到灾民手里。”

沈南意点了点头。

“三哥,出了这事,今年的年赋,你打算如何应对?”

沈南煜唇角冷冷一挑,“既然肃王想好好查查户部,那今年这个年我们就都不要过了。让各地官员上折子汇报各地的赋税情况。按你说的,他们当官当久了,也是时候改警醒下。吞了那么多,今年就让他们好好地吐一吐。”

沈南意沈眸斜挑,瞅他:“你倒潇洒。这全国官员十之五六是我沈南意的人。这一查,也不知该有多少人要怨你我薄凉无情。”

沈南煜一笑:“你早有清查的打算,如今却让我来替你做恶人。”

沈南意唇角笑意愈深:“毕竟都是随我多年的人。在肃王动手之前,你挑选一批人撤下来,去秦茂那边帮忙。”

沈南煜轻摇折扇:“你倒是会人尽其用。”

沈南意口中的秦茂正是如今任九政通路司的最高长官。

大燕与北胡之间,一向有商贸往来,但仅限于丝绸、瓷器、马匹的贸易往来。上次与北胡和谈之后,又新增茶叶、粮食两项贸易,并设九政通路司掌管两国贸易往来,所有商人须持官方颁给的通行证方能往来两国进行贸易。

九政通路司长官秦茂本是商人出身,受沈南意赏识提拔,竟将两国通商一事打理的风生水起,如今单这一项的赋税收入已占燕国赋税的五分之一。

沈南意眉眼冷冷一挑:“商旅繁荣,物货流通,将给我朝带来丰资厚利。不过是与北胡的一国通商往来,已有如此的巨额回报。若干年后,我要燕国的商路通往五湖四海,要我燕国天威远扬,万国来朝。”

众人心神一震,心里却诸事翻腾。比起沈南意的心胸,他们终是过于拘泥于一方天地,谋一时之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