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今岁忽已晚 > 第22章 春笋

今岁忽已晚 第22章 春笋

作者:昼时月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1-15 23:27:16 来源:文学城

原以为汾白巷的枪声只不过是乱世当中投入深海的一粒石子,但其实它所掀起的波澜远比宋今烟所以为的要大。

明明地下报社做的是爱国爱民的事,却被望山的警方和军阀解读为私联外敌、动摇军心之举,那位肖先生被处决之后,紧接着就是在望山城内大范围的搜查和抓捕,连学校也无奈停课,艺云阁也停业暂避风头,弄得人心惶惶。

周小洧那边也没有任何消息传来,宋今烟只能又回到了过去那种终日待在家中的生活当中。

起初一切倒还算太平安稳,和林岁晚终日待在一起总是能找到事做,或者即便是什么也不做,也还是想要腻歪在一起。但变故发生在某日上午菜农阿伯来送菜的时候。

自从此前宋今烟找那位住云岚山的菜农买过菜之后,就请他隔两日定期来给林宅送一回菜,既免了锦姨外出买菜辛劳,也能让几人吃到更新鲜些的蔬菜。阿伯总是上午来,估计是采摘后就下山送来,而后顺路拿到菜场上去卖。

但那日上午,约莫就是阿伯按例来的那个时间,宋今烟听见林宅的偏门处发出一些窸窸窣窣的声响。她留意到了,自然就做不到不加理会,过去开了门才发现,门口并没有人在,只是落下了一副挑菜的扁担,摔在地上,歪歪斜斜地躺在那里,散落着几片菜叶在四周。

宋今烟跑出去几步去寻,却见不到人影,城郊的街道本就鲜少有往来的行人,此刻更是显得静得可怖了。

她正欲喊一句“阿伯”,却见林岁晚不知何时已来到她身后,只低声提醒一句:“别喊。”

林岁晚将扁担拿进屋里来,见那担子的边上,竹枝上挂着血迹,里头其中一个筐内几块破布掩着,底下是新鲜的还带着露水的笋。

春笋。

宋今烟张了张口,“他……”

但别的却说不出什么话,她不敢往最坏的方面去猜,唯恐一语成谶,却控制不住。最终只能拐了个弯喃喃问了一句:“他为何……不留给字条?”

林岁晚拿出怀中的锦帕擦拭过那血迹,虽然已干涸,但看来并不算时隔太久,用些力就能擦掉一二,她很专注地擦拭着,毫不在乎竹枝将帕子勾起了丝。

“山上的菜农,应该也是不识字的吧。”她只是这样说。

于是宋今烟才有了一瞬间的顿悟,原来她一直都是有着这样所谓“读过书”的傲慢的,下意识地认为消息来得是这样的轻易,登了报就意味着广为人知,见不了面也能互通书信。

但这个世界上多的是像菜农阿伯这样的人,多的是……像曾经的林岁晚那样的人。他们看不懂时局,只感受得到痛苦,他们碰到了意外,也最多只能留下一副空白的扁担。

而林岁晚很快就察觉到了她的失神,又说道:“我们把这副担子收好吧,以后哪天阿伯来了,我们再还给他。”

她其实只安慰到了一半,宋今烟就说道:“阿伯不识字,所以他没办法告诉我们发生了什么,这个世界上,是不是还有很多人像他这样,都没办法告诉别人自己碰到了什么事?”

林岁晚无法否认,她本就有些不善言辞,如今只能是讲扁担妥帖安放好,给了宋今烟一个无言的拥抱。

过了几日,宋今烟主动联系了周小洧。

二人还是约在松风阁见面,望山百姓人心惶惶,这权贵往来的松风阁,却像是独立于一切风波之外,照样歌舞升平,客人熙来攘往。

宋今烟那时才得知,周小洧其实已经寻好了报社的地儿,是一处影楼,与艺云阁剧装店挨得很近。此前有两位身份敏/感的成员先行撤离了,现下其他人正在慢慢重启相关的工作。由于地方比之前要小很多,也出于保密的考虑,如今影楼仅作为报社编辑部,而不再参与任何印刷或发行的工作,至于那一部分工作被周小洧安排到了什么地方,宋今烟也就不得而知了。

二人这次相见的结果,是宋今烟正式加入报社,在刊物上另启一栏,负责书写那些一些人无法亲自书写的故事,同时为几个“影楼照相师”的家人长辈讲课,算是一重身份的遮掩。

学校停课之后,原本平静的生活将宋今烟的忙碌衬托得愈发明显了些,她白天不再待在家中,甚至偶尔不回家吃晚饭,她在几日之内去过的望山的地方甚至比过去这大半年还要多。

但走访的历程并没有她想得那么容易,比如她最开始是想寻到那位菜农阿伯,顺着云岚山的山路一直往上,偶尔能看见几户住在山上的人家,但都大门紧闭,甚至并不理会她的敲门声,门口的菜园看上去像是刚刚播种过的样子,刚冒尖的菜芽看起来竟然有几分脆弱。

她不死心,于是试图到城里去寻一些受到这波大搜查影响的百姓,请他们喝碗茶,同他们聊聊天,但这想法却依然很难实现,人们没有办法如此轻易对一个来路不明的陌生人交付信任。偶尔碰到一些不怕生的大姐,愿意站在巷子口,抱着小孩和她唠上几句的,通常也只是像和邻里闲话家常一样,扯上几句东家长李家短的事情,一旦涉及到自身,却又缄口不提了。

她于是反复想起周小洧评价自己的那一句,“太年轻了”。

等到她把望山的大街小巷走了个遍,将居民区巷子的地砖数了好几轮之后,她忽然发现当她走过一条一条的巷子的时候,从两边掠过的风景,除了层层叠叠的房屋之外,还有一些同样定时来来往往,渐渐像是被固定下来成为电影胶卷里的某一帧的人们。

比如拉黄包车的人,卖报的人,挑水的人。

宋今烟开始帮一个大姐挑水,她选择了不多说什么,也不探问什么,她只是看大姐吃力,就帮她抬了一把沉重的水桶,又跟着她一来一回地走在水井到宅院的路上。

她这样一连来了几天,也不止帮她,偶尔也会在黄包车夫拉不到生意的时候,给他们买点吃食,或者在日落时分,买走小报童手上剩下的报纸。

不管是从前在南溪,还是如今来到望山住在林宅之后,宋今烟其实一直都知晓,自己从来都是享受着一些什么的人。母亲很早就不让家里人喝生水了,在她的记忆中,他们也从来不需要走很远的路去挑井水来,但至于家中用的水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宋今烟以前其实从来没想过这些问题。正如她习惯了出门就叫一辆黄包车,做完事要回家,就再叫一辆。

她很早就决定了要在这乱世当中做一些救国救民的事情,却也很早的时候就和其他许多读书之人一样,染了一身难以褪下的傲慢。而她也深知自己现在依然如此,她只不过是有所图而已。

抬着水桶走在青石板路上,步子迈起来总是要重一些、颤一些的,但好在,每一步都走得很实。

一路上总不至于无话,后来宋今烟也就顺其自然地听说了,这位每天都要亲自挑好几趟水的大姐姓姚,无家无室,孤身一人照顾长姐的遗孤。

前些时日几场倒春寒,姚大姐的小侄女阿意就病了,受搜查影响许多店家都闭门不出,偶尔有些还照常营业的药店,却又都是背后多多少少受到余大帅及部从荫庇的,卖的药都是些平民百姓卖不起的,姚大姐只能去挑了井水,趁着水还凉的时候,给阿意擦一擦身体降温,一趟不够她就去两趟,两趟不够她就再去几趟。

孤独无依的人其实是很想说话的,话匣子一打开就再难关上。

被姚大姐邀请到家中坐坐之后,宋今烟看着蜷缩在被褥当中的孩童,一时间无话。她最终只是帮姚大姐一起做了一顿饭,陪她一起吃了,叮嘱过她井水挑来之后一定要煮开再喝,又去拜托林飞白拿了一些日常用药,悄悄留给了姚大姐。

回去之后她很快就开始写一篇文章,准备交予周小洧及报社其他编辑,但她一时间很难说清楚,她究竟有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

*

等到林岁晚走进宋今烟的卧房,看到的就是她正在伏案专心致志地写着些什么。

她还很难一眼就看明白宋今烟在写什么,所以只是从背后虚虚地环住了女孩的脖颈,温热的呼吸将皮肤烫起一小片薄红,算是在用气息的温度表达些许被冷落的不满。

宋今烟搁了笔,抽出压/在文章底下的几张纸,转过身去递给林岁晚,用眼神安抚着面前的女子。

她解释道:“夫人在阁楼当中写的字,我看到了,写得越发好了,这是新的几句诗,里面的字我也一一拆解了,写好了给夫人。”

林岁晚却并没有被取悦到,反而因此更生了一股无名火,但她却无法直白地说出自己的愿望,只是假装瞟了一眼那几张纸,故意刺她道:“这些好难,反正我学了也没用,索性不再学了吧。”

宋今烟却一下急了,但她对爱人的脾性很熟悉,自然也对爱人的情绪很敏/感,很快反应过来林岁晚弯弯绕绕的心思,于是环住了她,柔柔的话语信手拈来:“我刚加入报社,只是想趁早写出一篇好文章来,算作是投诚之作,”她知道林岁晚不爱听,所以只是轻轻浅浅地提一句这些工作,就接着去蹭她的脸颊,“是我不好,这么难的字,应该要亲自教姐姐的,对不对?”

林岁晚被她话哄得心颤,身子也跟着软了,但是却很快发现女孩的脸颊烫得有些反常,于是轻轻推开了她一些,用手背去探她额头的温度,先前起的脾气早就被烧得一干二净,随之而来的又是新一轮的心疼。

“怎么发热了?”林岁晚的问话好像顷刻间抽走了宋今烟一切如常的伪装,女孩却还不以为意,蹭着蹭着地往林岁晚身上靠,嘴里嘟嘟囔囔:“对呀,我都发热了,你还故意气我。”

“别贫了,快躺下吧。”

意识到她这话语才算是真的带上几分冷意,宋今烟也不敢再调笑什么,只得是依言做了。缩到被子当中,只露一双眼睛之后,宋今烟一边想起了姚大姐病中的侄女,一边也想起了刚来林宅时,在高热中做的许多噩梦。

但好在此时攥住的手是具体的,温热的。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