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锦缎程 > 第22章 第二十二回

锦缎程 第22章 第二十二回

作者:阿禹有风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3-05-26 01:04:25 来源:文学城

已是立春。

但是还在正月里,还是有些冷的。

立春这天,按着传统,是要打春牛和抢春牛的。

在立春的前五天,各府各州各县的衙门都会请来工匠,塑造一头巨大的土牛,一个赶牛的农夫,还有一套农具。

还要给涂上四彩,即红,黑,青,白。

红属火,在南方;黑属水,在北方;青属木,在东方;白属金,在西方。

将这四种颜色分别涂抹于牛头,牛尾,牛腹,牛腿之上。

黎明时分,地方长官会率领属下从衙门里出来,在农坛前叩头祭祀,这是请农神保佑当地四季平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随即,长官会拿着一根用彩色丝线包裹的花花绿绿的木杖,然后就绕着土牛走一圈,在牛屁股上连着打三下,这是寓意赶牛下地,催牛耕田,这叫“打春牛。”

周朝时期,在立春之日,周天子会带文武百官到国都的东郊去祭祀春之神,即是东方青帝。

东方青帝全称是为东方青帝青灵始老九炁(qi,四声)天君,又称东方安宝华林青灵始老、东方青灵始老天君,号青帝、苍帝、东方木德青帝太昊伏羲。头戴青精玉冠,衣九气青羽衣。常驾苍龙,建鹑(chun,二声)旗,从神甲乙,官将九十万人。上导九天之和气,下引九泉之流芳,养二仪以长存,护阴阳以永昌。

木帝也,其精岁星.下应泰山神仙。

青帝原为先秦祭祀的神,汉代以后,又有将灵威仰、太昊、太皞(hao,四声)、大皥(hao,四声)、伏羲等神合并青帝一说。

至于在立春的前一天,开封府还会进献一头春牛到宫中去,以供打春之用。

地方长官等着打完了,这周边的老百姓和农民还会围成里三层和外三层的,专门来看热闹。

等着官吏们都回去了,那头春牛,脑袋会丢,大腿会丢,牛尾巴也会丢,瞬间,那头牛就会被瓜分干净。

这些老百姓,直直的高高兴兴的就拿着这块土疙瘩回家去了。

民间俗称,这春牛土可以用来熬药,可以治病祛毒,还有祛除毒虫的功效。

要是将这春牛土撒到了屋檐下,什么鬼虫子也不敢往上爬。

这也是抢春牛了。

汴京开封府衙两边摊贩处,还有贩卖小春牛,这是泥塑的。

像是小猫一般,甚是可爱。

自是成了一派田园风光。

陆世宁在楼下吃饭时,也在掌柜的柜台上,见着了这个小玩意。

这也都是讨个吉利的。

这立春天,官家还会赏赐一些金银幡胜,那些亲王百官入朝贺春恩之后,也会就戴着这些幡胜回家去。

顾字成一直都没有递消息回来,这都有些日子了,陆世宁也有些担心。

店里的客人,头上还戴着春幡,花红柳绿的,这冬日里,还多添了一份春意。

春幡,雪柳,也是贺礼之物。

立春日,阳气初生,那些花草树木还没有苏醒过来,这样做,也是想早点催促那些春花百草早日盛开。

剪彩花,贴宜春贴,进春书也是民间的节日乐事。

彩花,彩燕,春胜是常见的剪彩形式。

像是莺莺春语。

雪柳是一种用绢或者纸制成的头花,陆世宁倒是不愿意戴上,心里是觉得别扭的很。

早在立春前几天,宋南锦就用金帛剪了些幡胜头花来,给家里的几个弟弟妹妹都送了去。

家里的这些小姑娘一个个都戴上了各自剪的这些头饰物,也是像百花争艳一般,也就这几日能够出出彩了,也是由得她们去了。

宋南锦今日起得早,家里的事务还有一大堆,枕簟才去了家里大门那儿,看着他们又贴上了宜春的字画。

字是宜春字,画是宜春画。

倒是她不善作画,要不然,就可以再画一副腊梅图了。

也是取个迎春之意了。

她选了件竹青色绣四季花蝴蝶藕丝裙,又搭了件烟灰色兔毛斗篷。

这更保暖些。

宋南锦还特意给世微剪了个燕子,是用彩绸做的。

这是关中一带的旧风俗。

这种风俗是起自前朝,是个幸福吉利的象征。

家里,还在厅房正中或是房檐下,修建了个燕子窝。在房檐下的墙壁上,搭上一个垫板,写上了,春燕来朝,这四个字。

春北来,秋南往。

这是叫佩燕子,小孩子很喜欢。

既然是立春,自然是也还要吃些应时节的东西的。

大娘子说要给宋父亲自下厨做春饼和春盘,她是想到宋父,家里的其他事儿也都不管了。

吃些新鲜的蔬菜,即是防病,也是纳春。

唐时,《四时宝镜》曾有言;“立春,食芦,春饼,生菜,号菜盘。”

春饼,也叫荷叶饼,可以用来卷菜吃的,菜包括熟菜或是生菜。

加上熏大肚,松仁小肚,炉肉,酱肘子,熏鸡,清酱肉,酱鸭等,切成细丝,再配上各式菜,那是美味无比。

《齐人月令》有言,立春日,吃生菜,是迎新之意。

春盘中的生菜是代表了大地萌生的春意盎然的蔬菜,最有春味的当还属韭菜。

《南史》中有个典故,曾说,春初早韭,秋末晚菘(song,一声)。

《说文解字》云韭,一种而久生,故谓之韭。一岁三四割,其根不伤,至冬壅(yong,一声)培之,先春复生,信乎久生者也。

这韭菜,是十分符合割而复生的春日生机的,也是生生不息之道。

前朝有《立春》一诗曰: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盘出高门行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

这春盘,相传是由魏晋时期的五辛盘发展演变来的。

南朝诗人,庾信的《岁尽应令诗》中言,聊开柏叶酒,试奠五辛盘。

都是讨个好意头的东西。

大娘子是一直都待在厨房,她又要做鲈鱼羹,又要做百花糕,还有花粥花菜。

鱼之味,乃百味之味,吃过了鱼,百味无味。

至于这百花糕,却是相传是武则天时期流传下来的。

采集百花,和糯米一起捣碎,名叫百花糕。

今日这春意宴,就是由大娘子来负责吧。

宋南锦也好偷个懒。

也不知道是不是春归了,她有些犯困。

老是觉得疲惫的很,倒是过年前,太过忙碌了,连话都不想多说。

世微还记着上次陆世宁跟她说的,给宋南锦瞧瞧,是不是生病了。

她窝在房里,看了好几本医术,是想着给她开个好方子,既温和又要生效。

春节之际,寒尽春来,这也是容易患病的气节,想着要不吃点药来散发五脏之气,发散表汗。

她还记得师父跟她说过的几处用药忌讳,这想着,她也是快有三年都未见到师父了。

之前还说,他云游到川蜀一带了。

那么远,也要很久才能见到了。

下次又是什么时候。

宋南锦正坐在房里自己看书,筠诸一身青地袄子的打扮,正在往手炉内装着一块燃起了的柿子蒂状的香炭,随后就交给了宋南锦。

这手一握着,温度有了,这空气中的寒意似乎都淡了许多,能闻见的只有这香炭的燃起的香味。

书案上,还放着了一叠洒金梅花笺,上面都是些描绘梅花的诗句。

也是她看书时,闲下来随手抄的。

筠诸烧完了香炭,假似无意的提了一句,

“姑娘,今日立春了,这,不去给陆官人送些春卷之类的吃食吗?”

她还看了一眼宋南锦的脸色,不是很难看,就是看着无精打采的。

这看了几页书,手也翻的慢。

“他住在客栈里,自然会有那些东西吃的,那么上心干什么?”

她淡定的回了这一句,眼睛还盯着书,脸都没转。

话里,是很平静的。

也没什么波澜。

筠诸是想,就连上次他来,也觉得自家姑娘对他有些冷淡。

“是,姑娘说的也有道理。”

她又抬眼瞧了瞧,看她还是没什么反应。

“姑娘,最近是不是病了?”

筠诸是仔细的看了一眼她的脸色,就算是上了胭脂花粉,仔仔细细的察觉到,还是有几分病态的。

“听说陆姑娘会些医术,要不,请陆姑娘给姑娘看看吧?”

“算了,没什么大毛病,我觉得我就是有些犯懒。”

“也可能是前段时间操持家事太多了太累了,多休息几日就好了。”

她是不大想跟世微说的,她要是嘴不牢,跟陆世宁说了怎么办。

“姑娘饿了吗?我早饭时去厨房看了看,他们做了杏仁酥和山药糕,姑娘想吃吗?”

既喝了大盏茶了,还是没有点心果子。

宋南锦听见了什么吃的,抬起了头来问道她,

“是你饿了吧?”

筠诸掩面笑了笑,没回答她,是觉得有些不好意思了。

“行了,自己去拿吧,留点给世微也送点过去。”

“是。”

筠诸答应完了,立刻就出了院子,直奔厨房去了。

陆世宁打发了十焉出去买些香炭回来,听着他又说了,今日街上的这些乐趣。

他想着,去给世微买个泥塑的小春牛的,想着是给她留些好玩的东西。

等着下次有机会了,再给她。

他想罢了,就要出客栈去。

卖这个小东西的,在府衙那边最是多了。

他上了街,一路走到了那边去。

人多,卖东西的也多。

陆世宁在摊贩前看了几眼,随手就拿起了一个小春牛,底下用一块刮得溜光水滑的木板当做基座,基座上还放着些什么柳树农夫什么的,好玩是好玩。

十焉见着他是只拿了一个,又多问了一句,

“公子,是只打算买一个吗?”

“只是送给我们家的姑娘?”

陆世宁怎么会不知道他这话的意思,又是拐着弯来问到宋姑娘了。

陆世宁只是付了钱,又拿着那个小春牛在十焉的头上敲打了一下,是要提醒他,也是提醒自己。

他站直了身,严肃了些,说,

“我现在是读书人,即将科考,老想着那些私情干什么。你记住了,我没有考完之前,不许再提宋家的人。”

“私下,也不许收受宋家送过来的东西。塞给你也不行,记住了没?”

陆世宁只是轻轻的碰了他的头几下,并没有怎么用力。

十焉也见势收住了嘴,直说,

“是是是,十焉都记住了。以后绝对不会再胡说了。”

“行了,我们还是赶紧回去吧。”

“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