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一辆马车停在了木兰酒楼外。
穆兰与父母兄弟们一一话别,又看了一眼尚未开业的苏氏书肆,才背着包袱上了马车。
片刻后,马车拐过巷尾的十字路,离开了朱鹭巷,穆家人也纷纷回了酒楼。
苏氏书肆的店门才被从内推开,苏安安打着哈欠站在门口,回头看了一眼暗处的苏妙漪,“姑姑,穆兰姐姐走了。”
苏妙漪心事重重地倚靠着墙壁,沉默半晌才看了苏安安一眼,“说了多少次,别叫她姐姐。”
苏安安:“……哦。”
天光彻亮,朱鹭巷从沉睡中苏醒,随着烟火气升腾,人声也逐渐嘈杂。
对于朱鹭巷来说,无论少了哪个人,似乎都无足轻重。
失忆受伤的落难公子,挥金如土的纨绔子弟,还有咋咋呼呼的酒楼少东家……这些人一个接着一个离开娄县,可却对朱鹭巷没有丝毫影响,对这条街上其他人也没有影响。
唯独被影响的,好像只有苏妙漪一人。
春去夏至,转眼过了一月。
说来也奇怪,苏妙漪的生活分明没有变化,可她却忽然对现状生出了从未有过的厌烦和惘然。
「就算你从前事事胜我一筹又如何,不过是在这朱鹭巷里风光一时罢了。」
穆兰临走前说的话,就好似给苏妙漪下了什么咒语,叫她浑身不舒坦。
苏积玉最初还没有察觉出什么,直到苏妙漪连每日的小报都不愿意出,也不愿意去书肆,苏积玉才觉得情势不妙。
“妙漪,你是不是病了?要不要我去请个大夫……你,你抄这些佛经做什么?”
苏积玉目瞪口呆。
苏妙漪一幅勘破红尘的颓唐模样,懒懒地翻看着一本佛经,“娄县太小,看来看去也就那些人,写来写去也就那些新闻,没意思……”
苏积玉大惊失色。
卫玠离开也没见她这幅模样,怎么穆兰一成婚一离开娄县,她就开始抄佛经了?
苏积玉又忍不住犯愁,对着苏安安试探,“你姑姑会不会……其实心里喜欢的是……”
苏安安手里捏着一封信,“姑姑喜欢铜板啊。三叔公,你怎么又忘了。”
苏积玉:“……”
苏积玉:“你手里拿的什么?”
“穆兰姐姐的家书,他们让我转交给姑姑。”
苏积玉又是一惊,“穆兰的家书,给你姑姑做什么?!”
“那应该是穆兰姐姐有要紧事要告诉姑姑吧。”
苏积玉内心纠结了半晌,才从苏安安手里夺过那封家书,压低声音道,“我先替你姑姑看一眼。”
不等苏安安反应,苏积玉已经展开那薄薄的一张纸,上头只有两行字。
一眼扫完那两行字,苏积玉的表情顿时变得有些精彩纷呈,只觉得手里这张纸犹如烫手山芋,恨不能当即丢了、烧了……
一只纤细玉白的手伸过来,在他将心中念头付诸行动前拿走了那封信。
苏妙漪垂眼将信拆开,信上的那几行字简单直白,就好像穆兰叉着腰站在她面前说话似的。
「苏妙漪,猜猜我在临安碰见了谁?卫玠,那个你瞎了眼才瞧上的男人。我只是同你说一声,别给我回信,我没工夫帮你打听他的身份」
“……”
苏妙漪眸光轻闪。
苏积玉不放心地打量着她的神色变化,“这穆兰也是,事情都过去了,怎么还要特意来给你传话……”
苏妙漪眼眸低垂,将那信纸重新折了几折,攥在手心,“谁说这事情过去了?”
苏积玉讷讷半晌,才叹了口气,“我早就知道,你这个性子,没那么容易放下……去一趟临安,当面说清也能叫你彻底死了心,省得剪不断理还乱……”
苏妙漪抬眼看向苏积玉,“爹,你随我一同去吧。自我五岁那年,我们从临安迁来娄县,也已经有十多年不曾回去过了……”
苏积玉脸色顿时变得有些暗沉,犹豫片刻,才摆手道,“临安那个地方,我不愿回去”
像是生怕苏妙漪再劝,他丢下一句“你若真要去临安,便带上苏安安一起”,就转身回了自己的屋子。
苏妙漪目送苏积玉有些仓皇落拓的背影,眉心微蹙。
“姑姑,原来你和三叔公从前在临安住过,怎么从来没有听你们说起过呢?”
苏安安双眼都在放光,“临安是不是有很多好吃的?临安的蒸饼是不是也与娄县不一样?”
苏妙漪含糊不清地应了一声,“唔……记不清了。”
“那我们何时出发去临安?”
苏安安才不管苏妙漪去临安做什么,只要一想到临安府有各种见都没见过的美食,便已有些迫不及待。
苏妙漪看了她一眼,想了想,“再过些时日吧。”
“就我跟你,我们两个人吗?”
苏妙漪转头,望向苏积玉离开的方向,“不,我们一家人。”
***
苏积玉本以为凭借苏妙漪的果断,她今日早晨收了信,下午就会启程去临安。
可出乎意料的是,苏妙漪竟一反常态,说从佛经里悟出什么急事缓做的道理,竟是将去临安的日子一再往后推延,至于拖到什么,除了她自己,没人知道。
此后几日,苏妙漪回到了书肆。
书肆里那些学子很快发现了她的变化,她竟是不再坐在院中,也不再记录他们谈论的市井剽闻,而是在东侧间临窗而坐,研究着佛经。
“妙漪姑娘怎么突然对佛法感兴趣了?”
众人围在了窗边,看苏妙漪焚香读经。
苏妙漪翻看着经书,唇边噙着一丝笑,“只是近来翻看佛经,颇有感悟,觉得佛经能叫人平心静气,实在是该人手一本、日日揣摩的宝贝。”
学子中也有对佛经感兴趣的,听了这话立刻连声附和。只是他们瞧了一眼苏妙漪手里的佛经,又面露惋惜。
“如今娄县的佛经基本都出自东街,不仅收录的不全,刻工和写工也总是出错漏。妙漪姑娘若想抄经,我那里有从临安府特意带回来的……”
苏妙漪的眼神亮了起来,“那太好了。我之后想劝爹爹刻印些佛经,可我家书肆之前只做诗集,若能有临安那边书肆的佛经刻本做参考,想必能更得心应手。”
“苏氏书肆若出佛经,我定让母亲叫那些信佛的夫人们都来买上一套。”
学子们一传十,十传百,苏氏书肆打算刻印佛经的消息便在集贤书院不胫而走,没过几日,竟还有人特意找上了门。
那人是个生面孔,从未在朱鹭巷里见过,不过张口又是地道的娄县乡音。
“都说你们这里也要卖佛经了?是不是真的?”
书肆前头的账房愣了愣,“我们家少东家是有这个想法,不过东家还没发话……”
账房的话刚说了一半,恰好苏妙漪进来,她打量了那人一番,立刻走过来接话道,“其实基本已经有着落了。您是想买佛经吗?不如在我们这儿留下您府上的地址,等我们书肆的佛经刻印出来后,我会派人第一时间送到您的府上……”
那人皱眉,摆摆手,“那得等到什么时候?有那个功夫,我不如去东街,那都有现成的佛经卖,何必来你们这儿?”
苏妙漪笑了笑,“娄县人人皆知东街卖佛经,可也知道他们的佛经粗陋草率。从前大家光顾那里,不过是没得选,往后等我家书肆的佛经一出,两相比较,他们那里怕是就要门可罗雀了。”
那人脸色忽地变得十分难看,“妙漪姑娘的口气倒是不小。”
语毕,他冷笑一声,转头就走。
账房听得有些不安,“姑娘,东街不是好惹的,您可别在人前说那种话了……”
苏妙漪却不屑一顾,挑挑眉,“怎么,就许他们做佛经,不许我做?我若真做了,他们还能放火将我这铺子烧了不成?”
是夜,恰逢苏氏书肆的工人们完成了刻印好的诗集。
苏妙漪便提议请所有人去木兰酒楼,既是犒劳大家这段时日的辛苦,也是为了庆功。
二楼的雅间里,众人围聚在桌边,说说笑笑格外热闹。
酒过三巡,苏安安都吃撑着了,放下了碗筷,小口小口地嗑起了瓜子。
苏妙漪喝了几杯酒,面颊微红地靠在一旁的圈椅中,低眉敛目,不知是清醒还是醉了。
苏积玉正要过去看她,却被一喝大的刻工拦住,“苏老板,我们接下来是不是真的要刻佛经?”
苏积玉也有些醉了,迷迷糊糊地问,“什么佛经?”
刻工自顾自地说道,“真要刻佛经的话,怕是得小心东街啊……”
话音未落,窗外忽然传来一声惊叫,紧接着便是混乱而嘈杂的喧嚷声——
雅间内,酒意正酣的众人反应迟钝,都未曾想去窗口看一眼。
唯有没喝酒的苏安安嗅到了一股焦灼的气味,吓得一下跳起来,“走,走水了?!”
屋内倏然一静,随即便是嘲弄苏安安的笑声。
“走水,哪里走水了?这不都好好的吗?”
“砰——”
雅间的门猛地被推开,穆老板满脸着急地站在外头,“苏老板,你家铺子都烧了,你还在这儿喝酒?!!”
苏积玉一愣,蓦地转身扑到了窗前,一把推开了窗。
热风扑面,醉意霎时清醒。
苏积玉定眼一看,入目竟就是“苏氏书铺”的招牌在火海中摇摇欲坠!
他神色骤变,转头就往楼下冲去,雅间的其他人也都被那火光吓得清醒过来。
“怎么,怎么会这样?这是谁干的?”
“现在还问这些?下去帮着救火啊!”
众人纷纷跟着苏积玉往楼下冲去,苏安安想起自己存在东侧间的那些吃的,也慌慌张张地跟着跑了。
转眼间,雅间只剩下缓缓走到窗边的苏妙漪。
她低头望着楼下的盛况——
衙役们来回奔走、忙着灭火,苏积玉和刻印工人们被死死拦在书肆外,吵嚷着要进去救书肆里的财物和那些刚刻印好的书,围聚而来的人越来越多。
不知混乱了多久,火势终于被控制住不再蔓延,整座苏氏书肆却被烧得焦烟弥漫、黑枯一片。
几个衙役从书肆后头将纵火者押了出来,那人一看便是个一穷二白的流民,吓得不停讨饶,说自己本只想偷些财物,是不小心打翻了烛台,这才酿成大祸。
苏积玉呆呆地坐在书肆外,脸色灰败。
刻工们咬牙切齿地说道,“苏老板,没那么简单!那定是东街派来的人!他们听说你要出佛经,分他们的一杯羹,所以就坐不住了……”
“是啊,他们还特意找个流民!这流民身无分文,就算要他一条命,咱们书肆的损失也无人能赔!”
苏积玉头晕目眩,喃喃道,“没了,什么都没了……”
“佛曰,过往好事,皆是宿因所感,缘尽则无。”
苏妙漪轻柔的声音自他身后传来,配上那无悲无喜的口吻,竟真的多了几分神性。
苏积玉一怔,抬眼看她。
苏妙漪无奈一笑,“爹爹,看来我们同娄县的缘分,已经尽了……”
苏积玉嗓音沙哑,“那我们还能去哪儿?”
苏妙漪转头望向余火未尽的苏氏书肆,桃花眼里映着窜动不息的火光,将她这一个多月以来的消沉颓唐付之一炬。
“回临安啊。”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7章 忌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