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椒镇gl > 第1章 第 1 章

椒镇gl 第1章 第 1 章

作者:米花糖涮火锅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5-27 01:37:57 来源:文学城

武镇的花椒是整个流江城最有名的,流江古来就有几句谚语,武镇的椒,汾市的糖,东陵的玫瑰酒香断肠。

糖和酒各个城镇都有,制作的方法和酿造的工艺也不尽相同,但总归都是一脉同源,绕不过甘蔗蜂蜜和粮食的加入,只有花椒,占据其独一无二的特殊性,在流江留有不可替代的笔墨和传说。

武镇地势也很奇特,在山峦重叠,河流纵横的流江城,独享一片平原地带。按理说这里应当很富足,可是四面的山成为了它出入的阻碍,绕山的清水河也把武镇围绕起来,成为绊住武镇百姓想要与外界联通的沟堑。

谁也不知道外面是什么,谁也不想知道外面有什么。只知道一年一次椒熟的时候,外面的船和商队会来到这里,带走花椒,换回他们生活所必要的物品。

武镇的百姓自然大多姓武,但其间也掺杂了不少外姓人,他们的到来要追溯到一两百年前,那时家国动乱,战争濒起,流民四处逃生。有那么一些人得已幸运的穿过这数百座山峰,十数条河流来到了这里,乍然被这里犹如异国风光的平坦所吸引,等到安定下来,也不愿再离去了。

兰秧既不是武镇人,也不是外乡逃难者,她是从东陵镇嫁过来的,没有娘家的帮扶,没有亲眷的依傍,真就如那田间地头的葎草般,谁都可以锄上一把,踩上一脚。

花椒六月熟,蔷薇四季香,按理说,一年就只有春种秋收时才会忙碌起来,可兰秧却时时不得歇。

哥嫂给她相人家的时候,大约是有意相了这么个与世隔绝的地方,离东陵山高路远,便是一辈子也回不得家乡,看起来是憎她入骨,可相亲的时候说得比唱戏还好听,说每年必来接她一次。

这是第三年了,她望着地平面上连绵的椒田,绝望的心里还是掩不下那一丝希望。希望有朝一日能回到东陵,看看幼时的玩伴,祭奠早逝的爹娘,在攻瑰与蔷薇泛滥生长的街市上,回忆一下幼年无忧无虑的时光,那样便是即刻死了也是笑着的。

姚家坐落在武镇的西面,楼屋正对东方,艳阳高照时,院坝里白茫茫一片,晒得人骨背发烫。左侧一株枝繁叶茂的李树透出如伞盖大小的阴凉,让过路人得已放担歇息,便是从这短暂的休息里,他们把姚家所见所闻的事散播到武镇之中。

比如,姚婆子常常打骂媳妇和孙女,姚大郎常常因没有儿子喝酒发酒疯,姚二郎常常偷看大嫂和弟媳洗澡,姚三郎常常寄信回来要钱但人从不曾归家。

姚家的故事十分精彩,不时成为他们饭后茶余的谈资,众人嘴上虽然可怜那家媳妇,但实际并没有多少怜悯,路上看到时总是指指点点,暗地里笑她们命苦,以此来宽慰自己也十分贫苦的境遇。

再苦总苦不过那两妯娌。

兰秧背着满满高出头的猪草回家时,姚大郎正发完酒疯在卧房里鼾声如雷,院子里一片狼藉,装咸菜的陶瓮被用扁担打翻,盐水流淌过沟,泛出极难闻的酸臭味。

切片的萝卜和芥菜头白花花的铺呈在太阳下,连鸡鸭也避而不食。

兰秧抿了抿唇,这些东西花废了她好几天切泡,本以为可以在过冬的时候成为佐饭的小菜,聊以饱腹,现在却什么都没有了。

从柴屋穿到后院去,大嫂麻姑正顶着青黑的眼在灶前抹泪,兰秧进来时她头也不抬,没什么好遮丑的,这屋里是什么个遭烂模样,她比自己还清楚。

生不出儿子,她的罪过太大了,怎样的惩罚都是应该的,便是在菩萨面前跪上一辈子也洗不清的冤孽,她倒有些羡慕那守活寡的弟媳,她比起自己好过多了,虽然天天被婆婆打骂,但夜里总有好好安睡的时候。

兰秧把猪草切碎拌均,喂了牲口,这才绑了围裙到灶前洗手做饭。

两个人一个烧水,一个刷锅,彼此都静默无言,直到婆婆的一声暴喝,打破了宁静:“外面就这么摊着,也不扫,就在里面蹲着让别人看我们姚家的笑话,两头瘟猪躲什么躲。”

她从外面撞了进来,抢过麻姑手中的火钳,先往她脊背上狠狠一抽,又举着那钳尖向兰秧劈头盖脸的戳刺。兰秧只得蹲下身来抱头躲避,谁也不敢出声讨饶,谁也不敢还击,仿似这场景是老天专门为天下女人设置的难关,谁都得过了这一关才能成为一个真正上得了牌坊的孝顺媳妇。

至于那孝顺的名头,无用的牌坊拿来做什么,她们倒不是很清楚。

兰秧捡着地上的咸菜,太阳灼人的热度已渐渐消散,远处只有一轮金黄的圆影,衬着四散的流霞,正在发出最后的余韵。

兰秧看着它,不免就会放低眼眸看向在它之下那幢十分豪气的宅子,它尖耸的楼阁直把太阳的光韵也遮挡了。

从她嫁过来起,那宅子就失了人,院墙外的土屋里只有一个男人留守,那男人叫武安,成亲时他来送礼,婆婆让她叫他叔公,虽是长辈但所有人对待他却失礼得很。

他不能上席,帮着挑水担柴,做一切别人不愿做的杂事,直挨延到晚间吃了一盘残羹剩饭便心满意足毫无怨言的离去了。

这个镇子对于兰秧来说,还是陌生得很,她固执的不把自己融入其间,独来独往,独自承受一切苦痛。内里的那点不甘,怂恿着她,让她把期望放在那个成亲以来就不归家的男人身上,期望他能有一天让自己脱离苦海,带她离开这里,过上新的生活。

苦难可以靠幻想治愈,但有些可怕的事,是逃不了的。

姚二郎顶着箬帽扛着锄头归家了,他的帽子总是往后梭,因为盖不住他宽大的脑门。他有一张赭红的脸,像是被沸水所灼伤过,坑坑洼洼少有平地,特别是那颗显目的酒糟鼻,无时无刻不挤弄出巨大的声响来。

但兰秧最怕的是他那双眼睛,像鹰隼一样带着锐利的凶光,倒三角的眼白里释放出淫邪之气,特别是对年轻姑娘,一旦攫住就毫不肯放松。

就像现在,他坐在屋门口的矮凳上,作势纳凉扇风,但兰秧明显感受到那针刺的寒意正在遍布全身。

“兰秧,娘要你去灌子口砍两颗芥菜回来。”麻姑在柴屋里说道,声音里还带着抽泣的颤抖。

兰秧闻言精神一震,连忙道:“好,我这就去。”她去堂屋拿刀时,斜眼注意着姚二郎的动静,见他并没有跟随前往的意思,终于松了一口气。

“老天爷,赶紧让他娶妻吧。”路过土地庙时,兰秧双手合十拜了拜,但她很快又觉得自己太过狠毒,谁嫁给这个男人,嫁进这个家里不是掉进火坑呢,难道非要让别人受这样的苦,分摊自己的痛才能抵消不甘的怨恨么。

想到这里她又拜了拜,算是撤销了自己的愿望。

罐子口在一处池塘边,紧挨着放水的阀门,上面种了一棵板栗树,树枝在四月的微风里抽出新芽来了,听说这是姚父幼年时所种,每次姚婆子来时总要咒骂这株树,骂它挡了阳光,占了地盘,却从没有动过砍伐它的念头。

因为板栗在武镇十分稀有,果实能换来必要的针线布帛,比起只能作为香料的花椒来说,更有作用,至少饥饿时还能裹腹。

兰秧砍了两颗芥菜,但不急着离开,她借着拨除杂草来拖延时光,好不用那么快回到令人作呕的不想称之为家的地方。

“听说了么?”池岸边两个洗衣妇在闲聊,声音冲破挂满黄瓜藤蔓的栅栏传过来,甚为清晰。

“听说什么?”

“林家老宅有人要回来了。”

“他们不是早搬到流江城去了吗,还回咱们这个破地方干什么?”

“谁知道呢,说不定是送老太爷回乡养老,顺便看看椒林。”

“哼,谁不知道咱武镇人的钱全被他林家赚去了,还想回来耀武扬威显摆一下。”

两个妇人说起林家都是同仇敌忾,大骂不止,仿佛武镇的困苦都是这家人所造成的,他们的财富都是通过剥削自己所积攒而成。

武镇的花椒确实都是经由林家所收,收价被压得很低,以便到镇外能卖出更好的价钱,林家组建了船和商队,占住了椒料所能外出的两处贸易线,镇上村民为此有所不满也是应当的。但如果没有林家开辟商路让武镇的花椒得已销往全国各地,单凭这里的百姓那点轻浅的眼界,恐怕只能在附近几个村镇打转。

况且往前推个一百年,这里的人并不以种花椒为生,还是林家看出这块陆地的潜力,大力收购土地,鼓励农人种椒,由此才让这个连饭都吃不起的村庄变得庞大起来。

这些事都是小时候兰秧听爷爷说来的,彼时李家也是李镇的丝绸大户,后来土匪下山抢劫,放火连烧了李镇三条街市,把李家几世积累烧个精光,迫不得已才迁徙到东陵镇种蔷薇。对兰秧来说,祖辈的那点荣光一点都没有荫蔽住她,反倒成了家族唏嘘痛苦的源泉,也成了她不甘于浮世的枷锁。

林家老宅要重新住人,这对兰秧来说,倒是个新鲜有趣的大事。因为武镇本也没有任何事值得人惦记议论,一经打破常规就能引起所有人的注意,对姚家的嘲弄对年轻的她的风言秽语反倒减轻了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