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娇帐 > 第9章 第 9 章

娇帐 第9章 第 9 章

作者:鹿时眠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3-12-10 03:38:09 来源:文学城

黄妈妈为何好端端的,会大中午吃醉酒而被火活生生烧死,姜令檀心底多少已经猜到七八分,二婶娘宋氏去过祠堂,还捡回了她的玉簪子,自然也就遇到了被她刺伤的黄妈妈。

黄妈妈当时疯疯癫癫,加上又黑灯瞎火……

姜令檀闭着眼睛,细细想着这十多日发生的事情,玉白指尖搁在浴桶边缘,沾了水就润出几分诱人的粉来,晶莹剔透的水珠顺着她指尖滑落在地上,霎时浸湿了一大片。

……

三日后,清晨。

姜令檀正在用膳,桌上放着一碟玫瑰莲蓉糕、一碟翠玉豆饼,以及一碗火腿虾仁粥,加上三份小菜和一杯热牛乳。

玫瑰莲蓉糕是用糯米加了玫瑰酱蒸成的,出锅后又铺了层厚厚的蜂蜜,瞧着可口,但一口咬下去腻得姜令檀小脸一皱,慌忙喝了一大口热牛乳解腻。

常妈妈在一旁伺候,见她小脸都快皱成一团了,赶忙笑着上前把那碟玫瑰莲蓉糕给端远些,免得闹得她连余下的几样都没了胃口。

姜令檀看着那碟被端远的碟玫瑰莲蓉糕无声叹了口气,她性子虽然瞧着乖顺好欺负,但是实际却有一股韧劲。

就像好吃的东西她从来不会多贪,那些难吃讨厌的,她也能忍着难受吃上些许,但若是可以不吃,她绝对是一点都不会沾的。

她记得很小的时候,大夫人周氏为了体现自己作为嫡母的贤名,从府外请了女先生给家里的庶女们授课,无非是琴棋书画能识会写即可。

但是她每日下学去荣庆堂请安后,就要立刻回到瑶镜台小院单独跟着阿娘读书写字,就算手腕肿了指尖生了薄茧,阿娘若不满意,她就能练到深夜,只为写好一个字。

阿娘常说对她说——“行有所止,欲有所制。”

姜令檀这些年的确做得很好,她就算再不喜欢那甜得发腻的糕点,但吃进嘴里的那一口,还是一丝不苟咽下去。

常妈妈见她腻得厉害,满脸心疼端了茶水上前:“奴婢听大厨房的人说,这几日是十姑娘点名要吃这玫瑰莲蓉糕。”

“若是姑娘实在不喜,老奴想法子让大厨房的婆子通融通融,给姑娘换了别的?”

姜令檀饮了小半盏清茶,总算把那种腻翻五脏六腑的甜味给压了下去,她闻言朝常妈妈轻轻摇了一下头。

她那十姐姐姜云舒是什么性子,她最清楚不过。

争强好胜,又爱名声,偏偏性格却是个十分矛盾的,既要彰显她高高在上的身份,又要体现她对府中姐妹的照顾。

而嫡母周氏,为了贤名要求府里头姑娘无论嫡庶,平日的吃食得一模一样。

于是就有了姜云舒想吃什么,喜欢吃什么,府中大厨房每日就按照姜云舒递上的单子,准备姑娘们的三餐。

至于那些精贵少见的东西,周氏则会私下补贴,让小厨房单独做。

姜令檀垂眸吃了半碗火腿虾仁粥,小半块翠玉豆饼,再加上一杯热牛乳,便搁了筷子不用了。

今日不用请安,她接过冬夏递过来的温帕净手,本准备按着这些年的习惯,先去书案前练一个时辰的字,再寻本闲书打发剩下的时间。

可她连墨都还未研磨好,就听到刘妈妈声音从极远的地方传来:“姑娘怎么还在院子里待着。”

“今日十姑娘在府中办诗会,外头宾客都快来齐了,大夫人见姑娘迟迟未到,便换了老奴来寻姑娘去荣庆堂花厅请安呢。”

姜令檀握着笔的指尖一顿,隔着窗子抬眸看向站在不远处的刘妈妈。

刘妈妈笑得十分刻意:“姑娘快些吧,也无需装扮了,今日是贵女和郎君间的诗会,等会子姑娘乖乖陪在长辈身旁就好。”

姜令檀面色神情不变,心底冷冷笑了声。

诗会的时间估计早定下的,只是这几日周氏以她养病为由,让她不必去荣庆堂请安,加上瑶镜台偏僻,若没人告知她根本就得不到外头半点消息。

姜令檀随手把毛笔搁在砚台上,朝刘妈妈比了个稍等的手势,就由常妈妈和冬夏扶着去里间换衣裳。

她衣裳不多,大多数以素雅浅淡为主,最为打眼的是箱笼角落放置的一套叠得整整齐齐的鹅黄色衣裙,她伸手指了指。

冬夏一抖,声音有些不确定问:“姑娘确定穿这身?”

姜令檀抿唇笑了,慢慢点了一下头。

等她换了衣裳出来,候在门边的刘妈妈也是一愣:“姑娘今日怎么穿的这一身。”

“鹅黄太艳,不合姑娘的性子。”

“姑娘不如换了吧?”

姜令檀侧身,含笑的兔眸里似带着疑问看向刘妈妈,伸手比划问:“妈妈方才不是催我快些。”

“为何要换?”

刘妈妈被梗得一时不知如何反驳才好,总不能说姜令檀衣裳是三日前上香时从神秘贵人那穿回来的,过于华贵,等会儿子会压了十姑娘的风头吧。

姜令檀见刘妈妈吃瘪,她唇角微微一翘,带着冬夏和常妈妈直接出了瑶镜台。

今日荣庆堂格外热闹,隔着老远,姜令檀就听到里面传来太夫人和众人说笑的声音。

“善善来了。”她才行完礼,就看到太夫人朝她招手。

姜令檀乖巧走到太夫人身前,老太太亲昵拍了拍她柔软的手背,温声道:“各府的姑娘们这会子都在花园里对诗,你十姐姐前头还念着你呢。”

“好孩子,过去玩吧。”

姜令檀余光一扫,见周氏正同几位夫人在低声说着什么,四下丫鬟婆子也只剩下近身伺候的在一旁伺候着,她转念一想,许是在谈论府中哥哥们或是她十姐姐姜云舒的亲事。

那她的确不好久留。

当即姜令檀乖巧朝众人一笑,屈膝行礼退了出去。

离开荣庆堂,她并不想去花园里凑那样的热闹,就脚下一拐换了一条更为安静的小道,往瑶镜台小院的方向走,却在半路上差点和一位一袭黑衣的少年郎君撞在了一处。

那人行色匆匆,见姜令檀被丫鬟扶稳并没有伤到,连连道歉后就赶忙火急火燎地离开。

不想才过了一刻钟,那少年又再次追了上前。

“姑娘。”

“姑娘稍等。”

“在下有事相求。”

常妈妈和冬夏一脸戒备拦在姜令檀面前,大有一副少年若敢冒犯,她们拼死也要把这登徒子打走的决心。

姜令檀回眸,远远望了过去。

是个玉树临风,气宇不凡的少年,他应该还未到束冠的年纪,一袭玄色衣袍衬得身量高挑,是意气风发的模样。

今日府中宴请,多了外人也能理解,何况瞧他打扮就是家世极好的郎君。

果不其然,姜令檀看那少年遥遥对她抱拳行了一礼:“方才得罪姑娘了。”

“我姓施名故渊,家中是玉京淮阳侯府。”

说着,少年扯下腰间的玉佩,双手递给常妈妈,常妈妈伸手接过细细看了许久后,朝姜令檀轻轻点了点头。

既然身份没错,她作为主人家自然不能薄待。

姜令檀垂下眼帘,指尖朝常妈妈慢慢比划。

常妈妈转而问那少年郎君:“我家姑娘问世子,不知有何事相求?”

施故渊骤然愣住,他没想到眼前的小姑娘,竟然不会说话。

他有些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结结巴巴道:“姑娘的手语我能看得懂。”

“就是不知能不能麻烦姑娘,帮我把这东西递出府去,这会子祖母有事急寻,我又怕耽误时辰被家师责怪。”

姜令檀第一反应,只觉这施家世子好生奇怪,竟然让一个姑娘家帮他出府递东西?

施故渊见她沉默以为她不愿,连忙解释道:“家师除了对我这种顽固不化的学生严厉些,平日对小姑娘最为和善,我若还不送过去,明日就死定了。”

施故渊这也属于是病急乱投医了,生怕对方不信似的,连忙从怀里掏出一叠,足足有一块青砖那么厚的书册。

纸张最上方,龙飞凤舞十分醒目写着“反省”二字。

姜令檀???

这难不成,是检讨书?

只是这位施家世子他是犯了天条么,写那么厚的检讨书。

施故渊唉声叹气:“说来倒霉,没忍住性子,犯了错事被老师责罚。”

“老师人很好的,但我不敢去送,我身旁的小厮也不敢,所以想求求姑娘你。”

他话说的时候,一双眼睛又黑又圆,让人顿时软心,但姜令檀没有立刻答应下来,依旧有些踌躇。

施故渊急得在原地转了一圈:“姑娘我真没骗你。”

“家师严既清,他算个好人。”

严既清?

姜令檀乌眸闪了闪,眼中闪诧色,若她没猜错,施家世子口中的老师严既清,恐怕就是传说中那位学识如浩瀚星海的内阁首辅严大人。

他是永安三年的进士,出生清贫,却在入朝后第二年升任东阁大学士,之后又迁任吏部尚书,次年调入户部。

在永安十三年,他以内阁次辅的身份,力排众议补上了南燕朝堂整整空置了三年的首辅之位,在这之后,他被天子命为太子太傅,顺便指导宫中所有皇子的学业。

如今已是永安二十六年,姜令檀记得阿娘曾提到过严既清师承齐家,是她早已冤亡的外祖齐居正的学生,而当年齐家的冤屈,是她阿娘到死都放不下的心头刺。

若能见到那位传说中的那位严大人,姜令檀红唇抿了抿,朝常妈妈点头。

常妈妈赶忙上前接过,那一册厚得不可思议的检讨书。

……

她带人走的是三日前深夜回府时那处偏门,守门的婆子识得她,这会子估计是偷吃了酒,人有些醉醺醺的,只当她是去给周氏办事,拦都没拦就放她出去了。

人多显眼,姜令檀让常妈妈和冬夏暂且留在府内,等走到施家世子形容的那辆等候的马车前,她指尖微曲,雪白的指节在车辕上方轻轻敲了敲。

接着就听到马车里一个极冷的声音,漫不经心道:“犯了什么错,说吧。”

姜令檀一愣,只觉这声音分外地熟悉。

下一刻。

华贵的车帘,被一柄雪白无瑕的玉尺给挑了起来。

男人闭目抚膝坐在纤尘不染的马车里,白衣无垢,墨发披散,只露出袖摆下那一截修长清隽,握着薄薄玉尺的大掌,云淡风轻的嗓音透着几分漠然。

“外头跪着。”

“念。”

姜令檀惊得一双眼睛睁得圆圆的,红唇微张,怀里一叠反省书册被她指尖下意识攥紧,抓皱了。

她本能往后退了一步。

不想动静过大,惹得马车里的人幽幽睁开那双沉黑如浓墨,暗含薄霜的漆眸。

姜令檀:“施家小侯爷做了什么错事,难不成是犯天条了?”

施故渊:“……”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9章 第 9 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