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娇娥 > 第2章 第二章

娇娥 第2章 第二章

作者:仲夏田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0-09-23 20:53:21 来源:文学城

第二章

一炉香,一尊佛,简单质朴。

孟锦里跪地静坐,默念经文。

待到木鱼声止,她睁开眼睛,默默起身,过去搀扶外祖母。净手喝茶,也一并侍奉着,动作轻而缓。

老太太安氏深深看她,似有话要说。

“锦儿。”

“是。”

孟锦里坐到对面,微低着头,静静地听,

清晨暖白的光,透过窗棂,一点点地透过来,照在她的肩上,又一点点地笼在脸颊,润了层薄金浅淡的光泽。

她的视线一路向下,盯着自己袖口缎面上的莲花瓣儿。

“半个月后,你就要跟着你大舅母去金陵城了。”

“是。”

孟锦里缓缓地说:“该准备的都准备得差不多了。丫鬟们归置得很周正,您不用操心。”

她平时谨言慎行,唯独到了外祖母的跟前,才会多说些话。

“我不操心,金陵那边要什么有什么,吃穿用度,样样都不会比这边差,过了中秋,我也会过去的。我是舍不得,原想你和我一起走,偏偏你大舅母是个雷厉风行的性子,说走就走。”

年纪大的人,说话难免絮叨了些。

“不过,这也怨不得她。金陵那头催得急,一个月过来两封信,生怕咱们不肯过去似的。莼儿那孩子天天粘你,若你不跟着一起去,她又要让人操心。从长计议,你早些去也好。”

她的婚事,着实该好好张罗张罗了。

孟锦里温顺点头。

素白纤细的脖颈低垂,像承托着初萌花苞的枝条。娇俏的脸蛋像是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儿。

老太太说着说着,轻叹一声:“左不过一个半月的功夫,你莫要担心。”

“外祖母,孙儿我一点也不担心。”

孟锦里声音鲜甜:“金陵虽远,也是自家亲戚。长辈们既请了我,我就大大方方地去,该做客做客,该做事做事,无需多想。孙儿受外祖母教诲,做什么都不会失礼于人的。”

老太太听了这话,脸上立刻有了笑容:“说得好。都是一家子骨肉亲戚,想多了才生嫌隙。当初,你娘还未出阁的时候,也常去金陵探亲,一住就是小半年,招他们欢喜得很。”

提起娘亲,孟锦里微微垂眸。

是啊,娘亲的性情那般温婉,谁见了都会喜欢。

“你和你娘亲是一样的。”

安氏一脸慈爱,抚着她的头。

顾家上上下下,人人都知道,孟锦里是个妙人儿。

温顺安静,待人和善,又略通药理。

可惜,人儿好,命不好。

粉白粉白的一张脸,生得是眉清目秀,朱唇皓齿,怎么看都不是一副福薄之相,可她,却实实在在地是个可怜人。

孟锦里是云州顾家老太太安氏的外孙女。

小时候也是爹娘掌心里的珍宝,锦衣玉食,疼之爱之。

七岁时,孟锦里的父亲孟好学被调任常州做知府,一家人乐陶陶地行船前往,谁知,中途不幸遇上意外,遭了难,全船十几号人,只有她和一个老奴幸存下来。

一夜之间,从喜到悲,天翻地覆。

孟锦里痛失双亲,成了无依无靠的小可怜儿。

孟好学是孟家三代单传的独子,既无兄弟也无姐妹,只有几门不太来往的远亲。

稚儿无辜,天见可怜。

顾家老太太有三个儿子,只有一个宝贝女儿,得知噩耗,万分悲痛,立马派人将孟锦里接到云州,养在身边。

孟锦里入府的时候,身上的白孝还没脱,小小的一个人儿,不哭不叫,憔悴安静,神态中总带着惆怅悲伤的气韵。

一晃已有十年光景,仍是令人记忆犹新。

如今,孟锦里长大了,眉眼神态,和她娘有三分相似,更多还是像她的父亲孟好学。

娇俏中,隐藏着文秀的书卷气。

老太太的手,保养得极好,肌理纹路清晰而又深刻。

她轻拍了拍外孙女的头。

头发真好,乌黑浓密,滑溜溜得像缎子。

“如今你也到了出嫁的年纪,趁着我的身子骨还硬朗,好好给你操办操办……若是再拖个两三年,让别人来管,我总是不放心的。金陵多权贵,必定要给你找个知礼殷实的人家,风风光光地嫁过去。把你安顿好了,我到了泉下,才好去见你外公和你爹娘。”

趁着,她还能在家中主持大局。想给她置办多少嫁妆就置办多少,谁也不敢说什么。

孟锦里默默不语。

她心里明镜似的,自己在顾家是什么处境。

她啊,体面又多余。

虽说衣食无忧,一应俱全,不用看人脸色,但说话办事时时刻刻,还是不能忘了“分寸”。说白了,始终是“外人”。

顾家是书香门第,祖上曾出过三位进士,五位举人,其中也有人做过大官,后因朝政动荡,时局变化,家中又后继无人,渐渐没落。直到顾惜时的出现,才让顾家的运气又好了起来。

顾惜时,是顾家第六代长房的嫡长女,天资聪慧,文采斐然。十四岁时,因在威远侯府的花灯会上,即兴作了一首妙诗,被六皇子朱敏泰瞩目垂青。

泰安元年,六皇子朱敏泰登基即位,册封顾惜时为文妃,次年七月,文妃顾惜时诞下三皇子朱晏,加封为一品贵妃,光宗耀祖。

一晃几十年过去了。

顾惜时已经从皇贵妃变成了文太妃,先帝驾崩后,她便迁居于怀宁行宫,安享晚年。而三皇子朱晏,如今已是襄阳王。

皇族外戚,尊贵显赫,因着太妃娘娘和王爷的福泽庇佑,顾家满门荣耀,人丁兴旺,天南地北,做官的做官,做生意的做生意,各自安好,富贵又如意。

不过,一朝天子一朝臣,再好的运气,早晚有用尽了的时候。

先祖皇帝一生好战,三十年戎马,东征西进,成就了一番帝王功业。然而,几十年的征战,也留下诸多隐患。

民不聊生,百业待兴,空虚的国库,瘪着肚子养不活所有的子民。新帝朱敏泰登基之后,主张变新,大刀阔斧,整顿朝纲。

正所谓,飞鸟尽,良弓藏。重文轻武,不可避免。

如今,朝中风云变化,君心难测,朝令夕改也是常有的事,谁的日子都不好过。

这几年,襄阳王在御前不比以前得势,加之,顾家的后辈之中,也没有一个有大出息的。

靠着祖辈的老底和王爷的名声,谋个不痛不痒的官职,随波逐流,渐渐没落。

既然,指望不上顾家的男人光耀门楣,就只能寄希望于顾家的女人了。趁着太妃娘娘还在,明里暗里能帮衬着牵桥搭线,赶紧定下几门好亲事,铺铺以后的路。

云州顾家和金陵顾家交往甚密,兄友弟恭,妯娌和睦。小辈中,这几个孩子,大家心里都惦记着,谁都不能落下。

孟锦里俨然是她们之中,最特殊的一个。

云州说大不大,说小不小。

孟锦里的身世之痛,早就传开了。以至于,她过了及笄之年,仍然没有人上门提亲。

老太太心里着实憋了一口气。

自己疼了这么多年的心肝宝贝儿,珠玉般的妙人儿,轮得到那帮没见过世面的尖酸货挑三拣四,简直不识抬举!

自家的宝贝,怎能白白蒙了尘。

到了金陵城,自然有她的好去处。

每日天不亮,外祖母起来礼佛。孟锦里一直陪着,等到天大亮了,才能回自己的院子吃早饭。

清粥小菜,一样样地摆上来,温度正好。

孟锦里漱口净手,刚刚坐下来,听外面有了些许动静。

“是谁来了?”

沉香过去问。

“是,三夫人身边的徐妈妈。”

沉香连忙迎了出去。

孟锦里看着碟中的翠绿菜心,忍着饿,慢慢地撂下了筷子。

徐妈妈脸上带笑,走路带风,一进屋,先瞥了眼桌子,才看向孟锦里行礼问安:“给姑娘请安。亏得我这个老货,腿脚还算利索,总算是赶上了时辰。”

她在前头走,后面还跟着穿红着绿的小丫头,端着托盘,呈上两道菜来。

“请姑娘用菜。这是小酥肉,凉拌素丝,三夫人交代送过来的。”

丁香挪动碗碟,空出地方,摆好了菜。

“姑娘,这是三夫人特意叮嘱小厨房给姑娘单做的。夫人还说,姑娘这几日着实辛苦了,夫人心里都记着姑娘的好呢。”

孟锦里垂眸含笑:“三舅母太客气了,外头都热起来了,妈妈跑这么一趟也辛苦了。”

丁香有眼色,转身从里屋拿了串钱,客客气气地递过去道:“给妈妈吃茶。”

“多谢姑娘。”徐妈妈殷殷笑着,收了钱话更多了:“姑娘您真真是天仙儿一样地妙人。三夫人产后虚弱,又要亲自哺ru小少爷,盐多味重的菜,一口也碰不得,偏偏她又是北方人,馋极了羊肉的鲜。厨娘们使尽了招数,也挡不住那股膻味儿。幸好,咱们姑娘聪慧巧思,亲手烹制药膳,才让三奶奶过了嘴瘾,又补了气血。”

好响的笑,好多的话.

孟锦里微笑:“我也没做什么,妈妈有话坐下,慢慢说……”

徐妈妈后退两步:“使不得了,我人老嘴碎,可不能耽误姑娘吃饭,请姑娘用膳吧。”

说完,就要走了。

丁香跟出去送了送。

孟锦里拿起筷子,吃了一口饭。

一餐一饭都有自己的时辰,不可耽误。

好好吃饭,最重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