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江瑶的种田生活 > 第42章 第 42 章

江瑶的种田生活 第42章 第 42 章

作者:姜楠不知春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2-09 20:12:31 来源:文学城

县政府,县长办公室。

“结合前几天的实地考察,外加村民电话反应,有个别村的路至今还是泥土路;居民娱乐设施几乎没有。你们看看这做的是什么工作?这样下去怎么对得起人民?”

了解到村民的需求,张立诚叫了几个领导去办公室,关起门来训话。

事后,领导对于a县各个村的基础设施进行大摸底。

趁着这个机会,殷寒潮向县里提出了自己的需求。

不多时,健身器材、篮球架,以及最重要的水泥,全都运送了过来。

见材料准备的差不多,殷寒潮打算将侯家庄荒废的广场利用起来。

侯家庄一共两个广场。

一个广场离庙近,主要举办一些庙会、社火等活动。

这些活动,大多集中在过年。

另一个广场,以前属于“碾场”的地方。

“碾场”就是农作物收获后,让其脱壳的过程。

由于现在大多数人不种庄稼,故这个广场也渐渐荒废了。

只有零散几家的麦草堆在里面,预示着多年前的热闹。

殷寒潮打算初步把它建成一个马铃薯加工基地。

说干就干。

农村男人,在盖房子铺路上面,多多少少有点天赋。

所以目前只需要通过侯言平,找到村里擅长瓦工的人。

再让瓦工找几个帮忙的,把两个广场的地面用水泥铺起来。

铺广场不算个大工程,但比较麻烦。

将广场里面的杂草拔掉;把地面整理平整;铺上沙砾,再次整理平整;建立好边界;浇筑混凝土,继续整理平整;铺上麦草,定期浇水。

前前后后耗时一个月,侯家庄的两个广场都已面貌一新。

这时,在广场一周安装上面发下来的运动器材,顺便画一个篮球场,安装篮球架。

一个逢年过节才能发挥作用的地方,更扩展了它平日里的用途。

为了长久使用,殷寒潮还在广场周围安装了多功能路灯。

多功能路灯的意思就是能源来自于太阳能与电能。

起初,殷寒潮清理广场上的麦草的时候,村里还有人嘀嘀咕咕。

直至广场建成,通上电,一些反对声便也消弭。

原因无它。

村里有阿姨的女儿买来音箱。

闲暇时,阿姨把音箱带到广场。

会有一些村民跑去跳广场舞。

广场角落里,言智大爷会把他的棋盘搬来,几个棋友有空会切磋棋艺。

也有大爷搬来自己的凳子,一起“摸牛九”。

当然,闲暇娱乐活动是悄然兴起的。

殷寒潮是后来路过广场才突然发现的。

不过现在的殷寒潮,目光停留在他的第二个计划上。

修路。

对,你没看错,修侯家庄的路。

侯家庄的路总体上就是两个字,“难看”。

你家水泥铺一截、我家砖块垫一截、他家没钱,那就泥土里加点生石灰垫吧垫吧。

外加排水渠都在外面。

排水渠夏天容易招惹蚊虫;冬天路面易结冰,安全隐患大。

所以殷寒潮将修路这件事写成公告,贴在村委会门口的公告栏里。

“每家每户拉5车沙,他疯了吧!”

“能干干,不能干滚!”

“村里就三个半人,净整些劳民伤财的事。”

耳边的反对声依然不在少数,不过殷寒潮还无暇顾及。

眼下和修路同等重要的,是村民的饮水问题。

侯家庄的水资源不是很多,可既然前面已经在村口种了片树。

那么村口的水渠,便优先考虑改造。

只不过水渠除了人,牲畜也饮。

且一到旱季,水渠也被烈日蒸干了。

殷寒潮想了想,便做了个大胆的决定。

去后山取水!

侯家庄原本劳动力就少,一听这个消息,连侯言平都开始反对了。

“劳动力太少,不划算。况且村里不是有水井吗?这么多年,大家都习惯了。”

“不要再折腾了。村里年轻人又待不长久,这不是白费功夫吗?”

“靠人力得猴年马月才能完成吧?”

村里也有几位老人支持,不过声音廖廖。

“村里没水的时候,去隔壁村取水,他们也收你钱啊?既然不是免费用水,为什么自己村不搞一个?”

“这个好啊,惠及子孙的事情,一定要搞。”

殷寒潮下定主意,联系了外面的工程队。

带上村里有经验的老人,向着山里进发。

殷寒潮正在为吃水伤脑筋。

张立诚上一年的计划已经到了白热化阶段。

A市有条河。

名叫洮河。

上一年被国家领导人高度关注。

这不,“安全饮水工程”也被提上桌面。

等到输水管网铺设完全,自来水便可流进千家万户。

殷寒潮带着有经验的人进山,就遇到了另一群人。

“先回去将就将就,等我们建好,这一个沟里的所有人家,就都有水吃了。”

穿着制服的工作人员得知殷寒潮的来意,好言劝退了他们。

不料第二天,听见风声的村民,纷纷拿着镢头铁锹来帮忙。

更有甚者,还有村民开着农用车过来。

最后,在专业人士的劝说下,村里人只能无功而返。

但也有个别村民,隔三差五来看看进度。

当然,这都是后话。

就在殷寒潮改造侯家庄如火如荼的时候。

江瑶也一路过关斩将,顺利闯过了面试关。

虽然准备的很充分。

可尘埃落定,江瑶心里还是有些在梦里的恍惚感。

这份恍惚感,在李家村睡了个昏天黑地的觉后,才消散了几分。

一闲下来,江瑶才有空理理积攒在手头上的事。

二伯要种麦子。

要种高产量的麦子。

这些天,李家村的基础建设在李国富的带动下,有了明显的改善。

而李家村的大棚,领头的李文昊兄弟俩势头很猛。

江瑶打开网页,搜索“PRC麦子之都”。

江瑶打算带着叔伯去别的地方实地考察一番。

对比江瑶的足不出户。

主播张璐的人气在上次“死娃娃沟”事件中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张璐起先在互联网直播是靠着唱歌。

后来,又尝试了“摇花手”、“尬舞”等赛道。

网络反响都廖廖。

唯一有点流量的,是张璐随手拍的李家村一角。

夏日黄昏。

风吹动树梢。

村里老人三三两两在村口大树下乘凉。

小黄狗也乖巧跟在主人身后。

这时镜头突然闯入一位奶奶的脸。

“你做甚么咧?”

“奶,我拍视频咧!”

视频到这里戛然而止。

但很多人都想起了那个在记忆里深藏的夏日傍晚。

正巧那段时间,张璐离开了大城市,回到了家。

后来,张璐便就地取材,转战田园赛道。

她家里养的小土狗大黄,狸花猫小胖都成了出镜的常客。

有一众粉丝跟着张璐一起,云养大了大黄和小胖。

“今日不看大黄握爪,也不看小胖应和。我们来认识新朋友,狸花猫—小虎。”

视频的开头,带着口音的声音传来。

一只小小的狸花猫出现在镜头里。

“小虎是在村里的集市上发现的。

不知被谁遗弃在集市门口。

它好像不知道两脚兽的险恶。

无论是谁,只要路过它,它都会喵喵叫,顺势跟在后面。

可是两脚兽的步伐怎会是小猫咪能跟得上的。

就这样跌跌撞撞一路后,它被我收编了,取名“小虎”。”

视频的最后,小狸花猫“小虎”憨憨的睡在原住民“小胖”的垫子上。

小胖仰着头,委屈的喵喵叫。

“没事没事,垫子今天先借给妹妹。我给你和妹妹,还有哥哥都买了新的垫子,可不可以啊?”

小胖的叫声逐渐变小,显然也接受了主人的这个提议。

张璐安抚好小胖。

顺手点开了直播。

“家人们,还是和往常一样啊!大棚西红柿、大棚草莓点右下角小黄车下单哈。

主播挂不了小黄车哈。

为了保证蔬果新鲜,距离较远不送哈,请多担待,请多担待。

主播也不能上门送货哈,我们主要快递送货。

土豆粉、土豆淀粉全国包邮哈,全国包邮。

土豆粉有大宽粉、宽粉、韭叶粉和细粉哈。

所有粉都适合吃麻辣烫。

韭叶粉、细粉可猪肉炖白菜。

各种粉都可以单独吃哈。

土豆粉搭档也在小黄车,也在小黄车。

……”

口干舌燥念完一些直播话术,张璐的心思也被弹幕所吸引。

“看看小胖。”

“小虎打疫苗没有?”

“你们那里天天有集市吗?”

“草莓可以再发两斤吗?上次的吃起来还不错。”

……

开直播接了不少单子。

张璐一下播,就开始打包东西,顺带去李文杰那里发货。

走到快递站,张璐还听了一耳朵八卦。

“考上了?两个都考上了?”

“那个婶婶不办一下吗?”

“我们也给长个精神走!”

“有些大学生应该都开学了,她们开学有点迟哈。”

“就是,当初我家文文8月底就开学了……”

张冬梅的两个女孩季昭昭和季呦呦都考上了大学。

听说还考得不错。

张冬梅打电话请了些相熟的人家。

“正好后天去县里浪一转。”

顾红挂了电话,感叹一声。

“张冬梅也算守得云开见月明了。”

“哟,你个文化人又感慨上了。”

“就是,吃了有文化的亏了。不然那时候也不可能把你看上。”

江建国当初追求顾红的时候,左一本书右一封信。

搞得顾红日日盼信来。

见妻子开始翻旧账,江建国也有些慌了。

他虎着一张脸,可嘴角的笑意却压也压不下去。

“啧,娃在这呢,你说啥呢!”

“哟,有什么是我尊贵的娃不能听的。”

听见声音,在门口要进门的江瑶随口问了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