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江宁客 > 第74章 第七十四章

江宁客 第74章 第七十四章

作者:常文钟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9-27 15:31:58 来源:文学城

在大邑穿官袍戴乌纱,想要保得自身安稳,只有“万言万当,不如一默”。

季由衷已辞官,季后虽已让出代政大权,东宫仍旧只敢在暗中清肃季氏朋党,关于曹汝城如何判决,于霁尘摆明了不参与的态度。

从灵堂偏殿出来,天色已经落黑。

素色宫灯高高挂起,照着在微风中轻摇慢晃的无数经幡,香火缭绕在正殿门前,里面守灵的王子皇孙半个人影不见,用来让祭拜者叩首的蒲团,散乱又安静地挤在殿门外,从门口一路延伸到台阶下,沉默地诉说着不久前那些朱紫公侯真心假意的祭拜。

白日里的忙碌已结束。

唱经超度的众多道士,也去了那边临时搭起来的棚子下用斋饭,正殿被设为灵堂的太后西宫,在如此背景下,露出几分喧闹退尽的凄楚。

于霁尘感慨着迈出西宫宫门,把被巨大素布半遮挡住的灵堂,远远抛在身后。

整个下午过去,小胖子在宫里滴水未进,饥肠辘辘,出宫路上不由催着引路的小宫女快些走。

快走到宫门口时,竟看见门洞里走出来几个人。

“这谁呀,天都黑了还能进宫?”于霁尘顺嘴嘀咕了声。

引路的小宫女悄悄把迎面过来的人打量,半侧过身来低声回话:“回大人,是秦王府的郡主。”

自言自语的人没想到会收到宫女的回答,于霁尘摸摸鼻子,停步道旁给什么秦王郡主让路,心里想着赶紧出宫去。

她要到张驸马庙那边的孙跛子食铺,去吃红油凉皮配肉壮馍,再来碗煮出沙的绿豆粥,越饿越馋那一口,越馋她越觉着饿,再耽误些时候,恐怕肚子要咕噜噜叫起来的。

不料,秦王府的郡主娘娘从她面前走过去,又退回来,试探着问了声:“可是幽北的大人?”

于霁尘心说自己脸上也没写幽北俩字啊,抱拳欠下身:“回郡主,下官奉幽北王之命,来京拜国丧。”

秦王郡主轻挥手,包括给于霁尘引路的宫女在内,周围几人往远退了些。

于霁尘不知这是要做甚,不由得抬眼看过来。

还没等看清楚这位秦王郡主的样子,郡主娘娘倒是先开了口:“汝家嗣王,为何没来?”

“……”于霁尘直眉楞眼地想,这人难道是杨严齐朋友?不应该啊,杨严齐在幽北都没什么朋友的,更别提千里之外的大邑京了。

大家对杨严齐的态度无非两种,一是冲着她幽北嗣王的身份地位,再有就是冲着她那张惊为天人的脸。

于霁尘觑眼对方,实话实说道:“夏临,萧国皇帝照旧行帐南迁,萧军精锐南下,嗣王率军镇边,脱不得身。”

大邑正在治国丧,死了老娘的皇帝终于从深宫里走出来,二十余年来首度露面,周边各国哪个不是心怀鬼胎,镇边戍国的封疆大吏哪个敢轻易离开。

郡主娘娘不可谓不失落。

待这么个小插曲结束,于霁尘出宫门便钻进等候已久的马车,直奔张驸马庙方向而去。

与此同时,霍家:

饭厅陈设简洁中不失贵重,与寻常的宦官高门太大区别,左右无侍奉之人,小饭桌前也仅有一双中年在坐。

男的锦服玉冠,五十岁左右,身形不失魁梧,相貌端正,不苟言笑地吃着饭,正是当朝皇帝心腹,奉命听季后调遣二十载的飞翎卫总指挥使,霍君行。

坐在霍君行对面,沉稳中不失风韵的,正是其妻,仪前奉笔于冠庵。

四十来岁的于冠庵气质温婉,大抵因为在季后身边当差,平日里性格作风皆内敛,听罢眼线禀报的于霁尘行踪,停下筷子缓声问了句:“打听千山的人,可查到?”

于霁尘这才回京第几天啊,便有人来暗中打探她行踪,恰好让霍君行的人给碰见,于冠庵以为,是江宁那边还有人不死心。

眼线道:“查清楚了,是江宁——”

听见“江宁”二字,烛火灯盏下,于冠庵眼里闪过抹不加掩饰的嫌恶。

只听眼线继续道:“大通商号的老板,水图南。”

于冠庵稍微愣了下。

见于冠庵不出声,一直安静用饭的霍君行,停下吃粥的动作,委婉提醒道:“去夏,她曾托偃儿给你送过几匹古香缎。”

若非是那几匹古香缎,霍君行的手下查出打听千山的人时,霍君行也不会立马想起水图南是谁。

于冠庵在季后身边听用,言行举止自是小心,一经想起古香缎,立马道:“当时便让偃儿付了市价的。”

霍君行稍顿,妻误会了他的意思:“她也是让儿的——朋友。”

霍君行找不到合适的措辞来形容,遂暂用“朋友”二字来代指继女和水图南的关系,继女在江宁“兴风作浪”的事他都清楚,也觉得让儿干的不错,唯一的不太满意,是让儿“娶”那个姓水的丫头。

他始终坚决反对霍偃和霍千会之间隐晦的,超出正常“兄妹”的感情,连带着,他同样觉得于霁尘“娶妻”是不对的。

“我想起来了,是她。”于冠庵在朝廷有个绰号叫“十丞相”,意思是说她日理万机,忙碌程度不逊于九大丞相。

忙成那样的人,一时没想起水图南这号人,实在不稀奇。

于冠庵疑惑问:“她还打听霍让做什么?”

去年于霁尘离开江宁,对那女子已是尽仁尽义的,于冠庵心想,霍让做事不会拖泥带水的。

眼线有些不知该如何措辞,主人严肃地让查,所得结果令人倍感意外,顿了下,她如实道:“就是单纯的打听让将军的行踪。”

于冠庵疑惑地看眼霍君行,欲言又止。

她看向霍君行是下意识行为,和几个孩子有关的事,她习惯和霍君行商量着来,之所以欲言又止,是因为四目相对瞬间,她想起来霍君行对这种事的拒绝态度,遂又选择闭口不言。

霍让是继女,也二十多岁的年纪,不是小孩子,霍君行不好多插嘴,见妻不语,他则低下头去继续用饭。

眼线退下,小饭厅陷入安静,只有霍君行窸窸窣窣的用饭动静,于冠庵继续吃了会儿,再度放下筷子:“你可知下午霍让在西宫偏殿里,怎么评价曹汝城的?”

霍君行沉默须臾,长篇大论道:“曹汝城是个能人,陛下欲保下他效忠东宫,皇后也想把他转给东宫做个人情,给他找一条活路来,怪只怪曹汝城死心眼,这种时候还不肯承认自己跟错人,还坚持为季由衷开脱,东宫下不来台,陛下可不就得威胁威胁曹汝城。”

“让儿就是个局外人,”霍君行总结道:“西宫里,陛下只是试探幽北的态度,和让儿本身关系不大。”

于冠庵习惯性眉心微压:“暗中命让儿下江宁的是皇后,江宁的水那样深,是让儿设计江宁暴出史泰第任义村的,使江宁之变逼迫季由衷告老还乡……狡兔死走狗烹,让儿应该好生待在幽北的。”

——霍让在江宁“大闹龙宫”,逼得季由衷主动告老还乡,为季后的安稳让权打下基础,这一点上,霍让在季后面前无疑是有功的,唯坏在霍让又是幽北杨严齐的人,杨严齐和东宫联系甚密,又让季后对霍让生出重重疑心,担忧江宁的事是东宫为逼她让权,和杨严齐联手策划的。

幽北天高皇帝远,关键是有杨严齐坐镇,大邑里的尔虞我诈不敢轻易牵扯到她家霍让,除非对方准备掀桌子要和杨严齐作对。

霍君行无意识地眯眼,眼角皱纹深深:“想要让儿回来的是你,不想让她回来的也是你,所以让儿到底该不该回来?”

于冠庵这是关心则乱,被问得愣了下,随即笑着轻叹一声:“孩子是上辈子的孽债啊,”

她道:“杨严齐此时派让儿来京,简直是羊入虎口,我不管那姓杨的究竟是何目的,让儿不能陷进大邑的事里来。”

皇后和东宫的权力抢夺不是简单的你争我抢,再厉害的人物到这盘棋上都能死得轻如鸿毛,于冠庵在皇后身边当差,比任何人都怕于霁尘成为两方争斗的马前卒。

霍君行道:“让儿回来只是代幽北王府祭拜太后,完事应该就回奉鹿去了,一年半载不会回来,何用担心。”

“下午在西宫偏殿,”于冠庵眼里是浓到化不开的深虑,“我瞧皇后娘娘的意思,是想把让儿留下来。”

“杨严齐不会答应的。”霍君行不假思索道:“奉鹿那摊子事不好处理,杨严齐还得靠让儿给她赚钱,若是皇后强留让儿在京,杨严齐怕是会亲自来要人。”

于冠庵轻轻摇头:“不,你还是没理解我的意思。”

季后当政二十余载,如今东宫逐渐势大,直逼皇后的代天子大权,部分朝臣和世人无条件支持东宫,逼得季后不得不选择以退为进,退着退着,便隐隐有了颓败之势。

季后急需一个和东宫缓和关系,从而转圜局面的机会,她盯上了于霁尘,否则下午不会在西宫偏殿召见。

于霁尘是霍家的人,从根上定义她对皇权的效忠;于霁尘从幽北入仕,杨严齐是她背后最大的靠山,谁也不敢轻易动她,这是她的底气;于霁尘暗中奉季后命下江宁,为扳倒季由衷出了大力,天然得东宫好感,为东宫拉拢,这是她的优势。

这些条件放在这里,不用霍让岂不是浪费。

“不要发愁,总会有办法的,”霍君行宽慰道:“让儿心眼比你我加起来都多,这几年来跟着杨严齐也没少学‘坏’,我看这大邑京,她也不是玩不转,放心吧。”

于冠庵没再说什么。

哪里能真的放心,自打于霁尘的脚踏上大邑的地界,于冠庵的担心就日益深重,尤其是于霁尘在西宫偏殿拜见皇帝后。

当时皇后东宫皆在场,这让于冠庵感到深深的不安。

相比于于冠庵的深深不安,于霁尘显得有些过于松弛散漫了。

停灵结束是在十余日后,东宫代天子送葬太后至陵寝,于霁尘被季后漫不经心的一句话,给暂留在大邑。

季后轻飘飘几句话,便把于霁尘变相软禁在大邑京。

“离家这么些年,你娘很想你,而今你好不容易回来一趟,多住些时日,杨嗣王那边若是不好交差,我亲自写信替你解释。”

于家母女间有矛盾,这事皇后全家都知道,连久居深宫的皇帝也打趣着同霍君行闲聊过,季后借着想做和事佬的由头,就这么轻易把于霁尘留在大邑,独放了幽北王使的队伍回奉鹿复命。

季后暗示于霁尘去和于冠庵缓和关系,结果这小王八蛋白日里在家睡觉,一到晚上,于冠庵放衙回家,她便去夜市玩通宵。

母女俩别说碰面,彼此连个影子都见不着。见了面又如何,三句话不到便吵,没劲的很。

今夜瓦子里排的是著名杂耍团春和大班的表演,一票难求,门外倒卖门票的贩子坐地起价,于霁尘转头从飞翎卫北衙,拽了刚下差还没来得及换掉官服的周鹤霄来。

她把周鹤霄往瓦子老板面前一推,嘿,还要什么门票,老板不仅跟供奉祖宗一样把二人恭请进瓦子,还给安排的最佳观赏座。

台上表演刚开个头,算是还在热场中,周鹤霄脱下官帽,大口往嘴里扒拉羊肉面,狼吞虎咽,跟个饿死鬼一样。

看得于霁尘也有些饿,抓起桌上的驴肉火烧吃——得知飞翎卫大人没吃饭,满桌全是瓦子老板孝敬的美食——鼓着半边脸大声问:“李持岸还没回来?”

周鹤霄忙着吃,少顷才吞下食物一点头,在喧天的锣鼓和沸腾的人声中喊话道:“快了,应该是和霍偃一起回。”

霍偃要回来?于霁尘问:“不是说霍偃以后都在南边了吗?”

周鹤霄喝口面汤,额头上细细密密挂着层汗:“师父和师娘拉锯快两年,最后还是师娘赢了呗。”

当初于冠庵答应把霍偃安排去南边,主要是为了策应于霁尘,顺便让霍君行眼不见心不烦,消消气火,如今千会已嫁出去,江宁的事也基本了结,霍偃没必要在继续耗在南边。

年余以来,霍君行身边没有霍偃帮助,也是多有不便,那爷儿俩,一个赌着让“儿子”此生一步也别想踏进大邑,一个赌着自己这辈子不往北多走半步,两人互相不肯低头,只能于冠庵出面做这个和事佬。

“诶,”于霁尘像个隔碗香的小孩,用手背一扫周鹤霄搭在桌边的胳膊肘,“你面汤给我喝两口。”

“辣的,别呛着。”周鹤霄被辣得抽鼻子,边把碗推过来,终于腾出空来擦脸上汗。

于霁尘嘶溜几口辣面汤,缓了缓被火烧噎到的那股劲,觑着手捏帕子擤鼻涕的周鹤霄,嘴贱嫌弃道:“哎呦,瞅瞅你,擤鼻子擤成这样,没半点姑娘家的矜持,以后还嫁不嫁人了。”

周鹤霄:“???”

这是找的哪门子茬?

周鹤霄扔掉小手帕,顶着个微微红的鼻头促狭道:“嫁不了我就娶一个,也学你赶赶国南的时兴,结个那叫什么来着?同……同……”

她一时想不起来南国把这个叫什么,也不愿去费那个劲想,抽抽鼻子道:“听大师姐说,你把在江宁的钱财,全部留给那女子了,难得你这么有钱还没变得为富不仁,”

周鹤霄的嘴,也是挺碎的:“听说你离开后,那女子在江宁没少受欺负,你怎么不干脆把她带回来?”

于霁尘拧眉心,不答反问:“谁告诉你她受欺负了?”

“大师姐呀,她给我们传信时说的。”还没吃饱的周鹤霄,用两根手指拽回自己的碗,一眼一眼地瞄于霁尘神色。

多年未见,千山倒是没怎么变,不难从她的神色变化上猜测情绪,周鹤霄看见的,是千山沉默少顷后的笑意微微。

千山就这么微微笑着,道:“钱财留给她那么多,我便算和她两清了,谁也不欠谁,至于她受欺负,又与我何干。”

说着朝前方的舞台抬下巴:“喏,好戏要开始了。”

诺大的戏台子上,一名老叟已经顺着跟细长细长的竹竿,徒手爬了上去……

春和大班的杂耍全国有名,但搁不住周鹤霄在北衙当差忙整日,两场杂耍没看完,她就蜷在雅座后面的罗汉塌上,抱着飞翎刀,和衣睡了过去。

于霁尘独自坐在桌子前,安静地看着戏台上精彩纷呈的表演。

中间周鹤霄被观众的喝彩鼓掌声吵醒过一回,也不知是何时辰,迷迷糊糊睁开眼,看见千山仍旧脊背挺直地坐在那里,在周遭手舞足蹈的欢闹中安静而沉默。

她置身在迭起如潮的喧闹中,与这里的一切格格不入。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74章 第七十四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