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江宁客 > 第72章 第七十二章

江宁客 第72章 第七十二章

作者:常文钟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9-27 15:31:58 来源:文学城

新春既至,二月如期,应国的春风从南往北吹时,三北之北仍未挣脱寒冬的束缚,冰天雪地,狂风呼啸,宛如混沌初开。

一支载满货物的萧国商队,顶风冒雪行走十几天后,终于赶在天黑前,来到这片草原仅有的城镇巴哈汗旗。

比起在上个城镇无屋可住只能睡穹庐的窘境,这回商队成功住进专门招待往来商贾的商所。

萧国人世居草原雪山,牧民逐水草而居,既画郭起城,建筑多为木制,皮靴踩到台阶上咯吱咯吱响,商队在领头人协调下有条不紊地入住,于霁尘在门口里面拍身上落雪,被人从后面大力撞了下。

回头看,是几个吃了酒的萧国商人,互相推搡着要出门,误撞到于霁尘。

彼此互相看两眼,对方一人冲着于霁尘叽里咕噜说了几句萧国话,大意是道歉的,随后戴上皮毛帽子钻出厚重的风帘。

他把于霁尘当成萧国人了。

于霁尘的穿着打扮入乡随俗,皮袍皮靴,腰间别着匕首,右边耳垂上戴着枚小小的红宝石耳坠,原本白皙的脸庞被凛冽的风雪吹打皴裂,两个红彤彤的脸蛋子,比有的萧人还像萧人。

安顿好商队的领队曲白,拿着厚厚几张盖有红印的官纸进来,满身风雪,被大堂里充足的暖气扑红脸,满口地道的萧国话:“马匹已经报上烟熏,不过商队太多,大概要等到后日下午才能出发。”

萧国凭借骑兵立国,马匹一直是萧朝廷的重政,其所行的马政也遥遥领先应国,凡外马过境,必以烟熏消毒,防止马匹间有瘟疫传播,近些年杨严齐思变军武,马政之策效仿参照的便是萧国。

于霁尘点头,接过曲白手里的单子粗略看几眼,没发现和以前无甚不同:“风雪过境,三五日内走不了,我们走货不急,不妨多待两日。”

“是。”曲白记下吩咐,好回头去延长订房时间。

这时,柜台前办理下榻的伙计提着串门牌钥匙过来。

曲白照老习惯,抽出里面的第二把钥匙给于霁尘,顺带把塞在怀里的信封递上:“从老家转来的书信,被风雪耽误二十多天,好歹算是送了过来。”

于霁尘拿了信和钥匙,举步上楼梯,顺带扫眼柜台上面挂的水牌,要求道:“告诉伙计们,晚上吃烤全羊,酒管够。”

杨严齐准备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准备在四月左右,私下放开一部分和萧国的边贸互市,时间紧,任务重,只好让于霁尘亲自来探路,这些日子东奔西跑,可把这位大懒人累得不轻。

曲白应好,捧房间钥匙的伙计高兴得蹦起来。

于霁尘脸上本挂着笑,等进房间看罢杨严齐辗转送来的信,她立马笑不出来了。

——信上说,大约在四月底五月初的时候,购粮时答应给江宁商会的丝绸商路要打通,水图南将亲自押送货物来奉鹿。

至晚间吃饭时候:

用饭的大厅里坐满人,温酒烤肉的味道充斥在每个角落,豪放粗犷的萧国人喜欢大口吃肉大碗喝酒,每张桌子前都围满欢声笑语。

老叟在炉火旁拉马头琴,女人用悠扬的歌声感恩长生天赐予的食物和酒酿,毕税从来没听清过萧族歌曲唱的是些啥,嘀咕着萧国话像鸟语,端盘新剥下来的烤肉挤回于霁尘身边。

“诶?你怎么不吃,”她把托盘放到两人中间,顺手捏块烤得金黄娇嫩的羊肉丢进嘴里,嘴里的萧国话同样讲得叽里咕噜:“脸色也不好,不舒服呐?”

“……没有不舒服,”于霁尘回过神来,不知想起什么,喃喃道了句:“我原先那把切肉的小匕首,找不见了。”

那把不足一拃长,仅有一指宽的的弯形小匕首,是于霁尘第一次和萧国人交手时缴获的战利品,用了好多年。

毕税弄来蘸酱蘸着肉吃,嫌不够辣,拿辣椒粉往碟子里洒:“不是在江宁弄丢了么,忘啦?和你那只红珊瑚小耳坠一起丢的,刚回来时,你还特意找人新打造了只红珊瑚小耳坠呢。”

“哦对,”在大江之南和幽北之北间奔波几个月的毕税,忙碌之余终于想起来件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事,“你的私印还在水老板手里,你还要不要了,要的话想办法给你拿回来。”

于霁尘:“她没扔?”

在于霁尘从江宁脱身之后,水图南搬离状元巷住到别处,连总铺里于霁尘用过的那间屋子,里面的东西也差不多被扔了个干净。

她离开江宁后,水图南再没碰过任何和她有关的东西。

毕税是天黑后才带领另一支小商队过来汇合的,饥肠辘辘,吃肉吃得满嘴油:“没扔呀。”

“你怎知?”于霁尘略感意外。

“霍偃的人在盯,”说着,毕税嘴角一撇,“你都不在江宁了,你不会真以为霍偃会信她吧,霍偃说,她是个城府极深的人,不能掉以轻心。”

于霁尘没说话,沉默中低下头去。

毕税嘴里鼓鼓囊囊咀嚼片刻,不闻身边人说话,偏头看过来的同时手肘一捣她:“难过还是担心?”

“……都有,”于霁尘慢慢吐出口气,分不清是叹息还是躲避,“她四五月份将过来,届时定然见面。”

她原本以为,江宁一别,此生不会再见的。

饭厅嘈杂,人也杂,取肉送酒的穿梭在桌与桌间的过道上,划拳的,祝酒的,吹嘘的,叙旧的,人声歌调烘着地龙烧出来的热气蒸腾上屋顶,又被外面的坚冰厚雪紧紧压在屋顶出不去,厅里逐渐显得闷热。

有两个人,就这么在闷燥吵闹的背景下,你一眼我一语地,说着那件人命关天的密谋。

毕税想了想,认真道:“躲不开的,这桩生意由你全权负责,按照她的性子,不亲眼见到你这个掌权人,她会相信?”

爱吃肉的于霁尘晚饭没怎么吃肉,倒是喝不少酒,想醉,醉不了。

饭后大家去唱歌跳舞,于霁尘郁闷不舒,独自回到二楼房间。

风声雪影凄凄幢幢,水图南的身影,在她脑海里百般挥散不去。

“喜欢女子不丢人,我就喜欢。”说这话的时候,水图南眼里有于霁尘不敢窥视的光芒。

场景一转,是水图南学不会掐指快算,抱住胳膊斜眼睛瞪过来,威胁道:“你是不是在笑话我?不准笑!”

“我要成就一番事业,届时便自有我的一番道理。”她憧憬地说着胸中青云,那热烈向往的模样,鲜活深刻地烙印在于霁尘的脑海中,哪怕是她当时眼睫挑起的弧度,于霁尘竟然也记得一清二楚。

陌生的官兵粗鲁蛮横地闯进温馨静谧的小院,摔死刚学会说话的鹦鹉,推倒急切恐惧的秧秧,把于霁尘打得半死拖走时,她的眼睛被血糊住,没来得及看水图南最后一眼。

那时她真的以为,那个混乱不堪的夜晚,便是她和水图南一生的诀别。

分开后生出想念实属正常,得知水图南将会北上时的欣喜若狂和迷惘无措也属于正常,于霁尘在短暂却又漫长的分别里,后知后觉发现,自己心里,确实装了个水图南。

喜欢上了,则又如何?一个不会北上,一个不会南下,她折不了水图南逐渐丰满的羽翼,水图南也不会为她而抛弃什么。

此般情愫既生,消弭无处,那么接下来,该怎么办?

于霁尘抱着脑袋在床上滚来滚去滚一宿,没想到任何解决办法,次日起来还要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专注于完成杨严齐交给的任务。

就像她和水图南,各自有各自要完成的任务。无论身心在经历着怎样的考验,都要努力去完成担负的使命。

.

等打通萧国这边的诸个关口,回到幽北地界上时,短暂的春天已如浮光掠影般从这片土地上擦过,徒留一夜之间抽出新芽的嫩枝与幼朵,在炎热和风沙的摧残中坚韧地生长。

幽北没有春,冬去便是夏。

五月份,正是南国新丝上市时,年前去江宁探路的萧商赛罕正好回来,和回奉鹿的于霁尘相遇在京五城。

“实话实说,你们应国的丝绸布匹,真的特别漂亮,”赛罕用她并不纯正的汉话,说着此番南下的感受,“六铢纱、织金锦还有云锦,做出来的衣服简直像神仙穿的,除了丝绸布匹,还有茶叶和瓷器,每一样都令人惊叹,这其中,南国的稻米最最令人喜欢!”

赛罕两手抱拳合在身前,做出祈祷的样子,憧憬道:“如果那样香甜的稻米,可以源源不断运到萧国售卖,那该多好!”

“你们的江宁,能生产丝绸,也能种出香米,可真是个富饶的好地方!”

桌子对面,于霁尘被赛罕的样子逗乐:“我就说江宁好吧,去年让你去的时候,你还死活不愿意。”

江宁再好,也不是萧国的领土。

赛罕为挽回点面子,犟着嘴改口道:“其实江宁也没有那么好,整个春天都在下雨,阴雨连绵,人要发霉,不如我们草原自由,这样一比,便说不出雨天的江宁究竟哪里好。”

“你说,”赛罕反问:“你说江宁哪里好?”

“江宁有江宁的好。”于霁尘垂眸笑,江宁有水图南。

赛罕在江宁半年,最想购买的东西,是江宁的米粮和茶叶。

“丝绸那种东西,是贵族老爷们才穿得起的昂贵之物,顶看不顶用,牧民穿它们骑马,出门就会被挂成布条条,我选中的,是粮食和茶叶。”贫苦牧民出身的赛罕,这辈子最大的愿望,是草原上不再有饿死的孩子。

粮食可以做饼,茶叶可炒做奶茶,这两样东西是牧民生存最需要的,如果条件不允许,她可以只要粮食不要茶叶。

于霁尘却遗憾地摇了摇头:“江宁不是粮食主产地,那边的米粮每年有将近六成之数,是从别处购得。”

这个情况赛罕自然也是打听到了的,她心里也清楚,粮食关乎国之安稳,绝非她这种底层小商人能插手。

萧廷贵族无有裹腹之忧,有优渥的条件追求美,是主要的丝绸的售卖对象。赛罕现在能做的,是从萧国的贵族下手,从上层撕开贸易互通的口子。

萧廷会屠杀违反命令和应国做生意的普通百姓,但不会把贵族也送上断头台。

见赛罕眼里的光亮黯淡下去,于霁尘道:“听说幽北新的屯田也大片开垦出来了,不如你买粮问幽北,买茶叶问江宁?”

“不着急,”赛罕心里自有杆秤,“等我们的朝廷答应开通互市,就能光明正大从应国卖粮食了。”

“一起努力,”于霁尘总是对世事充满希望,倒杯马奶酒递给赛罕,“总有一日,能让两方的百姓各取所需!”

赛罕点头,将马奶酒一饮而尽。

二人在京五城匆匆别过,于霁尘继续往奉鹿方向赶路。

杨严齐给的最后期限是四月半,于霁尘能拖就拖,踩准结束日期完成任务,忐忑犹疑着往回赶。

赶到奉鹿城的时候,竟然遇见大邑来的使官进城。

于霁尘感觉有些不对劲,一路悄摸跟去军衙打听消息。

嗟乎,世事难料,人算不如天算,杖朝高龄的老太后,她崩了。

她怎会在这个时候崩逝呢?太巧了吧。

皇帝孝,悲痛之下令全国服丧三年,三年内国中不许有婚嫁欢庆,大小官员不许设宴纵饮,商铺开张不许敲锣打鼓。

杨严齐忙到很晚才从军衙回王府,天色已暗,于霁尘坐在书房的院子里等待良久,两人一见面,双双露出无奈的笑。

“她不是向来身体康健么,过年时还去承恩寺拜佛来着,”于霁尘跟着杨严齐进屋,点亮几个灯盏,问了句:“她不会是被人害死的吧?”

杨严齐把带回来的几分公文扔在书桌上,倒出两杯茶:“深宫大内的事,我这种封疆之官不得而知。”

无论遇见什么样的意外情况、糟糕处境,杨严齐总是从容的。

一杯茶稳稳递过来,执杯的手骨节分明,疤痕遍布,却比这天下的时局与万千的人心还要稳:“千山,这趟大邑之行,你不得不去了。”

以幽北王府使臣的身份,替缠绵病榻的幽北王杨玄策,以及镇守北地无法离开的嗣王杨严齐,前往皇庭祭拜老太后,前往那风暴最中心处一探究竟。

去弄清楚太后崩逝的背后,究竟是哪些猴孙在弹冠相庆。

“行,去就去,谁让我上了你杨阿颟的贼船呢。”于霁尘接下茶,一口喝掉半杯。

杨严齐这才有空取下佩刀搁上刀架,英眉轻扬:“答应这么爽快,不怕被令堂扣在大邑回不来?”

虽是句玩笑话,但这几年来,于冠庵确实想让于霁尘回大邑,尤其是霍偃南下,千会出嫁后。另一个层面上,千山此去大邑,十有八.九会被朝廷留在那里。

不知是否是杨严齐的错觉,竟感觉千山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态度中,还有那么点似有若无的侥幸:“佛说,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杨严齐笑开,明眸皓齿,实在是容颜倾城,执盏促狭:“可说呢,‘死道友不死贫道’哪里去了?”

从来主张“死道友不死贫道”的于霁尘,双手合十在身前,满脸超脱红尘的淡然:“阿弥陀佛,不知施主还有何吩咐?下官要找地方吃饭去了。”

她饿得紧。

杨严齐暂无其它事宜:“留下一块吃饭呗。”

“不了,”于霁尘继续淡然道:“下官而今,看不得别人出双入对。”

杨严齐低头喝茶前淡淡看过来一眼,不知是否信了千山胡诌瞎侃的话,笑靥如花道:“行啊,那就去寻仙楼,记我的账。”

“塞外的情况回头抽空再成文报与你知,”满脸淡然的人转身就跑,迫不及待要去吃大餐,“多谢嗣王的赏了!”

话音未落,一道残影已冲出书房门。

此刻的天边,残阳如血。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72章 第七十二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