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剑网三之弹剑作歌 > 第14章 国

剑网三之弹剑作歌 第14章 国

作者:井临渊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0-03-19 17:40:14 来源:文学城

言语平静,条理清晰,针对点也相当明显。

她所做的回答,不是骆子维先生问题的答案,而是原因,即是说,解决了原因,自然再不存在问题。

“可,天时地利,本就是天地决定。他族生存于此,你我又无法以人力改变。你所言虽然不错,却只是泛泛而谈,空想而不能实用。”

既已开口,便不能半途而废了。太白先生说的很多,她顾虑那般,如今又有何用。她有长歌这般有利的地位,可以选择作出改变,何必瞻前顾后。

不出手,怎能知道自己不行呢?

如今她所言所行,无愧于心。

“长月以为,各地环境自有优劣。该因地制宜,不同发展,互有通无为宜。如昔年与吐蕃通商,于安西四镇设置互市,便是良策。长月并不觉得,以公主和亲,为彰显大唐风度,平白送去金银财宝有利于唐与吐蕃的交流。世上之事,一味地付出,或是一味地索取,终不能长久。互市,吐蕃若要我大唐风物,当以等价之物交换。”

“至于说诗书……”她唇角一弯,淡淡道,“吐蕃有心求书,自然是好事。除却兵法冶炼等敏感之书,送去倒也无妨。古往今来,唯有文化的统一才能得人心的统一。昔日百家争鸣终归于法,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汉尊儒道,上下一心,岂不正是最好的例子。”

未确定吐蕃心意之前,这种类似于养兵用兵之书,自然不可外放。毕竟……这百年,自太宗,高宗,天后以来,吐蕃的反复无常,着实令人齿冷。

有共同的文化,才有共鸣,才不会觉得生疏。

所谓上行下效,吐蕃不抵制中原文化,那便借此贯通融合。

千年前,夏之领土,已至天山。后周室分封诸侯,更遍及天下。在这片土地上,无不称华夏后裔。论到底大家古来便是一脉相承,不过是太久的隔离,交通不便,致使各地分化。天下大同,无论从文化还是物质,都注定是历史的终点。

骆子维捏着书卷,沉吟不语。

顾霜迟默然,坐在旁侧,翻着书本。因他觉得,对方说的,没有错。

一身雪色青羽纹,头发整整齐齐束在长冠中,一本正经的翟季真端端正正跪坐于蒲团上,此节课他是过来旁听,闻此争辩若有所思。

同堂的学子,些许不关注天下之势的,或者关注天下却不熟悉地理的,已经听得一头雾水。

骆子维扫了眼座下众人,见着大多数学子似懂非懂的模样,心下微叹。杨长月这一届学子,普遍童稚之年,将朝堂之问发于此,于这些幼童,还是略显为难了。诗书课业要用于世事,连他们自小受此熏陶之人,都不见得轻易,遑论荒野之族。

如此,也说明,他们对于朝堂的关注,还是少了些。此问前一日问杨逸飞那一届,得到的答案五花八门。那一届弟子之中,杨逸飞是未来少门主暂且不论,张婉玉乃是九龄公之女,李伯禽乃是青莲之子,赵宫商乃是世家子弟,此般,皆与朝堂有关,对天下风云,了解不过。

虽有答案,却无任何一个针对根本。甚至在此之前,就连他这作先生的也没有意识到。

就是历史和文化的认同感有所差异,因此,这种种差异所致使的摩擦,才不断的演变成战火。唯一根除的方法,便是天下一统,至少在不因为地理宗族之故,而屡屡相犯。

只是,正如他所说的那样,即便找到了这个原因,也不太容易解决。要去认同另外完全不同的新的知识,是一件困难之事,尤其对于吐蕃等等民族而言。

即便当年太宗在位,大唐开明无比,天竺僧前来大唐传教,不也受了好些磨难?直到最终玄奘大师不畏险阻远行天竺,取回真经于长安大雁塔讲道,大唐民众才开始正式了解佛法……

大唐盛世,尚且如此,遑论其他?

要认识陌生之事,往往需要长久的时间。而抵触之情,往往源自陌生。

虽吐蕃与唐这多年交流之中,对方对于大唐盛世,也有了几分认可,但距离真正认同,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此事,还需从长计议。

他收了心思,重新回到课本之上,“坐吧。五十页,今日,随我学习国殇一篇。”

“上次提到,屈平,字原。春秋楚国人士,官职上大夫。其生平多舛,本为楚国贵族,后因直言触怒楚郢王,被贬外州。离开楚国京都,行至汨罗江时,伤于王疑,投江而死。春秋周室式微,诸侯混战,礼乐崩坏,天下大乱。中原乱世,群雄逐鹿。时秦用商鞅之法,日益兴盛,四下扩张,铁骑踏遍周遭方国,它国危如累卵,郢王依旧沉迷声色,不懂居安思危之理,兴宫室,纳夫人,屈原以上大夫之名上谏,劝君向正。如此良臣,却终因不得明主而冤死滚滚长江之中。可叹。”

问:“何为忠?又何为孝?”

“《孝经·谏诤章第十五》一篇有言,曾子曰:敢问子从父之令,可谓孝乎?

子曰:是何言与,是何言与!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于父。故当不义,则争之。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怀王不听谏言,终至客死异乡。郢王放逐,屈原直谏,不果投江,虽未改变楚之结局,终究不负其楚上大夫之名。”

“诸君日后入庙堂,直谏固然不错,但若委婉行事,达到劝谏之事而不伤及己身,为宜。切记,不负家国亦不负己,方是我等所求。”

众生也跟着一阵唏嘘。长歌向来以忠君为国为己任,在此方面与天策完全是统一战线。往往提及上古的昏君使贤臣枉死,长歌是最受触动的。

但一般大家都很庆幸,现今的圣上,乃是难遇的善于察纳雅言的明君。

明君。玄宗。

闻言四月之时,圣上宴百官于上阳东洲,赐以醉者被褥,肩舆以归,相属于路。

真希望,这位励精图治的,昔日的临淄王殿下,一直一直,如此英明下去。

如此,被后世传颂赞扬的大唐盛世,也能更加灿烂,更加长久了。

“国殇一篇,讲解军队交战,兵戈相交,报国忠君,视死如归。此皆英雄也。”

“ 九歌·国殇

操吴戈兮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

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

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光影相转,从书桌的一角,转到正中间。

看到自己的影子在正前方,以为着,阳光已走到背后。时至午时了。

果然,听到书院的钟声响了。

骆子维放了书卷,起身整了整衣衫,直到平整的一丝不苟,对众学子吩咐,“课下,诸生自行诵读国殇。下节课会有测试问答……杨长月,你随我来。”

又被点名的杨长月收拾了自己的课桌,拿好了那本书,规矩应道,“是,先生。”

草长莺飞,蝉饮秋露。光阴如此,点点消散。

六月,丁丑,九龄公寄信言,上加信安王开府仪同三司。

又谈及言,好友裴耀卿之聪慧睿智,言语有意将裴介入长歌。书曰:上命焕之赍绢二十万匹分赐立功奚官。焕之料敌于先,先期而往,分道并进,一日给之俱毕。突厥、室韦发兵隘道,欲劫掠之,比至,焕之已还。

之后,就龙飞凤舞字迹风流的哈哈哈哈了好一阵,以各种排比对偶句冷嘲了突厥室韦等等参与劫掠之人的头脑简单,自以为是,费尽心机却徒劳无功。

譬如,奸同鬼蜮,行若狐鼠。魑魅魍魉之徒,鸡鸣狗盗之辈。焕之先行有定心,社鼠愚昧空经营。贪猥无厌心比天高,竖子不自量力。

他骂的如此尖刻,可见是气急了。只因之前裴耀卿领命押运官饷离京,忧虑胡虏见财起意之时,九龄公还觉得他担忧过度,说是突厥今与大唐正在议和,不敢有此恶行。

幸而裴耀卿占了先机预先做了准备,否则真要将赏赐丢了……九龄公再文雅端方,也肯定要暴躁了。

只可惜之后的发展……

皇帝以此责问突厥使臣,对方回答,突厥五部中有一叛逃,此事全是他们所为,与突厥大汗无关,突厥是诚意与大唐交好。一句话将罪责给推得一干二净……

实在令人气闷至极。

可见两京,实在风起云涌。

……

不日前七秀坊广发花笺,办了场赏花大会。听闻还出了牡丹中的珍品,魏紫,青山贯雪,青龙卧墨。此花会虽比不上洛阳城一年一度那般盛况,但的确也算是江湖中,令众多文人雅士最向往的盛会。

长歌七秀同处于江南,又多诗酒花茶琴棋书画,相互之间,来往不少。至于江南藏剑……还是忽略藏剑吧,藏剑一贯重视铸剑……虽说公孙大娘与藏剑山庄,曾有一段名剑大会而结下的因缘,但藏剑弟子,少于参与花会。山庄多因铸剑而严正,不需太多那般文人的风雅。当然,若七秀有朝一日举办一场海棠花会,说不得还能引得那位深居简出的大庄主叶英相见。

往年七秀的花会花笺,都是直接交给叶蒙,可惜他只对武会和剑道感兴趣。再后来,这件事,转交给叶晖了。

杨长月以为,这都是大人的事,小孩子参与不到。

直到之后一日,杨长月收到一株活的相当好,看着就价值不菲的青山贯雪。

月牙白色的花瓣舒展,层层叠叠,花瓣底部,渐变成淡青色,花心是一种柔和的清雅与长歌别无二致的水绿色。微风略过,有露水顺着花瓣滴落,映出花色,从淡青到月牙白再到透明……

文雅又清新,还有一种端庄清贵之像,不愧是花中之王。

杨长月终于意识到一个事实,其实并不是小孩子不能直接参与变相相亲的大会的花会,只是长歌的孩子不太能。

像是叶潜,他不就去了!

每次更新,都顺带求个收藏~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4章 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