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处最是藏水,雨又是刚停不久,徐风来这么一握,沾了满手的水珠与草屑。
他上到岸边,随手拍了拍,见周行川看着自己,神色莫名,不解问:“愣着做什么,不想回去?”
上回也是,当着他的面就说什么回屋歇息的话,周行川被他刺激的怀疑自己,脑子乱成一团,不确定问:“你应该清楚我是个小子?”
“废话。”徐风来让他问蒙了:“晒糊涂了?”
周行川嘴唇动了动,想说“那你怎不知依靠我?”却又不知为何想说这话,最终还是摇了摇头。
徐风来瞧了好一会他,可也确实没瞧出问题来:“你提,可拿得动?”
周行川无奈:“别小看我。”
“那日后要勤快些。”
“...”
他还是闭嘴好了。
两人一前一后走回上游的位置,柳芽几人已经在等。
见他们身影,柳芽笑道:“再不回来就要去找你们了。”
徐风来走过去,见空地上摆着两个竹筛子,一个装满了蚬,一个装满了螺,另外就是几捆扎好的草药。
黄褐色与棕褐色的蚬堆起了小尖尖,因缺水打开了壳翕动呼吸。
“我这还有一篓。”徐风来让周行川放在地上。
柳芽对柳绵道:“绵哥儿你来分,我腰酸。”
“就那么会工夫也要偷懒。”柳绵说他,可还是走了过去,将徐风来捡的螺一块倒进筛子里,因太多装不下甚至漏到了地面上,然后才按照五份分匀。
花了差不多一刻钟分好,螺和蚬都多一些,柳绵便做主道:“今日是来哥哥和芽哥儿出力多,就分他们多一些。”
柳枝和柳蔓无异议。
柳绵将蚬分给了徐风来,螺给了柳芽,各自倒进他们的篓子里,然后又拿了几把草药过来,一人分两把:“这是清热去火的。”
草药已经挑选并且清洗干净,回去晒干就行。
徐风来接过来:“回吧。”
各人各自拿上东西。
徐风来正要把篓子挎好的时候,从旁边伸出一只大手直接夺了去,是周行川。
今日是吃错什么药了?不吩咐也知道帮着干活。
他弯了许久腰泛酸,自是乐得歇着,而且廉昭都主动帮忙了,假亲戚应该多学学人家。
几人在上徐风来家的岔路口分开。
两人回到家,徐父徐母已经做好午饭。
见背了满篓子的螺和蚬回来,徐母笑道:“养两日吐吐沙再来煲粥吃。”
徐父找出个尺寸较大的木盆,让周行川把螺和蚬倒进去,舀了清水养着。
*
天晴之后徐父要去下巧村开工,一早就用过早饭背着工具出门。
徐风来也准备去溧水县一趟。
他把黄玲花干留了几斤自己吃,剩下的全装好放进背篓带去医馆卖掉。
都收拾好了出来还不见假亲戚的影子,站在院子里喊了两声,一会后屋门被打开,周行川走了出来。
徐风来看着他,总觉得今日的他看起来不太一样。
他认真瞧了好一会,终于确定是不太一样,往日半披半束的头发尽数绑起,直直缀在脑后,如鹄般修长的脖颈蔓延而下,却被锦衣的领口遮挡住,只留下一段令人遐想的白。
徐风来盯着那段白看了许久,等周行川走到面前还没回过神。
“来宝?”
徐风来被他一叫回过神,又察觉他的称呼:“不许叫我来宝。”
周行川没说话只是看着他。
徐风来也看他,但两人视线一旦碰上,他又不自在地挪开:“去溧水县而已你也要梳妆打扮?”
“...”这难道不是礼仪?
徐风来又道:“况且你能在溧水县露脸?”
“...”周行川没办法:“可有帷帽?”
徐风来抿住要扬起的唇,回去徐母屋里翻了一顶出来:“我娘的。”
周行川接过来戴上。
白色皂纱长至颈部可以将整个面容隐去,只能看到一段垂落在身后的乌发。
徐风来很满意,他点点头:“走吧。”
两人出了家门,徐风来领着他从屋后穿过竹林爬桃山。
从上巧村去溧水县有三条路。
一条是坐船沿着溧水而上;一条是从村口,搭牛车或者驴车前去;再一条就是徐风来家后面的那片竹林,从那上桃山,翻过桃山后再走半时辰小道就到了。
周行川在后面,他双手挑起眼前的皂纱别好,垂目正巧望见徐风来做了遮掩的耳后。
“你的花印...”
“我时常一个人出门,为了避免麻烦会做些伪装。”
很成功,如若不是知道他哥儿的身份只怕被骗了去。
桃山上,被春雨淋打过的桃树落了一地的花红,而桃叶却更加翠绿。
周行川见过它最美的时候,若换了以前,此情此景可能引来他吟诗一首,今日他却担忧:“前几日的雨对桃树可有影响?”
走前边的徐风来有些诧异他的问话,但还是答道:“四时变换、晴阴雨雪都有妙处,并不碍事。”
那他就放心了。
两人一边说一边走,也走到了桃山最高处,再往前就是下坡了。
周行川又看到了另外一片景色。
就见一川绿水穿着青翠的两处山崖而过,而平静的河面上荡着几艘小船,上头皆有戴斗笠的渔夫伫立,或是撒网;或是垂钓。
周行川又问:“那是村里的渔夫?”
徐风来也往下看了眼,想了想:“今日是双日,那是下巧村的。”
“下巧村?”周行川朝远处眺望,果然在河对岸看到一处村庄的影子。
徐风来抬起手,往前一指又往后一指:“这一段到那一段属于上下巧村的范围,两村约好各村每月只能捕捞十日,单日是上巧村,双日是下巧村,剩下十日让溧水休养生息。”
“他们都答应?”
“自是有不愿的人,只是上下巧村斗了几十年,盯对方跟盯贼似的,双方想耍赖也不成。”
“斗什么?”
徐风来见他感兴趣,加上也确实无聊,便把上下巧村的历史说与他听。
原来上下巧村是溧水县本就有的村落,因数十年前战乱致使人口凋零,后来北方的难民往南迁,在两地落了户才又把村子给壮大了,到如今两村已各有近百户人家。
时光流逝,今已太平盛世,两村百姓安居乐业。
但日子虽说过得去,可两村也并非没有龃龉也偶有摩擦。
争执由抢夺溧水而起。
溧水改道将村子一分为二之后,有年遇上大旱,两村境内所有的河流干涸,就只剩溧水还有些许水源,供养两村过活的溧水有多重要世代耕耘的村民心里自然清楚,溧水水面降低,以往灌溉两岸田地都有余的溧水如今供养一村都难,为了活命,两村百姓便这样吵了起来,就算来年暴雨溧水又恢复了以往生机,可这习惯还是延续了下来,一个说溧水先从我村头过,一个说溧水边上我地最多,经常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争得那叫面红耳赤,若遇上脾气冲的还可能放下活拎起锄头站在田埂上扯着嗓子跟你嚷嚷。
两村人争了几十年也没吵明白,这吵架就成了两村的风俗。
这趣事连带着附近村落都有所耳闻,回回两位村长去里正那议事,遇上同僚偶还被耍笑一番。
周行川听完后也不由得笑了声:“倒是有趣。”
“有趣什么?那些人斗嘴可不管你老弱妇孺,惹到了通通一顿骂。”
谁知周行川笑的更欢:“你也吵?”
徐风来危险地眯起了眼:“阿靓,你今日话有点多。”
周行川便把皂纱放了下来。
徐风来道:“掀起来,一会踏错了掉下山去可没第二条命。”
周行川又把皂纱掀了起来。
嘿,你们咋不说话?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9章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