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剪灯旧话之江南鬼 > 第23章 侠客行(下)

剪灯旧话之江南鬼 第23章 侠客行(下)

作者:Marsha2001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2-10 16:55:56 来源:文学城

月上柳梢之际,顾灵均蹑手蹑脚地坐在王府院内一棵巨大的榆树上,他在树梢的枝叶间环顾四周,发现院中无人,一片寂静,只能听得潜藏在草丛中秋虫的鸣声。

他与独孤昼白日里听过吴宝宇的计划,便打算夜探王府,先行看一看王府书房的情况,毕竟独孤昼不方便在吴宝宇面前现身。

二人一前一后走至书房门前,只见书房的雕花门窗上都贴着交叉的白色封条。顾灵均不禁露出犯难的神情,对独孤昼投去求助的眼神。

独孤昼见状向前一步,用手状若随意地揭下,便得到一张完整的封条。顾灵均不可置信地睁大眼睛,目视独孤昼拆下窗上的两张白纸黑字。

正当顾灵均打算翻窗而入时,独孤昼对他摇了摇头,牵过他的手掌,用冰凉的手指在掌心一笔一划写下几个字。

顾灵均解读出掌心独孤昼留下的话,忍不住皱了皱眉,跟在独孤昼身后从窗户进入王府书房。

王老爷的书房陈设无甚特别的,就是官宦人家书房应该有的模样。无非是书架之上的典籍多而全,博古架上多了座价值不菲的粉珊瑚摆件。

顾灵均见到那座精致华美的珊瑚摆件,心中便觉得这王老爷恐怕也不是什么两袖清风的好官,他对古董珍玩熟悉,正经书看得少,杂书、闲书却看得多。

《西洋朝贡典录》提到:“汉武帝时,天竺国王遣使者献珊瑚冠。”珊瑚自丝绸之路开辟以来便是极为稀缺而昂贵的奢侈之物,品相绝佳的红珊瑚比同等重量的黄金还贵数倍。

《世说新语?汰侈》中记载石崇和王恺比阔斗富,两人都用尽最鲜艳华丽的东西来装饰车马、服装。当时的皇帝乃是王恺的外甥,为了给舅舅助阵赐了一棵珊瑚树,石崇嗤笑一声便把御赐的珊瑚树敲碎了,让仆人端出了一堆“条于绝世,光彩溢目”的珊瑚树,让王恺不得不服。

虽说珊瑚这玩意的稀罕程度比起当时略微下降,但在朝廷禁海令的背景之下,以本朝官员并不丰厚的俸禄,唯有不吃不喝数年才能买得起这样的摆件。

这王老爷恐怕也就是致仕还乡,以为自己无官一身轻了,才敢在书房里放这样招摇的摆件……奈何他不明不白一命呜呼以后,来到他书房调查死因的外人多了,都看得清清楚楚。

“王老爷就是坐在这张椅子上被割喉的?”顾灵均掏出火折子,点亮高脚鹤形铜灯,突如其来的光亮让书桌上方凝固褐色血迹变得格外明显。

独孤昼皱眉注视着那团喷射状的血迹,又偏头望向橘红的灯火,随后轻轻拽了拽顾灵均的胳膊,示意他不要站得太近,以免破坏案发现场。

“在我们来之前,有人来过这里。”他断言道。

“哦?有人来过这里?不会是凶手专程回来破坏痕迹吧。”顾灵均口气轻松,实则紧张地手心冒汗,他假装在书房随意走动,终于在屏风旁边驻足。

书房内有一架黑漆彩绘人物四扇屏风,分别绘有依水浣纱的西子、抱琴垂泪的昭君、庭中拜月的貂蝉,还有醉卧软榻的杨妃,美人的轮廓在孤灯照射下显得朦胧不清。

这是书房内唯一可能藏人的地方,顾灵均侧身看向屏风之后——

发现屏风之后空无一人,只有饮茶用的桌椅器具罢了,桌上的茶具还是顾灵均老家陶阳最出名的青花玲珑瓷。

他疑惑地望向独孤昼,独孤昼摇了摇头,无奈地叹了口气:“陈姑娘,你既然来了,为何不出来一见,偏要做这梁上君子?”

顾灵均只觉一道黑影闪过,定睛去看,只见一位穿夜行衣的陌生人站在地上,此人身形瘦弱,以黑布蒙面,只露一双明亮的眼睛。

独孤昼将顾灵均护在身后,警惕地望着眼前这个从房梁上跳下的不速之客,谁成想这人听到猜测,连呼吸都未乱了半分,即刻抬手袭来,攻向独孤昼面门。

说时迟那时快,顾灵均甚至看不清对方的动作,待他回过神来,发觉泛着寒光的剑尖已至,只可惜被独孤昼用弓身挡下,寸步难进。

“好快的剑法。”顾灵均忍不住感叹道。

黑衣人的手中握着一把长如人臂的宝剑,在摇曳的烛火下散发着洁白如雪的光芒。一见便知绝非凡品。

这位不速之客实力深不可测。顾灵均没有看到他拔剑的动作,长剑便刺至身前,若非独孤昼挡下这一击,换作常人早已血流如注。

书房内空间有限,独孤昼不好引弓搭箭,更何况他也不想伤人。二人之间用弓身与长剑过招几回合,独孤昼没办法擒获对方,对方也没有迫切要伤人性命的意思,只是虚晃一剑刺向顾灵均,趁独孤昼分神去保护他的功夫,跳窗而逃。

“怎么办?”顾灵均一阵懊恼,“都是我不好,早知道就让你独自进来了。”

“没事,明日说不定就会水落石出了。”独孤昼安慰道,“她恐怕是来书房找东西的。”

“找东西?”顾灵均环顾四周,并没有发现任何地方有翻找的痕迹。

即使顾灵均疑惑不解,他还是乖乖跟着独孤昼从窗户离开书房,后者将窗户上的封条原模原样地贴回去。

因这回夜探折腾了一个多时辰,顾灵均觉得府衙客房的床铺柔软而舒适,他一觉睡到天亮,是被府衙门口登闻鼓的声音吵醒的。

独孤昼站在窗边:“击鼓鸣冤。”

顾灵均翻身下床,急急忙忙穿好衣服,了然道:“原来你昨天是说她在找证据,可是若她知道王老爷的书房里有证据,为何不报向吴大人,而是私自探查呢?”

独孤昼转过身来,俊美的脸庞上露出凝重的深情,他声音一滞:“……楚声,你自幼养尊处优,不知这世上有时候是没有道理可以讲的。”

“就如白乐天的诗作《卖炭翁》,宫市明为买卖,实为掠夺,寻常百姓苦不堪言,却也没有办法。而陈姑娘也是如此,若她真是杀害王老爷的凶手,恐怕其父确有冤情,只是申冤无门,无奈之下才出此下策。”

“你是说……她不相信吴大人,担心吴大人会从中作梗,毁坏证据,甚至直接将她拿下?”

“的确如此。”

顾灵均只觉得独孤昼的反应好生奇怪,论养尊处优,他还比不上独孤昼生前出身高贵,也不知发生何事让他有如此体会。

本朝太祖下令在每个府衙门口设有一只大鼓,有告状者可以击鼓喊冤,此鼓一响官员必须升堂受理,否则就要受到惩处。

甘州的登闻鼓已经多年没有响过,吴宝宇本在书房抄经,一听到沉闷的鼓声便换上官服,吩咐下属准备升堂事宜。

他撩袍跨过门槛,询问迎面走来的衙役:“击鼓鸣冤的乃是何人?”

“回大人,在府衙门口击鼓鸣冤的乃是陈嫣。”

听到意料之外的名字,吴宝宇忍不住皱眉,不禁想起了陈晚园贪腐自尽案,与顾灵均初到府衙时说的一席话。

待他在“明镜高悬”的牌匾之下入座,发现门外已被看热闹的百姓挤得水泄不通,他们自然也是因登闻鼓的响声才来到府衙的。

身材高大、神情严肃的捕快站在两侧,手持杀威棒,严阵以待,随着吴宝宇的一声“升堂”,口称“威武”,看热闹的百姓这才安静下来。

陈嫣孤零零地跪在堂下,她神情紧绷,手中死死攥着一封泛黄的信件,不停地用手指摩挲信封的一角。

顾灵均站在人群的最前方,将“昨夜的黑衣人是陈嫣”的猜测信了七八分,只是对她的一身武艺感到疑惑。

“朝光,你是诸葛亮在世吗?算得也太准了。只是她一介孤女,又是从何处学来的剑法?”

独孤昼答道:“我自然也好奇她的师承,既然她来击鼓鸣冤,离真相已经不远了。”

吴宝宇道:“堂下何人?又有何冤?”

她抬起头,一口气说完酝酿已久的话语:“小女陈嫣,陈晚园之女,张掖本地人士,家住城北寨下桥,我父陈晚园贪腐自尽一案,另有隐情,还请吴大人为我主持公道!”

“陈晚园一案结案已久,你如今说另有隐情,可有证据?”

陈嫣双手呈上那封泛黄的信件,高举过头顶:“我父在北直隶为官时,清正廉洁,未有贪腐之事,乃是王光豪伙同当今礼部尚书李斌构害忠良。这封信便是他们二人沆瀣一气的证据。”

府吏接过陈嫣手上的信件,交至吴大人案前,吴大人拆开信件,仔细辨认信上的字迹,发现的确出自时任礼部尚书李斌之手,他曾经见过不少李斌的笔迹,信件内容则是劝慰王光豪放心,陈晚园已然下狱,此案绝无转圜余地。

当年北直隶有一晋升机会,脱颖而出者可以进京任职,王光豪与陈晚园皆是热门人选,只可惜陈晚园因被查出贪腐,不仅失去了难得的晋升机会,还在狱中“自尽”。

当事人死无对证,再加上李斌与王光豪的推波助澜,一唱一和,事情很快盖棺定论。年幼的陈嫣一夜之间失去父亲,随后母亲也撒手人寰,她成为寄人篱下的孤女,即使姚夫人对她再好,也依然无法消除她心中的痛苦。

吴大人面沉如水,收好手中的信件,高声问道:“王光豪可是你杀的?”

陈嫣点了点头,大大方方承认:“王光豪是我杀的,为父母报仇,天经地义。”

围观的男女老少一片哗然,议论纷纷,投向陈嫣背影的眼神充满不可置信,唯有姚夫人费力挤到最前排,对吴大人喊道:“嫣娘不过一介弱女子,哪里有本事行刺王老爷,还望大人明察,不要牵连无辜。”

陈嫣回头朝姚夫人露出感激的微笑,随后对吴大人平静地说:“一人做事一人当,人是我杀的。”

顾灵均忍不住感叹道:“居然真是她杀的。”

独孤昼道:“我比较好奇她的师承。”

陈嫣毫无东窗事发的慌张感,仿佛一切尽在掌握之中,她语气自然如同在讲述他人之事:“我知道你们会好奇我哪里来的本事行刺王光豪,说出来你们未必会相信,可事实就是如此。”

“姚夫人一家从北直隶搬去苏州,我执意留下守着我爹娘的坟墓,在清明拜祭过父母以后,我独自在家越想越伤心,因为我父亲绝不是那种会贪污**的人,他一定是被冤枉的,可我却无能为力。”

“那一夜月亮很圆,我准备在房中悬梁自尽,没成想才系好绳结,就听到门口传来敲门声。”

“我担心对方是遇到什么麻烦事来求助,便走到门后,低声问对方的身份与来意。”

“那是一个女人的声音,她问我:‘你既然知道你父亲是被冤枉的,为何不去报仇雪恨,而是要悬梁自尽呢?’”

“我哭着回答她,王老爷是官,我是民,我如何能奈何王老爷?天下之大而无我立锥之地,不如早早一了百了与爹娘团聚。”

“那人声音温柔,她轻声问我:‘陈姑娘,若我能教授你剑法,让你得偿所愿,你可愿意拜我为师?’”

“‘可是你还没有告诉我是谁,要我怎么相信你?’我推开门,看到一位头戴幕篱的女子站在月下,她的腰间佩有一把花纹古朴的长剑。”

“她对我粲然一笑,告诉我她叫聂隐娘。”

“聂隐娘?”顾灵均忍不住惊呼出声,“‘白日杀人,人莫能见’的聂隐娘?我一直以为她是唐传奇中的角色,难道世上真有这样一个人?”

独孤昼恍然大悟:“原来是聂隐娘的学生,难怪有这样神乎其技的剑法。不过,既然你都能见鬼了,有唐时人还行走于世也不算稀奇。”

吴大人无奈地叹了口气:“陈姑娘,并非本官不近人情,只是公堂之上不容怪力乱神,本官就当你悲痛过度,胡言乱语。只是这信件的真实与否,还需要专人鉴定。你既然承认自己杀人,本官也只好先将你下狱。”

陈嫣面露微笑:“杀人偿命,我自是认的,只希望大人能还我父亲一个公道,我便在狱中静候佳音。”

顾灵均疑惑道:“咦?吴大人难不成认不得李斌的字迹吗?为何不能立刻做出决断?”

独孤昼答道:“他当然认得,只是事关重大,还没想好如何处理,所以出言推诿而已。他若应下,就是为了死人和孤女得罪礼部尚书,再想升迁可就悬了。”

顾灵均不禁有些落寞:“……那陈姑娘,岂不是还要白白搭上自己的性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