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穿越重生 > 佳人在侧 > 第103章 更迭

佳人在侧 第103章 更迭

作者:我想吃肉 分类:穿越重生 更新时间:2021-09-28 07:23:55 来源:转码展示1

余盛小心翼翼地偷瞄了金大腿一眼, 从金大腿的脸上看不出任何的端倪,只能扼腕。

张飞虎,他穿越之前也只知道一个名字, 以及是个大臣而已。无论是他的初中历史课本还是他听过、看过的书、剧里, 这个人都只是个龙套的角色。但是穿越过来之后,他逐渐认识到了,张飞虎居然是一个比他级别还要高的人。这就很尴尬了。

为此, 他花了老长一段时间来调整心态。这认知才刚调整过来, 张飞虎就挂了?余盛再水, 也知道这不是件小事。可金大腿就是金大腿,仿佛一点打击也没受,还能揽着钟黎的肩膀, 问他们心得体会。

能体会个球!净看他们跑圈摆队型了!这是什么狗屁倒灶的布阵法啊?!三轮齐射下来人都没了好吗?然而指挥的是钟保国,观看的是金大腿, 二位一点挑剔的意思都没有, 就说明还真是这么打仗的?

余盛只能说:“跟我之前想的不一样。”

公孙佳对他这个答案没有失望,余盛能够脚踏实地已是难得了。公孙佳又等钟黎的回答, 钟黎诚实地摇头:“还没看出来。”

公孙佳又问钟黎:“之前看过吗?”

钟黎道:“听他们说我小时候被抱过来看过的,不过我不记得了。”

公孙佳道:“以后多看看就记得了。”

车上一来一回悠悠的说话, 余盛也听不出来这话音里有什么紧张的意思,他有心问一下金大腿:张飞虎死了, 这肯定是件大事儿, 您打算怎么办呐?他知道金大腿最后肯定赢,遇事只要想一想自己小姨妈是谁,余盛的心就很安宁,可以两耳不闻窗外世。但是……真的很想提前知道一点点计划。

犹豫了好一阵儿,余盛正要说话, 钟黎先问了出来:“姑姑,张翁翁是死了吗?再也回不来了吗?”

张飞虎与钟、朱等人同是较早追随皇帝的那一波武将,相互之间不止熟悉,还织就了交错的婚姻网,钟黎虽小,对张飞虎还是比较熟的。公孙佳道:“是呀,回不来了。”

钟黎微有难过,他已对死亡有了一点概念,又问道:“会不会很不好?以后会有麻烦的,是吗?”

余盛眼瞪得老大,钟黎这娃,年纪比他小、功课看着比他好、人稳重、说话都比他管用,简直就是学校里那种最讨厌的班长。班长也只是班长而已,一个奶娃,钟黎能说出“以后有麻烦”出乎余盛的意料的。

公孙佳居然也回答了:“也不会太麻烦。你见过你张家叔叔们的,是不是?他们会化解麻烦的。”

钟黎想了一下说:“他们没有张翁翁好。”

公孙佳道:“他们没有张翁翁年纪大呀。”

一问一答的,钟黎听没听明白不好讲,余盛自认是听明白了,金大腿给这个奶娃讲解形式呢!会有麻烦,但是张家也有继承人,也是“自己人”!

金大腿会对小朋友那么好的吗?妈呀!钟黎虽然是钟家人,出身好,但是表哥家的儿子,我可是亲外甥!我比钟黎离金大腿更近啊,我能直接问啊。

卧槽!那我这两年这弯弯绕绕的,在干嘛?!!!余盛心态有点崩。抵达公孙府下车的时候,余盛的脚步好沉重。他仰起头,想问什么,公孙佳已经先一步下令了:“好啦,今天你们也开了眼了,也问了我一路了,都去歇着吧。咱们去书房。”

余盛呆呆地送走了自己的金大腿,气得想拍自己的腿!

钟黎看着这个奇怪的“亲戚家的傻表哥”,说:“大郎,姑祖母该等着急了。”还做了一个“表哥您先请”的姿势,弄得余盛一愣一愣的,以为这小子是在内涵他。

~~~~~~~~~~~~~

公孙佳对今天的一切都比较满意,除了张飞虎的死讯。

这一点跟着她回书房的几个人心知肚明,阿姜先劝:“要不,先换身儿衣裳再回来慢慢说?”

公孙佳道:“不用。”

她都不讲了,其他几个人也就顺势进入了正题。

“张飞虎去世之后的局势变化”这个问题上,薛维的判断力比较弱,他只能说:“太尉之子也是宿将,能将人安全带回。”其他的,他很谨慎地没有开口。经过这一年多以来的变故,他已意识到在“布局”耍心眼儿这事上,他还差点。

单良与荣校尉比较擅长情报的分析,单良先不客气地说:“能将人带回就是大功一件了!”荣校尉也点头。

公孙佳点头,这两人说的是实情,并不是所有的战争都是以表面的“输赢”来论成败的。比如张飞虎去世,如果朱勋的长子朱罴如果能够将这一路大军完整地带回来,撤进城防里,这是保留了有生力量,就是大功一件。如果他趁此机会自命主帅,把张飞虎的棺材往后头一送,自己带人往前冲,打出一个“惨胜”的结果来,那赢也是输。

不过公孙佳要说的不是这个,也不是纪宸这回要露脸,又或者寄希望于朱罴突然上位打出极优秀的成绩来。她说的是:“开始了。”

单良没听明白,问道:“什么开始了?”他问话的时候手指不由自主地在拐杖上紧了一紧,去年这个时候,还是公孙佳听他的,现在公孙佳说话他竟有点听不太懂了?这让单良的神经绷紧了。

公孙佳道:“开始死了,”顿了一顿,她对这些“心腹”解释道,“他们那一辈儿,开始死了。”

她看出了张飞虎之死代表的含义——代际更迭。

荣校尉迅速地在心里划拉出了一些老人的资料,不再吝啬言语,说:“朱太尉与钟郡王年岁相仿,张国公稍稍年少几岁,都是平辈。此外又有皮将军(皮悉,守宫门)、姚将军等二三十人,这些都是当年追随陛下一同起义兵的人……”

每代开国之初必然是将星云集的,这里面会有差不多两代左右的人,一部分人在打天下的时候就运气不好死了空留遗憾,另一部分笑到最后,也会在开国之后陆续凋零。本朝开国至今快二十年了,也到了这么个时期,这也是为什么皇帝很慎重地不让钟祥、朱勋等人轻易出动的原因之一。

薛维心头动了一下,又压下了,他想起来了,这轮不到他出头。

公孙佳道:“这是真的开始变天了,什么事儿都凑到了一起,也够陛下头疼的了。”

薛维听到了“皮悉”的名字,又想到了公孙佳将黄、张二人送到皇帝身边,心里又动了一下——这是埋线?

单良开始慢吞吞地盘点下一代的人,本来最佳的武将之首是公孙昂——这个不提也罢。剩下要提的也就纪宸、钟保国、朱罴、张飞虎也有儿子,皮悉的子孙不顶用……二三十家数完了,又数一下这些年新冒头的、不靠祖荫出来的。

单良神情很是肃穆地说:“这些人里如果要公推一个人,就是钟驸马。然而钟驸马恐怕不是纪宸的对手。”

公孙佳道:“不,不是二舅舅不行,是情势不利。”

这时有一个前提,朱勋的年纪也不小了,如果马上死了,那就钟保国和纪宸的资历、出身够争一争中枢兵权的。天下太平,这玩儿看牌桌上的博弈,现在要打仗,就各人凭本事说话。如果皇帝正在壮年,多耗点时间、人力、财力,按着不给纪宸表现的机会,钟保国、朱罴等人也都不是草包,耗也耗死对家了。期间再有什么新秀横空出世,就更美了。解决!

但是皇帝七十多了,恐怕比朱勋还容易死,万一前线耗着的时候皇帝驾崩,变数太大了。皇帝需要尽快平定边患,才能安心有其他的动作。

单良眼巴巴地看着公孙佳,公孙佳慢慢地说:“陛下不能等了。”

单良凭着缺德的本能,悟了。说:“不止张国公吧?赵司徒的年纪也不小了,咱们得准备好这些人都……”不能有急智,你得有预案。

公孙佳道:“我只有两只手。”

单良扼腕。

公孙佳看了薛维一眼,说:“带好你的兵。”

薛维收敛心神,道:“是。”

单良也看了薛维一眼,说:“接下来恐怕是一场混战。”他不算特别精通战事,但是很精通人心,荣校尉的情报、公孙佳的判断一综合,他很快就判断出了将来的情况——纪宸有能力但又不具备压倒性的优势,钟保国与纪宸不对付,朱太尉也要安排一下儿子,就这仨,就是一场戏了。还有荣校尉提的那些老将的后代,哪家都不是省油的灯。

老将之所以达到了平衡,都是几十年互相磨合出来的地位。二代十几年的争斗,磨出个公孙昂,本来也达到了平衡,结果公孙昂死了,二代之间的“磨合”马上就要重新搬上桌面了。

公孙佳道:“这要看陛下和殿下怎么想。”说到这里她就不再挑明了,她的看法,如果不能保证绝对的忠诚,臣子、尤其是武将里有一个让所有人都敬畏的人是非常可怕的,皇帝宁愿让几个能力不是顶尖但是互相可以制衡的人存在,也不会让某个没有完全效忠的人兵权独揽。

“那……”

公孙佳道:“我要去见外公。”

话题转得太快了,单良也没反应过来,下意识地问:“您有主意了?”应该是有主意了但是吃不准,想让老爷子给掌掌眼。

果然,公孙佳说:“对。”

单良忙拦了一下,道:“张国公的事情是公主自宫中传出来的,这擅自从宫中传消息出来本来就有点犯忌讳,幸亏是她。张国公的死讯,不宜声张。”

公孙佳道:“明白,府里也下封口令。”

薛维自认也是个聪明人,硬是猜不到公孙佳有了什么主意,但是将单良这个判断给记住了。没追问,他准备护卫护送公孙佳去钟府。

~~~~~~~~~~~~~~~

公孙佳才回来又要出府,钟秀娥觉得不大对劲儿,跑出来拦着问道:“出事儿了?”

公孙佳道:“是有件事,不大也不小。张翁翁,殁了。”

“谁?”

公孙佳道:“出征的那个。”

钟秀娥吸了口凉气,说:“这是怎么了?总听到不好的消息,那我要开始准备奠仪了。”

公孙佳道:“别声张,外头还没传开来。是二舅母在宫里听到的消息,传给的舅舅,我才跟着知道的。”

钟秀娥道:“知道了。”

公孙佳道:“我还得去外公家一趟,阿娘,家里就交给你了,一点风声也不要走漏出去。”

“明白。死个国公事不大,走漏了消息事就大了。哎,你怎么还穿这身儿?灰头土脸的,洗沐换了!”

“哎呀,来不及了,我回来再换。”

公孙佳匆匆到了钟府,靖安长公主已经知道了消息,她下手坐着常安公主与湖阳公主,见到公孙佳,靖安长公主道:“正要找你呢。”

公孙佳道:“我才与舅舅在一起,听到个消息,不知道……”

湖阳公主道:“我亲眼看到的。”

“啊?”

原来,湖阳公主找皇后打牌,中途皇帝来坐了坐,也上了桌。一家人在一起的时候,还挺放松,打了几轮就有军报送过来,皇帝就在牌桌边拆了来。湖阳公主读书识字,看皇帝脸变了,忍不住瞄了一眼……

靖安长公主道:“你舅舅已经进宫了,你怎么看?”

公孙佳道:“我正有一件事,想请教一下外公。既然舅舅进宫去了,我就等舅舅回来,看有没有什么新消息。听完了消息再问外公。”

靖安长公主问:“什么事?”

公孙佳道:“这个真不能说。”

靖安长公主一挑眉,公孙佳含笑看着她,看到靖安长公主叹气:“又是什么鬼主意?”常安公主也看着公孙佳,湖阳公主干脆问了出来:“有什么是不能跟我们讲的?”

公孙佳道:“是我爹留下的一些东西。”

靖安长公主道:“与军国事务有关?”公孙佳默认了。湖阳公主还想问,常安公主叹了口气,说:“别问她啦,知道了可能会后悔。”湖阳公主嘀咕两声,估摸了一下公孙昂生前可能接触到的机密,一面是百爪挠心地想知道,一面又真的担心像常安公主所言,一颗心被拧成了麻花。

钟保国的到来解救了她。

钟保国进宫之后,皇帝那里早有决断,军中密不发丧,以朱罴暂替张飞虎的位置,“密调”张飞虎回京,张飞虎死在营里和死在回京的路上,影响是不一样的。并给朱罴旨意,临阵换将,容易使军心不稳,朱罴能稳住人就是胜利。

这就等于是将战争的机会交给了纪宸。

然而眼下也没有更好的安排了。如果是皇帝等人亲自操刀,军中发丧,将计就计设个圈套,那就是一场胜仗。可是张飞虎这一路大军一如纪宸路,都是去年、前年拆散了,今年重新捏成一路的,使起来不大灵便,这执行力谁都不敢冒险。

听完了这个安排,靖安长公主就带着儿子、外孙女去见钟祥,让两人跟钟祥说话。

钟祥蔫蔫地听钟保国先说,听完了一点头,含糊地说:“好。”心里还有点哀戚,但凡他、公孙昂有一个还能动弹,哪用皇帝这样费心?这仗安排得,窝囊!

公孙佳则说:“外公,我想将整理出来的那本册子献给陛下。”她的计划是,那本战例反正是她整理的,她有副本,没副本也在她心里了。以后自家人要学要用,随时可以教。当务之急是给皇帝那儿加筹码,能加一点是一点。

比如朱罴,他对北地未必就有全面的了解,但是如果有这整理出来的北地部分的内容,是有可能帮到他的,使他在对阵的时候取得成绩不会比纪宸差太多。其他的,就交给运气。

她已知道,钟保国等人只是比特别突出的人差,却也不辱“将门虎子”四个字,那她就尽力的提供帮助。一个人比不过纪宸,就让皇帝看看谁有潜力,帮他搞出一群人来。至少不能让纪宸一骑绝尘、别人在后面吃灰。

钟保国听了,有点不是很乐意地说:“别人家都藏着掖着的。你这孩子,有好东西怎么净往外倒?”

公孙佳道:“舅舅,这又不是什么天书,拿到了就能飞升上界。不过是我整理的一些旧话而已。呃,外公,我觉得陛下早有这样的打算的,我不信陛下会将所有的宝都押在我爹一个人身上,他必有预案,恐怕也就是眼前这个样子。”

钟祥不许公孙佳去猜皇帝的心思,但是这一次,他没有激动的表示,闭了闭眼,表示了同意。公孙佳道:“一个可靠的人能挑大梁,那就是他了。如果这个人出了意外,不得不用一个不太想用的人呢?必要有另一些可靠的人攒成一团,压压秤。我就是给这团子上加把劲、捏一捏,捏紧实点。”

钟保国忽然想起来了,叫道:“你答应我老实休养的,怎么又开始攒瞎点子了?”

公孙佳道:“我干什么了?给陛下献本我写的册子解闷也不犯法呀。”

钟祥轻轻地笑了,手指摆了摆,一行人告辞而出。靖安长公主道:“你收拾收拾,明天一早我带你进宫见陛下。”

~~~~~~~~~~~~~

公孙佳自己也能进宫,有靖安长公主带着就更顺利也更不显眼。

她们顺利地见到了皇帝。

在偏殿里,皇帝下手还坐着一个太子。

礼毕,两人坐下,皇帝问:“有什么事?”他猜是靖安长公主为了公孙佳袭爵的事儿来的,眼下事情一件接着一件,靖安长公主着急给外孙女把名位给定下来是完全合理的选择。不过皇帝还在犹豫。

靖安长公主目示公孙佳,公孙佳当地一跪,将一本册子举过头顶。

郑须接了册子递给皇帝,公孙佳默默地跪着也不报菜名,皇帝看封面上什么都没写,不免有点奇怪。掀开了封面翻了几页,脸色越来越凝重,捻了捻纸张,说:“这是哪里来的?”

公孙佳道:“臣禀过陛下,为先父立传、整理文牍的,这就是成果了。”

这事公孙佳是跟皇帝说过,皇帝当时不是很在意,也看穿了她有趁机笼络一些人的小心思,只是没有点破。人之常情,必会为自己打算的,皇帝在这一点上挺讲道理。但是公孙佳整理了出来,还献了出来,内容就是公孙昂针对北地的一些军事行动,皇帝就重视了。

郑须上前将公孙佳扶到座位上坐下,皇帝问道:“给我?”

公孙佳道:“是。还有些图籍没有整理出来,臣体弱,精力有限,慢了些。从今往后,臣闭门谢客,先将那些理出来。再献于陛下。”

行了,什么都不用说了,如果有酒,就该干一杯,全都在酒里了。

皇帝扬了扬手里的册子,说:“你给了我这个,我不能白拿你的,你想要什么?”靖安长公主微喜,忽然又觉得不对,叫了一声“大哥”就咽下了后面的话,连殷切的眼神都收敛了。

公孙佳又掏出了一份奏本,皇帝说:“甭跪了,先拿来看。”

取来一看,却是公孙佳为那四家遗孤求袭封的奏本。皇帝难得发怔,这与他的猜测不符,但是又挺合理,失笑道:“这个我也收下了,你们回去吧。”

靖安长公主也不废话,带着外孙女就离开了,心道:看来大哥还没拿定主意要药王袭爵。

~~~~~~~~~~

皇帝确实没有拿定主意。

太子是亲自起身将姑母送到了门外才折回了,皇帝将两件文字递给他,太子也是匆匆一翻,叹道:“高下立判!”

“哦?”

太子苦笑道:“人要是全没了私心就可怕了,心里有私利但不忘公,舍得,就很好。谁家有这些不捂在手里?能拿出来,就是一份心。阿爹未必就在意这个,九儿本就是您调-教出来的,可这份心是难得的。”

皇帝道:“是啊。”

“这孩子还挺聪明,”太子也不吝啬夸夸公孙佳,夸到一半想起来她的处境,又提了一下,“不过一个小娘子,今年十四了,也该想想招个女婿了。”

皇帝很诧异:“你怎么想到这个的?”

太子抽抽嘴角:“是……阿昺的娘提起的。”

皇帝的眼风锐利了起来:“哦。你姑母想给药王求袭定襄侯。”

“@%#¥@%”太子爆了句粗口,“那孩子就没有退路了。九儿就这只有这一根独苗,阿爹,我不忍心。”

“是啊。我也在想,怎么样才算周全。咱们究竟到没到要一个丫头这么……这么出力?嗯?你说?”

至尊父子都沉默了。

公孙佳却是说话算数的,她回去又在府里闷到了秋末,真的将府中有关北边的图籍、公孙昂的手记等等整理了出来。九月末,亲自送到了宫中。

皇帝一声轻笑:“好。”没再说什么,也没有给她赏赐。

公孙佳不敢多留,献完图籍就离开了,人刚到家,门上来报:“容十九郎与李郎君、赵郎君来访。”

公孙佳眨眨眼:“哦,纪宸奏凯了。他们果然来听结果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