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佳期当游学 > 第53章 书房

佳期当游学 第53章 书房

作者:草头青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9-19 02:52:45 来源:文学城

原以为会出现许多令他震惊的东西,开门后却出人意料的——平静。

陈设与离开前并无多大差别,多了几盏花灯,桌子上除了相同的瓜果外,还放了一把钥匙,元襄之拿起细看,认出来的一瞬间捏紧它,他雀跃着与隋妤君分享:

“他们将祖母书房的钥匙给我了——”元襄之刚一回头,有什么东西自头顶落下,模糊了他的视线,一层红色光晕笼罩了目之所及。

“这件红纱在床上放着,我瞧着像盖头,拿你来试一试。”

他透过薄薄的红纱看见隋妤君在笑,看见她满意点头,看见她走近。

忽然面上一轻,鬼怪面具被她摘下,顺手放到桌上。

“盖了盖头再戴面具不合适,还是这样好看。”

她按住肩膀让他坐下,自己在屋内晃荡,四处寻找可以“打扮”他的东西。

元襄之呆呆坐着,撩起红纱,目光随着她移动,幸好老萧叔和王婶没有放别的东西进来,她遍寻无果,自袖中取出口脂想给他涂。

元襄之下意识拒绝,这个口脂从未见她涂过,而且颜色也太、太艳了,比头上的红纱还要红。

“襄之,我都陪你上祭台跳舞了,你也陪我玩,好不好?”

他第一次听到她这样轻软撒娇的嗓音,喉结不自觉上下滚动,囫囵答应。

明明知道她在捉弄自己,偏偏不想拒绝。

下一刻,她弯腰站在他身前,用指腹沾了唇脂抹上他的嘴唇。

她的动作很轻,带着几分痒,元襄之抿了抿,缓解它。

“别动,还差一点。”

下巴被她捏住,仰着头,他觉得自己像是被她调戏的良家子。

但这个感觉似乎不坏。

她离得好近,近到能闻到她头发上的草药香,是早上沐浴兰汤留下的味道,元襄之不敢惊扰她,几乎屏住呼吸。

“好了,我去取镜子。”

元襄之瞟了一眼镜子,有些惊讶,他从前认为外貌对一个男人来说算不得重要,端正不失礼便可,但现下而言,如果外貌皮相能得她几分喜欢,他不介意涂脂抹粉。

“虽不及我,却也是世间难得的美色。”隋妤君点评道,她目光落在元襄之的脸上,欣赏自己的杰作。

“你喜欢吗?”他顶着红纱问她。

隋妤君放下红纱,眼神愈加柔和缱绻,缓缓靠近,最后隔着红纱与他呼吸交织,压着嗓子:“喜欢的。”

这样乖顺的人,任她胡乱捉弄也没有露出一丝不悦,反而满心满眼都是自己,眼珠子都快粘在她身上了,如何叫人不喜欢?

红纱很快濡湿,蹭上了绯色的口脂。

隋妤君扯下盖头般的红纱,笑道:“这下换你做新娘了。”

话音刚落,元襄之将她抱坐上桌子,拇指擦去她唇角过分红艳的口脂,嗓音沙哑:“好。”

红纱轻飘飘落地,蹭上口脂的地方颜色比别处深些,压在最下面。

许久之后,面具被挥落地面发出声响,元襄之顿时惊醒,忍不住抬手遮住隋妤君的眼睛,与她隔开些距离,平缓呼吸。

“你?”隋妤君疑惑,怎么停下来了。

“没什么。”元襄之的声音实在低哑得厉害,低头看了一眼,二人衣襟凌乱,他为自己的孟浪开始内疚自责,他为什么没有控制住。

遮住她眼睛的手发烫,隋妤君隐约猜到是什么情况,她伸手欲拿开这只手,但他温柔又强势地半分不移。

“再等等,现下不行。”他有些焦急。

隋妤君心中的恶趣味被他勾起,伸手抓住他的衣襟。

“你遮住我的眼睛,既不让我亲你又不让我看你,就让我在这空耗时光?”

“不是的,我、我——”元襄之难以启齿。

隋妤君迅速回他:“是起了反应?人之常情。”

被她这样大大方方说了出来,元襄之干脆松了手,低下头任她调侃,结果她拉着自己腰上的玉带钩逼自己靠近。

“你若求我,我倒也不是不能答应你。”

元襄之耳边仿若炸雷,连忙说道:“我缓缓便好了。我不想你因为可怜我去做任何你不愿意的事,在临县,在我身边,你只管去做你想做的事,去做能让你开心的事。人这一生,难得自由,此事也一样,你有拒绝的自由。”

而且她没有收下自己那些微薄的家产,想来也是不愿意的,她说过,她更喜欢自由,不会规束在一个男子身边。

隋妤君怔怔地注视他,忽而笑了一声,不知是在嘲笑这个男人傻得要命,还是嘲笑自己对他仍带着未察觉的偏见。

他是与别的男子有诸多不同,他予她尊重,予她鼓励,不会看不起她,也不会控制强迫她,同样的儒家礼教之下却教养出他这样品性的人,大抵是他祖母程大人的功劳。

程大人身为女子做官行事十分不易,她教养长大的男子自然会更理解女子的处境。在临县,女子的地位好似也较别处高些,至少婚姻之事自己可以做主。

若是如此,程大人为她栽了一棵状如华盖好乘凉的树。倒是她自己,见过太多世俗的男子,乍见特别的总想着无限试探、验证,去佐证心中的偏见,一时逗弄过了分。

元襄之听见笑声,脸色愈发红,一点一点掰开她拉住自己腰带的手:“如果你肯施舍一点善心,我想求你抱我一下。”

拥抱是最慰藉灵魂的行为,身体的温度、气味,还有心跳全都展露无遗。

温香落满怀,元襄之感受到她情绪有些低落,把祖母书房的钥匙拿给她看转移注意力,也顺道转移自己的注意力。

“自从祖母去世后,祖母的书房便上了锁,老萧叔和王婶不让我进去,今日却把钥匙给了我,稍后我们可以去祖母书房看一看,那里有好些祖母的遗作,若是机缘合适,我打算重新编纂出书。”

隋妤君下巴搁在他肩上,手里拿着钥匙打量。

“还有这封信,长公主给祖母的,上午我没带去,你可要看看?”

她接过元襄之递过来的信,撕开封口,抽出信纸,粗略扫一眼,对信纸上的内容大吃一惊,当即推开他,认真地一个字一个字读过去。

“……昔日虽未受先生教诲,但先生才智余钦佩之至,余立志超越先生,为此辛劳半生,幸而上天眷顾,无论明德书院、漉山关亦是宿月城,余皆胜先生,尤胜高足……”

元襄之听到信上的内容,面色大变,脑中闪过无数片段,“去祖母书房。”

长公主或与祖父之死有关?信中的高足指的又是哪些人?

二人匆匆忙忙开锁进屋,屋内整洁有序,看样子是时常打扫的。

“如果信上的挑衅之语千真万确,祖母书房必留有当年的书信,我们找找看。”元襄之从书柜底下拖出一个三尺高的大木箱,噩梦般的红木箱,他压下那股不耐,打开,取出收捡在里面的信件和手札。

一摞又一摞摆满了书桌,隋妤君点了好几盏灯,趁他搬书的空档打了一盆水来,问道:“先净手再翻阅?”

这里面的书信手札俱是程大人的遗物,十分珍贵,他们手上沾了乱七八糟的东西,不能玷污了它们。

元襄之点点头,心道自己思虑不全,二人净了手,开始对成堆的旧物动手。

“这些手札不必再看,只看这些来往书信即可。”元襄之对隋妤君说道。

隋妤君放下刚拿起的手札,封面写着“进学说”三字,问道:“这些你此前都看过?”

“祖母生前,逼我全背了下来。”元襄之语气平淡,眉眼低垂,盯着手上的信件,停顿半晌,吐出一口气,使劲眨了眨眼睛,开始拆信。

隋妤君拿起一封信,又忍不住瞟了一眼那摞手札,书页微黄,看得出是经常翻动的痕迹。她突然记起他梦中因厌学而哭泣,也许那并不是厌学,而是背完了人便没了执念,没了活下去的理由。

她记得他说过,程大人是郁郁而终的。

他那时,不过十五六岁,比葛潇潇三人大不了多少,亲眼看着至亲油尽灯枯堪比酷刑。

她伸手握住了他的手,无声安慰。

元襄之感受到手中传来的暖意,反握住她的手放回去,微笑道:“我无事。明日午后启程回宿月城,今晚怕是要挑灯夜读,咱们抓紧时间。”

石榴枝条摇曳,挂在上头的花灯跟着晃,老萧叔和王婶回来时,瞧见书房灯火通明,对视一眼,不知道这个决定对不对。老夫人将书房钥匙交于他们夫妻二人掌管,严禁公子再进书房,因此老夫人下葬后他们便锁上了书房,除却他们打扫,无人入内,公子是个听话的,在房中读书练字,从未提起要进书房。

多年过去,公子复开明德书院,二人思来想去决定将书房钥匙交于公子。书房里有老夫人一生的心血,若是她当真愿意永世被封存,那又何必忍着身体不适教授公子,强迫他背完《进学说》、《游学说》、《劝学说》等十几本手札。

月亮高挂枝头,渐渐偏移,书房内,二人手边的信件堆了许多,有一小半是与当年临县县令的问政之策。

再接着翻阅,时间愈往前,隋妤君拿起一封写着“恩师亲启”的信件,眼皮跳了跳,像是预示着什么,她稳住心神,展开看信。

“……学生愧对恩师,日后再不能护住虞将军旧部,恩师保重。”落款是隋斐民,安启十一年秋,隋府被抄家的那年。

她手在抖,拆开一封又一封同样字迹的信。

“……还请恩师信我,学生自户部调任兵部起,便以诸将士性命为要,长公主若插手,余定竭力与之抗衡……”安启十一年。

“……学生亲见卢副将归京后一夜白头,漉山关一役将士死伤数万,长公主不仁,不仅克扣亡者抚恤金,还将幸存将士打散编入地方各军。漉山一役军情泄露,援军迟迟不来,卢副将上奏要求彻查,长公主以诬陷忠良罪名将其押下,剥夺封赏逐出京城,学生不忍,暗中救济……恩师节哀。”安启十年冬。

……

“……学生喜得一女,烂漫可爱,盼恩师取名……”安启元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