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嫁金榜后震惊了 > 第14章 斗茶

嫁金榜后震惊了 第14章 斗茶

作者:玲欢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8-22 13:49:02 来源:文学城

春分时节,皇城汴梁,晴云碧树,万花粉墙,细柳绮陌。

汴京茶坊不计胜数,今日要去的北山子茶坊比较特殊,其内有仙洞,仙桥,环境雅致,专供仕女们喝茶,赏玩,甚至还能夜游,因为大宋取消了唐时的宵禁。茶坊位于东城的旧曹门街,旁边有多家正店、药铺、不远处是著名的潘楼街,有全京城最大的瓦舍"桑家瓦子",这一带属于汴京极为繁华之地。

因而北山子茶坊的花费颇高。

竟然,郑姑娘一掷千金将这儿包了下来!

午后,茶坊已聚集半百多人,其内烛光香雾,歌吹舞动,宛如仙境。

王楚嫣入门时,正巧郑雅南也移着莲步走来。

今日郑雅南一身淡黄褙子配百褶裙,梳飞天髻,美若瑶池仙子。

方才她还言笑晏晏地与众位寒暄客套,看见王楚嫣时,笑靥隐去,随即她靠近,再次扬唇:"王姑娘,承蒙光临,不胜荣幸。" 继而她看向王楚嫣身旁两位,行礼道,"两位是赵姑娘,孙姑娘?"

郑雅南和颜悦色地套近乎:"我早听彦哥哥提及,幸会幸会,赵姑娘行医救人,乃女中英豪,雅南敬佩不已! 孙姑娘,听闻你尤擅点茶与茶百戏,我盼着与你切磋呢!"

她一声彦哥哥,叫得极为甜蜜。

姑娘们彼此客套一番,待郑雅南走后,孙若熙咂舌道:"这位确实不简单,置身于这种场面能够左右逢源,游刃有余。"

若是平常,王楚嫣亦是气度阔达,彼时却无法自如。

因为在她们进入后,周边就投来许多不友善的目光。

今日来了不少东城区的熟人,也有部分陌生的面孔,看言行举止皆是良家闺秀,各个亭亭玉立,瑰姿艳逸。人群中,有些姑娘正在窃窃私语,却分明又想让人听见。

"她怎么也来了?果然颜面厚实。"

"你们有没有听说她死皮赖脸缠着一位举子的事儿?"

"东水门谁人不知?削尖脑袋想高攀! 装得还挺高冷的!"

"郑姑娘真是大气磊落,连这种人也邀请。"

"郑姑娘与刘公子才叫天作之合!"

她们轻声嘲笑,一边姿态端雅地吃着茶博士奉上的茶水与果子,一边像观猴戏般盯着王楚嫣她们,还乘机道了几句赵姑娘与孙姑娘的闲话。

"好多花枝招展的长舌妇!" 孙若熙恼羞成怒,想要过去骂几句。

王楚嫣握住她的手,耳语道:"妹妹莫气,这些人巴不得我们吵得狗血淋头,丢人现眼,别让她们得逞了。"

赵浅真云淡风轻地笑着,朝周边朗声道:"你见青山多狗屎,料青山见你应如是。"

语出惊人。

周边的目光刷地直射而来,赵浅真像男儿般斜着唇角,略带挑衅地朝她们微笑,她本就长得比普通女子高挑,外形又俊美,竟让一些姑娘看得娇颜泛羞。

郑雅南彼时正在别处周旋,瞥见人群中有异样,待坊内一曲古琴奏罢,她即刻走到上方,笑吟吟地宣布。

"多谢众位姐妹赏脸光临! 今日,我带了龙凤团茶,姐妹们肯定知道,此乃上等贡品,一般不能随意分享,不过这是我的私藏,愿与姐妹们共享之!"

龙凤团茶乃皇家贡茶,声名赫赫,最初源于太宗遣使至建州北苑制茶,随之由真宗年间的宰相丁谓所创,接着,仁宗朝的蔡襄将茶饼改良为"小龙团凤饼",继而神宗朝时,福建路转运使贾青创制了比小龙团更精致的"密云龙"。如今,同是转运使的郑可简担了这份美差,正在研制更精致的"龙团胜雪"。

此外,转运使还掌管各地赋税,并监察地方官员,所以不少人皆是富甲一方,作为郑漕司的千金,郑雅南才会如此豪气阔绰。

在郑姑娘发话后,仕女们欢腾不已,沸沸扬扬地提议。

"郑姑娘能否亲自演示点茶,让我们开开眼界?"

"不如斗茶吧?!"

"对呀,斗茶之风源于建安,郑姑娘的技艺定然卓绝!"

郑雅南灿然一笑,应道:"今日有幸孙若熙姑娘在场,听闻也是茶艺高手,不如我们就斗一斗?"

孙若熙摩拳擦掌,跃跃欲试:"郑姑娘,我巴不得呢!"

郑雅南保持微笑:"大家欢聚,输赢之外,更是为了兴致。此间,最好有人解说,点评。" 她望向王楚嫣,似乎早有打算,眼神掠过一缕狡黠,"王姑娘,这个重任,能否交给你?"

邀请来得太突然。

王楚嫣察觉众人的目光一致聚来,皆是兴味盎然,其中不乏幸灾乐祸看好戏的。

赵浅真在旁鼓舞:"去吧,小时候你与若熙也这么玩过的。"

孙若熙挽住她:"阿嫣,我们走! 让她们瞧瞧!"

王楚嫣迟疑片刻,点头接受:"谢谢郑姑娘的信任,我虽不精通,愿意试一试。"

旁人一边窃笑,一边给她们让开道。

.

好戏开场,众者拭目以待。

斗茶始于晚唐,风靡大宋,成为举国上下的雅玩。当下真叫高手对决,一边是为皇室进贡龙团凤饼的郑姑娘,另边是被誉为东城一绝的孙姑娘。

郑雅南让茶坊取来最好的茶具,银制汤瓶、茶碾、茶罗、竹筅、还有一列建窑黑釉兔毫茶盏,其釉面绀黑,流纹细如银丝兔毫,故得此名。

"郑姑娘,请罢。" 孙若熙自信地活动小手,与郑雅南各坐于茶案一端。

今日孙姑娘没穿红衣,而是着一件郁金黄衣裳,几乎与郑姑娘撞了衣衫。这俩位连容貌也有几分相似,都是精巧的小脸,圆眼睛,樱桃嘴。

郑雅南慎重地取出珍藏的一饼小龙团,与孙姑娘各自掰取一块,放于茶碾研磨。

瞬时,满堂茶香飘盈,沁人心脾,引得仕女们陶醉呼吸。

王楚嫣站在桌后方,今日她发簪碧玉梳,穿青罗直袖长褙子,浅绿百迭裙,如清茶般素雅。

"王姑娘,我们开始罢。" 郑雅南转眸看她。

彼时郑姑娘与孙姑娘拿起一副绢罗,开始细筛茶末。

王楚嫣不免紧张,吸了口气,解说道:"众所周知,点茶从碾茶开始,现在要罗茶。所选茶罗的罗底一定要细,这样筛出的茶末才能入汤轻泛,多筛几次,越细越好。"

两位姑娘用绢罗筛茶后,开始煎水侯汤,手法皆是优美流畅,速度也差不多快。

王楚嫣跟随她们的节奏:"现在到了煎水这一步,水相当重要,以清轻甘洁为佳。"

郑雅南忽然插话:"可惜这回用不了天下一泉,镇江金山的中泠泉。不过呢,松花酿酒,春水煎茶,今日我们就用春水。" 可见她对水的要求极为严格,接着,她像夫子式的命令道,"请王姑娘说说,煎水过程,以及如何辨别水熟分寸?"

王楚嫣快速思忖:"煎水候汤,也是点茶之大要,分盲汤、蟹眼、鱼目三阶段。汤未煮沸者为盲汤,初沸如蟹眼,渐大称鱼目。"

郑雅南斜睨她一眼:"请再详细些,为何候汤很难?"

王楚嫣稍有紧张地补充道:"候汤之所以难,因为水未熟则沫浮,水过熟则茶沉,所以煎水需待,正如东坡先生曾云,蟹眼已过鱼眼生,飕飕预作松风鸣。"

"不错。" 郑姑娘颇有权威地颌首。

"姐姐说得好!" 孙姑娘高声称赞。赵姑娘也呼着"阿嫣继续。"

少顷,汤瓶中的水声鸣如松风,孙若熙最先提瓶熁盏,郑雅南等了须臾,随后操作。

得到姐妹们的鼓励,王楚嫣渐入佳境,更用心地解释道:"现下两位正在温盏。茶盅也是关键,比如,建安兔毫盏,杯壁厚实,可持温久热,此外,茶盏青黑,茶色乳白,黑白相衬可谓返璞归真,因此建安兔毫盏深受爱茶者的推崇。"

她的声音如泉水叮咛,令人沉浸于听解之中。

彼时孙姑娘与郑姑娘全神贯注,将茶盏温热后,稍作等候。

王楚嫣左右观察,见她们拿勺舀了茶末置于盏中,随即注入少许热水,开始调膏。

"现在是调膏,要细心将茶末调匀至膏状,之后,马上就到点茶的最关键,注汤击拂。"

看得津津有味的仕女们越围越近,谁都不想错过最精彩的环节。

郑姑娘与孙姑娘神情凝重,几乎同时提瓶注汤,并用茶筅在盏中来回击拂,指绕腕旋。

王楚嫣亦是紧张,提声道:"两位正在注汤击拂,汤水入盏大约四分,要不断地搅动茶膏,渐加击拂,手轻筅重,直至浮起白色茶沫,乳花凝而不动。"

人群激动得凝神屏息,你推我搡,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斗茶的结果。

"谁赢了?"

"理当是郑姑娘?"

"王姑娘怎么停了?继续解释呀!"

王楚嫣俯身细观,尽责地道出最后步骤:"斗茶输赢的关键,除了乳花与茶色,更在于,水脚一线争谁先,就看谁的茶沫咬盏时间更久,谁就胜出。"

两位姑娘的茶艺精湛高超,旗鼓相当。

喧哗声此起彼伏,郑雅南与孙若熙同时探头,睁大眼睛审视对方的茶盅。

俩人盅中的沫花正在慢慢退去。

王楚嫣举棋不定,好像,孙姑娘的水脚略胜一点点?

"王姑娘快说啊! 谁赢了?"

"要公正!"

"嗤,她是孙姑娘的好姐妹,能公正吗?"

"看她怎么说?!"

* 北山子茶坊,记于[东京梦华录]。

* 青山一句,借用辛弃疾,不过是南宋。

* 建安,今福建。

* 文里茶艺参见陆羽[茶经]; 苏东坡的蟹眼已过鱼眼生,飕飕预作松风鸣; 蔡襄[茶录]; 宋徽宗[大观茶论]; 北宋陶谷[莼茗录]的茶百戏。此外,刘松年的一副画[撵茶图]能看到一系列茶具。点茶之艺从碾茶、罗茶、侯汤、熁盏、到调膏、注汤击拂,每一步骤都重要,所用器皿亦十分讲究,所谓茶道风雅。

* 宋朝的茶舍酒肆的侍者,美名曰"茶饭量酒博士"。茶坊里的称茶博士,酒楼里的称酒博士或酒保。

* 北宋陶谷《荈茗录》记载: 沙门福全生于金乡,长于茶海,能注汤幻茶,成一句诗。并点四瓯,共一绝句,泛乎汤表。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4章 斗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