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贾家楼 > 第73章 第二十一章 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

义方和盛姑娘也下得楼来,轻松翻过外城两丈高的夯土城墙,一边往贾家楼去,一边还唠叨着同是道家人,差距怎么这么大呢?

夜深了,路上人迹稀少,秋风摇曳着歌肆酒楼外悬挂的气死风灯,在雪地上打出昏昏欲睡黄晕的光。

“站住!放箭!”嗖、嗖几支白羽带着呼啸从房脊上擦过,齐向屋顶身穿紧衣束装的夜行人射去。

那被追逐者一掠而过,快似狸猫,落地如棉,飞行如燕,腾挪如猿,看身手动作绝不是等闲之辈,泛泛之人。

后面紧追不舍的是负责巡城的金吾卫骑兵,在一名果毅都尉的率领下摇动绣有辟邪的旗子,身上披挂的明光甲反射出耀眼的银光。

士兵沿街向南围堵着,喊叫谩骂着,“奉琼林库使似先文逸令,不能让那个贼儿跑了。好大胆子!竟敢到琼林御库来偷。”

义方两人闪在一旁,如此情景看在眼里,“这人的轻功不赖呀,好敏捷潇洒啊!”义方夸赞道。

“是啊,这女子的功夫不一般。”盛山也有同感。

“你是怎么看出她是女子的?”

“直觉。”嘈杂声愈来愈远了。

当义方和盛姑娘推开店门进入贾家楼时,已经打烊闭店啦。可靠里面的一张桌子还围拢着人,高谈阔论说得是热火朝天。

侧着脸正讲话的是个四十岁开外的中年男子,看这人着一身常服,举止言谈透出官僚作派。他长得英俊潇洒,彬彬有礼,活泼诙谐,说到高兴处不忘夹起块羊排剔去骨头,放到嘴里有滋有味地咀嚼着。

他在众人的催促下接着讲起故事,“我再说段永贞年间的事,算起来是四十年前顺宗登基那年,我刚好是三岁,听我外公武元衡讲的。京城里东市有个百姓叫做王布,知书达理,家值千万,商旅买卖人都很敬慕他。他有个女儿年方十四五岁,艳丽聪悟,挺好的孩子,可惜鼻孔内各垂生息肉如皂荚子,其根如麻线,长有寸许,稍微一碰就揪心地疼。王布花了数百万钱,看遍了城里的医生,也毫无起色。有一日,来了个梵僧上门化缘,突然问王布,听说先生的闺女得了怪病,能让贫僧看一看吗?我来治好它。王布自然是大喜,立即把女儿喊出来。那和尚取出药瓶,倒出颜色纯白的药粉,用苇管吹到孩子的鼻子里。只一会儿的工夫,就把息肉摘了去,出了少许的黄水,可并不疼痛。王先生感激地拿出白金赏给和尚,梵僧拒绝不收,说我乃修道之人,不受厚礼,只乞求这息肉。得到王布的同意后,便小心翼翼地把它们揣到怀里。然后颂声佛号健步而去,行走如飞,王布认为是遇到圣贤了。估摸着和尚走过五六个街坊了,又有个少年上门造访。这少年长得美如冠玉,骑着白马,敲门便问,刚才有位胡僧来过吗?王布请他进屋,把胡僧的事都说了。那人吁嗟不悦的埋怨道,马小踠足竟落在此僧的后面!王布很是惊异,追问原委。少年也不隐瞒,如实告知,上帝的二个乐神失踪了,最近才得知藏到您女儿的鼻子里,我是天上的公差,奉帝之命来取他们回去,不想那僧先于我取走,我失职啦!王布闻听恭敬地施礼,再抬头那少年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大家都说这个故事太荒诞离奇了,跟牛僧孺《玄怪录》里的不相上下。

“离奇个六饼,柯古兄,真是武老爷子给你讲的吗?不会是你自己杜撰的吧。”正座上的儒生毫无顾忌地质疑道。他年近四旬,一身薄而有空的罗绡衣裳,貌虽比不得宋玉潘安,也称得上风流倜傥。

“不能吧?李老弟,我看段兄不是那种云山雾罩的人,八成是他外公和他讲的神话故事。”说话的是位不修边幅的中年男人,粗衣粗褂,头罩折角巾,笑咪咪的一张脸,长相可不敢恭维,“真不错呀,武老爷子那是文武全才,论文那是才华横溢,律诗胜古,尤以五言句闻名遐迩,藻丽绮丽,琢名精妙。论武更有旷世武功,安邦之能,抚夷平叛人称铁血宰相。诸位还记得老人家的那首绝笔诗吗?夜久喧暂息,池台惟月明。无因驻清景,日出事还生。老人家被叛逆李师道刺杀而亡已经三十年啦。”

正座的男子抬头发现义方他们走进来,高兴地起身招呼道:“义方,回来啦!我们大家正等着你们呢,这回庐山的小字辈可凑齐了。”

待义方和盛姑娘来到桌前,另外两个男子也热情地站起来,上下打量着他们。不错,那正座的就是李商隐李义山。

商隐亲热地拉着义山的手让他坐在自己身边,“这个孩子可不简单,武艺出众,侠肝义胆,还是杜牧的义子呢。”那两人听说是杜牧的义子,眼神中明亮放光,正视端详起来。

经李大哥介绍方知,两位客人中一位是刚刚由秘书省校书郎提升为尚书郎的段成式;一位是倚声填词、开词之疆土的大家温庭筠。

好朋友们又重新落座,大师兄马明德和鲁逍遥张罗道:“义山大哥和两位大哥哥的到来真是让我们欢喜得不得了,我们提议共尽一杯。”众人皆响应一饮而尽。

“段兄呀,不是我温庭筠多嘴,我经历的磨难艰险比你要多些。你这乐神变息肉的小段子是不是《酉阳杂俎》书里的?如果是就改一改,把外邦和尚改成本土道士,现在是什么形势你不清楚呀?和尚不受待见,还俗回家的还俗回家,隐遁山林的隐遁山林,落草为寇的落草为寇,你这样写不是招惹祸事,引火上身吗?连我都要问啦,你捧夸僧人目的何在呀?”

“哎呀!是哈。”段成式听他这么一说惊呼出声来。

李商隐在一旁也补充道:“温兄说的在理,物极必反,人不作不死,佛教寺院的规模比皇宫还要大,寺院不纳税,僧人过多,田荒民饥,税收枯竭,不控制不行啊。前几个月,皇上又传下旨意要裁并天下佛寺,各地上州留寺一所,若是寺院破落不堪,便一律废毁;下州寺院全部拆废。京师左街留慈恩寺和荐福寺,右街留西明寺和庄严寺。在这节骨眼上你弄出个梵僧摘息肉,不是自找没趣吗?”

“哎呀呀,真是啊!”段成式惊醒般一个劲地拍着大腿。

温庭筠很是得意地笑着说:“令狐綯的府上我是常去,他官居右司郎中,与其闲谈间也听了些对时政的闲话。真不错呀,自皇上临朝以来,大刀阔斧,吐旧纳新,锐意革弊,对官吏贪赃枉法的惩治,更是从重从严,绝不姑息,去年一次就裁掉官吏两千多人。正如刚才在白敏中府上玩叶子戏时他说的,朝廷刑罚,理当一视同仁,官吏贪赃枉法,不应该有特殊待遇,前年还是内外文武官员,如果收入脏物丝绢三十匹,全部处以极刑。今年再次着重下敕,对官吏贪污满千钱的,即处以死刑。就拿前些日子闹得沸沸扬扬的吴湘之案来说,他那是罪有应得,扬州县尉吴湘盗用程粮钱款足以判处死刑,他那个在永宁做县尉的堂兄吴汝纳还左告右告的,你们看到了吧,最终还是维持淮南节度使我绅哥的原判,吴湘是人头落地啦。”

他得意地将杯中酒一饮而尽,“李相爷同时针对重内轻外,无人愿到外地为官,京师及一些繁华之地的官吏冗多,而有些地方则缺官少吏的现象给予纠正,下制调整百官俸料,还世人以公道,英明之举啊!”

段成式也有同感地接过话说,“是这样的,听说户部所给零碎俸禄,从来是不能及时到位,观察使私底下侵吞的部分,都进了个人的腰包,即使加了俸禄,却给不了远方的官吏。李相爷请求皇上下命令,户部以实物及时支遣,每个地方都派观察判官专办这项工作,按月分放,不能用在别处,如果有违规,观察判官会被远贬涉罪。他还调整了京城文武百官及庶人丧葬排场规格,以为官员大办丧事,难免借机变相受贿行贿,堕败政风,对此进行严格限制。”

温庭筠很是佩服地点着头,“真不错呀。我知道你们俩是李德裕的铁杆粉丝,李党的干将,不怕你们不爱听,李德裕别的无可挑剔,就是这逼僧还俗做得糙了些,操之过急啦。”

那两个粉丝倒是有自知之明,晃着脑袋,摆着双手,“我们是什么铁杆粉丝呀,小小的芝麻官还成干将啦?据我们观察牛党是有的,可要说有李党却是万万不能苟同。我们只是敬佩李相爷的治国之道确是高明,牛党执政,无所作为,国势日弱;我皇即位,信用李德裕,他致力于政治清明,惩戒**,广开财路,意图中兴;一扫朋党,内平河北藩镇,强藩觫手;外击回纥,威震吐蕃、南诏,功勋卓著,威震天下。”李商隐说着说着激动起来,扬臂拍案,侃侃而谈。

“义山老弟,别激动,先把国家大事放一放,谈点家里琐碎事,听段兄说我家弟妹有喜了?”温庭筠按住义山的手臂。

说到这个话题,李商隐是发自内心由衷地高兴,“有了,是个儿子,刚怀上的,来年秋天我就当爹啦!”

“怎么认准是儿子?请大仙给算过啦?想好叫什么了吗?”庭筠连珠炮似地追问着。

“大仙个六饼,我头胎是个女儿,这回我感觉一定是个儿子,名字早想好了,叫白老。”“为何给小孩起名叫白老呢?有什么渊源吗?”温庭筠深感意外便问。义山神秘兮兮地低语道:“说来话长,白居易居士曾有言在先,说是来世要做我的儿子,这是何等的高抬于我,我是受宠若惊。为纪念这一殊荣,我准备给犬子起名为白老。”

温庭筠又拍了拍商隐的白嫩手背,“老弟,香火延续,后继有人真不错呀。不是我多嘴,哥哥怎么也长你两岁,你是白居士的晚辈,这么给孩子起名是不是太过分啦?人家虽说病病歪歪,有今天没明天的,可毕竟还在世吧?大师说死后愿投胎你们李家,可人还活得好好的,你不是在咒他吗?我看如此办事不妥。”

这番话说得在理,见那李商隐脸上是一会儿红,一会儿白的,好不惭愧。“温兄说得对,孩子的名不能叫白老,您给我儿子起个名字怎么样?”

“我可不行,添个词,作首诗还能凑合,这给孩子取名可是外行。”庭筠推脱着,可架不住盛情难却,他叉起手来冥思苦想,“好吧,大姑娘上轿头一回啊,我这当大伯的就给大侄子起个名。嗯,嗯,我看就叫衮师吧,衮,古时天子的礼服,也指皇帝,衮师意为皇帝的老师。希望大侄子长大后必是学识渊博,鹏程万里啊。”

段成式在一边鼓起掌来,“好名字,温老弟不愧为八叉手,能逐弦吹之音,为侧艳之词,叉八次手而成八韵,才思艳丽,当今奇才。填词作赋是又快又好,起名字更是信手拈来。衮师,这名字起的大气不俗。”

李商隐也感到这名字不错,“温兄果然是才华横溢,倚声填词,精妙绝人,花前月下,闺情绮怨,花间词风,自成一派,坊间相传的考场救数人的绰号不是浪得虚名。对了,我倒是想起个事来,温兄,我前日到你府上见到咱侄女,那可是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小模样不是吹的,真是绝了!可比你这当爹的强出十万八千里去。”

听别人夸自己姑娘,庭筠的嘴乐得都合不拢了,“咯咯,那是,我闺女长得像她娘,幸亏没像我。”

“我说嘛,咱侄女也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了吧?老百姓讲,闺女大了不能留,留来留去结冤仇。正是八岁偷照镜,长眉已能画。十岁去踏青,芙蓉作裙衩。十二学弹筝,银甲不曾卸。十四藏六亲,悬知犹未嫁。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

他又转头向着段成式说,“柯古兄,你家安节我也见过,少年倜傥,英俊潇洒,也是出类拔萃。小弟有个提议,我愿做回红娘,你哥俩结为亲家可是天作之合呀!”

“哎呀,那敢情好,庭筠,咱们就这么定啦!”段成式一把握住庭筠的手,兴奋地摇晃着。

“真是不错呀,义山兄弟,你这个媒人当定啦。”温庭筠也是心满意足地接受了。

“温兄,小弟还有一事相求,有劳你费心。”李商隐支支吾吾起来。

“李老弟,怎么这般客套起来啦?快说是什么事,哥哥我能办到的一定尽力。”

“我是想托你替我带封信去。”“给谁?”

“令狐綯。”商隐是一脸的伤感。

温庭筠默默地点了点头,“你们之间的事我也晓得,误会加上犟眼子,往大了说是思维相左,向小了讲是心胸狭隘。什么能比感情、友情更珍贵的呢?当事者迷,旁观者清啊。兄弟,虽说我和令狐郎中只是场面上的朋友,没有深交,我们是通过他儿子令狐滈相识的。令狐滈、状元郑颢和我,我们很谈得来,为此经常去他府上聚会。好,这个忙我帮啦,信呢?”

“还没写呢。”义山冲着义方要求道,“义方,给大哥取些纸笔来。”纸笔取来了,但见商隐笔走龙蛇,顷刻间一首小诗跃然纸上,诗头是《寄令狐郎中》,庭筠拿起来轻声品颂着,“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休问梁园旧宾客,茂陵秋雨病相如。”

“我也很珍惜与二哥的这份感情啊。”李商隐心事沉重地自言自语。

逍遥为打破沉闷的气氛嚷道:“段大哥,再讲个故事吧。”

盛山也随声附和着,“是呀,大哥,我们回来晚了,没听到前面的,你再给讲一个呗。”

“那好,我再讲一段,是听我府里佣人李士元说的,我正要编入《酉阳杂俎》的续集《支诺上》里去,一段和鞋子有关的故事。我这家人李士元是西南邕州洞中人,他的家乡秦汉时有个洞主,生的女儿名叫叶限。先是幼年丧母,但她从小聪明能干,得到父亲的钟爱。没想到过了几年父亲也死了,失去父母的孩子那就是路边的一棵草,孤苦伶仃,无依无靠,再加上狠毒的继母对她是百般虐待,并无端地杀害了她精心饲养的一条小鱼。有道是天眷弱者,叶限得到自天而降的神人指点,让她将鱼骨藏于屋中,自此金玑玉食,随欲而具,想要什么就会来什么。后来在一次节日活动中,叶限瞒过继母,穿翠纺上衣,脚踏金鞋子,偷偷地去参加盛会,并与邻近海岛上的陀国国主一见钟情。此事却被继母和异母姐妹觉察到,叶限怕挨打受骂,仓卒逃离了会场,慌乱中遗失一只金鞋。事也凑巧,这只金鞋子被国主得到。国主派人到拾得鞋子的地方,让所有的女子试穿,终于依鞋找到叶限,载着鱼骨与叶限驾舟回归岛国,娶叶限为妻子,两个人从此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而狠心的继母和异母姐妹,都被飞来的石头砸死了。”众人听得是砸舌称奇,为受欺凌者最终获得幸福,为恶者遭到毁灭的下场而欣慰。

此时楼外传来解禁的鼓声,那是郭城东南启夏门上谯楼里敲响的。

吱扭一声,从外面走进个人来,巡视屋里的众人。

突然看到盛姑娘,大声地喊道:“娘娘!吾可找到侬啦。”

“莫急,你怎么来了?”盛山心情忐忑地站起身来,三步并作两步地迎上去。

进来的英俊小伙子带着哭声述说着,“娘娘,吾阿爹让吾来找侬,最近嗲嗲的身子不太好,想见侬最后一面。”

这句最后一面像晴天霹雳把个盛姑娘击得是呆若木鸡,肝肠寸断,两行泪水夺眶而出。

众人安慰着,同情着,那也止不住盛姑娘的悲痛欲绝,顺势趴在义方的肩上呜呜哭泣起来。

还是逍遥有主意,临危不乱,麻利地去后屋帮盛山收拾行装,“义方,等天亮了,你们就启程,误不了事的。”她拎着大包裹走出来。

俊小伙莫急闻听此言可急了,“不行,出来时吾阿爹特意吩咐吾,让娘娘一个人回去,怕嗲嗲见到别人受刺激,有个三长两短的后果不堪设想。”说着他还急哭了。

“莫急,莫哭,你爸说得有理呀,是我们欠考虑。这么着,你和你娘先回去,到家了你来个信啊。”逍遥也感到有些心急了。

义方一扯逍遥的衣襟,“逍遥姐,盛山是他姨,是娘娘,不是他娘。”

“我知道,我们太湖离嘉兴那么近,这方言我还不清楚吗?这不是着急走嘴了嘛,不管怎么说意思能听懂就行,现在最重要的是赶快回去看他爹。”

外面传来五更报时的谯鼓声,天色虽未大亮,但街上已有人行马嘶之声了。盛姑娘心急如焚,和大家告辞后提起包裹就往外走,义方抢过来替她背着,几个年轻人也一同相拥相送。

刚走出两步,俊小伙突然想起什么,回头对义方说:“庄阿叔,吾常听娘娘说起侬,吾还有个事没办完,还得托付侬。吾刚才在街上碰到个可怜的……”小伙子边说边往外走,几个人推开楼门出了酒店。

屋里的人重又坐下,感叹人生的不易,生命的脆弱。

“咕咕、咕!”公鸡报晓此起彼伏,一声接一声。

“我有**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商隐脱口而出李贺《致酒行》中的一句,“宰相、尚书们该上朝了。”

成式看看窗外的天光,说出自己的想法,“皇上不一定能临朝啊,已有好多天卧床不起啦。”天光渐渐大亮,城门也估摸开了,段成式还得去衙门办公,好朋友们就此话别散了。

刚走到楼门处,从外面进来送行的几个人,逍遥上前挽留着,“义山大哥,你们不再坐一会儿啦,这就走啊?”

李商隐满面红光地告辞,“不坐了,天都亮了。义方的小伙伴送走啦?“

他忽得发现义方身后跟着个小丫头,发髻蓬松,脚上无鞋裹着布片,身上不知在哪里找来的一件大人衣裳胡乱缠着,看起来比当街乞讨的小叫花子还要凄惨,唯有一双皂白分明的大眼睛里闪烁出果敢峻冷的神情,“这孩子是?”

励儿抢着回答他:“义山大哥,这是刚才那个莫急在街上领来的,小小年纪,多可怜啊!无家可归,饥寒交迫的。小姑娘,一个人到处流浪,遇到人贩子可不得了,先住在我们这儿吧。”

义山也露出怜悯之色,瞅着丫头问道:“哪里人啊?你父母呢?”

“啊,啊,啊。”那孩子双手摆动,向前一摊,又做吃饭状,快速比划着。

“还是个小哑巴,父母没了,要饭为生,真是怪可怜的。”商隐冲着两个朋友感慨地说,“这父母生她就是个错误,生下来又不尽义务,到世上来也是受罪。要不怎么说,人这一生不容易啊,生在什么家庭,生下来有没有残疾,都不是自己能说了算的。这哑巴孩子长得倒是挺招人喜欢的,这小脸蛋滑嫩嫩的。”他随手掐了一下小丫头的脸蛋,又拍了拍她的头顶,摸了摸她的尖下颚,一口一声“哑巴孩子好可怜”地说着。

说完,大大咧咧地和温庭筠、段成式走出楼去。他可不知道,有一满是双怨恨的大眼睛在狠狠地瞪着他的背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