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贾家楼 > 第68章 第十六章 贾家楼上遥相望,自有姻缘一线牵。

用老百姓的话讲,正月寒,二月温,正好时候三月春;暖四月,燥五月,六月七月天气热;不冷不热是八月;九月凉,十月寒,严冬腊月冰冻天。

一年里有十二个月,黄道均分二十四节气,每月两个,前面的就叫节气,月中的称为中气。

这节气是一点也不含糊,说凉就凉,说热便热。这不,又要到六月莲子满池塘的时候了,长安六月的天是闷热闷热的。

义方来贾家楼快一个月了,和大师兄、逍遥姐、二师兄,还有达发叔叔聚在一起是其乐融融,优哉游哉。

可心里总感到有两件事情放不下,一件是盛山阿妹什么时候才能到;另一件是那顶大草帽老是在脑海里晃来晃去,挥之不去。

此时义方正手扶着贾家酒楼的二层外廊栏杆一会儿极目远眺,一会儿扫视着过往行人呢。

北边是从东市伸展过来的宽阔大道,直向南面的曲江池而去,这曲江以北春明门内,笔直的大街两侧满是西域胡人的酒馆会所,漫步其间寻欢猎奇仿佛置身于异国他乡,满眼的胡旋舞、拓枝舞的招摇,顺耳的饆饠、胡麻饼吐字不清的吆喝。

渴了,沽一杯波斯美酒三勒浆;累了,乏了,不妨拐进温馨的暖房堂子里,这儿与东市平康里的青楼教坊相比却是别有洞天。在蒸腾的香汤池中泡美了,接过番奴送上来的一抹遮羞,就那么胡乱地一围,由金发碧眼的异域美女揽怀相拥着,还未搞清楚是谁搀扶得谁,你已经舒舒服服地趴到了胡床上,那妩媚多情的尤物俯身床前,服服贴贴地任由她尽情将你摆布。

初来的都是先奉上个经络穴位养生的大保健,从足底细细地揉捏着游移到头顶,且不管按压之处是药王孙思邈标注在《千金方》里的;还是上古与神农尝遍百草,没被毒死的神医俞跗悉心揣摩出来的,你只需什么也不去想,享受着袅袅炉香沁人心脾的好。

那**蚀骨的手法,一撩一拨,一按一攥,是太医署按摩博士想都不敢想,学也学不会的。不经意间窥见鬼妹那**硕乳,顿时有了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的惊奇,定会有你意料之中的怦然心动呢,如果你是老客这情景可就全然不同啦。

神清气爽后,满大街地去肆意妄为,只要你袖子里有足够的硬货,这声色犬马的整个世界便都是你的了。

时不时的擦身而过着各色老外,有看什么都新奇的新罗留学生,见谁都鞠躬有礼的日本遣唐使,还有牵着骆驼步履稳健、浓须鹰鼻的西域商人,这些看多了也就司空见惯,不以为然了。

你最好别急忙着落马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出城去曲江池畔逛逛吧,趁着还未喝醉前的清醒,像杜甫那样“酒债寻常处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亲近亲临那池水的美,黄渠引源流水脉脉,庶民百姓能临水一观才是近年的事,就是现在,对那在水一方的东岸芙蓉院皇家禁地,平民白丁也只能翘首眺望,浮想虚幻那南苑宫墙内似九天之外的瀛台仙境。

回眸身旁游人如织的岸浒,是亭榭竞巧,楼阁争辉,花卉环周,烟波明媚,鲜车健马,比肩击毂,在百转流莺的歌声里一睹彩舟之上长袖飘逸的舞姿,多此一举地为顶竿钻火的艺人提心吊胆一回。

义方把视线从南面收回来,正西映入眼帘的是宏大庄严的慈恩寺塔,方形楼阁式十层砖塔呈“斗拱”之风摩天独立,岑参曾在诗中赞道“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登临出世界,磴道盤虚空”。

塔内存放着玄奘大师从天竺带回来的经卷、佛像和舍利,那悠悠传荡的寺院钟声听起来没有从前的自信和洪亮了,让人听了多少有些提心吊胆的迟疑在里面,不用说世人的心里都知道那是怎么回事,就像人生一样起起伏伏,坎坎坷坷,谁又能顺风顺水地一辈子呢?有多少是今日显贵堂上坐,明天落魄街边求。

义方正漫无边际地遐想着,从北面大道上踢踏着破鞋来了几个要饭的,手里拄着竹竿子打得石板路噼啪作响,他们大大咧咧地唱着歌子逐门讨要。

借着风力时清时楚地分辨出歌词大意“说个子来,道个子,正月过年耍狮子。二月惊蛰抱蚕子,三月清明坟飘子。四月立夏插秧子,五月端阳吃粽子。六月天热买扇子,七月立秋烧袱子。八月过节麻饼子,九月重阳捞糟子。十月天寒穿袄子,冬月数九烘笼子。腊月年关四处去,店主您是帐主子。积善好施无人比,明年再生个胖小子”。

落日前的余晖拉长了行人的影子,把最后的光芒悉数洒遍古都的四面八方,整座长安让人看了像是用整块金子打造出来的。

“伙计,泥是庄义方吗?”停顿了一下又高声问道,“看舍了,泥踩五达走社?饿滴摸啊,饿吻泥是庄义方吗?”

义方被喊声弄得一愣,这长安城怎么还遇到熟人啦!俯身向楼下细看,见酒店大门旁的奔马石雕处站着两个半大孩子。

个子稍矮的女孩子将长发拢成髻,横贯一支碧玉簪子,身穿齐膝花衣,腰间系一丝绦,打了个连环扣,带头还缀着两个小绒球一荡一荡的。

她身旁是个四四方方脸形的男孩子,只是这方形是横里长的,他神采奕奕,书生打扮,看上去和小丫头年龄仿佛。

他肩背个黑色粗布大褡裢,里面不知装得什么鼓鼓囊囊的,右腋窝下还挂了柄桐油棉纸伞。刚才仰头高喊的正是那个小丫头。

“你是喊我吗?”楼上的义方向楼下询问道。

这时两个孩子还歪过头去窃窃私语,似乎那丫头在说:“这贾家楼的生意不太景气呀。”

另一个回复道:“矛地到。”

听楼上的义方在问她,她抬头回话说,“是呀!这是贾家楼吧,泥不是庄大哥吗?”

“那你是谁呀?”义方反问她。

她兴奋地指着自己讲,“饿是小白兔呀!”

他身边的少年吃惊地问:“丘姐姐,你不是叫丘莺莺吗?啥时候叫做小白兔啦?”

“闭嘴!泥这孩子,没大没小的,饿是看了元稹的《传奇》决定的。那蒲州普救寺里的崔莺莺多可怜可悲呀,遇到个负心汉张生,始乱终弃,薄情寡义,毁了一生。饿感到叫莺莺不吉利,可名字是父母起的,怎能说改就改呢?所以饿只取了个浑号,小白兔。杨筠松,杨小三,泥说,这别名起得和饿本人是不是很贴切呀?”

那少年强忍住笑回答道:“矛地到。”

小白兔不再理他,对着楼上大声说:“不是饿找泥,是饿姐姐找泥。”

说完,她向北面牵马走来的一位姑娘挥手招呼着,“姐姐,快来呀,泥要找的庄大哥在这儿呢!”

义方抬眼观瞧顺着大道走来之人,这少女穿着高腰束胸的长裙,套着开襟的黄色短褂,披起薄透的披帛,手里握着一根绿玉杖。她面貌俊俏,脸盘白白净净,眉眼清清亮亮,环形的发髻下垂到眉旁,就那么平平常常的素颜,未加任何额外的装饰。

当她看见义方时,起初是百感交集,忽又袭来羞涩,两腮瞬间飞红,光彩焕发愈加动人,面色艳丽的更是与众不同了,巧声柔唤道:“阿哥。”

“妹呀!”平添的一股激劲,义方迫不及待了,从二楼越过栏杆纵身跃下,轻盈地落在来人的面前,嘴角抑制不住抽搐了几下,紧抓住姑娘的粉嫩纤手,有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咽了半天吐沫只说了句,“妹呀,你怎么才到?我都惦记死你啦。”

姑娘也是激动不已,女人家的腼腆矜持怎容她在众人跟前尽情表白呀?也只低喃地说了声,“在路上耽搁了。”

义方左右寻找着,“跟你在一起的小伙子呢?”

姑娘感到非常意外地看着他,浅笑着疑惑地问:“你怎么知道我的小跟班呢?他是我大师兄的小子,莫急,整天缠着我,我找个借口打发他回嘉兴啦。”

“叫莫急呀。”

“对,他是早产儿,我大师兄就给他起名叫莫急。”

经这进一步的证实,义方的心啊终于落了地。

“小三子,庄家哥哥也没姐姐说的那样高大英俊呀!倒是有几分龙睛凤颈,伏羲之相。他可不是饿喜欢的菜,泥说呢?。”站在旁边的丫头笑嘻嘻地看着这对有情人。

“矛地到。”少年也在看,敷衍着问话。

丫头噘起嘴来很是不满意,“小三子,别人饿不清楚,你个聪明绝顶,过目不忘的人精子,比谁都精明透彻,在这儿跟饿装!人们都说泥都南方人心眼多,问泥啥泥都矛地到。泥以后再说不知道,饿可也矛地到不教泥术数啦。”

听他这么说少年真急了,一个劲地赔礼告饶,“丘姐姐,可怜可怜我,从小我就钟爱术数,敬仰郭璞大师、向往闻喜圣地,从岭南窦州(广东信益)千里迢迢而来,一门心思奔着丘延翰老师,可他老人家去了泰山,现在只有你能为我排疑解惑了。”

“知道就好,看泥还敢模棱两可地搪塞饿不。”她神气地用两个指头夹起小绒球左右摇晃着。

“义方,是谁来了?”贾家楼的店主贾达发迈着方步百无聊赖地走出来。

义方回身引荐道:“达发叔,是我的义妹来看我啦!”他又不知如何介绍同来的另两位。

“大叔,饿是闻喜来的丘莺莺,他是饿干弟弟岭南的杨筠松。”丫头快人快语抢先说话了。

“欢迎,快进店里吧!”贾和殷勤地招呼着,“德儿、逍遥、励儿,快出来,来客人啦!”随着喊声几个人陆续从楼里赶出来,好奇地打量着来人。

当知道她们是谁了,励儿嬉皮笑脸地调侃道:“义妹呀!你这义妹不简单啊,比亲妹妹还亲呢,我师弟每天都站在二楼上望啊望,你再不来他可有找你去的心思啦。”

说得姑娘臊了个大红脸。众人进了酒楼内,大堂里是格外的冷清,虽说是灯烛遍布,可不见预想的富丽堂皇,楼上楼下空空如也,不见人影,就连窗前的盆景植物也枯槁凋零,无有生气。

跑堂的伙计没精打采地过来禀告,“店主,药师傅问馕坑的火还点不点?”

“怎么不点呢?点!火烧得旺旺的,我这买卖不是还没歇业吗?”贾和强打精神地命令道。

逍遥在一旁嘟囔着,“点不点不是一回事嘛,也没客人光顾,冷冷清清的。都怨我爷爷心血来潮,净出馊主意,来京城开酒楼就剩往里赔钱啦!”

“孩子啊!你得理解老爷子的那份感情呀。买卖嘛,哪里有只赚不赔的?也没有光赔不赚的,都得有个铺垫的过程不是?”达发宽慰着逍遥。

逍遥不依他的说法,满腹牢骚地反驳道:“可我们这酒楼铺垫得也太久了吧?都两年啦。我爹和史大哥都呆不住跑回太湖去了,我看,要是这么下去,我和德哥也快回去啦。

”不多时丰盛的菜肴摆了一桌子,大厨的手艺还真行,色、香、味俱全。

酒过三巡,二师兄励儿关切地问盛姑娘:“盛姑娘,在瓦岗寨听外公说你去送李从质的家小了,怎么一送送了这么久啊?”

姑娘温文尔雅地放下筷子,闪动着充满智慧聪颖的大眼睛回答道:“二师兄,我是去送李夫人和孩子们了,先是到了白马津渡口,夫人说在那儿有个知己的朋友,是团头大爷黄草鞋黄南猋,孩子们的父亲八成是投奔他去了,还果不其然真是在黄府等来了他们。这李从质家住清河,要继续北上,夫人与我一见如故,邀我同回故里亲近几天,我也看他们托儿带女的,李公子又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怕路上再遇不测,便答应下来又送了一程。”

逍遥看看义方,又端详端详盛姑娘,捅了下身边的明德,“德哥,你看他们还真有夫妻相,天生的一对。”说得两个人又红云满面,尤其是姑娘深深地低下了头。

逍遥又犯了想说就说,口无遮拦的脾气,“可惜,义方是有婚约的,悔婚可不是小事,这可怎么好啊?”

此言一出立即使原本愉快的气氛荡然无存,回避着不愿去想的却被她说出来了。德儿不满意地埋怨道:“大嘴婆,那壶不开你提那壶,这满桌的美食也堵不住你的嘴吗?”

逍遥也知道失言了,赶紧端起酒杯抱歉地嚷着,“乌鸦嘴,我罚我自己三杯。”真有诚意,一气连搊了三杯酒。

贾达发热情地为客人布菜斟酒,特别是对杨筠松很感兴趣,从他的家世、功课到他的爱好、志向都关怀备至,尤其是对他时不时地冒出的信宜口音和身后背着的大褡裢,还诙谐地逗上几句。

酒劲上攻的逍遥情绪激动起来,憋得很长时间的牢骚话又止不住了,“大发叔,我就不明白了!咱们贾家楼不说是四海之内水陆之珍靡不毕备,也可以说是南北风味一应俱全,还为迎合时尚请来了回纥厨子锦上添花,怎么就火不起来呢?”

贾和愁云不展地反思着,“大侄女,都是我经营无方,辜负了鲁老爷子的厚望啊。钱财是小事,我们瓦岗寨的招牌蒙羞是大事呀!”

德儿不同意贾大叔的自责,“达发叔,这怎么能怪你呢?你把全部的心血都铺在酒楼上了。”

“不怪泥怪谁?饿滴摸啊!开张两年啦?这酒楼让泥都经营的,都快成冰窖啦。”

酒店主人们对花衣丫头的话很不入耳,盛姑娘见势打着圆场,“我刚才忘说了,这位莺莺小姐可不简单,她父亲是术数大家丘延翰老先生,她子承父业身怀绝技,精通易经八卦、阴阳五行,堪舆最是强项,而且她还在覆釜山(云台山)救过我的命呢。”

逍遥不解地问:“妹子,什么是堪舆?”

贾店主摆出一副很懂的样子,“就是风水,这个我懂。你说她救了你,说来听听。”

“那是在我从清河来长安的路上,途经覆釜山子房湖时遇见的她和筠松。我们结伴而行,一路之上北望太行深处,南观怀川平原,群山层峦叠嶂,峡谷沟壑纵横。当走到五老山下,她预言说要有猛虎来袭,就在山路上堆起石阵,大大小小十余处。不多时,果不出其所料,两只凶猛的大虫从树林中窜出,张牙舞爪,飞沙走石,看见石阵中的我们径直扑将上来。”

义方听到这里紧握双拳,眉毛都竖立起来,等不得地询问,“你伤到没有?”

姑娘用缠绵的目光回应着他,微微地摇了摇头,一旁的丫头挑理道:“那时还有我们呢?你咋不问问我伤着没有?真是羡慕、嫉妒、恨。”

盛姑娘继续讲下去,“那架势要把我们一口吞掉,我的马儿都被虎啸声给吓瘫了,我当时也是惊悚地汗毛都竖起来啦,心想怕是凶多吉少呀。可是奇怪了,这两条大虫进到了石阵,却放慢了速度,环转石间,每遇一处似沟谷阻碍举步维艰,每进一尺像足坠千斤行动蹒跚,努力良久才能绕过通行。几步之遥,如入迷宫,始而顺行,辗转一二百度;转而逆行,又回转一二百度。折腾了许久,体力不支疲极卧倒,只剩下苟延残喘之力啦。眼见它们已无伤害之能,自身难保,我妹子便推倒了西北面的磊石,抛下它们重新上路。”

德儿眨巴着惊喜的眼睛,仿佛要重新认识一下这个深藏不露的丫头,“妹子,你使得是什么法术呀?”

那年纪虽不大,却术数之功深不可测的丫头,颇为骄傲地回答:“是奇门遁甲,小试牛刀而已。当年诸葛孔明曾用它击退过陆逊,有诗为证‘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她见大家都以崇拜肃然的眼神看着她,便进一步补充说,“一气统三元,太乙、奇门、六壬,并称三式。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大道积三则转,故能成九宫之妙,能宣造化之微也。何为三?三才也,天地人。天动地静,人禀天地之气始生。三才具而万物兴荣,天地始现生机。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奇门只是术数的冰山一角。”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