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贾家楼 > 第51章 第二十七章 任他艳阳或冬雨,我自躇躇且独行。

芰山邹恒的小筑里,邹家上上下下热情地款待琼俊,让他在家里多住几日,每日好饭好菜地招待他,还把宅后的小楼腾出来给他专用。

这小楼周围遍植海棠,有个雅名叫做海棠洞,此处环境幽静别有洞天。尤其是邹居士与琼俊相处得十分投缘,互相倾慕,真有相见恨晚的感觉。

这不,两人又在花园的凉亭里品茗论诗呢,“清隐先生旧隐居,我看乔木意躇躇。儒风遗韵留千古,后有儿孙好读书。”赋罢和尚还意犹未尽,不甚满意的样子。

“不错,不错,挺好,挺好。”居士诚挚地鼓励着。

“老爷,来客人啦。”仪表端庄,满头银发的夫人张氏引着两个和尚进来。

“阿弥陀佛,邹居士叼扰了。”来人非常有礼貌地行礼道。

居士看去认得是百丈寺的监寺和维那,“咦,两位高僧怎么有空来我寒舍,有何赐教啊?监寺师父为什么还抱着半个东瓜呢?是送我尝鲜的吗?”

两位出家人不好意思地回话说:“善哉,邹施主,我们是为请这位师弟而来,这半个东瓜也是住持师父让我们带给他的。”

琼俊不知其中玄机地接过东瓜,反复揣测其中深意,突然知道了它的寓意,“我明白长老的意思了,他是诚心诚意地请我回寺度过冬天啊!”

说别的都是多余的啦,琼俊夹着那半个东瓜,跟着两位师兄回百丈山了。三个出家人正翻过寺前的山梁,怎么这么凑巧?又遇见往地里送水的小莲姑娘,“公子,你又回来啦!”姑娘惊喜之情无法言表,像小燕一般飞跃到琼俊身边,双手摇晃着他的胳膊手舞足蹈的。

琼俊看到小莲同样是莫名的欣喜,本想拥抱她,可又自感有瑕疵不妥,正犹豫局促间那半个东瓜从腋下脱落,骨碌碌顺着山坡滚得老远老远,摔个稀烂,要不得了。

时光飞逝如电,就感觉昨日还置身于阴冷潮湿的冬雨里,转眼已到了春回大地的艳阳高照下,但时时还会让你领略一下料峭春寒的切肤冰冷。冬天过去了,春天就不着急了。

“阿弥陀佛,主持,希运大师来了。”知客僧推开了方丈室的门禀报道。

法正住持兴奋地往外迎去,还没忘对知客说:“善哉,天刚亮就到了,来得够早的。快去后山,告诉琼俊过来。”

后山大盘石上正在打坐修习禅定的琼俊,丝毫未被师兄的喊声从入定中拉回来,“师弟,希运大师来了!”知客摇着他的臂膀,“长老让你过去。”

听是大师到了,压抑在心底的思念之情一下子涌上心头,他迅速整理好僧袍,随师兄向前面赶去。

“今天没有去挖水渠吗?”知客随口问他。

“没有,昨天挖通了。”

“阿弥陀佛,又是一份功德呀,师弟你寻山穷源,凿山引泉,挖渠引水,以后再不用手挑肩扛地去犀牛潭运水啦。”

他们匆匆走过三圣殿,有人在喊他们,“琼俊,这么匆忙干什么去!”两人止步抬头向殿檐上看,竹架子上是一个和尚在修补破烂的椽子。“四目师兄,你在忙吗?我师伯希运大师来了,我过去请安啊。”

“哦,希运大师来了,太好了!那义玄禅师也一起来了吧?我补完这根椽子就过去。”

当琼俊走进方丈室时,里面是谈笑风生,不光是希运和尚到了,义玄、义方和他那小尾巴全都来了,此外还多了一个胖大的中年和尚。

琼俊施礼问好后,细观那胖大和尚,见他形相很不寻常,目有重瞳,面列七星,正咧着嘴诙谐地说着,“师伯,提起新任的江南西道观察使、洪州刺史裴休那可不是外人,那是我师弟,是我师父的俗家弟子。提起这话可有些年头啦。那时还没有黄檗寺呢,我和师父在洪州大安寺挂单,正遇上裴休来寺里游玩,他刚考取的进士,恰是春风得意之际。当见到寺内长廊壁画时问僧人是何图像,听说是高僧的真仪。他反问道真仪是看到了,可是高僧何在?寺僧无言以对。他接着问这里是否有高僧,寺僧于是请来挂单寺中的师父,他又提出同样的问题。师父厉声喊他的名字,裴休闻声应诺。师父疾声逼问裴休在何处?裴休当下心领神会,如获髻珠,以弟子礼相认。”

法正和尚释怀地讲:“阿弥陀佛,师弟,早听说你和裴休有师生情分,原来是这样的机缘巧合呀。”

希运笑着说:“师兄,道明说得确实是实情。裴休自小笃信佛教,曾遇天竺异僧,授予他偈颂‘大士涉俗,小士居真,欲求佛道,岂离红尘?’后随华严五祖圭峰上师学习华严,深入堂奥。我们师徒感情深厚,旦夕问道,以心相印。公美还赠诗于我‘自从大士得心印,额有圆珠七尺身。挂锡二年栖蜀水,浮杯今日渡章滨。一千龙众随高步,万里花香结胜因。拟欲师事为弟子,不知将法付何人’。此次由京城来江西接替李珏,我们更有机会亲近了。”

师兄法正求证问:“前日李珏再遭下贬为昭州刺史,是裴休来洪州接任的吧?这当今天子真是爱恨分明啊,曾阻碍其继位的一干人等全都被剔除啦!”

希运首肯回道:“可不是。这不,裴休派来仪仗迎请我去洪州,于龙兴寺传法。我带道明、义玄前往,路经百丈,特来探望师兄。”

“阿弥陀佛,还是师弟想着我。”

这边叙着兄弟情深,那边却谈着人生。盛公子问:“首座大和尚,他们都称你为尊宿,我有一事不明,特此请教。我每天都要穿衣吃饭,甚感麻烦繁琐,如何能避免这些去做更有意义的事呢?”

道明笑眯眯地看着他,“穿衣吃饭。”

公子大惑不解地问:“我不懂你的意思。”

大师兄笑哈哈地回答他,“如果你不懂我的意思,就请穿衣吃饭吧。”

义玄拍手赞道:“善哉,大师兄说得剔透,法界乃一切众生身心的本体,人生出来都具有如来智慧德相,都有这本体,人心广大,广大虚寂的真境,却迷而不知。故世人虽有广大的威神却不会使用,只能恐惧地投入名利的牢笼而不知道自己可悲。我初到黄檗山三年不语,是大师兄激推于我,才引上正途。”

“师叔、师兄,你们好啊!”和尚四目兴高采烈地走进室来,随即向希运大师作稽首大礼。

“阿弥陀佛,是四目啊。”希运大师笑容可掬地招呼着,“你老母亲的上气之症可有反复?”

四目站起身子无比感激地答道:“阿弥陀佛,多亏了义玄师兄,妙手回春,药到病除,几年了未再犯过。”

“四目师弟,老母亲的痊愈不光是药力所致,也是老人吃斋念佛虔诚修行,和你这孝子的悉心照顾分不开的。我这次带来了些蛤蚧干子,你用乌鸡汤加枸杞煮了给老人家服下去,定会收到奇效。”义玄禅师拿出一包药和单子交给他。

“四目师弟,我是黄檗道明,我这个四目是真四目,一目双瞳;你那个四目却是个木匠。但我们有一样是共同的,都是以孝为大。”

四目合十施礼说:“道明上座,此言极是。乌鸦羊羔尚知反哺跪乳,何况明是非知善恶的人呢?”

正像匆匆地来,又匆匆地离去,希运带着两个徒弟奔洪州讲经去了。留下义方和盛公子准备北上过长江去黄州,因为义父杜牧正出任黄州刺史,听说义方在黄檗山,故来信让他去团圆。

这几日小英雄也未闲着,会同琼俊在百丈周边游山玩水,好不痛快!而首当其冲、自报奋勇的本地向导就只会是小莲了,尤其是她的一手绝技黄黏米果征服了和尚的胃,那聪敏伶俐、善解人意、落落大方更占据了王爷的心,可他现在是个出家人啊!而且将来还会怎么样呢?

义方这天正和盛家小弟在禅房里修习心法,忽听院子里有人在喊他们,“义方,盛公子,出来呀!你们看谁来了?”

“是光叔喊我们。”两个兄弟乐颠颠地跑出屋,见天井里站着琼俊和小莲姐姐,小莲把臂窝里的藤筐放在石桌上,笑盈盈地看着他们。

义方抢着掀开上面的白手巾,是扑鼻香浓的黄黏米果,“是黄黏米果啊!”两个小的异常开心起来。义方一边大快朵颐着,一边抓起一顆往小弟嘴边塞,盛公子樱桃小嘴横纵比量着,欲接还拒,羞红了脸颊。

“小弟,你就这点不好,装假!像个大姑娘。大丈夫就应该想吃就吃,想说就说,痛痛快快,敞敞亮亮的。比如上次在犀牛塘洗澡,那是多难得的提高内力的地方啊!爬山、冷水浴是最见效的手段,可你死活不下水,气煞人啦。”

“我不下水是因为我怕水。”盛公子找着借口。

义方不留情面地反驳他,“我看你不是怕水,你是怕人,大小伙子还怕羞啊?你看我这胸肌。”义方解开前襟露出发达的肌肉,两膀一使劲对称的突突直跳,“撩开衣服让我们看看你的肌肉,还装假怕山怕水的,也没有外人,你害什么羞啊?”

义方就要动手解衣服,吓得小弟死命拽紧衣裳,急喊救命,藏到小莲姐姐的身后去了。

“阿弥陀佛,这里可真热闹呀!”四目师兄不知什么时候进到院子里,他肩上背个包袱像是要出门的样子。

“四目师父,来吃黄黏米果,这是小莲姐姐刚做得的,酥脆得很。”义方热情相告,也放过了对小弟的穷追不舍。“不吃了,我要下山去看我娘,顺便把义玄师兄给的药带去。”四目师父转身就要往外走。

“四目,四目。”监寺和尚在院门处喊着,见四目走近了从怀里掏出一串铜钱交给他,“善哉,这是长老给你的,为你娘买些滋补药品,特地叮嘱别忘了买乌鸡和枸杞。”四目感激地双手合十颂着佛号。

“我们和你一同下山,把这黄黏米果带给大娘吃。”四个人执意同行,义方抢过包袱背在自己肩上,他看到师兄腰上插着刻有“财、病、离、义、官、劫、害、本”红黑字的鲁班尺,便问:“四目师父,下山还带着尺子呀?”“阿弥陀佛,曲不离口,拳不离手。咱是个木匠,怎能把看家的工具丢下呢?”

说话间已来到“不二坊”下,义方刻意看那簸箕前戳着的牌子,看它上面写着“上山三钱”后剑眉立起,一脚踢飞喝道:“无耻!恶习不改,又给摆上了。”

正在板栗树下烧烤东西的乞丐们听得声音耳熟,举目观瞧,有人大呼道:“不好啦!会主,几天前砸场子的那小子又来了。”

树下的众乞丐呼啦啦聚拢过来,看清是庄义方,二话未说抹身操家伙,奔着他打来。

“阿弥陀佛,刘施主,这是干什么?”四目和尚把义方挡在身后质问道。

会主气急败坏地回应说:“四目师父,这不能怪我们,我天乞会乃江湖中人,日月肝胆,道义在肩,在这江西也算是有头有脸的了。可一见这孩子我就怒从心头起,恶从胆边生。你不知道,他可把我们整苦了,还一而再再而三地捣乱,几天前他又上山来砸场子,不是看在大和尚的面子,我们绝饶不了他。”他简短地将过去的恩怨一一道来。

“善哉,我怎么听是你们的不是呢。可你却反咬一口,倒打一耙呀。”和尚公正地讲。

“四目,我们井水不犯河水,你还是站远些,不要趟这浑水,找不自在。我刘暀认得你,可我这大棒子可不认得你。”

四目正颜厉色地挥手道:“路不平众人踩,理不公大家摆。傍着官府欺压百姓,仗着人多欺负弱小,有何颜面称为江湖中人,何为道义在肩?何况他是我百丈寺的客人,想动手没门。”

“好,敬酒不吃吃罚酒!别怪我不讲情面了。”见这会主轮起大棒子劈头盖脸地打来,齐眉棍劲大棍沉,挑,刺,劈,撩,招招凶狠。

四目和尚不急不躁,抽出鲁班尺横举在身前,待大棒击到,侧抖旁缠,顺势借力向外斜甩,将袭来的兵器撩到一旁。老乞丐险些被带倒,稳住脚步又凶狠扑来,和尚身行疾起,斜侧里以迅猛之势横扫他的双足,乞丐已无处躲闪,大棒撒手人也飞了出去。

“四目师兄,你用的是什么招式?”义方惊喜兴奋地问。

“恶狗拦路,扫打双犬。”和尚平静地回答。

“兄弟们上啊!给会主报仇。”披头舞动双刀率先攻上来,本想人多势众,和尚招架不得。哪曾想四目和尚或是以雷霆之势向来者头顶击去;或是灵巧跳跃轮尺横扫对方臀部;或是尺身倏地伸出,尺头搭在敌兵器上,轻轻向下按落,以四两拨千斤之法使其踉跄摔倒;或出其不意,反道行之,尺身伸出将敌兵器前端挑甩上来,崩向进攻人的面门。打得众乞丐东倒西歪,没了脾气。

“好!精彩。”两个小的看得是眼花缭乱,唏嘘不已。“四目师父,你这功夫是谁教的?真了不起。”小弟好奇地问道。

和尚抿嘴笑着,“自学成才,是我小的时候逃荒要饭时对付那些饿狗悟出来的。”

“教教我们呗。”两个少年如饥似渴地请求着。

“想学呀?这容易,我先教你们我这打狗八法的口诀,绊、劈、缠、戳、挑、引、封、转。然后是第一式狗吠不惊,狗吠不惊可不是听到狗叫不惊慌,而是让整个气氛好得连狗都不会再狂叫,你们看。”四目蹲下眼睛平视,以尺击地,运力动气声色恢弘,使人心惊胆战,“然后是恶狗拦路,扫打双犬,雷击狗头,反截狗臀,压肩狗背,拨狗朝天。”刚说到这儿,那俯地的披头一跃而起,不顾一切地使出同归于尽的劲头扑到近前,双手死命抓住鲁班尺不放,“你要,给你。”和尚放开尺子,伸右手食中二指取其双目,同时左足翻起,压住尺身,这招披头也知道轻重缓急,撒手去护眼睛,尺子立时又被和尚夺回。四目就势反手重重地拍在披头的脸上,把他扇到一边。

和尚笑道:“义方看清这招式没?这叫獒口巧夺。”

“汪汪汪”从山路上窜来三条猛犬,耳尖牙利,体毛纯白油亮,欢腾地纵跃如箭。

“刘庆,快扶大哥起来,好像是三弟从简回来了。”

披头还在揉着肿涨的左脸,扶起老大回道:“大哥,是三弟回来了,那跑来的正是大虎、二虎和小虎。”

老乞丐忍着疼痛开心地笑了,“老三回来的正是时候,一会儿叫他们听听狗咬骨头的声音吧。”可能是这笑得太猛带起了一阵咳嗽。

这三只白犬跑到乞丐身前,摆头晃脑,摇尾抖毛,尽做亲近之态。会主摸摸这个,拍拍那个,“大虎,你主人呢?淘气!你大爷我被人欺负了,就那边的几个人,上去咬他们。”

这三只白犬似乎能听懂人语,呼呼低吼着,怒目而视随即窜扑上去。

老大欣慰异常地对老二说:“看看,狗都比你们中用,咱们就等着听咬骨头的声音吧。”三只狗儿奔到半途却未直往和尚,而是拐向义方,老乞丐更是大加赞许地对乞丐们夸道:“看看,狗都比你们聪明,就知道谁是祸水真凶。”白狗成鼎足之势将少年围起,团团兜转,孩子呆在中央不做招架,任其扑嗅。刘暀刘大棒子称心如意地对狗儿喊叫说:“大虎,咬几下就行了,别伤了他的性命!看看,狗都比你们仁义,能把握分寸看得出深浅。”

“不对吧,大哥。那几只狗好像是在和孩子玩呢。”

“是呀,好像他们认识。”老乞丐细看确实三条狗正舔这孩子的手,看似久别重逢亲密无间呢。

“大哥,二哥,你们在看什么呢?”众乞丐闻声回头,见一人骨骼俊朗,身长八尺,浓眉大眼,阔面重颐,头戴绿头巾,紧身披挂,背后双插短戟,站在那里是威风凛凛,相貌堂堂。

“老三回来啦!几年不见你去哪里啦?”披头眼窝浅泪如雨下。

“从简,你还知道有我这个大哥呀!这一走就是四五年,我们还以为你把我们都忘了呢。”

“哪能啊!我只身在外无时无刻不思念大哥、二哥和众兄弟们,可身不由己呀,我被斩蛟堂的人四处追杀,怎能把祸事引来百丈山呢?去年秋上我浪迹浙东,若不是明州裘甫总瓢把子及时搭救,我就折在楚州洪水舵殷仁的手里了。”听他述说坎坷历程,乞丐们也为之心惊难过。

“从简啊,你那几条宝贝是吃什么了?怎么成宠物犬了?”老大埋怨地问他,见三弟面露疑惑,抬手指着前面,“不信你看。”

“小英雄,是你吗?”刘从简从尘封的记忆里努力辨认出对方,喜出望外地高声招呼着。

三条白犬听到主人来了,撒着欢奔跑过来,围着他打着旋,又似有意牵引扯着他的袍子往义方那边拽着。

绿巾真君几步走上前,拉住少年的双手,喜悦之情无法言表,“小英雄,是你吗?江州一别几年不见,都出落成大小伙子啦!一下子还真认不出来呢。”两人不用说惊喜交加,述不尽的千言万语。

既然都是朋友,那还有什么好说的?一片乌云散去,留下的是海阔天空。大家在板栗树下落座,互报了姓名和来意,昨天今天都是缘分误会,明天还要相亲相近才是。

架子上的烤肉熟了,分割开尽情享用。“这是什么肉,不会是狗肉吧?”从简说笑着。

老二刘庆正啃着骨头,抹了把嘴边的脂油,“是羊肉,老三,你看那架子上的羊头。”他转向两位和尚,“师父们不能吃浑,火上正烤着板栗,去年丰收的。”他又吩咐手下的乞丐道,“包个羊腿,一会儿,让四目师父带给他老母亲,也算咱们这些小辈的一份孝心。”人怕见面,树怕扒皮,一来二去,日久生情,彼此相处得异常火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