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贾家楼 > 第47章 第二十三章 两行晶莹簌簌落,母子相遇话往昔。

第二日早晨太阳出来了,河上的大雾果真消散得无影无踪。

官船继续前行,过瓜州,横渡长江,入谏壁里进大运河,遥望重重山峦相隔的金陵。

贺拔惎对着光王又是一通感慨,“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扬州错过了,这十里秦淮又错过了,真是可惜啦!”

船到锡山码头,船头小穆告诉贺拔惎和光王官船要在这停泊一夜,来日正午返航。

那两个人像即将出笼的鸟儿似的,不听小穆多说,挽起他的手连拉带拽地向外就走,“我们进城,为光王践行,这个总可以了吧?”

三人经西城关试泉门外的吊桥入城,城池不大,方方正正的像个千年灵龟,运河穿城而过,密布的河道湾岔像龟背上纵横的甲纹。

耳边听得渡口码头的喧哗鼎沸,鼻息闻到的随风漫巷的鱼腥和谷香,水给了无锡灵气和繁华,商船、民船成排,桅杆、跳板无数。

沿河走到黄埠墩,堤岸两旁以米行为主,前寻望见一家三开间四进的三层木结构酒楼,似鹤立鸡群傲然独立,半空中酒旗摇曳,楼上是欢声笑语,好不热闹。

来到楼下,贺拔惎仰头念道:“大观楼,就是这家了。”

进了楼来,看这儿的生意蛮兴隆的,早有伙计上来招呼着,这伙计长得是尖嘴猴腮,一脸的奸猾之相,白毛巾搭肩,手里提着一把大茶壶。

三个人从一楼宛然而上,被引向二楼雅间,这阔绰大气的楼梯和摆满花瓶、鱼缸婉转迂回的过道里,充斥着花枝招展、艳丽妖媚的女子,雪臂团扇以尽搔首弄姿之能事,朱唇皓齿满是娇呻浪吟的撩骚。

从经过的房间里传出了琴声莺调,谑浪笑敖之声不绝于耳,尤其是隔壁里更是嚣张,门扇大开,三个纨绔青年拥着五六个艳妓,左搂右抱,毛手毛脚,忙得是不亦乐乎。

雅间里坐定,看窗外是苍苍茫茫、碧荷连天的上湖,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更显得广袤无垠、烟波浩渺了。

“几位爷,用点什么呀?”店伙计是满脸谄媚地笑。

贺拔惎一付老江湖的样子,全不在乎地说道:“有什么好的你就上,但是要有特色,你们这儿什么最有特色呀?”

“馒头。”

贺拔惎一脸诧异地望着伙计,卡巴着眼睛不解地问:“馒头?别的地方都是煎炒烹炸闷溜熬炖,南甜北咸东辣西酸,你这儿怎么是主食馒头呢?这馒头除了填饱肚子,还能有什么出奇之处呀?”

那伙计是一脸的坏笑,挤眉弄眼地解释着,“爷,您想必不是我们无锡人吧,这长江两岸,浙东浙西,谁不知道我们家的馒头最出名了,我们这儿有白馒头和粉馒头之分,看您中意哪个啦。”

贺拔惎毕竟是欢场老客,听他拿腔拿调的言语,再看他那坏样,已是心领神会了。

“我们这白馒头湿滑滑是上等的精粉,经俏厨娘手纤纤儿几番搓揉,上屉蒸得;那粉馒头更是别致,滑柔酥软白如雪,高挺山陵圆如月。可哺幼儿之啼饿,可解饥汉之焦渴,回味无穷啊。”

贺拔惎嘻嘻地笑道:“只管上来,先来三个尝尝,若有能弹只小曲的,那是最好。”

不多时,三个佳丽姗姗而来,穿插坐在桌旁,其中一个手扶琵琶娓娓唱来,“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光王闻听惊喜道:“《金缕衣》!有年头没听到这支曲子啦。这曲子,我杜娘娘唱得最好。”

另两个美妓玉手箸菜,嗲声劝酒,眉目传情,投怀送抱,三人耳鬓厮磨卿卿我我,恰似天上人间飘飘欲仙。

正打情骂俏之时从雅间外传来哭诉谩骂之声,“臭丫头,大爷是来大观楼找乐的,为我郑兄弟明年进士高中举杯相祝呢。你这也不让碰,那儿也不让摸,坏了大爷的兴致。你以为你是圣女呀?今天我就要霸王硬上弓,看你从不从!”

接着是那伙计的大声劝导说:“芙蓉啊,你怎么这么想不开,跳下去什么都没了。这位是前任浙西观察使、镇海节度使、浙帅卢商的三公子。你从了他就过上好日子了,别人想贴还贴不上呢。快,下来,给卢公子赔不是。”

光王、贺拔惎、小穆闻声涌出,见一个少女哭得似个泪人,抱着廊柱做预坠之势。

贺拔惎看不过去,借着酒劲大声怒吼道:“尔等都是些什么货色?光天化日之下竟敢逼良为娼!自管仲设立内闾以来,酒楼欢场一买一卖皆是两情相悦的事,怎能由着你们胡来!管子曾言‘国之四维,礼义廉耻’。孔圣人也说‘行己有耻,君子不器’。你还是浙帅的公子,更应该知道自尊、自爱吧。”

那胖乎乎的三公子黄牙一呲,呸了一声,“谁的大袴没系好,把你给露出来了,你个穷酸,还之乎者也地瞎叫唤。你知道我们都是谁吗?站好了,扶着点,别吓得一溜跟头坠下楼去。”

三公子一指身旁的文静俊朗的儒生,“这位是监察御史郑亚的公子,郑畋。”

又指着方脸端正的高傲公子,趾高气扬地说,“这位李烨公子虽然昨日刚到,在浙西府中是个新人,可论起出身门庭极其高贵,他的父亲是曾三镇浙西、当朝宰相李德裕。”

说完他颠着脚轻视地看着对方。经他这么一说,确实大出人们的意外,三个人一时语塞。

那三公子并没有就此打住,还是不依不饶地张狂着,他背过身去冲着姑娘吓唬道:“别看我父亲进京作刑部侍郎了,可虎威犹在。不光是这酒楼,整个浙西,乃至大唐天下,大爷我啐口吐沫,你们都得像拾块宝贝似的供起来,我让他向东,他不敢往西。臭丫头,今天晚上大爷我就受用了你,若是不从,我把你灭了,让你活不见人,死不见尸。”

那姑娘倒是刚强,杏眼圆睁,“我说了只卖艺不卖身,你仗势欺人,流氓!”

“你说谁是流氓?臭丫头,给脸不要脸,你不是要跳楼保住贞节吗?好,大爷我成全你。”这无赖扑上去就要推姑娘下去。

“住手,混帐东西,还有没有王法?小小的浙帅公子,竟敢行凶杀人,目无法纪,大唐的基业全毁在你们这些**人渣手里。”光王此时早已是义愤填膺,无所顾忌地喝令道。

三胖子撤回两只小短胳膊,转回身气急败坏地说:“诶呀,又跳出个大傻子,你呱呱地瞎叫什么,今天算你们走运,只我们三个人微服出来,要是往常,你们现在早就满地找牙了。”

他上前用手指着光王的鼻子,有恃无恐地叫嚣道,“你们光会耍嘴皮子啊,我就是仗势欺人了,我就是逼良为娼了,我就是行凶杀人了。怎么样?怎么样?怎么样?你还敢打本大爷不成。打呀!打呀!打!”

他呀字还没出口,脑后抡来一个花瓶砸得结结实实,头顶鲜血当即喷出,沿脸颊流了一脖子,三胖子哼了一声,瘫软倒地昏了过去。

“打人啦,快来人啊!”尖嘴猴腮的伙计在惊愕后,第一个反应就是喊人,可也只叫出了一句,光王一脚把他顺楼梯踹下楼去,四仰八叉地趴在楼梯口没了动静。

“闯祸了,快走!”贺拔惎意识到严重性当即大喊道,一马当先带着小穆冲下楼去。

光王也随后跑了几步,又猛回身,用犀利的目光盯着另两个公子哥,吓得他们胆怯地后退。

王爷一把扯起那芙蓉姑娘,不容置疑地喊道:“快跟我走!”

三个好汉带着姑娘穿街走巷狂奔了一阵,见并无尾随才放慢了脚步。

贺拔惎见后面上来的王爷还带来了那姑娘,眉头紧锁,提心吊胆地悄声问:“我的爷,你怎么还把她带出来了?《开元律》里明确规定相争为斗,相击为殴,轻者杖笞,重则徒罪劳役;可你把她带出来可就是强盗之罪了,抢劫挟带伤人者是要绞刑的呀。”

光王凛然地说:“难道要她落入虎口,寻了短见吗?一切后果由我一人承担,拿些钱来。”

他和气地问那姑娘,“姑娘,你家住在哪里呀?”

那芙蓉姑娘充满感激地回答:“我很小就被拐卖到无锡来了,记得老家在新吴百丈山。”

“百丈山?这么巧!你能自己回去吗?”光王不放心地问。

“能啊,我家的地就在百丈寺外,很好找的。”那姑娘很有自信地说。

王爷从贺拔惎手里接过铜钱,掂了掂埋怨地命令道:“这哪儿够啊,拿一吊来。”

贺拔惎脸上一红,默默地拿出一吊铜钱递了过去。

王爷把钱塞到姑娘手里,不容她多说,“快离开这是非之地,回家去吧。”

已不哭的姑娘又是热泪盈眶,双膝下跪就要磕头,王爷赶忙架住。

正在这时街尾人喊马嘶,“他们在那儿呢,站住别跑!”一队人马奔驰而来。

王爷急迫地吩咐道:“小穆,带着她快走,把她送上船。这里有我和贺拔惎抵挡,快走!”

没有时间互道离别,小穆带着眼噙泪水的姑娘绝尘而去。

猛虎难敌群狼,何况还是两个病猫呢,只几下子两人就被撂倒,等他们再次醒来的时候已是被五花大绑,押在个大厅里啦。

刚被凉水激醒的光王和贺拔惎,四顾左右发现这是个无窗阴冷的石室,两个大汉握着软鞭怒目而视,正面椅子上斜坐着脸上缠裹纱布的三公子,“兔崽子,跑啊!看你们能跑到哪儿去,敢打本公子,吃了熊心豹子胆了,你,”

他一指贺拔惎,“看你也快四十岁的人啦,还这么不知天高地厚,充什么大尾巴狼,一会儿我就把你们沉到上湖里去喂王八!先抽他一百鞭子解解气。”

“误会,误会!都是一时冲动惹得祸。”贺拔惎不停地摆着手。

“怂蛋,你们这是绞刑之罪,沉湖是你们捡便宜了,姑娘我们也不要啦,以命抵命。”

贺拔惎作揖赔礼,紧张得汗都淌下来了,“那姑娘没跑远,我带你去捉回来。”

王爷大喝一声说:“住口,贺拔惎!别让我看低了你。姓卢的,冲我来,爷我接着。”

不知什么时候光王自感到原来的懦弱性格变了,多了些许侠义豪情。

“叫板是不?跟我装,给我狠狠地抽他。”上来一个大汉凶神恶煞般狞笑着,挥起鞭子就是一下,一道血檩子在王爷胳膊上顿时呈现。

大汉欲再次挥起鞭子,这时屋门一开,那尖嘴猴腮的伙计一瘸一拐地走了进来,“住手,大娘说要来看看,看是谁这么胆大妄为,敢来我们大观楼砸场子。”

他看到光王即刻露出狰狞的嘴脸,气急败坏地破口大骂道,“畜生,沉湖都是轻的,我恨不得把你千刀万剐!”他抬脚就要踢打。

“住手!”随着话音走进一位雍容华贵的妇人,她仪态端庄,举止娴雅,有大家风范,只是一顶纱帽遮挡住了脸庞。

当她缓步走到近前时,突然停住了,语气哽咽地低声道:“是你。”

“大娘,就是他们,欺负我,用这么大的花瓶,哐地一下,您看把我砸的。”三公子义愤填膺地控诉着。

伙计也跟着补充着,“尤其是这小子一脚踢在我大胯上,从二楼一直踹到楼下,差点把我摔死。还把芙蓉那丫头给抢走了,不用客气,沉湖!按老规矩喂王八。”

对这一通喊叫妇人好像没有听见,只是直愣愣地注视着光王,慢声低语道:“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光王惊异地睁大眼睛,想透过面纱看清那隐藏的面容,突然像是豁然明了,也颤音回复道:“润州是个好地方,那是我的家呀。”

“小十三,我好想你们啊。”妇人满怀深情地呼唤着,她慢慢地摘下了纱帽。这是一张饱经风霜的脸,但岁月抹不去曾经的艳丽妩媚,两行晶莹簌簌落下,四目以对多少离别话语涌上嘴边却无言。

“这是我的侄子,失散多年啦。三儿啊,你看怎么办呢?”妇人为难地看着三公子。

“啊,侄子呀!大娘,这事整得,真是大水冲了龙王庙,一家人不认得一家人啦。还能怎么办?我这一花瓶算是白挨了。”

“怎么能呢?大娘啥时候让三儿吃亏过。老四呀,去前头账房拿十个金饼子给三公子,买些红枣补补血。再陪公子和这位大爷到上房喝个赔罪酒,老身在这儿和侄子有话说。”

尖嘴猴腮是何等的机灵,挽着三公子和贺拔惎嬉笑着走出去,还亲亲热热地说道:“俗话说,不打不相识,往后咱们就是哥们了。”

屋里只剩下妇人和光王,王爷扑通跪倒大礼参拜,“杜娘娘,十三儿给您磕头了。

那妇人正是昔日宪宗的宠爱秋妃,早先是镇海节度使李锜的侍妾,以自编的一曲《金缕衣》受宠。后来李锜举兵反叛不成被诛,她也获罪入后宫为奴,又是因这首曲子使宪宗痴迷,封为秋妃。

夫唱妇随,比翼双飞,恩爱非常。更可贵的是她以一颗柔爱之心,感化着年轻气盛的宪宗,以德驾驭天下,宪宗曾自得地说过“我有一秋妃足矣!”

未料到壮年的宪宗不明不白地驾崩于中和殿,说是吃了方士的长生不老丹药中毒而亡。宪宗三子、太子李恒在宦官梁守谦、王守澄的拥戴下嗣位为穆宗,穆宗也相当敬服她,并托付她做六子李凑的傅姆,负责皇子的教养。

四年后,不满三十岁的穆宗竟又在沉迷于声色游乐之中,乱服金石之药一命呜呼了。

穆宗的大儿子、十五的太子李湛继位为敬宗,性躁贪玩,击毬猎狐,不理朝政。宦官刘克明是大宦官刘光的养子,未净身就混进宫中,色胆包天地与董淑妃勾搭成奸,他怕事情败漏,串通击毬将军苏佳明刺死了敬宗,本想拥立宪宗六子、绛王李悟为帝,便作伪诏书。更妄想剥夺其他宦官手中的权力,此举惹恼了“四贵”内枢密使王守澄、杨承和以及神策军左右护军中尉魏从简、梁守谦,他们联合宰相裴度拥立穆宗的二子、敬宗的弟弟江王李昂为帝,也就是文宗,刘克明畏罪投井自尽。

文宗即位后,忌惮权阉,认为是宦官害死了他的祖父宪宗和兄长敬宗。掌握神策军的大权阉王守澄就是罪魁祸首,他的助手郑注又有恃无恐地公开受贿,令文宗很是不快。便密诏宰相宋申锡结集力量铲除阉党,可被京兆尹王璠泄密,宋申锡反被诬指和漳王李凑图谋推翻皇上。结果是李凑贬为庶民,宋申锡流放为江州司马,而杜娘娘连带削籍为民,放归故乡。

以上的事情光王都是熟知的,“娘娘,您含冤受苦啦,几年不见,您憔悴多了。”

杜娘娘的脸上没有一丝的无奈和怨恨,平静得像上湖里的水面一样。“小十三呀,宫里的日子是值得回忆的,我和你母亲郑氏都是润州人,都是李锜的妻妾,又都是获罪入宫,相处的和亲姐妹一样。看着你们几个孩子一天天长大,是那么得天真可爱,真是幸福呀!我虽被遭放归,可这宫外也没什么不好,最起码没有明枪暗箭,勾心斗角。还是那年在润州见得杜牧之,他说得好‘四朝三十载,似梦复疑非’。我杜仲阳这一生也值了,扶持几代皇上,尽职尽责,无憾了。当年被削籍为民,放归故乡,李德裕正值浙西观察使,他厚待于我,使我栖身道观。可恨那小人王璠变本加厉进谗言说‘德裕在镇,厚赂仲阳,结托漳王,图为不轨’。皇上昏庸,李德裕因‘厚赂仲阳’之罪被罢官,之后谁还敢施于援手啊。又逢金陵兵变,百姓流离失所,我也被迫背井离乡,寒冬腊月里险些冻饿而死,多亏卢商搭救,才在无锡开了这家酒楼,苟延残喘到今日。小十三啊,人生不易呀!对啦,王子出京是严加禁止的,你南来是公干吗?”

光王把前后经过向娘娘细说了一遍。娘娘长叹一声,“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你不如先在娘娘这儿暂避,日后再做打算。”

王爷摇着头说:“谢谢杜娘娘的好意,经这些天的逃亡生活,我感触到隐一时未必会风平浪静,退一步可能是万丈深渊。我决心往前走,走遍山山水水,海阔天空凭鱼跃,天高地远任鸟飞,那个懦弱忍让的光王已经死在永巷冷宫了,坚强不屈的李怡重新立于神州大地上。”

娘娘爱怜地看着这个崭新的小十三,“也好,鸿鹄安能委身于燕雀之地吗?从你的身上我又依稀看见漳王李凑的影子,那孩子寻矩雅裕、胆识过人,是块当君王的好材料。可惜了!”

娘娘突然发问,“怡儿,我早想问你,那年郭贵妃派刺客害你,你知道到底是为了什么吗?”

王爷双眼露出紧张神色,好似又回到了当年,强压着愤恨激动地说:“娘娘,杀父之仇不共戴天,有朝一日,血债血偿。父皇驾崩的那个寒夜,我正在中和殿帷幔后玩耍,就听幔帐前有人低语,我借着缝隙看去,是内常侍陈弘志和郭贵妃的贴身侍女,那女的递给陈弘志一个纸包,里面不知包的什么,并说贵妃令‘要当机立断,吐突承璀和二皇子已经蠢蠢欲动了,先下手为强’。那大太监没说话,直接进到内间把包中的粉末撒在杯子里,给因服了方士柳泌的药,卧床不起的父皇喝下去。陈弘志退出来回复那侍女说‘成了!快去禀告贵妃。’那宫女转身之际发现了我,恐怕就是这一眼埋下了祸根,我成了他们的肘腋之患。对一个十岁的孩子频频下手,亏得我福大命大,都被机缘巧合无形化解了。不知那是什么毒药?喝下后,我父皇无声无息地去了。然后大太监王守澄他们急匆匆地来了,把守宫门不准朝臣入内,伪称皇上‘误服丹石,毒发暴崩’,并假传遗诏,命李恒继位。这都是我亲眼所见,亲耳听到的。”

杜娘娘惊得是脸色发白,嘴唇抖动,随之是悲愤交加,嚎啕大哭道:“先皇啊!你死的冤啊。郭氏,你心如蛇蝎,竟然能干出如此丧尽天良的事来,为了权利富贵就不顾一切了吗?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你有何面目九泉之下再见先皇,终会得到报应的!”

她声泪俱下地诅咒着,“怡儿,先皇的暴毙我心里也感觉蹊跷,就在出事之前两个月,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荆南节度使裴均、河东节度使严绶不约而同地给朝廷发来表章,内容竟然极其相似,谏言让太子监国。剑南、荆南和河东,三地相距千里,如果没有幕后统一的指使,这样的步调一致是不可能的。原来这个幕后黑手是那个老妖婆呀!”

光王扶着娘娘的膝头,回味着儿时的温情,“娘娘,我们如果不是帝王家,永远是小孩子该多好啊。您给我们读杜子美的《绝句》,我在这边趴着,李凑在那边趴着。对了,您真要让李凑篡位夺权吗?是郑注他们诬陷你的吧。”

杜娘娘轻抚着他的头,认真地说:“傻孩子,父母是你能选的吗?人总是要长大的。不管是你,还是李凑,只要是有能力中兴大唐就都有资格做皇帝,总比断送在忤逆昏庸的不肖子手上好吧?我是有此心,可宋申锡他们太中规中矩,默守陈规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