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贾家楼 > 第260章 第十二章 四海义师纷乱起,忧忧又忆景阳楼。

大运河就在宋州城南五里处,由西北向东南缓缓地流淌,这一段称作通济渠,其水面阔达四十步,可通巨船龙舟,沿渠筑御道,遍植柳树,五里一墩,十里一亭,百里一驿,烟波浩渺一泻千余里,停泊在渠内的舟船数以万计。

在隋朝之前,这里并不是货运主道,驶过睢水的船只寥寥无几。那时沟通黄、淮二水的是北面的汴渠,漕运自开封向东循反水、获水至徐州,而后转入泗水、淮水。然泗水河道弯曲,又有徐州洪和吕梁洪之险,不易航行。隋炀帝为此凿通此渠,从开封以东与古汴河分道东南行,循睢水、蕲水故道直接入淮。

截弯取直,缩短距离,使航运更加快捷顺畅,每年从江淮经通济渠转运两京的粮食有数十至百余万石。有人说昏君是为了乘龙舟下江南,方便去扬州看琼花,那都是小人之心无稽之谈。还有人说宋州是因运河而兴,也不全对,择商丘建城始于西周初年成王封微子于宋,微子在古睢水北岸营建国都,便形成襟带河济,屏蔽淮徐,自古争在中原,未有不以商丘为腰膂之地的实力。

只不过大运河的通航,更使其如虎添翼,兴旺发达了,西到京师,南达江淮,北到幽燕,交通便利。漕运商旅,八方辐辏,粮商、盐商、茶商、丝商、漆商等集聚于此,使商丘成为名副其实的大都市。

诗圣曾赞道“昔我游宋中,惟梁孝王都。名今陈留亚,剧则贝魏俱。邑中九万家,高栋照通衢。舟车半天下,主客多欢娱”。是讲述他游历宋中一带,汉朝梁孝王自梁徙都到这里,这里仅次于商业交通发达的城市陈留,而在政治军事上的地位则和贝州、魏州相等。城邑中住着万户人家,大街两旁的高楼大厦互相辉映,船和车马占据了大半的天下,主人和客人都十分欢乐地生活。可这是百年前的景象,不用说经安史之乱的摧残,就是眼下的干戈四起,动荡暴乱,已使这里呈现出日渐百业凋敝、江河日下之气。

“这里就是宋州喽?”

“慈悲,正是宋州,贫道二十年前与师父、师兄相遇于此,那时我年纪尚小,还未出家修道。当年师兄刚刚新婚燕尔,年轻气盛,没如今这般窝囊。他还在大街上捡到个孩子,说是左金吾将军、松州都督、江油县开国公尉迟宗的后人,这尉迟宗就是鄂国公尉迟敬德的弟弟,也就是玄奘大师的弟子、唯识宗二祖三车法师窥基的父亲。孩子的家乡遭受了瘟疫,全村只剩下他们兄弟两个,讨饭讨到宋州城,又与哥哥失散了。师兄见他孤苦伶仃,便将其带回西川交于其老挑阴王抚养。故地重游,往事历历在目,真是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啊。”

说话的是客船上的两个人,他们立于舷伸甲板上等着靠岸。这时有一艘渡船从岸边驶离,船上传来阵阵悲切的哭泣声和唾骂声,“石头啊!我的儿。他达,衙门凭什么不管?丢了这么多孩子,这不是大事,什么是大事?”

“呸!气死人了,县令贪生怕死,胆小如鼠,非说是妖精作怪,让去请巫师老道,明明是土匪所为嘛,可怜我家狗儿啦。”听起来不只是一两个人在抱怨咒骂。

好像是撑船的在劝解着,“都白难过啦,这几天南岸不太平,丢孩子的也不是你们一村一家。白慌来,一两天后去花木兰祠的大门口认领吧,不会有事的。”

“哼!石头他达,你咋不吭声?都到这个时候了,你还怕什么?回村里召集人抢孩子去。”

“对!官府不敢管,我们自己来,冲进祠去打那些狗日的。”七嘴八舌有许多人在响应。

渡船摇摇摆摆地走远了,客船上的人还在望着,“发生了什么事?这里比我们成都热闹多啦。”

“无上天尊,好像是孩子丢了,大家去县衙报案的。”看正在交谈的两个人,右手边的是个道人,他中等身材,方脸长髯,浓眉大眼,怀里还抱着个白绒绒的小山羊。左手边的是个穿白衣的波斯僧,其净面无须,高大粗壮,容貌俊朗,有一双淡蓝色的眼睛。看他饰冠,披幅,束带,着靴,胸前悬挂一个银质的十字,全然是景教僧侣的打扮。

“朝云道长,我差点来不了啦。高骈去年出任西川节度使,他真乃大礼国的克星,未到任便吓跑了南诏顽敌。今年,他命我规划设计,欲筑成都罗城以加强防范。可又恐南诏来犯惊扰役夫,因南诏酋龙信佛,遂奏请朝廷遣我游行入南诏,言于南诏王,使其归附于我朝,仍许以公主和亲,以此化解恶蛮之患。”僧人不无庆幸地说着。

道士用手捋着羊宝宝的头颈,那小小羊儿眯起眼睛很是享受的样子,“无上天尊,这个主意好,化干戈为玉帛嘛,希望西川就此太平,百姓免遭刀枪之苦。其实贫道也险些来不了啦,本打算回昆仑山看望师父的,却收到师兄的飞鸽传书,说孩子离家出走了,一个人往勃海碣石看海啦,你说急人不急人?事关紧急刻不容缓,贫道下了高唐观,出瞿塘峡一路寻来,不想在洛阳遇到了你。”他眉头紧锁打着咳声,“这孩子被嫂夫人惯坏了,甚是任性,想一出是一出。他这一个心血来潮,惹得亲朋好友手忙脚乱地跟着找来。小小年纪跑出这么远,可不要出什么事呀。”

波斯人用手在额头、胸前、右肩、左肩画着十字,“皇父阿罗诃保守他,但愿没事。这孩子如此任性可不是一次啦,两年前先说要海水,又说要海螺,再说要鲨鱼,逼得马教友没办法,派他的徒弟们跋山涉水去勃海获取,着实地折磨人啊。”

道士有气斜了他一眼,“无上天尊,这都是拜你景仙所赐,不是你当年把他捡回来,交与拉巴子抚养,她顶在头顶怕晒着,含在嘴里怕化了,视为己出,也难怪,师兄婚后多年无子,盼儿心切嘛。”

景教僧人无辜地反驳道:“天尊呀,这怎么还怨起我来啦?咸通十一年正月,南诏大兵入侵西川,百姓纷纷入成都城里躲避,人满为患拥挤不堪。当时的节度使卢耽召彭州刺史吴行鲁为代理参谋,命其与前泸州刺史杨庆复做防守准备,招募士卒,选勇士三千人号为突将。突将骁勇异常,全城人等竭力死守,顽寇围至二月才散。这孩子的父亲就是战死的突将,他母亲病重,被人抬到我那石笋街大秦寺,可是送来时已经晚啦,就是我族华佗在世也是无力回天了。她临终时将儿子托付给我。我身为出家人抚养不便,于是将其送到灌口马教友处,谁会想到最后是这个结果?”

“靠岸喽!宋州城到啦!”船工大声吆喝着,客船缓缓地靠向泊位。

却不曾料到一条官船横冲直撞抢在头里,从官船上连滚带爬地跑下来一群婆子丫鬟,众星捧月般拥着位哭天抹泪的贵妇人,她们慌慌张张地钻进几顶轿子。

有个管家模样的男人在轿子后面高声吩咐着,“你们两个去县衙报案,告诉县令,州里司功参军事家的公子被妖怪劫走啦;还有你们两个白愣着,快去衙门禀告老爷呀。”然后这伙人像落水的公鸡一般,失魂落魄地向城里跑去了。

这时在埠头上已经站着许多人,都在焦急地等着船家落下跳板离岸登船。人群中有两个熟悉的身影,是蓝衣侠客和吐蕃小伙子。咦!安姆吉格桑是要回五台山的,怎么又来搭乘下江南的客船呢?听听他们的对话就清楚啦。

“小兄弟,你怎不早说?你叔叔确吉廓甲是跟华阳真人施肩吾入海求仙的喽,他那时**法甚是了得。施家一族人于二十多年前就在澎湖屿落了脚,现在真人改称栖真子啦。他有诗云,去去程何远,悠悠思不穷;钱塘江上水,直与海潮通。”

“久拉,澎湖屿在什么地方?”小伙子激动地有些发抖了,迫不及待地追问道。

“你随我回泉州,我用船送你过去。听你说还认识我的小老弟庄义方啊,我刚刚去了泰山青桐涧国公庄,见到了义方。”

听对方说庄义方回了泰山,吐蕃小伙子细加询问,“三哥从黔中回来了!也是,都两年啦,凭他那一身本领有什么使命完不成的?他怎么回泰山了,是回去看望秦大叔吗?”

蓝衣人顿时脸色严峻,表情哀伤起来,“他在家丁忧,为秦老爷子守孝。”

“秦大叔亡故啦?是患了什么病去世的?”这太使吐蕃人感到意外啦。

“是被奸人毒杀的,顺励兄弟查过是用的毒药土狼心。”小伙子听同伴将知道的详情说完后,不禁泪水夺眶而出,嘴唇不能自主地打着颤颤,“那是北疆的毒药,在中原并不多见,只有到皇宫里才有,能使此毒的一定来头不小。”

侠客看法相同地点点头,“是呀,义方也是这么认为的,凶手隐藏得非常深,据知情人提供的线索去查是大海捞针啊。而且这背后像是有张无形的大网,只要你一深入就被挡回来,开始锁定是刘邺干的,又无真凭实据,他一气之下,心灰意冷辞官回乡啦。”这时船家已经把跳板搭好,船上的乘客陆续下了船。

蓝衣人安慰着吐蕃人,“终归会水落石出的,义方一定能为秦老英雄报仇雪恨。他隐退泰山还有奇遇呢,在后石坞遇到了世外高人,在我那劈空掌的基础上创出了绝世武功,叫做降龙二十八式,威力无比呀。”

两个人正欲随人流上船,却被下船的道士拦住了,“慈悲,有劳这位善信,请问这附近哪里能雇到马车呀?”

蓝衣人和吐蕃小伙子在经过南城关时是看到有车主招揽生意的,便热情地指明着方位。两位出家人明晰后施礼以谢,胸前挂着银十字的波斯人说着“愿主天尊保守你”。

这边的吐蕃人对波斯僧景让颇为感兴趣,见他高大粗壮,容貌俊朗,还有着一双淡蓝色的眼睛,小伙子耐不住好奇便向同伴询问道:“久拉,这和尚是哪里人啊?他的穿着打扮怎么和别人不一样呢?而且不说阿弥陀佛,讲的佛号是天尊,那不是道长们常用的吗?”

同伴是泉州来的见多识广,“他不是佛教徒,是景教和尚,景教传自大秦,乃正大光明之宗教,来我大唐吸取释道儒之精华,与三者并驾齐驱,武宗灭佛前极为鼎盛,法流十道,寺满百城。驱僧毁寺后中原便见得少了,在我们沿海一带还能见到一些。”

听到有人赞美景教是正大光明之宗教,波斯僧本是个爱说话的人,自认为理应答谢人家几句,“天尊啊,这位真是我景教的知音呀,你说的一点不错。我景教来自大秦,由教主君士坦丁堡牧首聂斯脱里创立,因主张基督有神、人二性二位,不拜圣母,被视为异端,受到迫害,避难于波斯。秉承道无常名,圣无常体,随方设教,密济群生之教义布道天下,贞观九年,镇国**王阿罗本把福音从波斯传到长安,太宗派宰相房玄龄亲往长安郊外,迎接**王入城。太宗皇帝大加赞赏,说它是正道,详其教旨,玄妙无为。观其元宗,生成立要。词无繁说,理有忘筌。济物利人,宜行天下。皇恩浩荡拨下巨款,在京师义宁坊建立大秦寺,度僧二十一人,自此一发不可收啦。”僧人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慈悲,景仙啊!真是有福之人不用愁啊,现成的马车送上门来啦。”道士欣喜地指着疾驰而来的轩车,那是辆布满灰尘暴土的车子,一看就知道它经历了长途跋涉。

马车在他们的旁边勒住了缰绳,没等车夫在轮子下塞入轫木,一个身穿袈裟的干瘦男子跳下车来,这人长得好恐怖哦!若是好信儿揭去身上的薄皮,便是个干枯的白骨架子,瘦得连一丝肉都没有。

“疾行鬼!是到码头了吗?”车子里有个洪亮的声音在问。

“到啦!大舅,你们三位请下车吧。”听到外面的回话,随即车帘挑起现出个羌族男子来。

吐蕃小伙子只见他的背影,其头戴白色头帕,穿麻布长衫,外套一件无袖子的羊皮褂子,脚上穿着有鼻的云云鞋,腿上裹着牛毛制的毡子绑腿。男子掖了掖腰间的笛子,紧随其后探出身来的还有只体格高大的山羊。

羌族人背身一纵跳下车来,然后去扶后面的同车之人,对身边的干枯男子朗声吩咐道:“疾行鬼,去寻条渡船,我们休息片刻就过河。”相继钻出车厢的是两个吐蕃人,年纪大的穿件白色的袍子,中年男子的身上是黑白氆氇袍。

“日达木基,到南关码头了,我们可不能让他再跑啦。”年长的扶着朋友的手跳下车,然后对后面的中年人说道,“多吉,你还劝我不要来,你师父家里出了这么大的事,我怎么能坐视不管呢?我是你父亲,吃的盐比你走的路都多,有些事你还得听我的。”

身后的儿子嘟囔了一句,“那是你口重。”

气得长者一瞪眼睛,没好气地骂道:“你个混蛋小子。”

羌族同伴急忙从中劝解,“多吉次旦,你真是不知好歹。顿珠多吉大哥为我外甥的事操碎了心,放下部落里的事务,二话不说从北疆赶来了,他与中原人士交往多,正好能打听出消息。你这库赛鱼鳃说话不慎重,莫伤了你父亲的心啊。”说完他又反身上车,进入车厢里去找什么啦。

“顿珠多吉大叔!您来中原啦?”吐蕃小伙子惊喜地呼喊着,他快步上前行礼问候,“扎西德勒!”

“扎西德勒秀!”长者正是北疆四杰的老四,九曲罗萨,他同样是无比地惊喜,“格桑,是你小子!你找到你叔叔确吉廓甲啦?”

看小伙子沮丧的表情又追问道,“秦靖秦英雄和德吉单增公子都没有他的线索吗?”格桑失望地摇了摇头,但看到蓝衣同伴时又提起精神来,“现在没找到,但已有了些眉目,我正要跟朋友去泉州呢。”

“有眉目就好,路靠人走,地靠人种嘛。只要想找就一定能找到的,人有恒心万事成,人无恒心万事崩。”顿珠多吉充满希望地安慰道。

小伙子疑惑地看着同族长者,“对啦,顿珠多吉大叔,您大老远地来宋州,是有什么事劳烦您的尊驾呀?”

老者瞅瞅羌族汉子不无担忧地解释道:“朋友家的孩子走失啦,我来帮着找找。”

蓝衣人刚想张嘴说话,却被两声“日达木基”给截住了,呼喊的是那找车子的一僧一道。他们见到了刚刚钻出车厢的羌族人,那位手里握着一柄长剑,也睁大眼睛瞅着对方。他急匆匆地跳下马车,和向车前靠过来的两个人热烈相拥,他们聚到一起相互问着同一句话“孩子找到了吗”,当得到失望的消息后,又是一番的安慰和感叹。

“不过,据我大妹夫派来的人说,我那不省心的外甥在这宋州出现过,日巡、夜巡在运河的客船上打听到的。那孩子倒是机灵,发现暴露了行踪,便弃船登岸向亳州方向去了。景仙师父、朝云道长,平都山仙都观的人把这一带围住了,我想这次他是溜不掉啦。”

听到这么好的消息,大家都像松了一口气,又把话题转移到教育孩子上,一致认为灌口马王的妻子,也就是羌族人的二妹子太娇惯这个义子啦。

“多吉,快到后面把咂酒坛子取来!”说完他又急匆匆跳上车去,待他再次从车厢里钻出来时,手里攥着一把细长的竹管。

“酒来啦!”多吉次旦从车后面捧出个大酒坛子,这个吐蕃人的走路姿势与众不同,腿一蹬脖一伸就是一步,像是只刚刚离水上岸的小乌龟。

羌族人用浑厚的嗓音唱道:“来啊大家来,团团坐,团团围,团团围坐好唱歌。酒香了,酒甜了,底莫珠和玛木珠商商量量要敬神,敬天谢天恩,敬神谢神恩。”他反复地唱着请几个人围过来,然后启封将细竹管插入坛子里,“不唱山歌心不安,不喝咂酒心不宽,顿珠多吉大哥,你年龄最大离神最近,在我们寨子里以老人为先,自然你先喝。”

客随主便大家依次去吸,见这酒呈紫红色,醇厚味香,吸完再取来皮囊添水,再吸再添,直到味淡后抓食酒渣,几个人吃得心情舒畅,其乐融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