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贾家楼 > 第249章 第九部 第一章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

东明隶属河南道曹州,其北依南华,西邻长垣,南控冤句,东联州治定陶(荷泽)。传说秦始皇曾东巡至此,恰逢天降霾雾弥漫四野,搞得千古一帝晕头转向,不辨行进方向,耽搁了寻仙问药的大事,心烦意乱之际遂命地名为东昏。

太祖高皇帝刘邦开国伊始,在此立县延续旧习仍用原名。等到王莽篡国建新朝时恶其昏,别出心裁改为明。没等他自鸣得意够呢,有大汉宗亲刘秀光复汉室,理所当然要拨乱反正,又将名字改了回来。这改来改去,一时清醒,一时糊涂,当地的小老百姓还好说,一向是逆来顺受役使惯了的,没有脾气是怎么都行。却恼了无情冷血相煎太急的魏文帝曹丕,即位后索性废县不设,不劳神你是明,还是昏。还有西北远处的黄河跟着起哄,对人间的出尔反尔是义愤填膺,莽撞性情按耐不住,生起气来那还了得,今夕决口,明朝改道,断流漫堤闹得是不亦乐乎,使的广袤大地平添出大大小小的湖泊沼泽。

这县里就存有一处大湖,丰水季波光潋滟,芦苇丛生,水草丰茂,鱼虾肥美。风和日丽时,岸边杨柳迎风依依,春夏葱茏,秋冬婀娜,新条柔顺,老枝遒劲。南面紧临水畔有一村落,只因庄子里的住户大多姓单,心照不宣牢记彼此是单雄信的后人,故此理所当然地有了名称叫大单集。

村民们的心中都有个崇敬的去处,那就是水边的土封大坟,虽是个无有遗骸的衣冠冢,却是单姓子孙的精神寄托,每到寒食节前后,必定要在族长的带领下大祭一番。

可惜眼下是九月里,中秋节都已过去二十几日啦,坟前自然是冷冷清清,空空荡荡。还别说,刚刚有人来拜祭过,石砌的供桌上摆着瓜果和猪头,香炉里冒着未燃尽的缕缕青烟。

“师父!这里有果子吃。”沿着湖边的官道上奔来一个男人,估摸年岁在五旬开外,光着头,束着发髻,一身素朴衣裳,观其衣着打扮猜想此人生活并不阔绰。他虽已青春不在,体态仍很健硕挺拔,从气质上看像是行伍出身。

这人的背上还负着个病病歪歪的老头子,男人并没有看清祭奠之人,只见有三匹坐骑向西绝尘而去。主祭是谁对他并不重要,他的心思全在石桌之上,转眼间疾步来到桌边,毫不客气地腾出一只多毛的手臂,抓起石桌上的果子便咬,依他的吃相似有多日未曾好好进食了。

“喔呀,你怎么不吃嘎嘎?”背上的老者勒着声音,像在用嗓子眼来说话,他用手指着紧闭双眼的猪头。看他头戴白牦牛的皮帽,斜披长袖、束腰、大襟的红色氆氇袍,**着青筋暴露的右臂,足下蹬着绣有图案的花靴,一看便知应该是个吐蕃人。

老人骨瘦如柴,须发皆白,脸上的皱纹像用刀子刻过的一般,纵横交错饱受风霜。

“师父,我从今以后只吃素食啦,您不是教导我多行仁义、少杀生吗?我还要减去这身膘,才好学习轻功呢。”他说着拿起个李子递给老头子,“师父,吃李子。若是仿照贡士的品第把水果评个高下,依我拙见,李子应是榜首、梨第二、樱桃第三、橙子第四、葡萄第五。”

老头子却把吃食推开,颇为欣慰地夸奖他,语气却显得急促无力,“我不吃,没有食欲,吃也要吃新摘的。打从雪山下来,穿过草原,就觉得胸闷气短,浑身的不自在,你先把我放下来吧。”待男子搀扶着老人站稳后,年长的深深呼吸了两口长气,“你曾说的那些小马小羊不活剥着吃啦?好,这就对了,要以善为本,慈悲为怀。不能像在洛阳那样,随意在官道上架绝户网,将陷入其中的飞禽走兽悉数捕杀,城外的鸟儿都认识你啦吧?只要望见你,一定会成群地尾随鸣叫。张直方,我在灌口时,便听三师弟说起你与王知古的糗事,于万安山一次就猎杀了百余只狐狸,过分残暴啦,我途经洛阳就是想把你引回正途。杀气太重对你的官运不利呀,你如今在东都是什么角色?”

“小徒任昭王府司马,负责城内治安。”晚辈心虚地答复着,不时偷偷抚摸着额头与脸颊上的啄伤。

“是呀,你有差事要做,还如此任性弋猎,飞扬跋扈呢?”

对于责怪男子急忙解释道:“不瞒师父,我也是被生活所迫呀。您别看我在人前咋咋呼呼,趾高气扬的,我那是徒有虚表。当年先父带我镇守幽州,前后八年屡破犯边蛮族,颇有威名,是如今节度使白眼相公张公素无法比拟的。我扪心自问是有些脾气,但绝没有张公素那般性情暴戾,只是时儿贪几杯小酒,使性子惩戒士卒罢了,都是属下周綝、张允伸等人有意诬陷排挤。我携家小百余人逃回长安,先皇念我父子的功绩,封为金吾大将军。后来是命里有劫,误杀金吾使,又因体恤部下触犯律条,接二连三地被降职外放,现在沦落到王府司马的小官,一大家子的开销都等着这点薪俸,杯水车薪哪儿够用啊?小徒只能偶尔逮些猎物打打牙祭喽。”

东都司马情绪低落地叹了口气,“师父,您说,想我张直方也曾是叱咤风云的人物,武艺出众,智力超群,怎能苟且偷生地活着?佛祖保佑,让我在东都郊外遇见了您,见您那轻功我是佩服得五体投地,立志要拜师学艺,有了这本事,一定能东山再起的。就像我老母亲逢人便会自豪地说,这世间哪里有比我儿子更优秀的呢?”

白须老人抿嘴浅笑着寻个石凳坐下,从胸前的衣窝里掏出银壶、银碗,“可怜天下父母心啊,怎么是一个样子?严是爱,松是害,不管不教成祸害呀。都太惯着孩子喽!”

老人将银碗斟满酒,用右手无名指尖沾上一点酒水,对空连弹三下,口里念着“吽穷穷”。几碗酒下肚,精神恢复了不少,本来黑红的脸颊更加黑红了,他又取出个精致的银铃铛,忽紧忽慢,长长短短,摇出不同的旋律,同时吹出几声动听的口哨。铃声夹带着哨声,意想不到地引来只只水禽飞鸟,它们用喙啄来瓜果梨桃、莲蓬菱角,源源不断地放于其掌中。

东都司马见他嗑着坚果,眼望着泛起涟漪的水面自语道:“天灾不断,情形堪忧啊。”

男子马上加以肯定,“师父说得极是,自从同昌公主病卒后这老天爷就没消停过,先是前年豪雨不断泛滥成灾,接着这两年却滴雨不下,土地龟裂出了口子。朝廷内外都怨驸马韦保衡给害的,只因同昌公主在新婚第二年的中秋之夜,突然生病离开了人世。爱女长公主猝逝可心疼死了懿宗皇帝和郭淑妃,也吓坏了韦保衡,为了不让皇帝迁怒于自己,他开始了疯狂的诬陷与报复。先是控告御医们没有好生为公主诊疗,用药不当,以致延误了病情。致使龙颜大怒,将二十多名御医砍了头,还把他们的家族三百余人投入大牢治罪。姓韦的又与路岩勾结,诬陷包括驸马于琮在内的三十多个与自己素来不和的官员,硬说他们妒嫉韦家的受宠,而与御医串通,用药害死了公主。还牵连进去为此事敢于力谏的宰相刘瞻和京兆尹温璋,他俩一个被贬为欢州司户,一个降职为振州司马,那温璋伤心绝望之下服毒自尽了。”

老头子静静地听着,只是忧心忡忡地嘟囔道:“祸害,真是些祸害。老天也跟着凑热闹,不是涝就是旱,对于我们吐蕃人水草而居还好说,你们汉人面朝黄土背朝天,颗粒无收可如何是好?”

“是呀,减产绝收要了百姓的命啦,年初就有翰林学士卢携上言为民请命,奏报黎民已经断炊,竟以树叶为食,而州县仍督逼赋税,动辄鞭打;或租税之外,更加徭役。朝廷如不抚恤,百姓实无生计,请免除百姓所欠租税,停止各地征责,以待夏麦解困,并令各地出义仓储粮赈济百姓以度荒年。可去年登基的新皇才十三岁,贪玩无主见,全听宦官枢密使田令孜等人的左右,把良言全做耳旁风,搁置不理。如今夏麦又欠收,饥民无路可走,各地盗匪猖獗,又州县兵微将寡,加之太平闲散惯了,人不习战,每遇盗贼官军多是不堪一击,真是应了您的那句话,情形堪忧啊。”

远处传来敲锣打鼓之声,遥望过去那里有座龙王庙,庙前聚集的人们鼓乐齐鸣,正举行着祭祀仪式,为的是讨取龙王的欢心,祈盼上天普降甘霖呢。

“扶我起来,既然你下决心跟定我啦,我浑身乏力也正缺个帮手。去勃海(渤海)的路你熟悉吗?曹操所说的碣石你晓得吗?”

男子是一个劲地点头说熟悉。“师父,您忘啦?我曾在幽州做过留后,引路去碣石您算找对了人,它的方位我是再熟悉不过了。而且曹孟德的《观沧海》我打小会背,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您这是去看海吗?”提到勃海他是兴奋不已,讲起来是滔滔不绝。

老人揣起银壶、银碗,心情不悦地抱怨道:“海有什么好看的?不过是有浪的海子,我们松州的海子还好呢,五颜六色的,犹如仙境,我是去勃海取海水。”

“师父,海水哪里不能取?非得碣石的吗?东海的还近些,也好省下时间去洛阳我家调养身子。”铁了心要学艺的男子殷勤建议道。

“哼哼,海水一定要那里的嘛,我松州鸟嘴强巴赤烈说到做到,不能取巧失言不讲信义,就让我们好好地惯着他吧,哈下腰让我上去。”男子重新将他背起,一溜烟地向北面的南华山跑去了。

再说方才祭祀完离去的三个人,他们虽然来到这东昏,却没像始皇帝那样没了主意,而是目标明确地直奔向西。从大单集出去八里,坐落个不大不小的庙宇,看庙门的匾额上写着“开元寺”。

这开元寺在神州大地不知有几百几千座之多,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9年),唐玄宗颁旨在全国曾经发生过重大战争的地方均建寺一座,以年号“开元”命名,为的是超度阵亡将士的英灵。可以说,哪里曾发生过惨烈的大规模战争,哪里就有开元寺。

三个人在山门外下了坐骑,见两扇木门关得严实,庙里静得无声无息,只是偶尔从院子里传出雀儿的鸣啼。其中一位体胖肚圆、粗壮有力、长着铁青脸的汉子上前去推,大门却纹丝未动,看来里面是插着栓的。

他闭上一只眼睛,用另一只扒在门缝处向里面张望,看那大殿宏伟,庭院幽深,静静悄悄没有人影。

而红发蓬松扎拢于脑后、瘦小精炼的同伴却没有耐性,他紧扣门环见里面无人回应,便抡起拳头使劲擂击,只震得门板咚咚作响。

“阿弥陀佛,来啦,来啦!饶了贫僧那门吧,看来还是个急脾气。”随着高声念着佛号,有人在门里解释道,“善哉,外面的施主,庙里有事,今日闭寺不受香火,若要拜佛还是改天吧。”

“快开门!我们不是来拜佛的,有事要问你。”红头发理直气壮的嚷着。

“施主有什么事吗?”和尚并未轻易抽栓,仍然小心翼翼地问。

“找人!黄巢在庙里吧?”来人提高嗓门信心十足。

出家人反而回答得轻声细语,“哪个黄巢?从来未曾听说过这个人啊,你还是去别处找找吧。”

“诶!你这和尚,怎么口打诓语?他明明就在寺里呀。”出人意料的否认惹得红发人恼了。

“善哉,施主一定是搞错了,我这庙里什么巢也没有,还是请回吧。”里面是不卑不亢地回绝他。

“二哥,他在撒谎,和尚在和人挤眼睛呢。”扒门缝的那位看出破绽。

“快开门!我要见我兄弟。黄巢!我是你单二哥单旺啊。”听说出家人使诈,他不管不顾地扯着脖子大喊起来。

“俺娘来!你个半吊子,不要吵嚷,让人听见可了不得。”就听门内有急促抽栓的声音,那嵌着铜钉的大门让人从里面猛得拉开,一个瘦瘦的和尚挥舞着宽大的袖子冲了出来,看来出家人是真的急了,“白跟俺胡落落了!小小子,帮我把这些瞎包赶走。”

紧随其后跟出个壮小伙,不是说他身材有多么魁梧高大,只看那裸露的右臂,一块块一颤颤的肌肉就令人刮目相看。这又是个吐蕃人,裘皮袍子斜披着,脱下的袖子系在腰间,头上未戴帽子,乌黑油亮的发髻梳成辫子挽做一盘。

小伙子非常有礼貌,向门外三人欠身施礼道:“扎西德勒。”

那来人之中只有一个方士模样的相应还礼,他中等身材,衣服穿得臃臃肿肿的,显眼的是那又大又圆十分突出的红鼻头,满身散发着酒糟气,双手攥着一卷古籍,大大地书写着“抱朴子”三个黑字。

“卡里呸。”吐蕃小伙接着又说道,这一句虽不晓得啥意思,可从手势上能明白人家是要送客啦。

“你呸,我还呸呢,呸,呸!瞪眼说瞎话。”红头发兄弟什么时候受过这般羞辱,恼羞成怒上前理论,理论不通动起手来,虽说较年轻人气血不足,却技法老道,又是左右夹击,眼瞅着吐蕃人双拳难抵四手,招式乱了分寸,一不留神被打倒在地。那两个已近花甲之年的老人却为老不尊,不依不饶,人家刚一起身就使绊子,令其重又被撂倒。

还有那个大红鼻头也狐假虎威,上前揪起人家的辫子,添油加醋地讥讽道:“你真菜。”

小伙子忍无可忍无法再忍,鲤鱼打挺跳了起来,“欺人太甚!”原来他会说汉话。只见他越来越重地深呼吸,同时运动三脉七轮,一股焦糊之味充斥庙前,两手阴阳交替前后轮回,青筋暴露,双目炯炯,若是横推一掌定让三人骨断筋折。可出掌之际却转了方向,一柱气浪排山倒海之势击向庙左的大柳树,雷鸣般的巨响地动山摇,那几人合抱的树干被瞬时掏出个大窟窿,惊得在场的几个人目瞪口呆,暗暗咋舌,心有余悸。

“格桑,不愧是医生,手下留情大爱无疆啊。卞师父,这几位是我的长辈,不是外人。都住手啦,大家不要伤了和气。”从院子里快步走出个中年男子,从面貌上看有五旬的光景,一丈高的伟岸体魄,身袭英雄大氅,头大如斗,一字眉浓密似墨,柳叶细目眼光若芒,光着头,发丝稀卷,两鬓微秃。

“我只练到三层功力,使出来是为了警示他们一下。”

“哦呦,善哉,贫僧还以为你们是官府的探子呢,原来是老相识呀。”两个阻挡者为自己的行为辩解着。

红头发没有理会他们说什么,只顾大笑着迎向男子,“黄老弟,哪里有什么前辈呀!你是六辈叔的徒弟,论起来我们是兄弟。以后不许叫前辈,要喊我二哥才对。”

“若是从我师父张处让那里算起,你们当然是长辈啦。好!我们以后单论,称你为二哥。”宾主开怀大笑携手步入庙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