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贾家楼 > 第243章 第二十七章 保你真的假不了,假的早晚露马脚。

这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养育之恩比海深,望子成龙谁不愿?平安命长才最真。老牛舔犊催自立,一踉一跄挺直身,惟恐烂泥不上墙,常把阿斗挂齿间。王金对这个小儿子是恨铁不成钢,已经到了伤心欲绝、心灰意冷的地步,可后来阴差阳错,时势造英雄,就是这个王建,却大有出息,成了前蜀英主流芳万世,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先说义方和单涛伯伯回了望浮驿,行路中大和尚来了兴致,提议要比比脚力。还真没看出来,玉昙和尚不光有点石成金的本事,这神行轻功也很高明,虽然已上了年纪,可步履依旧稳健有力。

见他将两只肥大的袍袖前后甩动起来,活像只清明二侯穿行林间的田鼠,似突然间肋生双翅遥遥领先跑在前面。

义方背负着那只大木箱,不敢使其大幅地颠簸,尽管运用全身功力,也只能勉勉强强地不被甩远。

就这样你追我赶之下,掌灯时分老和尚已经奔入了驿站的院子,“哎呀!又来了个和尚,快来人啊,不能让他劫走同伙。”有看守的伙计大声喊叫着。

这一嗓子还真有效果,从各个房间窜出来几十号人,有运车的乞丐、本站的驿卒、投宿的官吏,几乎能行动的都没袖手旁观。

“这年头真是世风日下,庙里的和尚都出来作妖了。”

“是呀,仁兄,先是来了三个下泻药的,又来了四个放火的,出家人不在佛前参禅礼佛,到处偷鸡摸狗,惹是生非,真是太不安分啦。”

对话的是两个刀笔先生模样的文官。

“贼和尚在哪儿?要来就一起来,怎么还玩起车轮战术啦?”刚从屋里闯出位军爷,他正往袖子里伸着胳膊,“呦!这不是荆南的二位上差吗?牛县丞、马主薄,你们二个手无扶骥之力的文弱书生,也出来打哈哈凑趣,站脚助威啦。不会是看和尚好欺负,趁机撑一回英雄好汉当当吧?”随即睁着一双虎目毫无顾忌地盯着对方,更是双手叉腰报以放肆地大笑。

被蔑视的主薄不满意地反唇相讥,“苏少府,说的是哪里的话?缉拿罪犯、维持治安,不光是你县尉的职责,我们同样有份,特别是对这些违背佛法清规的败类更不能手软。可不像你们淮南人,对强盗卑躬屈膝,奴颜媚骨,桂林戍卒过境时是既送辎重,又赠盘缠,使其羽翼丰满,有了招兵买马的本钱,不知令狐相公是怎么想的?真是养虎为患啊。”

说得那县尉脸上挂不住了,一阵儿儿红,一阵儿白的,恼羞成怒反击道:“淮南现在是马举当家,令狐绹已经调到洛阳去了,他这个人谨小慎微,瞻前顾后,老是怕犯说道,总想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可你们荆南节度使崔铉呢,也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主,不遵朝廷命令严兵把守要害,引发庞勋他们的怀疑猜忌,顿生歹心蓄意谋反。一点不冤枉地讲,他崔铉就是徐州叛乱的始作俑者,若是没有他,庞勋之流也不会铤而走险。”

“一派胡言!徐州戍卒自桂林擅离职守,一路抢掠北归,我们崔老相公为荆南百姓着想,布兵严防何罪之有?总比令狐绹鼠目寸光、误国害民要好。桂林兵变甚过银刀军之祸,有脑子的都看得出,朝廷是不会就此罢休的,徐州必有一乱,庞勋等匪首做鱼死网破状也无济于事,最终是咎由自取,置万劫不复之地。”县丞一针见血地指出事情的根源。

县尉本想继续说下去,可满院疯跑的老和尚不容他再讲,像一股劲风席卷而过,撞得三个寄宿的官吏东倒西歪站立不稳。

“嗨!这老和尚活像只大老鼠,吱溜溜乱躲乱藏,驿站里这些多人竟然拿不住他。”心有余悸的主薄扶着墙站了起来。

“是呀,他的武功可比前两拨强得多呀,会不会是他们的师父找上门来啦?”惊魂未定的县丞抱着廊住喘着粗气。

县尉抹去嘴角的泥土,一轱辘爬起来,跳着脚张牙舞爪地指挥着,“听我的!大家不要在后面撵,把四周都围上,往死里打他,看这老家伙往哪里跑?”

大家还真听他的,从四面围拢起来,挥舞手里的棍棒步步紧逼,仗着人多把老和尚堵在当中无路可逃,还有人扯着嗓子嚎叫道:“打折他的腿!别像他的同伙那样行凶放火。往死里打!这些人是毛贼,不是真和尚。”顿时院子里的喝喊声响成一片。

“大家住手!莫伤了我伯伯。”义方这时也奔进驿站。

“是侯爷!”

“十方侯回来了。”

听说这个出家人是其伯伯,并不是想像中的盗贼,所有人自然放下武器以礼相待。

“这是怎么回事?我走之后这里又发生什么啦?”庄义方放好箱子向手下加以询问。

任会、任中哥俩不仅禀报了那三人假和尚的所作所为,以及后来的一伙强盗把箱子、马匹抢走的经过,还绘声绘色地接着讲下去。原来,把三个盗贼关进柴房之后,没过多久又来了四个,看样子他们是来搭救同伙的,弄不明白为何都伪装成和尚?

文邃禅师走过来感叹道:“阿弥陀佛,亵渎佛祖,罪孽深重啊。其中一个还冒充杭州贯休和尚,贯休和尚也是说假扮就能假扮的?”

玉昙和尚是打小看着贯休长大的,听有人假冒师侄很是不以为然,“哈,有此等事?冒充谁不好,偏偏是贯休,不妨让他画幅罗汉,不就真相大白了嘛。”

“善哉,是啊,小僧正是这么做的。回房间里拿了三宝,又找来块麻布,让那领头的画张罗汉像以验正身,他倒是没有推辞,可一落笔便真相大白了。你们看看,假贯休把啰怙罗尊者画成什么样子啦,小僧还从没有看到过这般相貌诡异的呢。”说着他从袖子里掏出一幅佛图来。

“哦,假和尚画的?这是十六罗汉之中的啰怙罗尊者。”单涛接过麻布仔细辨认,“栩栩如生,古野之貌,不类世间所传,这是真品呀!是贯休画的,我师侄在哪儿呢?”

没想到还真是贯休本人,文邃禅师无地自容地指着东厢房告之,“善哉,那是真的贯休和尚喽!小僧才蔽识浅,有眼不识泰山了,他们七个都押在房里呢。”

此时的东厢房内也没闲着,贯休和尚正数落着五个师侄,“阿弥陀佛,悟行,你在五观堂摆筷子摆习惯了吗?你是来救我们三个的,跑去饭堂干什么?难道他们能发善心,放我们去用餐吗?”

“师叔,我也不晓得怎么回事?可能是一天没吃东西了,闻着香味就溜了过去。刚进屋人家就喊,投巴菽的和尚又来了。”瘦瘦的僧人低着头郁闷地说。

贯休见他那自责的样子不忍再说,又一本正经地指着另一个,“还有你,悟通,我看你那知客寮是白呆了,一点也不长进。你是来救人的,不是来安排游方和尚挂单的,爬个后窗,听个门缝也就是了,竟然大摇大摆地往里闯,谁见了不起疑?”

“师叔说得是,我当时搭错了劲,看各个屋子人来人往,里出外进的,恍惚以为是在荐福寺里做知客僧呢。”满脸和气的悟通为自己的愚蠢辩解着。

“更可气的是悟能,哎,悟能哪里去了?”贯休一不留神找不到积香厨管事的啦。

可那胖和尚天生的童心未泯,躲在高大的悟明身后呵呵地笑出声来。“还有脸笑!我们三个险些被你烧成舍利子。你办事如此粗心,放火前也不查查柴房里有没有人吗?亏你还是荐福寺八大执事之一呢。”

对于师叔的责备悟能只是憋不住地笑,不时用肉嘟嘟的胖手捻着身上的僧衣,这套新的是贯休换给他的,“师叔,你们在棚子里面喊救命的时候,我不是起劲地喊人了吗?谁知道你们被关在那里呀。嘻嘻,他们问是谁放的火?我告诉是我放的!他们起初还认为我在开玩笑。”

“阿弥陀佛,放火是犯戒,你知不知道?你还笑!出家为僧就要一切恶事不去做,奉行一切的善事,清净自己的心意去修行。可你却去放火烧人家的房子,师侄,我是很为你担心呀。”贯休和尚痛惜地看着晚辈。

“有什么好担心的?他是为自己吗?是为了救人啊!是为了让驿站里的人不再造业障呀。这个放火的主意是我出的,火也是我点的,我不过是借用了他的火石。你这和尚不要看不惯,你所说的戒定慧是神秀的观点,我却听说六祖惠能与他不同,应该是心地无非自性戒,心地无痴自性慧,心地无乱自性定,不增不减自金刚,身去身来本三昧。”

“善哉,说得好!大师不愧是得紫衣的大德呀。贯休,真的是你,一看那罗汉图就是你的大作。好好的不在灵隐寺修行,跑到这洞庭湖落草为寇啦?”玉昙和尚正带着大家走进来,他欣赏地打量着说话的头陀。

“咦,这不是罗隐吗?你怎么会在这里?还穿着袈裟,哦,是看破红尘出家啦!”紧随其后的庄义方吃惊地瞪大了眼睛,他同时发现另几个和尚也有些眼熟。

在场的人们闻听罗隐的名字也都惊呼道:“他就是长着圣贤嘴的地仙罗隐?”

对方同样感到十分意外,这人长得瘦是瘦有横肉,黑是黑放光辉,实在有那么点着急了,又黑又瘦且脸上皱纹纵横,让人一看绝不会信他正值盛年,误以为此人已过半百。“什么仙不仙的,只是碰巧说中罢了。原来是三少爷啊,听秦老爷子讲,你奉旨去南边庙里上香喽,都离京一个多月了,怎么才走到这里呀?”此人正是滞留长安、屡考屡败的书生罗隐,他是贾家楼的常客,赊账赊得自己都记不清啦。他与义方是同年所生,闲暇无事时彼此很谈得来。

“罗隐,你近来遇到皇上了?没有奇遇偏得,紫衣从何而来呀?”义方最关心的是他何时出家为僧的,而且还身披紫衣如此显赫。

“义方,开什么玩笑!皇上整天呆在大明宫里花天酒地、醉生梦死的,我个穷苦白丁了然一身,无依无靠飘无定所,怎么会有机会遇到?他晓得我罗隐,我罗隐还不稀罕见他呢。”好大口气说出此等大逆不道的话,若是被别有用心的人听去,是够这口无遮拦的书生喝一壶了。

“你先别说旁的,是在哪座宝刹皈依三宝的?”义方知道他要信口开河,立即截住话茬询问道。

“皈依三宝!哪儿有的事?义方,你是喝醉了不成?我们几个可一天一宿水米未进啦。”听说这七个人还饿着肚子,十方侯马上让手下人去取些吃食,让丑书生他们先填饱肚子,罗隐迫不及待地在后面高声叮嘱着,“有酒没?拿些压压惊,别忘了拿肉,他们还真把我当和尚了。”

不大一会儿,饭菜都端上来了,真和尚们自然是吃素的,唯有罗隐像见到了亲娘舅,端起壶便喝,夹起肉就吃,还时不时地吮一下手指上的油汁,看着他那狼吞虎咽的吃像,真是津津有味大快朵颐。

“嗯呐,你们几个瞅啥?打个饱嗝出奇呀!”罗隐吃得有些急了,大声地打了个饱嗝,他发现荐福寺的和尚们用异样的目光看着他,“看你们这小眼神,是嫉妒,还是忌恨呀?见我吃得香别嫉妒我,自己吃不上也不要忌恨我,要忌恨就恨那个多事的梁武帝萧衍去。你们这些出家人啊,本可以吃肉的,却偏偏戒了吃素,总想要与众不同,标新立异,五戒、八戒的让人看着有多么另类。要我看,区别的办法不是剃光头,别忘了天下还有许多秃子呢,最好是在你们身上留些记号,一眼就认得出是和尚,除了光头哪里还显眼呢?看来看去,只能在头顶做文章啦。我是累了,办法让后人想去吧。”

看屋子里的僧人们都露出鄙视的目光,他赶紧转脸向义方发出感慨,“三少爷,说句心里话,我穿上这件袈裟便时来运转啊,真有些爱不释手嘞!此次回乡一路之上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上至官员财主,下至平民百姓,都把我奉为上宾,热情款待,有求必应。这不,前几日还从县令那里要来五头大肥猪,与村民们美美地吃了一顿。半路上有家大户杀鸡宰鸭地办对岁酒,见我路过横竖请进去入席,主人还要讨宾客们的吉利话,为此做了满桌的‘酸菜’,什么甜酸鲤鱼、甜酸排骨、卤酸扣肉,真是五花八门,酸到了极致。可我哪里知道这是取‘儿孙满堂’之意嘛。财主是一个劲地问,这味道是不是酸多呀?众人七嘴八舌地回答他,酸多!酸多!财主一听‘孙多’这阿谀奉承的吉利话,直乐得眉开眼笑。当他无比期盼地问及我时,正巧我在吃卤酸扣肉,那是真叫个酸,忍不住大叫‘哎哟!酸死了!’,不出意外这又应验了,宴席还没有散,财主的孙子果真死了,一场庆喜的对岁酒,竟变成了晦气的丧家酒。你说恨人不恨人?”罗隐像讲故事似的,把人命关天的事说得轻飘飘。

义方直言挑理道:“罗隐,你怎么能这样?人家好心好意邀请与你,只是为讨个吉利,彼此无冤无仇的,却平白无故害了人家小孙子的性命。”

丑书生抿嘴咽下口酒,诡秘地看了义方一眼,“都说你十方侯是天底下最有情有义之人喽,为了条小生命看把你给急的。我罗隐也不是铁石心肠的坏人,知道了其中的原委,便立刻补救说‘十殿阎王都不要,天子娘娘送回家’。此话一出,只半盏茶的工夫,那孩子就苏醒还阳了。”

众人这才缓了口气,都埋怨他怎么不早说?使大家跟着提心吊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