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贾家楼 > 第226章 第十章 团圆莫作波中月,洁白莫为枝上雪。

“叔,你此次进京是来寻亲探友的,还是趁着寒食节祭奠故人的?”坐在刘锐身旁的尚书郎关切地询问道。

前左拾遗手捻念珠叹了口气,“长安是我的伤心之地,我一看见那宫墙和殿脊心里就堵得慌。自从辞了华阴令后便决心归隐山林,远离那些卑鄙龌龊、昏庸无耻,你叔我信佛啦,一心向佛清心寡欲,俗话说眼不见心不烦。嗨,还是心不静啊,一提到国家社稷就忧心忡忡。这不,应他所邀一同进京送几卷书,这书对我们大唐是极其重要,犹如至宝,其中详实记录了黔、泾、巴、夏四邑的地理物产、风土人情,乃樊老弟实地考察呕心沥血之作。”

“左拾遗是一心为国,耿直无私之人啊,有昔日魏徵之风,敢于不畏权贵,犯言直谏。”李频赞赏地评价道。

郑仁规年轻压不住火气,颇有些愤愤不平地直言,“刘锐叔,你这性子就该当拾遗,眼睛里容不得半粒沙子。譬如皇上欲提拔令狐滈为右拾遗的事吧,满朝大臣瞻前顾后,畏手畏脚,都装哑巴视而不见,就你站出来伸张正义,坚决反对。到头来,公理是维护了,却经令狐绹的一通花言狡辩,强词夺理,也是圣上有意护短,你落得个贬官外放的下场,人家照样升官为詹事府司直。我就想像这么个搞法,以后谁还愿意做含冤受辱、心痛欲碎的屈原啊?前辈,你说是不是呢?”尚书郎哪里晓得,他的这位前辈的岳父姚合跟令狐滈的爷爷令狐楚是莫逆之交,他们两家多有往来。作为女婿的李频见同僚提及令狐滈的事,还问自己的看法,只是敷衍地嗯嗯了两声。

刘锐直述己见阻止其说下去,“大公子此言差矣,做为左拾遗,捡起皇上遗漏的决断是职责本分,而且针对令狐滈为右拾遗之事,直言进谏的不止我一个人。还有起居郎张云、谏议大夫崔瑄,都是一个意思,认为长安尉、集贤校理令狐滈为右拾遗不妥,其父令狐绹为宰相时,家无子弟之法,恃父秉权,恣受货赂,以父居相位,权在一门,布衣行公相之权,人号‘白衣宰相’。又依郑颢之亲,骄纵不法,日事游宴,货贿盈门,中外为之侧目无敢措言。以至求请者诡党风趋,妄动者群邪云集,每岁贡闱登第,在朝清列除官,事望虽出于綯,取舍全由于滈。喧然如市,旁若无人,权动寰中,势倾天下。更为可恨之处,于国家安危而不顾。最恨其取李琢钱为安南经略使,致使为南诏攻陷交趾埋下祸根。及綯罢相作镇之日,便令滈纳卷贡闱,借门生裴坦为知贡举之机,轻轻松松榜上有名,天理何在?岂可以父在枢衡,独挠文柄?国家事大必须仗义执言,可结果呢?贬张云为兴元少尹,我为华阴令。上言论谏还少吗?皇上一意孤行就是不听,一腔热血换来的是一瓢冷水,使忠良之士伤透了心,但是我们不后悔!”前任左拾遗动情地向西抱拳道,“太宗有诗云,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勇夫安知义,智者必怀仁。做臣子的就应该肝脑涂地为国为民,是非曲直自会有后人评说。可惜当下像魏谟、周墀那样的正直大臣是越来越少了,先皇留下来的旧属遗老,不是年迈,就是离世,后来提拔的权臣新贵又多不济事。真担心皇上被这群邪恶弄权之人、碌碌无为之徒所蒙蔽,浑浑噩噩就此下去,游宴无节,不思朝政,一心贪图做个奢华享受的太平皇帝,大唐的千秋基业岌岌可危呀。”

“佩服,佩服,不亏是做过左拾遗的人,受了天大的委屈,一样是忧国忧民啊。老弟,你所讲的乃肺腑之言,绝不是危言耸听。我老吃姚合在世时苦于官场的混沌,总怀有闲居山林、耕钓退隐的心思,可怜身不由己随波逐流,但也是持着一种隐世的态度,大隐隐于朝。”方干很是自豪地看着师弟,“老吃一路走下来不容易,那时的朝野环境比现在的要好,你们看最近几年的宰相,哼哼!曹确、杨收、徐商、路岩之流,不是碌碌无为之辈,就是爱财如命的主。更有路岩拉帮结派,招纳贿赂,奢肆不法,纵容下属。更有甚者,他上表获准,今后被赐死的官吏要割取喉管做为验证。以至于长安的孩童都会唱,确确无论事,钱财总被收。商人都不管,货赂几时休?四个人的名字都藏在里面一齐骂了。”

刘锐的心中还是有杆秤的,他道出了自己的看法,“自作自受。杨收成于宦官,又败于宦官,不知收敛,贪婪成性。其女嫁于尚书右丞裴坦之子,资送甚丰,器用以犀玉镶饰,过于张扬,后又得罪了提携他的大宦官杨玄价,被贬为宣歙观察使。其中曹确应另当别论,居相位能廉俭贞苦,他还是管点事的,曾屡谏皇上擢用乐工游宴,劝谏撤回乐工李可及为左威卫将军的圣命,虽然未起作用,但还是说了嘛,总比徐商、路岩要强得多。”

“咳,有菜来咯!这么多本本哈,往哪点放哦?”一个矮胖墩实的中年伙计端着托盘送上菜来,都是些冷菜卤味,做工精细,“师兄儿,有馕,整不整?”伙计好意地问讯道。

“馕啊,昨天做的吧?那就来十个。”

见李频决定后矮胖子露出笑容,一个劲地点着头,“要逮?要逮。”

穿着南昭衣裳的男子把一摞子纸张搁到托盘里,“把这些没用的草稿拿去引火吧,还有这几卷书。”

刘锐一把拦住朋友的手,将草稿从盘中抢回来,“不可,可把这几卷书的内容附在《蛮书》的后面,让人看得更加详尽。而这些草稿不可使其燃火化灰,烟消云散,那就辜负了它们的承载啦,拿去埋了,让它们入土为安吧。”看来老左拾遗还有葬书的习惯。

“你这书里写的是南方蛮夷的事吗?”李频想要转移大家谈论的方向。

叫做樊绰的那人自豪地点了点头,“黔、泾、巴、夏四邑民情。”

“其中南诏的部分最有价值。”刘锐以极其钦佩的目光看着朋友,“吐蕃大将论恐热被尚婢婢部将拓跋怀光所杀,凉州也为金吾大将军、河西十一州节度张议潮命侄子张淮深收复,又令回鹘首领仆固俊克复西州、北庭、轮台诸城,眼下边疆最大的威胁是南诏。安南前都护李涿为政贪暴,强买洞蛮牛马,一头仅付盐一斗;又杀洞蛮酋长杜存诚,致使蛮人怨怒。后来多亏启用王式平定安南,得以暂时的太平,裘甫暴乱又不得已调其移镇浙东。南部各州后继者多不济事,又恰逢南诏劝丰祐大王过世,其子世隆立,此人好大喜功,贪婪成性,与大唐交恶。还自称皇帝,国号大礼,改元建极,燃起战火,遣兵攻陷播州、邕州,占领交趾。李鄠、段文楚、李蒙、李弘源、王宽相继治安南,或是志大才疏,或是中饱私囊,只落得损兵折将均无建树。”

“也不乏蔡袭这样的忠勇之士,老实个鬼火绿!不是贪虐多诈的蔡京釜底抽薪,故意上表裁减戍兵,安南怎会二次陷于贼手?”樊绰满怀悲愤地怒斥道,“城中缺兵少将,救援未至,交趾城最终陷落。蔡袭左右皆死,徒手力战,身中十箭,遂溺海而亡。我一介书生,奉令携都护印浮富良江逃脱。荆南将元惟德更为壮烈,突至海边无船可渡,遂折返城中与蛮力拼,将士四百人战死。可歌可泣呀!”说到悲壮处他激动得眼噙泪水。

“干将能臣之中康承训也算一个吧,他有邕州大捷之功嘛。”方干感到自己或多或少了解些战事。

李频知道内情,低声告知师兄,“你要说骁卫将军高骈我倒是认可,那是足智多谋的大功臣,克服万难夺回交趾。康承训嘛,那是个草包庸才,还是个见利忘义的小人。邕州哪里来的大捷?杀敌几百算得上大胜仗吗?还是在他压制不准的情况之下,增援的天平军小将据理力争,夜袭敌营成功,被其吹嘘成天大的胜利。尤为可恨的是奏功受赏的人,皆是承训的子弟亲属,反而烧营将校无人升迁。”

“你个龟儿子,浪个搞的嘛?买字买到劳资酒楼咾,又要赊账噻?”矮胖子伙计拎着托盘正要回后厨去,却见从大门外走进个读书人,此人大摇大摆无所谓的样子,身上只穿着内衣,外衣不知丢到哪里去了。看他又黑又瘦,且脸上皱纹纵横,天庭偏,地阁削,口歪斜,鼻子塌,皮肤粗,猴狲脚,吊眼睛,神气散,远观似土地侧边站立的小鬼,近看像破落庙里雨淋坏了的泥菩萨,全身只有一付白牙整齐洁净。这家伙的长相真不显老,二八弱冠和八二耄耋没有多大的区别。

“陈敬瑄,天冷,到你们店里讨杯酒喝。”那人理直气壮没有丁点低三下气。

“凭啥子嘛?罗隐,你娃儿三张纸画个人脑壳,好大的面子哟。”伙计不屑地说着风凉话。

“嗤,陈敬瑄,你个伙计跑堂的,我罗隐吃你的,喝你的啦?贾店主可怜你,想你背井离乡,否则你还不是露宿街头吗?你像个大将军似的,往那儿一戳,横挑鼻子,竖挑脸的。记住,你充其量是贾家楼养的的一条狗,别看你弟弟是大内太监,目前还不是神策军中尉呢,只是个小马坊喂马的。”破落书生越说越来气,嗓门也是越来越高。

“哎呀,这不是罗才子吗?和谁斗气呀?”从楼上快步下来个老员外,中等个子圆嘟嘟的。且看他,头戴员外方帽,上下满是绫罗绸缎,珠光宝气,鼓眼泡、圆脸盘、肉头鼻子下胡须刮得溜光净,一看就是个见多识广,八面玲珑的主。

“呵呵,贾店主啊,你看你的伙计,太不懂得礼貌啦。”罗隐见是酒楼的主人,不得不压下了火气,像是跟老朋友诉苦似的,“也怪我这段日子时运不佳,春闱再次落榜,卖字又没有生意,实在手头太紧。几天前,把外衣送到质库去换饭吃啦,开春了忍一忍,不穿也不打紧,莫要笑我,穿得少反而凉快轻便。今天寒食节,身无分文,饥肠辘辘想赊个账讨口饭吃,进了好几家店,店主人都像是前世欠他钱似的,没个好气。没好气就没好气吧,明日我就要返回家乡啦,再也见不到我喽。”他看来是真得憋屈,情不自禁仰首哀叹,“天哪!我前世作了什么孽了呀?老天爷,你就下点面粉给我吃吧,求人难啊。”

店主人用眼神示意伙计退下,轻拍读书人的后背安慰道:“以后遇到难处来贾家楼嘛!有我贾达发在,还能让你饿着?和个伙计发脾气,至于吗?他是个粗人,只会烤烧饼,没念过书不懂事,你别和他一般见识。”随即向着后厨喊道,“三儿他媳妇,准备一壶酒,切一盘子酱肉,给罗才子暖暖身子。”说完引着罗隐到后厨去了。

他们进了里屋看不见楼外,大堂里的食客却瞧得清楚,透过窗子望出去,外面是飞沙走石北风呼啸,灰蒙蒙的天上骤然飘下了白茫茫的雪花。“春天了,还下雪?”每个人的心中都发出了相同的疑问。

“好大的雪呀。”从楼外进来两个人,一个中年男子搀扶着个老人家,老人家不修边幅,粗衣粗褂,头罩折角巾,笑咪咪的一张脸。他正一边抖落着身上的雪花,一边发出由衷的感慨,“团圆莫作波中月,洁白莫为枝上雪。月随波动碎潾潾,雪似梅花不堪折。宪儿,凡事要讲求实际,不要徒务虚名,美景能当吃当喝?明日的长安街头又不知道有多少冻死骨喽。”

“父亲,是面粉吧?不是雪。”做儿子的捏着一小撮仔细辨认着。

老人经他提示也拿了一些在眼前细看,毕竟年事已高眼神不济了,只得放到嘴里抿着尝着,“嘿,真是面粉呦。怪事,怪哉!”

“老人家,说得不错!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丰年是酒酣饭饱、围炉取暖的富人大贾们的事,赋税重负、食不果腹、衣不蔽体、露宿街头的贫苦之人还是少些的好。我这外衣送质库送早喽,还得挨冻。”刚才那个读书人正往外走,望着窗外纷飞的白雪抱怨道,桌边的几个人心想他这酒喝得也快。

“兄台,那不是雪,是面粉呀。”搀扶着老人的男子纠正他。

“笑话,谁见过天上下面粉啊?难道是禁苑太仓的仓盖子被大风掀开了,面粉刮到了天上?还是说的是段成式《酉阳杂俎》的新段子?他已经过世多年了,是从阴间给你鱼传尺素来啦?”丑书生像是听人说笑话,自然不信那是真的。

“小伙子,你怎么知道成式给我来信啦?你会通灵吗?”老人吃惊地望向罗隐。

“老人家,我可不是出马弟子,能从阴间给你捎信来。狡猾,你是在幽我的默?”说笑间他撩起帘子迈出门去。

李频隐约认出门内的父子,冲着师兄小声嘀咕着,“门口的是温庭筠吧?他从方城回京来了,怎么老成这个样子?”

“谁?是温庭筠。真是他吔。是老了,可能是因为他的那个女学生被处决的事吧?”方干也认出来人。

“什么女学生?温庭筠这个名字,我好像听说过。”郑仁规毕竟年轻,对过去的事情不很清楚。

刘锐虽然身在荆南,但左拾遗出身是什么也瞒不过他的,听说是温庭筠来了,他停下手里的珠子,“他那女学生叫做鱼幼薇,诗写的倒是不俗。嫁给补阙李亿为妾,为大夫人所不容,后来进咸宜观入道,改名鱼玄机。打着诗文候教的名头多与风流子弟交流,往来酬唱,后因争风吃醋,笞杀女婢绿翘,偷偷埋于后院中的紫藤花下。尸体腐烂招蝇使事情败露,被京兆尹温璋收监下狱,按律斩刑。她在狱中写道,焚香登玉坛,端简礼金阙。明月照幽隙,清风开短襟。正如她所愿已经登天而去,解脱啦。”

大街之上已经是人头攒动,人们纷纷拿着畚箕和扫把,走出家门争先恐后地在抢夺地上的积雪。财大气粗、使婢差奴的富人们还拉来了马车,“快点!快点!”疯了一样驱赶着佣人加紧收集。

更有甚者,相邻两家为一锹之属还大打出手,拳脚相加。罗隐看傻了眼,恰在这时,一队骑着高头大马的官兵气势汹汹地从北面奔来,他们手中挥舞着马鞭,对着杂乱的人群猛冲猛打。其中为首的校尉盛气凌人地对百姓大声喝令,“所有的人都给老子住手!这些面粉是太仓里的,被大风刮走的,你们必须全部交给我们。否则,格杀勿论。”

百姓怀着侥幸的心理,推着车挑着担四下躲避逃走,兵士见妆也是急了,抽刀挥枪就要大开杀戒。看到这些,罗隐后悔自己开了金口,即将酿成惨祸。

“神策军退后!不得伤害百姓。”从西边冲过来两个人,面对如狼似虎的官兵大喊住手,“本官京兆尹温璋,面粉的事我来处理。”

他的随从跟着一个劲地高喊道:“猪头!”。

军中有人认出来者,一脸惊惧地相互告诫道:“是活阎王温璋,他可是六亲不认,嫉恶如仇啊,把掏鸟窝的都给杀了。别追了,他可不好惹。”

却有蛮横惯了的,专不听那个邪,“温璋怎么的?回京城里来能耐了。当年在徐州被银刀军撵得灰溜溜的,不也是他吗?太仓失粮,我们的罪过大了去啦。”这些人不管不顾仍然追逐着百姓,全力要抢回面粉,一场杀戮即将发生。

罗隐情急之下对着苍天大喊道:“天哪,我宁愿自己饿了,落面粉快好落歇啦”。

说来真是神奇,罗隐的这么一句话,天上落下和原来着地的面粉,瞬间都变成了会融化的白雪。没有利益就没有伤害,都成雪了还征讨个什么?失望的人群、茫然的军士、恼怒的官员全都目瞪口呆,只能无可奈何地慢慢散了,大街上重新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走,冯涓,进贾家楼喝两杯,吃个馕,这心被搅得乱如麻啊。若像你打听出的那样,我们还得从长计议,从长计议呀。”

“也呵,娃啦先食饭。”叫做冯涓的长着一张笑脸,无事笑三分,他爽快地答应着。

京兆尹带着手下与罗隐擦肩而过,这长安的父母官走起路来呼呼带风。

可能是雪化了,空气里的温度下降了不少,罗隐还真觉得冷到浑身瑟瑟发抖了,不由得心里渴望道:“要是有件外衣就好了,哪怕是件袈裟我也凑合啦。”怎么突然间想起袈裟来了?因为他看见从远处徐徐走来三个穿着袈裟的和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