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贾家楼 > 第222章 第六章 机关算尽逞聪明,百密一疏唯天命。

“嚯嚓”,同样是一道闪电直击门楼鸱吻之上,随后是响彻云霄的炸雷,震得大地嗡嗡乱颤,可这次却是发生在千里之外的长安,大明宫的西银台门。

严重的是,这一击之下二层门楼冒起滚滚浓烟,顷刻间窜出了火苗,火借风势,风助火威,沿着屋脊愈烧愈烈。

“快来人救火呀!”一驾马车刚刚驶入门洞要出宫去,又旋即退了回来,从车上纵身跳下位官员。看他年过五旬,中等身材,方头方脸,体魄魁梧,不苟言笑,浑身上下透着不容违抗的威严。只是他这一嗓子又尖又细,全不与这结实的长相搭边嘛。再细加端详他那喉结处,平平展展没有突兀,唇边的胡须干干净净不见一根,原来是个宫人!

眼见得守门的监门卫兵士和太监们乱作一团,四下里寻找工具水源救火,各自为战像群没头没脑的苍蝇。

闻讯从临近的院落里又陆续跑出人来,客省来的是滞留京城上书言事的地方官吏和蕃戎将官,他们操着南腔北调的方言,吵吵嚷嚷评论着火势的的利害;内侍省来的自然是公公太监,一个个一惊一乍的,站在远处指手画脚的居多;翰林院、学士院里也有人赶过来,可都是些手不能抬、肩不能担的柔弱文人。

士兵武官们还好,身大力不亏,三五个人撮起水袋溅筒还能健步如飞;却苦了那些阳刚不足、浑身娘娘气的大内宫人们,上上下下刚跑了两趟,便喘得要死要活啦。其余的人只因瓦罐木桶实在数量有限,空着两手有劲使不上,唯有跺着脚急得望火兴叹。

“把木桶拿过来,都给我排起长队!一个递一个传水上去。”老宫人大声命令道。他的话还真起作用,所有人乖乖地在太平缸至门楼间排成一列,在官爷的指挥下手手相传,将一桶桶、一罐罐的清水迅速地运上楼去。

“王中尉!您这是要出宫吗?”问话的是个与其年岁相仿的文官,他毕恭毕敬礼貌有加,还不忘将手中的木桶传给身边的公公。

“中尉,这么早出宫,是有要事呀?”接过水桶的宦官也客气地问道。

官爷只顾督促大家加快速度,拉着长脸并未理睬他们。

“今天还多亏被中尉赶上了,这场火才没有烧起来。”文质彬彬的官员望着还冒着青烟的门楼有感而发。

性格温驯的公公随声附和道:“是呀,真是万幸。中尉整天在北衙日理万机,难得出宫一回,这场火正好给赶上了。中尉,您这是要去哪儿呀?”

没想到那老太监突然伸出小棒槌似的手指头,指向公公的鼻子,就差那么一丝一毫便被戳上。“你们两个猴崽子!是从学士院故意跑出来羞骚洒家的吧?你们不知道洒家这么早去哪里吗?明知故问。”那两个被抢白的人被弄愣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莫名其妙地摇了摇头。

“给洒家装傻充愣!杜审权,你个兵部侍郎、翰林学士承旨,是专门给万岁写密旨的;似先元锡,你这刚刚提拔的学士院院使,是传圣谕让他怎么写的。怎么今早经手的旨意就忘记啦?”

“中尉,什么圣旨?今天也没有拟旨呀。”翰林学士承旨杜审权将双手一摊,不明白对方在说什么。

“是呀,皇上在浴堂殿养病,有些日子没传唤我们啦。”学士院院使也一脸茫然。

“谁说的?唉,洒家不知哪里触犯了皇上,一早起来就被传到宣化门外听旨,原来是外派去淮南做监军,和崔玹做伴去啦,还特命洒家坐预备好的马车速速前往,不得耽搁。亲耳听的能有错?”官爷简单说明不容置疑。

“有这事?”

“不可能啊。”

翰林学士承旨和院使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听得是一头雾水。

“你们看,这是什么?”王宗实从袖子里拿出外放的敕旨,展开来给两个人看。

“不对呀,这是谁写的?”

“这敕旨的的确确不是出自学士院。”

学士院的两位官员凑上去仔细审视,看过后一致表示从没见过这道圣旨。

“王大哥!中尉!”离得老远有人大叫着,大家循声抬头去看,见一个人气喘吁吁地从东面宫里跑过来。

“是你们左神策军副使亓元实。”院使似先元锡眼尖,一下便认出来人。

“元实,你怎么来了?是来送哥哥我吗?”左神策军中尉颇为伤感地安慰着副手,“别急,慢些走!唉,老弟,这回外放去淮南,不知猴年马月才能相聚呀?”

来人一把拉住中尉的手,喘着粗气缓了好一会儿,“王大哥,我刚刚得到的消息,听说你被外放了,便从东银台门赶过来,生怕你仓促出宫去。万岁这是怎么啦?好端端的,为什么突然下旨让你去淮南呀?”

“兄弟,我也不清楚啊。但我猜测十有**是被人背地里使了坏,搞鬼者跑不出枢密使王归长、马公儒、宣徽南院使王居方那几个兔崽子,他们整天围着皇上溜须拍马,尽显阿谀奉承之能事。”中尉神情凝重地低语道。

下属点头认同他的分析,“是呀,大哥,我也是这样认为的。还有右神策军中尉王茂玄也不是个好东西,他们私下结党于我们左军为敌,处处刁难中伤,欲至我们于死地。左军不能就这么受窝囊气,得面见万岁为自己申述啊。”

“老弟呀,难道我不想面见皇上吗?可别说浴堂门,就是宣化门都进不去。今天领旨的时候,看到寝宫诸门除了原有的金吾卫,还增派了右军的兵士。事已至此认了吧,终究是圣命难违呀。”老官爷有些心灰意冷了,“谁让我们性情耿直,不会见风使舵呢。比如人家都巴结万岁宠爱的四皇子夔王,咱们却和大皇子郓王走的近,前前后后几个宰相都为立太子的事贬了职,我们做奴才的算什么?”左神策军统领愤愤地说。

副手后悔地埋怨他,“中尉,我早就劝你遮掩一些,你就是不听,由着性子来。”

中尉挺直了胸膛,不服气地正色说道:“我王宗实就是这脾气,认的是老理,祖宗定下的规矩,立适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郓王是长子老大!立为太子是名正言顺的事,万岁却依照喜恶欲废长立幼。历朝历代这样的教训还少吗?不守正途任意妄为,掀起血雨腥风的事例屡见不鲜。”

两个人百感交集相视无言,只有口打唉声紧握手臂,亓元实恼恨地望着东北方向的宣化门,却猛得若有所思自言自语,“平白无故的增派哪门子军士吗?皇上服用了医官李玄伯、道士虞紫芝、山人王乐等所制的长生不老药,导致背部生疽,无法理政,有一个多月不能上朝啦。莫非?大哥!恐敕命有诈呀。”亓元实倒吸了口冷气,眼睛直勾勾地看着上司。

同样倒吸冷气的还有王宗实,“你是说皇上?不会!我从玄武门北衙出来时,王茂玄还和往常一样。若是寝宫里有事,那几个同党不会不通气的,他还能四平八稳地坐在那里?”

“增派兵士就不是好事,极有可能是皇上病危了,真要是那样,不能让他们占了先机。中尉,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啊。我愿陪中尉闯进浴堂殿,纵使千刀万剐也要探个究竟。”副使迫不及待地恳求着。

“是啊,刚才杜审权和似先元锡都说今天并没有拟旨,那外派的诏书是出自何人之手呢?难道是有人做了手脚,制的矫诏吗?好!洒家豁出去啦。去寝宫看看这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左神策军中尉是个雷厉风行的人,拿定主意说走即走,撇下车子徒步前行,带着手下直奔浴堂殿而去。

“承旨,这是哪一出呀?”在一旁听得只言片语的院使公公偷着问。

“好像说是有人出矫诏,要把左军中尉支开。似先院使,可能要出大事啦。”杜审权隐隐约约预感到情形不妙。

左军的两个统帅是从寝宫的侧门进入的,人越往里走越感到情况危急,从里面传出女人们的呜呜哭声。殿内殿外的金吾卫、执事太监、还有增派来的右军将士,一看到他们两位不速之客,个个是神情慌张,忐忑不安。

“都给洒家站那儿别动。”中尉的低声命令吓得所有人呆在原地,这效果除了权势的力量,更有日积月累的威严与自信。

“谁让你们进来的?胆敢擅闯寝宫!”两个枢密使王归长、马公儒气势汹汹地上前拦阻。

宫里的大管家、宣徽南院使王居方也在帮着腔,“来人呀,把王中尉请出去。”他们试图遮挡住宫里的一切,可终归身体面积有限,无论如何是挡不住东墙下搭设的灵台和哭天抹泪的嫔妃们。

“王归长、马公儒!你们好大的胆子。圣驾已崩,为何不先诏告天下?却这般鬼鬼祟祟,在背地里搞阴谋诡计,你们到底想做什么?”随即左军中尉咆哮着从袖子里抽出外放的敕旨,狠狠地摔在对方的面前,“皇上大渐弥留之际,哪里来的这道圣旨?显然是你们伪造的。身为枢密使应该清楚,假传圣旨,该当何罪?诛灭九族!”

毕竟是做贼心虚,眼见诡计败露,那三个太监当即被吓得面无血色,两腿发软扑通跪倒,抱着王宗实的大腿连连求饶。

马公儒还算有些胆识,向着中尉颤声申辩道:“我们从未搞什么诡计,更是光明正大地为皇上办事。皇上临危前宣我们入宫,命我等三人拥立夔王李滋为太子,眼下正在忙着料理后事,还没来得及向外诏告。”

“呸!洒家问你,万岁驾崩几日啦?”看殿内之人皆心怀鬼胎沉默不语,中尉怒目而视指着宣徽南院使逼问道,“王居方,你说!”

此时的内廷大管家抖得像在打摆子,惊恐万状地回答他,“是前日驾崩的。”

“啊,都三天啦,你们这些心怀叵测的家伙,三天来就憋出个支洒家离京的坏主意吗?伪造圣旨,隐瞒实情,做得跟真的一样,洒家险些上了你们的当。再没人相信你们的鬼话啦,还妄称万岁遗诏立四皇子为太子,欲矫诏不法,丧心病狂啊,真是岂有此理。”王宗实不留情面地叱责他们。

“中尉,皇上临终前确实是让我们拥立夔王李滋为太子呀。”两个枢密使几乎是同时肯定说。

“闭嘴!死到临头还敢祸乱朝纲,废长立幼是自取灭亡,你们是要使大唐陷入险地天下大乱吗?万岁乃高瞻远瞩、深谋远虑之人,怎能做出此等浅薄的决定呢?郓王是长子老大!立为太子是名正言顺的事。若要再胡言乱语,现在就割掉你们的舌头!”中尉挥舞着粗壮的胳膊,只吓得所有人不敢言语,“猴崽子,去把宣徽北院使齐元简喊来,就说是我的话,十万火急,来晚了要你们的小命。”他向执事太监严厉地命令道。

不多时,满脸流汗的宣徽北院使跑进殿来,一下子就被殿里的景象吓住了,他连滚带爬地匍匐向灵台,先是憋憋屈屈地哽咽着,后来悲痛瞬间释放,声泪俱下嚎啕大哭,不管不顾使劲地磕头。

“齐元简,哭几声得了,现在还不是痛哭的时候。万岁晏驾多日了,古语说国不能一日无主,以防奸佞小人乱政篡权。”他恶狠狠地扫了一眼那三个所谓的顾命大臣,明明白白地说指的就是你们。

“国事为大,小人全听中尉的吩咐。”齐元简擦干眼泪明确表态。

“那好,你这就带人去十六宅,接大皇子郓王李温入宫,事不宜迟,千万要保护好殿下的安全。齐元简,可要加倍小心,关系重大呀。”左军统领不放心地叮嘱道。

宣徽北院使喏喏连声,不敢耽搁,即刻退出寝宫安排去了。

“我们也一同去迎接大皇子,如何?”马公儒见事已至此,再想扭转也是徒劳的,便向另两个同伙使眼色提议。

“好啊。”

“应该。”

王归长、王居方心领神会地响应着。

“你们要去哪儿呀?哪里也不要去啦。”王宗实大手一挥制止道,“元实,先把他们三个押下去,等大皇子到了再做处置。然后唤学士院院使似先元锡进殿,立即遵从先皇遗命,下诏立郓王为皇太子,代理国政。”副使遵命将诸人羁押起来。

此时不晓得他们三个有没有后悔,千不该万不该为抢头功,向右神策军中尉王茂玄隐瞒了实情,最后落了个鸡飞蛋打,任人宰割的结局。

眼见宫内的大局已定矣,左神策军中尉这才长出了一口气,“好玄了,这雷打得及时。”他神色黯然地向灵位行三跪九叩之礼。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