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贾家楼 > 第221章 第五章 拳拳赤子报国心,冲冲一怒成佞臣。

大军雄赳赳跨过了黑龙桥,顿时锣鼓喧天,爆竿齐鸣,迎接的队伍响起阵阵欢呼声。“宗膀啊!你回来啦?”站在最前面的是位古稀老人,他发出一声充满感情的召唤。

见这位虽说上了年纪,可腰板笔直,精神矍铄,浑身焕发出旺盛的斗志,他身后的亲兵卫队个个精明强干,虎虎生威。想必一定是官居显赫,他一开口所有人便肃然起敬,连鼓乐手都停下吹打。

段宗膀催马向前,翻身离鞍,紧走几步倒身下拜,“大清平官,我段宗膀有何德何能,劳烦您出关相迎啊?晚辈真是诚惶诚恐,荣幸之至。”

老官人上前用手相搀,“宗膀,你为我们南诏立下大功一件,军将挥师西进,蛮夷臣服,国家得以永固,黎民得以乐业,声名远播威振四海。老夫甚感欣慰,就是我王嵯巅有一天撒手人寰,富国兴邦的大业也不会半途而废,后继有人啦!我朝有你这样的盖世英杰,是社稷之幸,大王之幸,乌白蛮各族之幸啊。”大清平官为大军将掸去膝盖上的浮土,“宗膀啊,不用行此大礼,我们爷俩还用这么繁缛拘礼吗?看,衣服都沾上了灰尘。”

军将小心翼翼地扶着老官人,说着由衷感谢、承蒙提携的客套话。

“大哥,大清平官一早起来就召集文武百官出羊苴咩城,来这龙尾关等候大军。这么大年纪了,我们劝他回去歇息别累坏了身子,他就是不肯,说这点苦与出征的将士们比起来微不足道。”说话的是站在老人左边的一位中年官员,他眉目清秀,举止儒雅,处处散发着文人书卷气。

“义宗,老夫说的不对吗?这要是早几年,我披挂上阵征战疆场,你们这些年轻人还未必是对手呢。可如今不是那回事啦,别说提刀上马,就是多站一会儿腿都哆嗦,不服老不行啊。眼下得靠宗膀他们这些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将领喽,亮剑沙场,五步飞血,让周边的劲敌都刮目相看,不敢小觑我南诏了。”老人欣慰地扫视着面前一列列勇猛彪悍、锋利肃杀的整装武士。

大清平官的右边是个青年,他满脸陪笑极尽阿谀谄媚之能事,“阿叔,我爹活着时常说您是战神,在弄栋做节度使时每每一马当先,勇贯三军,从无败绩。就拿征服骠国一战来说,兵不血刃蛮夷尽数称臣,携来骠国民众三千,俱徙之拓东城,那是何等的奋武扬威。”

“买嗣呀,你这个憨儿子,那都是二十年前的事了,准确地说是二十七年。老夫正当盛年,意气风发,雄心壮志,就想干出一番丰功伟绩。浑身冒火,有使不完的劲,可不是现在这个样子。”王嵯巅虽说今年有七十多岁了,可提及往事眉飞色舞,精神抖擞。

青年继续奉承道:“阿叔,阿爷在世时和我讲过,您是文武双全,卓尔不群,是我们南诏的股肱干臣。最让人称颂的还是三十年前的成都之战,一举攻入唐境巂州、戎州、邛州三州,并率兵突破成都外城,收获城内经书、典籍、珍宝及子女工技数万人,成果丰硕啊。”

老官人颇为得意地微笑着,像是回味着逝去的美好时光,“只怪东川节度使杜元颖恣意贪腐,极尽献媚奉上之能事,纵容部下侵扰滋事,我南诏是不得不给其教训。再说,买嗣啊,时不时地出师有名一回不好吗?南诏历代大王呕心沥血,发愤图强为的是什么?不就是富国强兵,不受外邦的欺负,黎民过上太平日子嘛。不动用武力南征北战,哪儿会立竿见影累积财富?哪儿会获取织布纺丝、冶炼锻造的卓越技术?哪儿又会从大唐得到像修建崇圣寺的尉迟恭韬、建筑五华楼的赵迁、还有你家祖上学识渊博的清平官郑回,诸多旷世人才呀?坐井观天,裹步不前,只能被奴役压榨,郑回怎能结识阁罗凤大王?担任王子王孙的教师,从而得到信任重用。否则多说在西泸做个碌碌无为的县令,你这七世孙更不会世袭清平官爵位的。”

身后一位武将情绪激动地感慨道:“大清平官,您本人正像您的名字一样,是一座支撑起我们南诏的高峰,嵯巅峰。您忠心耿耿已历六世,功忠体国辅佑三位君主,在内兴修水利,重振宫闱;对外砺兵秣马,攻城略地。没有您老人家,就不会有南诏辉煌的今日。”

“开茫涌溪,作横江合十二溪,以入龙溪,此举英明吧?灌溉数万顷,浇田皆用山泉,水旱无损,民收耕种之利。晟君军将身担此任,历经艰辛,真是功照千秋,造福桑梓呀。老夫只是提了个设想,并未做什么,军将过誉啦。我怎好比做山峰呢,只能老老实实做大王脚下的石阶罢了。况且还做不稳当,世隆大王刚刚即位,年轻有冲劲,还嫌弃老夫瞻前顾后束手束脚哩,多劝了几句他还急啦。”老官人显出惆怅的神情。

“不说这些,宗膀、义宗啊,你们哥俩说骠国国王敬献给老夫三尊金佛像,是哪三尊呀?”他向队伍后面望去,在那一溜用大红绸缎遮盖的马车间寻找着。

大军将亲热地指给他看,“老人家,我让二弟专程回京就为了此事,在捎回的信中已经禀告得明白。晚辈奉劝丰佑大王圣命举我南诏二十万大军,赴归附骠国抗击狮子国的入侵,几经杀伐血战使蛮夷低头,如今大获全胜凯旋而归。值得庆贺的是,迎回骠国国宝释迦牟尼真身佛牙舍利,其国王还用八千两黄金铸成六尊佛像,三尊呈献大王,三尊敬送您大清平官。可惜天启不幸,父崩子幼。闻听老爷子摄政,乃国家之福,百姓之幸。不才抖胆一窥,国本无人,惟您老与我堪称英雄。便命二弟速回京城,诚邀前辈屈尊迎佛,为国争光。没想到老人家如此敬佛,一路迎出龙尾关来。”

王嵯巅听闻段宗膀的一席话甚是入耳,对南诏英雄之论也是认同,他眯着眼睛笑得合不拢嘴,“这怎么说的?宗膀你劳苦功高,却两手空空,那骠国国王太不懂事,不如我那三尊中留给你一尊。”

“不可,这是人家孝敬您的,谁让老人家德高望重,如日中天呢?”段军将执意不授,然后虚心请示道,“老人家,那释迦牟尼真身佛牙舍利怎么处置?您老看是供养在赵州遍知寺、崇圣寺、太和慈恩寺、永昌卧佛寺,还是鄯阐东都东西寺呢?这些寺庙都是您一手建成的,您最熟悉了解。”

老官人捋着胡子沉吟着想了想,踌躇满志地决定了,“老夫建的这几个大寺,个个是香火鼎盛,恢弘大气。哪一个都担当得起这份殊荣,老夫思来想去,真身舍利还是送崇圣寺供养吧。”

“啊吧,大清平官的裁定向来是英明睿智的。那就依礼参拜真身舍利和佛像吧。”说完他挺直了魁梧的身子,正色庄容地高声喊道,“令南诏国大清平官王嵯巅,跪拜释迦牟尼真身佛牙舍利!”

那老官人听到“令”字很是刺耳,但心中转念一想或是口误,再说,在真身舍利面前任何事物都是渺小的,令就令吧。于是扶帽整衣,一本正经地向前几步,向着载有佛牙舍利的马车跨出几步,大礼跪拜。

他才刚刚俯身叩下两个头,就听得一声大吼惊心动魄,“将佞臣王嵯巅拿下!”随着段宗膀的一声命令,看来是早有安排,二公子、三公子纵身上前反剪双臂按住他,矫健威武的罗苴子将百官团团围住。

“啊呗!段首迁、段羌宝,你们两个木大木小的,竟敢对老夫动手,难道是要造反吗?”

小将军们没有被他的怒斥吓退,更使劲地将其压向地面,还大声回击道,

“谁飞扬跋扈,祸乱朝纲?要造反的人是你,王嵯巅!”

“王嵯巅,阴谋篡位,欲行不轨的人正是你!”

大清平官毕竟年事已高,肌体无力,想要挣脱比登天还难。心里暗自骂道,两个小杂种真是不想活了,要是倒退些年,反制击杀不在话下。“诬陷!说老夫篡位真乃血口喷人,我已古稀风烛残年、将死之人,有今天没明天,篡什么位?入朝四十余年,嵯巅我忠心耿耿、兢兢业业辅佐几代大王,呕心沥血,公而忘私。劝利晟大王,即位时年方十五,丰祐大王登基更小,才七岁。说我祸乱朝纲,儿等睁大眼睛看看,当今这欣欣向荣的南诏,里里外外不得靠我一人支撑打拼吗?赐蒙姓,封大容,赏金印,那是君主对老夫的认可。笑话,若有异心,要谋反自立还要等到现在吗?”

平日里斯文儒雅的段义宗也激动起来,“奸邪!还妖言惑众。你诱导幼主,不守祖训,既违明誓,自掇祸患,连年杀伐征讨,使黎民受涂炭之苦,南诏将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说的极是!王嵯巅,你视而不见太和城外阁罗凤大王所立的南诏德化碑吗?忘记了异牟寻大王于点苍山神祠与唐朝使臣举行盟誓时的肺腑之言了吗?当年大王面对天、地、水三大自然神与五岳四渎之灵,率文武大臣发誓说请全部落归附汉朝。可这些年你又是怎么做的?”年轻的清平官郑买嗣不落人后帮着腔。

王嵯巅虽被人制住,却不卑不亢梗起脖子,鄙夷不屑地指责道:“段义宗,老夫得□□,你是读书读成憨子了吗?做些诗文能当吃当喝?我看你是被他郑家刷麻啦。你要记住,你是白蛮,他姓郑的是汉人,始终不忘汉化南诏,要让大唐压我一头。尤其是他郑买嗣,阴险狡诈,包藏祸心,必是我族心腹大患。”

百官中有仗义执言者,军将晟君不服气地质问段宗膀,“大军将,你凭什么拘押大清平官?他是我南诏国中兴鼎盛的大功臣啊,你们难道是要挟兵自重,叛乱造反吗?”不满的情绪瞬间蔓延开来,官员们交头接耳窃窃私语,亲兵卫队也蠢蠢欲动要冲上来抢人。

“大哥,咋个整?”

“大军将快动手!”

段义宗、郑买嗣眼见形势有变,焦急地催促段宗膀要当机立断。在这关键时刻,段宗膀单臂往天上一举,手中擎着一束锦卷。他霸气十足地厉声说道:“儿等听着!我有世隆大王的圣谕,令本大军将擒拿逆贼,为劝龙晟大王报仇。王嵯巅犯有弑君之罪,谁要是想横加阻拦,必视与其同党,绝不姑息。”

听到是大王的法旨,群情激昂的骚动被压制下去。可跪在地上的老官人却冷笑数声,“世隆大王,这个丢弃山野的小杂种,心够毒,手够狠的呀,不晓得要把南诏带向何方啊?还有你,段宗膀!老夫看错了你,你好有野心呀,这是要铲除我这个绊脚石吧?难道你不晓得我为什么杀的劝龙晟吗?南诏上至高官,下至黎民,哪一个不清楚劝龙晟是何等货色。□□失道,挥霍无度,用金三千两铸佛三尊,恬不知耻送至佛顶寺,这不是败家之子、亡国之相,又是什么?胡作非为怨声载道,满朝文武却都束手无策,听之任之。我是看不下去,愤然而起,为国担当诛杀昏君。试问有识之士,老夫有什么过错?”

“王嵯巅,老匹夫!寻阁劝大王和赵叔达,都是怎么死的?你丧心病狂,暗地算计了他们,你还在这里充什么除暴英雄?”郑买嗣跳着脚辱骂道。

王嵯巅一脸的鄙视高声怒喝,“呸!闭嘴,郑买嗣你这无赖小人,又在诽谤中伤,肆意捏造,没想到你不知廉耻到此种地步。”

“大清平官,不要再辩解了,人在尘中,不是尘,尘在心中,化灰尘。既然做了,不管是对是错,为公为私,都要担当。我也是出于无奈,不得以而为之。”段宗膀抽出软剑一挥而就,白发苍苍的头颅滚落地上,一腔子热血喷出数丈,那似要辩解的嘴里最后吐了两字“不该”。

正当王嵯巅血溅当场之际,“嚯嚓”一道闪电直击城关敌楼的鸱吻之上,随后是一声响彻云霄的炸雷,震得大地嗡嗡乱颤,这天现异相预示着什么,是吉是凶?忐忑之中的南诏人眼下是不会料到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