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贾家楼 > 第183章 第三十二章 昔日箜篌为谁奏?望湖徒唱《杨柳枝》。

第二天,孤独的人儿在杭州城里乱闯了半天,漫无目的自然是一无所获。走在这东南大都的街市上,天赐无心去浏览“人间天堂”的奢靡浮华,只是心思苦闷地暗自埋怨着,“张好好奶奶,你到底去哪儿了?还有两个奶奶,一个姓胡,一个姓裴,一大把年纪,身体倒是硬朗,不在东都颐养天年,跑来杭州让我好找。师父,你已经回长安了吧?大师伯到底出什么事啦?这人海茫茫,可难为死徒儿啦。”

他随着人流信步向前走着,不知不觉出了西钱塘城关,举目是一片银茫茫的大湖,城关旁是好大一片市集,零零星星有几个卖香的摊位,而买香的善男信女并不多,可以说是寥寥无几。

老百姓穿市而过呼朋唤友,熙熙攘攘,兴奋异常,像是湖里在演大戏开庙会,有绝佳的景致等着观赏。

天赐挤过人潮拥堵的断桥,眼见那白沙堤上更是热闹非常,人们都在翘首期盼,东张西望巡视着湖面。

“饿,饿,饿。”一群大白鹅昂首挺胸旁若无人地占据道中,欢快地鸣叫着,一点也不领情人们的避让,反而怪罪挡了它们的路径,蛮横地用喙去啄周围的行人。

其后一个身穿直裾,头发一缕黑一缕白的中年男子拙手笨脚地挥动竹竿驱赶着。

“做啥把鹅赶到这里来?特为寻事儿啊!”

“葛个老倌发靥,哎呦!踩到鹅粪来。”

满耳听到的都是抱怨和嫌弃。

“北北,鹅不是这样赶的!”天赐好心地上前帮助他,从对方的手中接过竿子,专门向最前头的那只又大又肥的大白鹅轰赶去,“驾驭好头鹅就好办啦。”确实如此,在头鹅的带领下,这群傲慢的家伙秩序井然起来,也不似先前那样狂妄嚣张啦。

见此情景,男子爽朗地哈哈笑道:“唉我说,真有你的!看不出小小年纪还是个热心肠,有两下子。都是那牛鼻子老道,非让我赶这玩应,我可是大姑娘上轿头一遭啊。小尕儿,你也歇歇,这个给你,把它插上。”他说话声收尾是上翘的,像是要唱歌,同时从背后的包裹里取出根枯树枝子递给天赐。

“艾叶!”天赐认得这东西。

“是艾叶,善能杀百毒、辟百邪。”男子说着又抓出一把分于周围的百姓。

可人家并不愿意接受,将枯树枝随意抛在地上,“端阳节早过了,插啥艾叶,还是枯枝败叶,真不吉利。”

还有人在喊道:“表好呸!拿开你的树叶子,赶快把鹅弄走,表耽误我们看蛇妖来。”

“这白蛇非比寻常,体大凶猛,我们不让你们来湖上,大家就是不听啊!孙掌教为防不测特备下艾叶、雄黄酒和鹅粪。这葫芦里就是雄黄酒,大家每人喝上一口,免得大蛇出来伤了性命。”男子高举起腰间的大红葫芦,还在竭力劝说着。

“你窝啥西,有多凶猛?以讹传讹,谁看见啦?再窝,有孙道长在,我们还怕啥!”

“对!今天大家就是来看道长除妖的,走啊,去西泠桥看热闹呀。”人流簇拥着是谁也挡不住的,面对无知无畏的百姓又不能动粗,只有眼巴巴地看着他们向前去啦。

“大家,都站住!”天赐把双臂一伸大声喊道,“这个北北说的没错,那蛇妖的确是非比寻常,还吸人精气,二十岁后生一吸便成了皱纹堆磊的老人家了,这是我亲眼所见。还有,武功高强的侠士被毒瞎了眼睛,弄断了腿,成为残废,都是千真万确的事。大家都不要当做儿戏,当大祸临头就晚了,把这些艾叶插在身上,它能驱蛇避邪,保佑自己万无一失吧。”

“还有这事?只说那白蛇兴风作浪,掀起的波浪有小山那么高,没听说还会吸人精气呀。”

“那孩子说得有根有据,不像是说谎,拿一枝插上,以防万一吧。”百姓们将信将疑地纷纷取走艾叶枝。

中年男子喜爱地看着他,“唉我说,小尕儿,嘎巴溜丢脆,一通说是个侃快人,我俩对撇子。遇到你,我真欢气,你叫啥名字?”

“北北,我叫尹天赐。”天赐谦虚有礼地回答。

男子冲他点点头,“好名字,今天也是老天爷派你来帮我的吧?”他仰头哈哈大笑,却突然收起笑声疑惑地问道,“你说那蛇妖吸人精气,是真的吗?我们怎么没听说。”

“我是亲眼目睹的,北北,被吸的还是个茅山道士呢。”天赐认真地禀明说。

“还是茅山道士!这怎么可能呢?”那人摇着头半信半疑地想着什么。

“大侠!大侠,好辛苦哦,来我这小店歇歇脚呗。”是路边小酒店的娘子好似很熟的样子,热情地招呼着头发黑白相间的男子。她虽已青春不在,年纪至少在四旬之上,但看起来仍然是风韵犹存、千娇百媚,“大侠,莫跟那些猪头三置气,他们不懂事体的。奴家就仰慕你这样的侠肝义胆之士,满身的真本事,不像那些满腹花花肠子的文人骚客,虚情假意,玩弄感情。”女人扯着男子的胳膊往里让着,天赐抬头看那店铺的招牌,却是光秃秃的,再看墙角堆着匾额,那上面写着“虚白轩”的名头。

“哦,是前几日那多事的和尚摘下来的,说那后面藏着小蛇,一天一趟地瞎折腾,奴家就没把它挂上,省得麻烦。”那女人善于察言观色,天赐疑惑的神色未能逃出她的眼中。

小店不大,这时却坐满了人,店家娘子麻利地端上两碟小菜和一壶老酒,“大侠,这几日里你和孙道长可劳神费心来,为了那条大蛇没白天没黑夜地守在湖边上。你说也是,这么大的湖面,保不齐它从哪里冒出来,西湖也不深啊,它能藏到哪儿呢?”半老徐娘亲手为男子斟满酒,见她说话时眉飞色舞,百般的妩媚,千种的妖娆。

“汩,汩”后窗的湖面上传来木桨划水之声,紧贴岸边驶过一艘画舫,舫中有四个女子正在亲热地攀谈着,一个是雍容华贵的少妇,一个是肤色黯淡的中年女人,另外两位是鹤发童颜的女道士。“两位老居士、沈家姐姐,你们能来杭州看我,小妹实在是欣喜得很。”其中一位雍容的道姑像对待孩子似慈爱地看着少妇,她的前面案几上横陈着一把琵琶,“素儿,能看到你过得很好,我们也就放心了。你离开洛阳一转眼几年过去啦,如今看来香山居士放姬归家是有先见之明的,怕的是你们落得个关盼盼的结局。”

当听她说起“香山居士”,那少妇不由得潸然泪下,用丝绸手巾抹起眼泪来。

另一位清瘦的道姑感叹一声,“素儿是想起居士来啦,有情有义啊,也不枉昔日他对你的一番宠爱。那年你被放归后,他还常常惦念于你,苦闷时做诗忆你哩,五年三月今朝尽,客散筵空独掩扉。病共乐天相伴住,春随樊子一时归。”

那个一直未说话的中年妇人也动容道:“是的,白公对你是一片痴心呀。我记得述师提起他有首诗为你,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明月人倚楼。”

“这真是魂思梦牵啊,孩子,最深沉的爱不是占有,而是放手啊。”女道士持起琵琶随性拨弄几下,少妇会意地轻启樱桃小口,清脆婉转胜似天籁之声“红板江桥青酒旗,馆娃宫暖日斜时。可怜雨歇东风定,万树千条各自垂”,一曲如醉如痴的《杨柳枝》飘荡于湖上。

“不知深浅的女伢儿,不怕大蛇翻个身打沉了你们,落到湖底喂甲鱼。”店铺婆子望着敞开的雕窗,略有几分醋意地讥讽道。

临桌的几个食客也是附庸风雅之人,他们正指手画脚地品评着那远去的画舫,“墨兄,如果小弟没认错的话,那画舫上的年轻女子应该是樊素喽。”问话的是位裹着葛巾的儒生,他嘴边有颗黑痣、痣上还任性地长出几根毛毛。

答话的是这些人中年纪最长的一位,此人头上戴着缣巾,浑身上下绫罗绸缎,珠光宝气,佩带的金银珠宝夺人二目,一看便知其家境富足,财大气粗。此时他正屈着眼睛向湖上四处扫视,“罗贤弟说的正是,那女子便是东城大商人家的妾室,据说曾是白乐天的家妓,叫做樊素。”

“不是她会是谁?听这嗓子就想起白乐天的那句‘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格女伢儿最擅长的是唱《杨柳枝》来。”背对着窗口的白净子脸肯定地说。

葛巾儒生以艳羡的口吻讲道:“还是人家白老爷子有福气,家中畜妓过百,还隔三年一换不重样的,他自己曾说‘十载春啼变莺舌,三嫌老丑换蛾眉’。真是美女如云,多才多艺呀,在洛阳宅子里拔尖的除了樊素、小蛮、春草,还有菱角执笙簧,谷儿抹琵琶,红绡信手舞,紫绡随意歌。唉!墨兄,你给比较一下,是洛阳的家姬好,还是老爷子在杭州做刺史时的虚白堂官妓强呢?”

年长者若有所思道:“你是指那弹箜篌的官妓商玲珑吧,元稹夸她‘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还有弄古筝的谢好好,吹奏觱篥和笙的陈宠与陈平,都是娇娃尤物呀。我倒是未曾一睹她们的芳容,听我爸爸说,当年越州刺史元稹与她们编排《霓裳羽衣谱》,在西湖畔连演了两场,轰动了整个杭州,十分了得!万人空巷啊。可惜商玲珑也是个水性杨花之辈,架不住元稹的花言巧语,背着白老爷子私奔啦。”

白净子脸压低声音把脸凑近同伴,“白居易和元稹好得像一个人似的,常常交换妓女不分彼此,那商玲珑跟了谁都无所谓,可是元稹是什么人,无情寡义之徒,崔莺莺、薛涛不都是玩腻了一抛了之吗?玲珑也不例外,坊间流传她被抛弃后孤苦伶仃,又委身个姓谢的小商人,最后病死在鉴湖啦。”

一丝悲伤哀怨不经意间划过店家娘子的脸上。

“没想到下场如此凄惨。”葛巾儒生咋舌惋惜着。

年长者满不在乎地嘿嘿笑道:“那是必然,官妓家姬就似予人玩弄的小猫小狗,买来送去,比起千人睡万人骑的野鸡娼妓只是多个户籍,一块遮羞布而已,能像樊素这样嫁人为妾,还是不错的嘛。我爸爸说过,官妓商玲珑这个贱人,落得如此结局不值得可怜,背着主人在外面偷腥是咎由自取啊,白老爷子撤了她的官籍是理所当然的来。”其他人也随声附和此言有理。

说者无所顾忌,听者怀恨在心,店家娘子把手中的酒壶往桌上一顿,挑起双眉皓齿紧咬,二话未说起身进了里屋。

待她再次出来时,手里多了一只大瓷碗,碗里盛着漂浮嫩芽的菜汤,“几位学士说累了吧?来碗莼菜汤吃吃。”

读书人见她如此大方好客是连连作揖感谢,店家娘子热情地为每个人舀到小碗里。

白净子脸用调羹慢慢吮食,“这可是好东西,莼菜翠绿,鸡白腿红,滑嫩清香,汤纯味美呀。张志和的《渔夫词》赞它,寒江春晓片云晴,两岸花飞夜更明。鲈鱼脍,莼菜羹,餐罢酣歌带月行。唉,你们尝出来了吗?这汤里有微微的辛辣来。”

“是呀,别有风味,极佳,极佳。”

“确实有淡淡的辛味,绝好,绝好,乃点睛之笔。”其他人品尝后均有同感。

“我这肚子是怎么来?像麻花拧劲地痛。”

“我也是肚子痛,还想吐。”

“我失陪一息息,去趟茅坑。”

几个人不约而同地揉着肚子叫苦不迭,“则撒啦?杂物味!”姓墨的提鼻一闻惊呼道,话音未落就见白净子脸不再是白净子了,羞愧得满面通红,捂住屁股跑了出去。

“妈呀!快跑啊,大蛇出来啦。”

“不要推,踩死人啦!”

白沙堤上是哭爹叫娘异常的骚乱。

“蛇妖出来了!”杂色头发的男子身子一挺站了起来,大踏步走出店铺,他一把扯住擦肩而过的一个青壮汉子急急地问,“小伙子,蛇是从哪里出水的?”

“前面!我没看到,是前面的人在喊,然后人们像潮水一样往后涌。”那汉子慌里慌张地回头指着。

男子又去拦住跌跌撞撞跑过来的老头子,“老人家,蛇是从哪里出水的?”

那老人浑身湿漉漉的,他颤颤巍巍地收住脚,同样伸出哆哆嗦嗦的枯槁手指,口中呜呜噜噜地说道:“前面!我没看到,是前面的人在喊,只看见一面水墙铺天盖地地拍过来。”没等他说完,又被退下来的人流挟带着向断桥跑去。

“王五哥,我跟你说,你是我们救命恩人啊,我跟定你来,回去就把那没用东西给休了。要不然,你带我私奔吧,天涯海角我也跟着你。”这时,一个胖大媳妇缠着个结实的中年男人一个劲地表白着,还情不自禁地“哔哩哔哩”亲吻对方的大秃头。

可能是她注意到这边在问详情,拉着秃头男子凑了过来,“大侠!大侠,你是问大蛇呀?小女子看到来,我跟你说。”她甩了把发髻上的水珠子,也顾不上淋透了贴着肉的湿衣裳,压根没介意把她那波澜壮阔的身段呈现给路人,“大侠,小女子挤过去的时候,茅山的道长在西冷桥头画了个圈,圈里面烧了些腥臭的鱼骨头,还拿着宝剑冲着三柱香念念叨叨,像是要做法擒妖似的。”

身边跑过几个汉子,架着个满脸血污、蓬头垢面的家伙,从他那衣裳凌乱的样子来看是被人踩踏了。

“大侠,我跟你说,那大白蛇可真叫白的,一窜出水面有几丈高,尾巴一甩击起的浪花像座小山,站在前排的老百姓转眼就冲没影来,就连道长的供桌也给掀了个底朝天。大侠,大侠,这是小女子第二次见到这么大的浪啊!第一次是我做闺女的时候,在盐官看钱塘江潮,被一个巨浪打到水里,多亏了崇明岛海哥哥一把揽胸救起,抓得那个紧啊。这回却是他一把揽胸救了人家,小女子有种时光倒流的感觉。大侠,我跟你说,他是我们隔壁的王五哥,小女子心中的偶像。大侠,大侠,不是我嘴直,你给的艾草、雄黄酒对付那个大家伙可真是没用啊。”

“大侠,小人是二妹子的隔壁老王。”秃头客气地自我引荐道。

被称为大侠的男子不再听她们不知羞耻的长篇大论,严峻异常地对着天赐招呼着,“小尕儿,孙掌教在前面和大蛇杠上了,我们快去助他一臂之力。”他凌空飞起,脚尖轻点人们的头顶肩膀,像一只蜻蜓款款飞舞,翩跹驰骋稍纵即逝。

天赐跟随其后,见被踩到的百姓皆闪身躲避,已无落脚之处,面前涌来的人潮更是严丝合缝无法通行。猛然间看到堤岸两侧的棵棵杨柳,便有了主意,纵身一跃上到树端,仗着柳条枝干施展师父传授的上清内功心法,似仙猿灵猴一路奔了过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