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贾家楼 > 第178章 第二十七章 近日满园开似雪,一生辜负看花心。

“刘伯刍有何德何能?他才走过几个地方,竟敢大言不惭,妄加推翻陆老爷子的鉴水品评。”瘦老头听到是刘伯刍改变了位次,表示很是不以为然。

胖老头颇为认真地说:“刘伯刍排出七个等级,扬子江南零水为第一,无锡惠山泉水为第二,苏州虎丘寺泉水是第三,丹阳观音寺水列第四,这儿扬州大明寺水评第五,吴松江水排第六;淮水最下层第七。这七种水喃都游历所到,亲自品鉴,和陆老爷子的二十等水皆为佳品。可南零水的首位确实是浪得虚名,喃是不能苟同,桐庐严陵滩和永嘉的仙岩瀑布之水都胜过它,刘伯刍还是走的地方少啊。”

“婷婷,我们去左边看看。”从后山跑来那小伙子,他召唤着后面的姑娘,两人并未驻步向左边跑去。

瘦老头好奇地看着他们自语道:“两个小家伙在干什么呢?”

“贤弟,奏莫练?都是过来人啦。年轻人还能干嘛?精力充沛,淘气呗。”伴着薪柴的噼啪作响,釜的边缘如涌泉,连珠冒出气泡,胖老头先在釜里舀出一瓢水,又从袖子里拿出一包碾好的茶末子,再用竹筴在沸水中边搅边投,“这是本地的蜀冈茶粉,新茶蒸青成团饼碾碎而得,煎出的汤色清透鲜亮,口感爽滑,回味甘甜。喃就说煎茶用水,不必贪图名气,舍近求远,用本地之水就好,沿途周转反而品质大打折扣。像某些人为了虚名,故做很懂的样子,千里迢迢设立水驿,劳民伤财,恬不知耻。贤弟,你来扬州时间尚短,又埋头政务,无暇这乡里琐碎。刘伯刍高看这大明寺井水是有原因的,他曾在杜佑节度淮南时为府中从事,对扬州的风土人情,地理物产还是熟悉的。”

“他还做过牧之爷爷的从事?”朋友感到很意外。

“你和杜牧很熟吗?”

“是呀,仁兄,你有所不知,我曾在老相爷牛僧孺出镇武昌军时,任节度幕府的掌书记。牛相爷是杜老爷子的门生,杜牛两家是世交,因此我和牧之多有来往,三年前牛相爷辞世,是由我撰的神道碑铭,牧之写的墓志铭。”

“小哥哥,左边也是荒山野岭,我们再去右边看看吧。”这回是小姑娘跑在头里,小伙子紧跟其后。

“这两个孩子是丢了什么吧?”瘦老头好似看出些端倪。

“能丢嘛?年轻人一刻也消停不了,有劲没地方使,尤其是两情相悦时更是激情澎湃,热血沸腾喽。”釜中的茶汤气泡也激情澎湃起来,腾波鼓浪达到三沸。

胖老头将之前的那瓢水重又加进去,压制平和住态势,然后舀出第一碗茶汤递给朋友,“贤弟,趁热喝吧,重浊凝其下,精华浮其上。茶一旦冷了,则精英随气而竭,饮啜不消这样了。这头碗茶汤称为隽永,是最好的,之后的五六碗就没嘛意思啦。”

瘦老头接过茶碗细细品茗,“嗯,是不错。香气高雅,汤色清明,滋味鲜醇,其茶甘香,味如蒙顶啊。茶好,至于这水我倒是没分出个高低。”

“贤弟,那是你不曾用心,每一处的水是各有千秋,滋味迥异,就拿那扬子江中的水为例,江心和岸边的水质就有天壤之别。喃那《煎茶水记》里便记录着陆老爷子的故事,元和九年喃刚考取功名,与同年友人在荐福寺相会。喃和李德垂先到,在西厢玄鉴室休息,正赶上有个僧人进来,他背着个布囊,里面鼓鼓囊囊地放有数卷书。喃闲来无事顺手抽了一本,其卷末有一篇题为《煮茶记》,说的是代宗时李季卿任湖州刺史,到扬州来,遇到处士陆羽,李刺史一向熟知陆羽的名声,有一见如故的喜悦,因而与之一同进城。到驿馆时即将吃饭,李刺史说陆君善于茶道,已经天下闻名了,何况扬子江南零水又特别有号。今日是二妙相遇千载难逢,怎能错过机遇呢?于是便命令严谨可信的军士,提着瓶子划船到扬州江心南零泉深处取水。一会儿水到了,陆老爷子用勺子扬起水肯定道,这水的确是江水,但不是南零的水,像是临岸的水。使者一口咬定说驾船深入南零,有一百多人都看到了,怎敢欺骗你呢?陆羽没有再说嘛,随即把瓶中水倾倒,倒了一半时,陆老爷子停下来,又用勺子扬起水说,从这里开始才是南零的水。使者听罢大惊,惭愧地解释,喃从南零抱着水瓶到了岸边,由于船倾荡洒了一半,喃害怕水少,就取岸边水增添进去。贤弟你看,陆处士的品鉴功力真是神了,当时李季卿求教陆老爷子,所经历处的水优劣可以评判吗?老爷子随即将前二十处一一排定,庐山康王谷水帘水第一,惠山寺石泉水第二,蕲州兰溪石下水第三,陕州扇子山□□口水第四,苏州虎丘寺石泉水第五,庐山招贤寺下方桥潭水第六,扬子江南零水第七,洪州西山西东瀑布水第八,唐州柏岩县淮水源第九,庐州龙池山岭水第十,丹阳县观音寺水第十一,扬州大明寺水第十二,汉江金州上游中零水第十三,归州玉虚洞下香溪水第十四,商州武关西洛水第十五,吴淞江水第十六,天台山西南峰千丈瀑布水第十七,郴州圆泉水第十八,桐庐严陵滩水第十九,雪水第二十。”

胖老头也倒了一碗慢条斯理地饮着,“真好,煎得恰到好处,喃都佩服喃自己。这蜀冈茶、下院井水也算是绝配了,有几年没尝了,最后一次品茗还是在李绅的府上。不是此次陪喃老婆子回扬州省亲,怎能喝到这大明寺的水来?”

“老弟,是什么茶这么香?”

“是香,华哥你看,有人在井边煎茶呢。”

从前山拾阶上来两个人,是一道士一大汉。道士中等个子五官周正,普普通通不引人注意;另一位身材高大,长相奇伟,大脑袋一字眉,柳叶细目眼光若芒,光着头,发丝稀卷,两鬓微秃。

“无上天尊,如若贫道没看错,您是张又新张司马吧?”道士指着胖老头张大了嘴巴。

胖老头也是一愣,睁大金鱼眼仔细辨认,“是小董道士吗?喃那娘唉,真没想到呀,他乡遇故知哩。”他起身欢喜地迎上去。

道士也快步向前,两人揽腰携手分外亲近,“张司马,还有什么小董道士啦,老喽!你太和元年离开襄阳时我才二十岁,这一晃二十多年过去啦。”

“是呀,是呀,捏可不,如今应该称呼为董道长啦。”胖老头回身向同伴引见道,“贤弟,这位董道长在武当山五龙祠修行,是喃随老师相爷李逢吉二镇襄阳时结识的,文武俱佳,还通宵易经风水。”

瘦老头礼貌地起身注目,报以微笑频频点头。不容客套,张又新将老相识连同朋友拉至石桌边,搬来散落的石墩让其坐下,并逐一斟满香茶。

又是一番的叙旧感怀,“慈悲,司马现在高就啊?”道士望着白发苍苍的胖老头。

张又新失意地干笑道:“说来惭愧,仕途坎坷呀。早就在江州郡首的位置上辞官不做啦,回深州老家养老喽,现在是孑然一身,闲云野鹤平头百姓一个。”

道士非常惋惜地说与瘦老头,“无上天尊,这是什么世道?如此大才却不得施展,栋梁贤能弃之不用。这位老哥,你可能有所不知,我们这位张司马可是贤相李逢吉的得意门生,大才子!初应宏辞科第一,又为京兆解头,紧跟着状元及第,解元、会元、状元连中三元,号称张三头。曾官至尚书省左司郎,从三品位列极臣,想当年在朝堂上吐口吐沫都带响动,人皆敬仰,叱咤风云啊。”

“你个小梁道士啊,言过其词啦,哪里有那么邪乎?”胖老头好似被他唤起了激情,金鱼眼中闪烁出高傲不羁的神采,本是入耳爱听,却还要装出谦虚,用手阻止对方再夸奖下去。

道士拨开老者的手说:“唉,这可不是我说的,是当年咱们山南东道节度府的皇甫湜常挂在嘴边的。”

张司马止不住嘿嘿笑道:“那个糟老头子你还记得?脾气忒大,动不动就吹胡子瞪眼的,可惜太和九年他和恩师先后故去啦。”话说出口他还颇为伤感起来。

“慈悲,是呀,都成往事啦。张司马,你还记得他的那个宝贝儿子皇甫松吗?几年前在长安遇见过,说是经年科考均未及第,嚷着不再省试啦。小伙子出息得一表人才,还写得一手好曲子词。我最喜爱他的那首,兰烬落,屏上暗红蕉。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萧萧。人语驿边桥。”道士说着说着还咿咿呀呀地唱了起来。

“对了,司马,您在书中说,茶圣陆羽评出二十处最佳用水,是真的他评的,还是您的托词呀?”道士好事地问老友。

胖老头眼珠一转,扑哧笑出声反问道:“你说呢?当然是喃看那荐福寺和尚的书中记载的喽,李德垂可以作证。”

“李德垂?贫道上哪儿去找他呦,狡猾,和你恩师李逢吉一样狡猾。”董道士端起茶碗与同伴相视一笑,“好茶!这是什么茶?用的是这大明寺泉水煎的吧?我们哥俩就是冲这泉水来的。”他只是用鼻子闻了闻便赞不绝口。

“小道士,这蜀岗茶香吧,我三元连中后,就来这扬州幕府任从事,从那时起就爱上这茶喽。”张司马瞅着两个客人自豪地说。

道士抿嘴笑道:“慈悲,您不只是爱茶,听皇甫松说还爱上人啦?”

“这个他也知道!一定是他那个疯老子说的。说来惭愧,年轻不经事,错过了再想挽回都是奢求。小梁道士,你是知道的,喃少年成名,心浮气躁,把嘛都看得很容易,一心只想娶到一位漂亮媳妇。在扬州任从事时相中了一个佐酒的歌伎,但因种种原因没有将她娶了。进京后结识了花言巧语的杨虞卿,就是喃的老丈人,骗喃说其女就是合适人选,喃便信以为真迎娶过门。哪曾想新婚之夜揭开盖头一看,顿时万念俱灰两眼发黑,丑女一个呀!”

瘦老头笑着拍拍他的肩头,“哈哈,也怪玄宗皇帝多事,平白无故弄块大红绸缎盖在新人头上,入了洞房才能验货,想反悔都来不及了。仁兄,你就没找杨虔州算账吗?嗨,去也白去,不去也罢,他三言两语就把你打发啦。”

“还真是那样,丈人那三寸不烂之舌是出了名的,否则李宗闵能那样器重他。只能认倒霉吧,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啊。他讲有德无容便是极品,也不无道理,可这心里确实是别扭委屈。牡丹一朵值千金,将谓从来色最深。近日满园开似雪,一生辜负看花心。”

道士见他惆怅的样子眨巴着眼睛问:“慈悲,您现如今的夫人说是李绅给撮合的?”

“是呀,你也是听皇甫松那浑小子讲的吧?现如今喃只有这一个老婆子是亲人啦,相濡以沫,白头偕老,她就是以前喃在扬州中意的歌伎。小梁道士,你是知道的,那年恩师被裴度排挤,外放襄阳出镇山南东道,特意要喃做他的行军司马。没多久同门门下省主事田伾兄弟多占了些财物,娶个婢女为妾招来祸端,逃来襄阳寻求庇护。后来事情被多事的裴度告发,受其牵连,喃被贬到汀州任刺史。本想这下真交代了,可天无绝人之路,恩师的侄子李仲言,也就是后来改名的李训,结交郑注东山再起,喃又借力回京做了刑部郎中。可风云变幻,甘露之变李训殉国,喃也受牵连再放申州、温州、江州,一路辛酸索性辞官不做回了老家深州。”

说至此张司马的眼圈还红了,像是受人欺负,想起了伤心往事,“唉,回乡的路也不太平,走到半道船翻了,我那两个犬子葬身江底,没办法只能求助淮南节度使李绅。原本在京与他同殿称臣时有些误会、小隔阂,他还好,不计前嫌,盛情款待。在席上偶遇旧日相好,不禁触景生情挥毫一首,**分飞二十年,当时求梦不曾眠。今来头白重相见,还上襄王玳瑁筵。绅哥方才得知,便成人之美将歌伎相赠,喃们心心相印之人才得以再接连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