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贾家楼 > 第161章 第十章 空空本来无一物,莫问何处惹尘埃。

白眉毛商与同起身将自己的那碗酸辣汤捧过来,毕恭毕敬地献于庄义方,“将军,小人代我仁义会何丐头,敬献于您,趁热您先喝。”

义方略做谦让,见他诚心诚意便接受了。“衮师饿了,给他先喝。”望着睁着一对滴流圆的小眼睛,正舔着手指的孩子,义方把汤碗推过去。

“义方,汤马上就好。这是人家孝敬你的,还是由你受用吧。”李商隐把汤碗又推回来。

“不中!你们谁也保喝,这一碗是给他的,你们的俺这奏端上来。”信老槐比他们还着急,执意阻拦,想要把汤碗夺过去。

“师兄儿,他龟儿不吃饭,这碗汤归老子老。”有人从旁边猝不及防地一把夺了去。

老槐下意思地转身去抢,被那人用两根指头压住腕子,他使出吃奶的劲也动弹不得。

“师兄儿,讨口子要口饭吃哈吗?也太小家八识老,你要爪子嘛?”信老槐知道对方不是好惹的,又见他孤孤单单的一个人,背后背着个大包袱,确确实实是个身穿破衣烂衫的叫花子,便暗自压住火气不与其计较。

对方也松开了指头,端起碗囫囵地喝了口汤,抹去嘴角溢出的汤汁,露出满脸舒畅的表情,“安逸。”听他口音还是个从巴蜀过来的。

“桌子嗲有墩儿,兄里自个坐哩。”老信指着空闲的桌子招呼道。

来人丝毫不见外,“晓得!晓得!”地连声应着,左腿点地一拐一拐地颠脚走过去,一屁股坐到木墩上。

“桌子扬起有油饼,兄里吃嘛,不要钱。”老信见他还带着残疾,不觉动了恻隐之心。

“要得!要得!”那人喜上眉梢地用手去抓,还不忘感激地看了这面一眼,指着衮师夸赞道,“有娃儿好巴适哦,还比较落较!喝了他的汤,还这么乖。”然后怕是感到包袱累赘,索性解下放到桌子上,畅快地低头又大喝了一口。

“阿弥陀佛,周师兄,你跑得好快呀!快走吧,那闺女要追上来了。”从伊水渠的桥上跑下来一个人,大家细看不只是一个和尚,和尚的背上还驮着一位。

待和尚来到近前,见这出家人小胳膊小腿,单眼皮,塌鼻梁,年纪在四旬以上,这么矮小的个子却背着个肥头大耳、肚大腰圆的胖子,真真让人担心他随时会被压趴下。

“法全师弟儿,着啥子急嘛!哦多起咯肯定不安逸撒,歇一哈儿,有多大的事情嘛。”说着把半碗酸辣汤递过去,和尚小心翼翼地放下胖子,可能是真饿啦,他接过碗来,喝了个干净。

胖子不住地哼哼着,好像是扭伤了腰,弯着直不起来。

“常大哥!怎么是你?你从扬州来洛阳啦!”何有佳看清胖子的脸大呼道,同时一个箭步扑过去拉住对方的手。

“何兄弟,我是路过东都,想你了,来看看你,住上几日再走。”看扬州丐头强装做满不在乎,可脸上的表情已经说明了一切。

何有佳反而愁眉苦脸地询问道:“大哥,听说了吗?泗州的丐头霍爷、宿州的梁头前几日均遭毒手啦,不会是波斯人寻仇来了吧?”

常丐头不为人察觉地一皱眉头,“波斯人没那个能耐,绝对!”

何有佳仍是心有余悸地问他,“扬州的那块地脱手了吗?不如还给人家,吃凉饭,走夜路,终究是病啊!受伤的兄弟们还好吧?”

当提到兄弟二字,常青先是大大咧咧地回应着,“多大四啊。”然后再也控制不住自己,双手捂住脸痛哭起来, “他妈妈滴,回乎了!回乎了!”

“常大哥,我们是兄弟,有什么话还遮遮掩掩的。扬州出了什么事?快讲!”何有佳看常青这个样子当即就急了,他闪开身形指着旁边桌子,“我若是办不到,还有十方折冲府的庄将军嘛。”

“庄将军在这儿?庄将军真的在这里。”常丐头喜出望外睁大了眼睛望过去,“真是庄将军啊!我们扬州的乞丐兄弟这回可有救啦。”他忘记了腰伤,猛得要站起身施礼,哎呦一声,可钻心的疼痛让他重又跌坐回去。

义方亲自上前搀扶住他,“常丐头,你慢慢说。”

“将军,都是我的错呀!我见利忘义,贪图富贵,连累了众兄弟,扬州上百口子死的死,逃的逃,剩下的都被斩蛟堂的人抓去为奴了。不是我跑得快,如今小人怕是押在淮南节度使李珏的大牢里呢。”

“是波斯商人们把你们告到官府啦?也是,丢了波斯邸,岂能善罢甘休?一定是出钱雇来斩蛟堂的人做杀手,霍大哥、梁大哥就是他们给害的。”何有佳自有判断。

常青肯定地摇了摇头,“据我所知,不是那些胡商干的,他们没那个本事,更没有那份胆量。而且波斯庄的庄主佴氏兄弟还在我的手里,他们更不敢轻举妄动啦。曾听中人含糊地说,事情有了差池,另有其人在背后叉了一杠子。”他好像知道些底细。

“哦!我明白了,那准是让你占地,又不肯出钱的买家后悔啦,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耍了个借刀杀人的把戏。”

何丐头转移了目标,常青又坚定地摇了摇头,“你说是京里来的米老板,不会!他只对珠宝玉石感兴趣,本是要盖珠宝肆宇的,更何况还是刁金斗当中人呢?同样要给佣金,给谁都是给不是?脱裤子放屁,何必多此一举呢?”两个丐头都猜不出这谜底是什么,眉宇间拧出个大疙瘩。

“纸里包不住火,没有不透风的墙,不管是谁躲在背后,早晚得让我们揪出来。常丐头,你说有兄弟被掳了去,确实是斩蛟堂的人干的吗?”义方看得长远,直接切入主题。

常青不假思索地回答道:“千真万确!是被斩蛟堂楚州洪水舵的人押走的,我从扬州出来时已经打听清楚了,他们这几日就要动身走水路,准备把弟兄们运往陕州三门山,威逼强迫做纤夫去。”他用力地握紧何有佳的手,恳切地望着对方,“老哥我是孑然一身,孤掌难鸣啊,还望何贤弟鼎力相助,把人从虎口中救出来。”

何丐头打着咳声,一个劲地摇头,“不怕老哥笑话,我自己也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啦,官府和黄妖们联起手来拿我,手下人里还藏有内奸,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

“是呀!我们到底得罪谁啦?黑白两道全对我们下手。”常青也有同感将双手一摊,“我来洛阳寻不见你,却在天津桥上遇见了你们老三盛辉,还是他给我指路,说你在湖州茶行的。”

何丐头疑惑了,莫名其妙地反问道:“你在天津桥遇到了老三?”

“是呀,就在方才。我和他刚分手,走到董家酒楼就被人围上啦,官兵衙役、还有十几个黄妖蜂拥而至,眼看是走不脱了,我本想殊死一搏,杀他一个够本,杀两个赚一个。可人家是真来斯,一个拿鞭的只一脚踹在我的腰上,一遛跟头踢上桥面,趴在地上起都起不来,当时看架势只能束手就擒了。”

“对头!瓜娃子,咋个倒下不动喃?哈绰绰的等人来抓撒?真招遇上老子周摆子,算你龟儿子搞到事哦,切晚老,你斗是吃牢饭老。哈板儿,你还笑?笑个铲铲。”老叫花子一付救人出水火的架势,当仁不让地以救命恩人自居。

常胖子频频作揖示好,陪着笑脸感激道:“多亏周前辈出手相救,才没落到他们手里,否则我那些受苦受难的兄弟再无出头之日啦。”

“莫得事!都是讨口子,莫讲礼哈,一家人撒。”叫花子大度地看着在座的同道。

“善哉,施主,你我皆是天涯沦落之人,哪儿有大奸大恶的罪过?何劳如此兴师动众地追杀。听你们刚才的对话,更应证了我和师兄的想法,这个人我们是救对啦。”

“对头!格老子猖狂,桥上打锤打的喔宣宣的,好多吃官饭滴和黄妖斗他一个,还满口带把子,欺负人撒,一看还是个讨口子,老子斗出手扎起老。现在这事搞醒豁了嘛,师弟儿,救人救对老。”老叫花子很是得意。

“请问,师傅是从何方来呀?在哪处宝刹住锡啊?”义方看到出家人,便有种与生俱来的亲近感。

“阿弥陀佛,小僧是从东川遂州来,住锡在保唐寺。”和尚彬彬有礼地单掌竖起回复道。

义方不甚清楚蜀中保唐寺的来头,却知晓佛家分律、教、禅、密、净等多宗,就依他行单手敬佛之礼,便知是禅宗弟子。“师父是北宗,还是南宗座下弟子呀?”义方好趣地再问。

“瓜娃子,你求都不懂!啥子北宗、南宗滴喃?我们是保唐禅派,国大禅师智诜祖师滴传人。”义方被叫花子劈头训斥了,臊得满脸通红,幸亏是在夜里没人注意。

那和尚倒是和和气气,慢声细语地给他解释:“善哉,施主有所不知。当今禅宗固有南北之分,渐顿之争,却是四分天下,齐头并进。先师智诜禅师乃五祖弘忍座下的十大弟子之一,初事玄奘法师学经论,后转投五祖门下,文采胜于神秀,更高过不识字的惠能。”

一旁的叫花子连自己的师尊也不放过,心直口快地讥讽道:“啥子文采好老?不好的神秀还作偈‘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不识字的惠能也叫人代写老‘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师尊写啥子老?五祖把衣钵不是传给别人撒。”

和尚没有理他,径直说着自己的,“大师辞帝归资州德纯寺,创保唐禅派,弘化蜀地,传灯不绝。大师下传二代唐和尚处寂禅师、三代新罗王子金和尚无相禅师、四代中宗族孙观音转世无住禅师,洪州宗的马祖道一大师最初便是处寂禅师的弟子。我禅派持无忆、无念、莫妄三句法门,扬无忆是洁、无念是定、莫妄是慧之禅法。小僧乃无住禅师再传弟子,会昌灭佛时隐藏山林,秉承师父道圆和尚之志不改初心,今重返保唐寺光大佛法。”

“要得!法全师弟儿是保唐寺的现任主持,重振山门斗看他老。老子周摆子原本也是个和尚撒,被逼得还了俗,如今懒散搞惯老,斗不想再出家老。”老叫花子显出失落的表情。

同门师弟为他解释道:“善哉,周师兄是小僧师伯升岸和尚的徒弟,灭佛时为了保护佛像,叫官差打残了一条腿,被逼无奈蓄发做了乞丐。”众人听到这里都向老叫花子投去钦佩的目光。

天赐还沉浸在禅宗的门派之分中,“师傅,你不是说禅宗四分天下吗?还有一派没说呢。”

“另一派应该是牛头宗吧,乃禅宗四祖旁出一宗,道信大师将禅宗顿教法门传于法融,初祖法融再传智岩、慧方、法持、智威、慧忠,并称为牛头六祖。纵观禅宗之内应推益州无相大师、保唐无住大师、洪州道一大师、西堂智藏大师,其中无相大师该为第一证。”李商隐看来是颇有研究的,说得和尚心悦诚服。

“你娃儿可以嘛!我们能说得到一堆,你叫啥子名字?”老叫花子很开心地问。

李商隐谦逊地回答道:“在下李商隐。”

“善哉,是誉满天下、大名鼎鼎的李商隐啊!”人的名树的影,和尚惊喜地眼睛里放出神采,重新郑重地审视着对方。

叫花子也是相当兴奋,“乖乖!师弟儿,我们向东来是来对老。即躲过老那个神措措的女娃儿,又遇见个大儒李义山。”

“恩人,什么女孩子?对了,你们这是要去哪儿呀?”胖子常青莫名地问那两个人。

老叫花子经他一问,是气不打一处来,“女娃儿脑壳乔得很,一天到黑跟我们扯筋,吵得好昂哦!还是个追娃子,简直不摆老。”

“你们遇上贼啦?她偷了去什么?”胖子担心地询问着。

叫花子怒气冲天地吼道:“格老子!害得老子从东川追到东都,好辛苦哦。偷得啥子?则天皇后赐给智诜大师的木棉袈裟!”他重重地一拍桌上的包袱。

别的人可能没有多大的震撼,李商隐却心头一颤。那边和尚埋怨地瞪了师兄一眼,没想到叫花子不服气地反驳道:“师弟儿,你不要默到我不晓得那袈裟的来头,天下人都晓得老,要不那女娃儿会找上门来撒?”

“是什么袈裟啊?”天赐好奇地问着商隐。

博古通今的李商隐当然是清楚的,“小家伙,说这话可有年头啦。木棉袈裟原本是释加牟尼的金缕袈裟,一日佛祖在灵鹫山说法,拈花示众,是时众皆默然,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柯迦叶’。释加牟尼把金缕袈裟作为证物传给迦叶尊者,这件木棉做成的袈裟就是为后代佛门弟子顶礼膜拜的禅宗信物。传到六祖惠能的手上时,被则天皇后强行要去,转赠给智诜禅师。摩诃迦叶传了二十八代,达摩祖师传了六代,智诜禅师传了四代,如今看来它仍然在保唐派弟子的手里。”

李商隐看了一眼桌子上的包袱,突又想起什么问那和尚,“师父,是何人要夺走这信物呀?”

“咳!善哉。”和尚不觉口打咳声,“这位女施主要论起来,还是我们禅宗之人,她的义父是牛头宗的一位高僧,牛头宗六祖慧忠禅师的师兄鹤林玄素禅师的传人,径山法钦禅师的法嗣弟子。他俗名潘香光,九岁便出了家,得法后不住在寺院里或庵棚洞舍中,而是搭一个鸟窠住在树上修行。时任杭州刺史的白乐天拜他为师,并以诗相赠,形羸瘦骨久修行,一纳麻衣称道情。曾结草庵倚碧树,天涯知有鸟窠名。”

还未等和尚讲出所提之人的法号,商隐已然是脱口而出了,“师父说的是鸟窠道林禅师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