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贾家楼 > 第160章 第九章 好是红尘修心处,何必藏身在深山。

“我们斩蛟堂讲求的是皇天后土,济世兴邦,最看不上这群依强凌弱,毫无仁义的混帐东西,如此败类是人人得以诛之,帮助官府拿住他,是本堂行的江湖道义。姓庄的店主奏是嘴硬,人一定是叫他藏起来哩,传给我消息的人不会弄错的。”尖声尖气的家伙是黄头巾包头,黄中衣衬底,外裹束腰黄衫,足踏草鞋。

“大家来尝尝俺的好酒!立德坊的洛阳老酒,窖墙多年木舍得喝,今儿个犒劳诸位类。”谢中杰抱着个酒坛子从里间出来,殷勤地道着辛苦,待去掉坛口的泥封,顿时香气四溢。

他又麻利地回身后屋捧来一摞瓷碗,挨个倒满递给众人。

“是四眼井的酒。”

“好酒!得窖藏五年以上。”

品尝之后人们均啧啧连声赞不绝口。

“这洛阳老酒东岳祭过天,朝堂宴过臣,醉倒了贵妃,喝美了李白,饮得则天皇后睡卧石淙不思归。我愿伊河水,尽向杯中流。只要众生喜,我愿醉乡游。”得仁有感而发持杯劝酒。

判司起身感谢直道破费,义方借着卢楚龙敬酒之机,询问其来东都的缘由,徒弟是一声长叹黯然神伤,“师父,我是不得不来呀,外公命悬一线,随时都有被何有佳加害的危险。”

“何有佳要害你外公!为何如此呀?”义方是非常地吃惊。

“咳,提起这事就话长啦,是十五年前的太和八年,李德裕出任宰相,本是同宗兄弟却秉性不合,将我外公排挤出京调任华州刺史。那年的十月,李宗闵又入朝主政,召回外公担任吏部侍郎,就在这短短的几个月里却发生了一桩大事,三门山的纤夫造反了。”楚龙敬重地注视着师父,“您是知道的,关中虽号称沃野,然其土狭地窄,所出不足供养京师,尤逢水旱之年需转漕东南之粟。而漕运之梗在于三门山,陕州东北五十里黄河之中,砥柱山之西,有鬼门和神门二岛将河道一分为三,鬼门在左,人门在右,神门居中。惊涛骇浪湍流如激箭,行船若触暗石即碎如齑粉,流入旋涡中更不见踪影。朝廷历年整治却收效甚微,中宗时出了个杨务廉,害人精啊!他是当时著名的工匠,善于营建宫殿楼台,官至将作大匠。手艺没得说,曾制造一木制人偶,长相类似僧人,手执一碗,可自动向人乞讨布施。待木碗中的铜钱盛满后机关发动,木僧人就会自己说声布施,甚是神奇。”

在座的人们都被他绘声绘色的讲解吸引过来,“杨务廉人品卑劣,后来因贪污千万而被罢免,但他不甘消沉,想出阴毒之招上谏朝廷,真是天生此妖就是来破残百姓的。”

刘得仁像是心知肚明,不住地摇头叹息;李晕显然是闻所未闻,一个劲地催促卢楚龙说出是什么阴招。

“是在陕州三门山开道,山岩临河的一侧用烧石碎岩的方法凿出一条栈道,仅供纤夫行走,漕船由纤夫牵引渡过三门河道。可河流湍急,纤夫的前胸后背各拴上两个砣子,一旦落栈着石,百人之中也难活一人,常常发生绳断栈绝、纤夫坠死的惨剧;加之官员不能体恤民情,妥当处理死者后事,遭到百姓强烈的反抗。这样,虽然运到长安的粮食大幅提升,但是整个栈道都响彻着悲伤的号子,凄凉之声振动了山谷。那年陕州刺史更是丧心病狂,怕承担责任,把遇难的纤夫说成是擅自潜逃,并通知当地官衙囚禁他们的父老妻儿。一下子干材遇到了火星,积怨成恨的纤夫造反了,揭竿而起成燎原之势,民变蔓延到了华州。我外公力挽狂澜安抚和讨伐并举,用计捉拿住作乱的头目,此人正是何有佳的父亲。如今何有佳不辨曲直,不明事理,把他父亲的死记在我外公的帐上,可叹外公的一片苦心啊。”

“你是说,是你外公把他杀了,所以何有佳要疯狂报复?”李晕以为已然想出了事情的大概。

得仁见青年人打着咳声羞于启齿,便主动代言道:“这个事情我是知晓的,李固言在混战中擒住匪首,本想晓之以理,好言规劝,交于大理寺审理。便急命手下兵士不得胡乱伤人,拿住也就罢了,可当他大喊阻止时却事与愿违啦。”

“刺史有令谁敢不从?李固言是怎么喊的?”李晕不能理解地问着朋友。

刘得仁很是无奈地模仿道:“湿塌咧,他当年喊的是,杀!杀!杀!杀不得,于是何有佳他哒的撒落地咧。”

“呵呵呵”斩蛟堂的贾香主是一阵的坏笑,“愣子!奈么好了,姓何的老老头触霉头立,留守奏是留守,婊将老卵得不得了。”

司马边城斜了他一眼,怪其口无遮拦,信口开河。卢楚龙仍然依着自己的思绪在说:“自我外公来洛阳后,何有佳便三番五次地指使手下加害于他,真是穷凶极恶,不依不饶。多亏去年晋州刺史王式路经东都时,来看望我外公,得知此事后甚为关切,并推荐浊浪道场的司马边城前来相助,司马大侠的师父陈瑶之老前辈,乃是王式的老师李涉博士的好朋友。我们今日辅助河南尹衙门缉拿何有佳,就是要问一问他,我外公哪点做错啦?他父亲被杀纯属是个误会。”

韩判司感到气氛过于沉闷,手持酒碗起身高呼道:“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来,来,大家喝上一碗,可保浪费了谢掌柜的好酒。”

当众人纷纷响应举碗痛饮之际,判司无意间扫了一眼桌面,不觉眼光一亮,盯着桌上仅有的空杯子,“这是弄啥哩?这只杯子是谁滴哩?”

“喵人!娃子滴!”谢掌柜一惊一乍地指着商隐怀里的衮师。

“咦,不中!娃子咋能喝酒哩。”判司责怪地看着李商隐。

衮师见大人们都在看他,便来了神气,挣脱开父亲的双手哧滑一下跳到地上,也不管得仁“你闹啥呢么?”的呼喊,嘻嘻笑着跑到地中间,充满童真地望着判司嬉笑道:“伯!额们墙猫猫胡呗。”

这一声官差们听了不打紧,可主人们被惊吓到了,只觉得头皮发麻,四肢冰凉,尤其是谢中杰,突感到曾被杖击的后背是阵阵痉挛。

孩子说着话蹲下身子,就要撬方砖,眼看事情即将败露。

“凶犯,凶犯!快出来,快出来!”一下子喊声四起,惊心动魄,可这纷乱是来自屋外。

一个衙役冲了进来大声禀告道:“判司,天津桥上来了个人,鬼鬼祟祟的,看见我们撒腿奏跑,不像好人。”

“是何有佳!一定是他。”拿软鞭的汉子斩钉截铁地肯定着。

贾香主尖声尖气地喊着:“是他!我奏说消息可靠,不会错的。这叫花子头一准是藏得腻烦了,出去潇洒,回来见到我们来缉拿他,心里发虚,落荒而逃啦。”

“追!”

“追!”

十几个人一窝蜂地奔出去,带领一干人等围追堵截去了。

“娃儿,来人走啦?”等了半天何有佳才从方砖下面冒出头来,上面的对话他已经听得清清楚楚。

“有佳,事态严重啦,趁他们去追那个倒霉鬼,你们得立即脱身。”李晕当机立断地安排道,“还有!你父亲的死是个误会,你就不要念念不忘无法释怀啦。”

“哼!前辈,那是花言狡辩你也信它?”杀父之仇不共戴天,怎能说释怀就释怀了呢?

义方他们在质库门外与张水儿告别,黑小子只说了声“再唯”,便拐进了茶行。

清清楚楚地从北面天津桥传来鬼哭狼嚎之声,可想而知那里的打斗激烈非常。趁着云层遮住了月光,李商隐抱着儿子衮师,带着何丐头、义方和天赐急速向城东而去。

一路左顾右盼地走来,跨过伊水渠的石桥,前面就是李商隐的岳父、已故河阳节度使王茂元建在崇让坊的老宅子,不用再提心吊胆,担惊受怕啦,马上就要到家了。

“崇让坊对面是履道坊,白乐天白老的宅子。时光过得真快呀!白老已经故去五年啦。”随着商隐心情的放松,话也跟着多起来,“门严九重静,窗幽一室闲。好是修心处,何必在深山。那园子原本是杨凭的府邸,白老买了来拓展水面,密植幽篁,叠石成峡,聚土攒岛,奇思妙想,巧夺天工。看那院子好冷清啊,院静留僧宿,楼空放妓归。白老自感去日无多,便尽遣家妓放归,只留下闭门清修的裴兴奴和胡秋娘。”

“这个坊叫啥?坊前还有卖夜宵的。”天赐指着临近的坊门问道。

“哦,是集贤坊,坊里住的多是些漕吏,这么晚了,还有商贩在卖酸辣汤啊。”义山顺着少年的指示望过去,在紧闭的坊门外,确实摆了个摊子,一位半老徐娘正忙乎着生意。还不错,三张桌子有两张是空的,一张围坐着三个食客,他们在东张西望窃窃私语,不时地去摸摸脚边的竹篓子。

这三个人衣衫褴褛,满身的补丁,都戴了顶草帽遮住脸面,细看原来是叫花子,不知在哪儿讨来闲钱,便大模大样地上了桌面,扬眉吐气一回。

“哒,额饿咧,夹馍。”怀里的衮师可怜巴巴地对父亲说,自从夫人王氏过世后,李商隐愈加疼爱这双儿女,此次东都之行把儿子带来,就是想重温一下逝去的美好时光。“儿呀,太晚了,夹馍可没有,前面有卖酸辣汤的,也很好吃。”

“好吧,喝酸辣汤,喝酸辣汤。”孩子很懂事,指着坊门的摊子嚷着。

几个人走近了,选了张靠外侧的桌子,喊那蹲着身子正在炉子前扇火的摊主,让其为每个人盛来一碗。

“中,等一下哈,桌子扬起有油饼,桌子嗲有墩儿,兄里自个坐哩。”那女人没有回头独自忙碌着。

背后的三个人说也奇怪,自从见他们过来就缩头缩脚地不做声了,义山疼爱地望着咬嚼油饼的儿子,不禁动了感情潸然落泪,他哽咽地对义方感慨道:“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看见衮师我便忆起晏媄,经年来为了生计奔波在外,我们一家聚少离多,我亏欠他们啊!”他双手抹去腮边的泪珠,仰头望月满怀深情地呢喃着,“往常我们夫妻吃罢晚饭,就坐在宅子里的西亭前看月亮,撩咋咧!可惜日月轮回,斗转星移,阴阳相隔有情人啊。义方,大哥我昨夜得诗一首聊以寄情,此夜西亭月正圆,疏帘相伴宿风烟。梧桐莫更翻清露,孤鹤从来不得眠。”

“呜呜呜”背后有人在哭,“不至于吧,夏老五,这么大人还哭?笑话死人乃咧!”另张桌的食客在劝着同伴。

不劝还好,这么一劝那个伤心人更加的悲痛欲绝,哇的一声索性放声大哭起来,“商大哥,娃惨乃咧。莫妈的滋味饿可知道,饿想饿婆,饿想饿妈。”他摘去头上的草帽扔在桌子上,“偷娃的事饿不干类!伤天害理,要遭报应的。”

义方回头看去,那人是认识的,他一眼大一眼小,是个雌雄眼,正是曾在潼关北码头遇到的乞丐。

另一个身形瘦小的将桌上的空碗一推,撞得另一只叮当直响,他也将帽子掼在地上,用脚狠狠地踢向竹篓,“狗日的!拿人家娃当要挟,窝她妈是个撒货呀?”

“唉,弟兄,有啥办法哩”听声音是那白眉毛的老乞丐,他将草帽扣到桌子上,无助地四下望了望,当他的眼神与义方、何有佳相遇时闪闪躲躲,看再也无法避开,情急之下招呼着其它两人,“啊,庄将军!何丐头!老五、小蔡,快拜见都尉。”三个人跌跌撞撞匍匐在地行礼参拜。

经义方询问才得知,他们是在坊门外做接应的,二丐头肖庆久和苗翠翠不死心,再次潜入坊中偷孩子去啦,偷的还是漕吏谷良的娃子,用来威逼要挟谷良就范,同流合污私扣漕粮。

“何丐头,是你让他这么做的吗?”义方深恶痛绝地质问道。

何有佳无辜地摆着双手,极力否认着,“从来没有!打漕粮主意,想是想过,可没敢;偷人孩子,是根本奏没敢想。”

“咦,何丐头,这也不中,那也不中,所以人家不份儿,要取而代之。”女摊主手里掐着一碗酸辣汤,扭着水桶般的腰身走过来,将碗放在白眉毛的面前,“三碗哩,还差恁们一碗。”这女人在额头斜插一朵牡丹绢花,媚眼流波风韵犹存。

“老信!是你?”不光是叫花子头好生意外,其他人也是没有想到。

“是俺,凤姐姐叫俺把住这坊门,专等着这几个信球,奏招他们还会来偷小少爷哩。”他轻蔑地瞪了一眼那三个乞丐。

何丐头怒目而视,“我还没死呢!老信,有我何有佳在,看他们谁敢动一动满仓那孩子,你们三个,给我听好了,不许再为虎作伥,干这伤天害理的事啦。”潼关来的三个手下唯唯诺诺点头哈腰地称是。

丐头火气未消索性吩咐道:“你,商老倌,都怨我耳软心活,被肖庆久蒙蔽了,撤换了你。拿出你当年的威风来,从现在起,你还是仁义会坐镇潼关的头领,那个骚婆娘什么也不是啦。”

花白胡子闻听后受宠若惊地浑身颤抖,感激涕零地叩头行礼,拜谢着丐头,“我,商与同从即日起,唯庄将军、何丐头肝脑涂地,马首是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