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贾家楼 > 第136章 第十七章 牧羊驱马虽戎服,白发丹心尽汉臣。

此刻在对岸河沿上站着两个牧羊人,他们目睹了筏子渡河的全过程。其中的黑瘦青年耸了耸搭在肩上的破皮袍子,“哥,兀个是撒么?”

“革囊。”回话的是个头上缠着一圈羊毛手巾的中年人。

“阿还不子是革囊,咋还绑上个框框么?像个筏子哦。”

中年人指着正返回南岸的筏子,“兀个就叫革囊筏子,你猫能载马呢么?”

青年人感到这么叫它绕嘴,当即纠正同伴道:“牛皮缝的革囊还是叫牛皮筏子么,阿不知羊皮能不能做革囊哦。”

“看把你能的,羊皮能做革囊呢么?给阿缝一下,羊皮薄不结实么,你这人拾笑滴很!”中年人自视高明地教训道。

“不一定么,羊比牛多,划算么。”青年不服气地坚持着。

“哎呦,你这本事,该客苏武庙里领唱祈福经文咧,要不客孙家槽子庙会扮端公哦,把你能的么。”

青年人像是被他说笑惯了,憨笑着去看那飞奔远去的三个人,“哥,兀个骑白骆驼的丫头是吐谷浑的慕容金花么?”

“猫你的颔水,尕日鬼,稀罕人家哦。兀个丫头还没婆家,心痛得很!”

没待中年人说下去,年轻的牧羊人把鞭子夹在腋下,两只手拢到嘴边成喇叭状,扯开嗓子唱起山歌,“哎!哎呦,一溜山来者哟,噢嗬嗬,两溜山三溜山呀, 牧羊哥下了河滩。今个牵来者哟,明个牵啊夜夜牵啊,尕妹子像红牡丹噢哟哟。”

奔驰在荒漠平原上的三个人是听不见这歌声的,此时他们正一门心思地快速向西,期盼能早一些抵达甘州。

全赖慕容姑娘对此地了如指掌,避过了吐蕃人设立的道道要塞关卡。可往往事与愿违,刚出了威州进入凉州,本想尽量避开吐蕃重兵把守的凉州治所姑臧城,寻条偏僻山路绕过去,可前面的土路越走越拥挤,马和骆驼再能跑也不得不放慢了脚步。

“妹子,这些人是干啥去?”高顺励心急地询问姑娘。

姑娘看着一群群欢声笑语、带着大包小裹、提篮挎筐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再望一望赶往的方向,“高将军,接是客孙家槽子庙会的。”

随着人流前行,原来是个好大的集镇,净是些本地少见的砖瓦房,镇中突兀耸立着一座大庙,庑殿单檐三间殿宇,幡旗高悬青烟袅袅。

三个人穿过热闹的货摊子来到近前,庙门空场已然是人山人海,喧闹非常了。百姓们抬脚引颈向里面张望着,只见场中有几个身穿花花绿绿衣裳的师公子在跳扛神,他们头戴发冠,上结的长辫子遮挡住面容,每个人手里各持着一面羊皮鼓,鼓柄下的铜环子随着抖动哗啦哗啦直响。

几个徒弟轻盈洒脱地翻身、旋地、穿梭,肩上拽着麻绳拴着的铜钟左打右摔,变化着扭动身子,跳着前五步、后五步、左五步、右五步的巫舞,这些让人眼花缭乱的动作又配上千变万化的手诀,让围观的百姓倍感神秘兴奋。

神汉们把羊皮小鼓高高地举过头顶,贡送着端公稳步上法坛祭天迎神。再好看的把戏也无暇顾及,三个人侧身正欲挤过人群,就听人声骤然鼎沸,“快看!师公子攮刀子咧。”

侧目去看真真的触目惊心,几个神汉拿着禅刀在割自己的胳膊,滴滴鲜血顺着手臂流淌到地上。“这些师公子脏劲滴很!是名副其实哦,不像上次端公庙会的草包跳跳就没事咧。”

“赶就么!前者是骗吃骗喝,哈送东西。”看拜神的百姓们不住地鼓掌叫好。

“把这里围住!不要放走一个人。”一队头戴尖顶帽、手刺细长枪的吐蕃兵士从四周扑过来,把场子团团围住。

一个肩上佩戴红铜章饰的黑汉子凶神恶煞般走到坛前,高声质问坛上的端公,“卡巴太卡?”那端公是个二十多岁的壮士,面色黧黑,眉毛粗重,他停下手里的香烛,神色冷静地直视对方。

看那领队的小守备长又用生硬的汉话重复道:“我问你,从什么地方来?”

跳舞的师公子们此时停下了脚步,从场中紧逼过来,手持铜钟跃跃欲试。吐蕃人见势把手一挥命令道:“都不要动!乖乖地给老子排成一排,否则格杀勿论。”人群开始骚动起来向四下里躲闪,可面对外围全副武装的兵士又胆怯地退了回来。

“奸细没抓住之前谁也走不脱!”吐蕃队长不容置疑地大声呵斥着。

“将军,阿木是良民呢么。”

“放了阿木吧!阿木是好人哩。”百姓们被这从天而降的灾祸吓得苦苦相求。

“好人?谁能证明你们是好人!你们这里有沙州的奸细。”

“没有,阿木都不是哦。”

“军爷,放了阿,阿是来庙会给丫头置办嫁妆的,家里人都等着哩。”

“阿木猫祈福还猫出祸事来咧,下回不敢猫了么。”善良的人们无助地哀求着。

“都给我闭嘴!来呀,把这几个跳大神的抓起来,他们就是奸细。”几个士兵对付一个,端公和徒弟们无半点反抗的机会。

“传大守备将军令,沙州奸细就地斩首。”队长斩钉截铁地宣布道。

那几个神汉还要挣扎均被按压跪在地上,有一个高大壮实的真不含糊,打翻了几个兵士,抡起铜钟直取队长而去,扑哧两声闷响长杆大枪硬生生刺入了他的腹部,连一句话也未留下便横死当场。

“找死的汉狗,呸,立即动手!一个不留。”气急败坏的小守备长嚎叫着,把手用力一挥。

“住手!”有人在人群中大喝一声,随即百姓们自发地向两旁闪开,这人手握金枪威风凛凛,大踏步走入场内,“光天化日,你们竟敢随意杀人,还有王法吗?”

“你是什么人?找死吗?”队人先是一惊,然后大怒,从来没有人敢这样质问自己,“王法?老子就是王法,别说他们是奸细,将军有令捉拿后就地处死。就算不是奸细,杀你们汉人和杀个猪狗,踩死个蚂蚁有何区别?不信!老子今天正有兴致,我不仅要杀这几个假神汉,还要多陪绑几个。来呀,这人群里还有奸细,再推出几个汉狗给老子乐呵乐呵。”

如狼似虎的吐蕃兵像野兽般窜进人群,龇牙咧嘴地说笑嘻哈着,如同进入鸡窝猪圈里肆意妄为,把杀人看做小儿戏耍之事。

“汉狗!让你躲,老子扒了你的皮。”吐蕃士兵辱骂着,挥起皮鞭啪啪连声,他们在人群里随意抓人,十多个青壮男子陆续被赶出来聚在场子里。

“守备长,这小子还有匹马。”兵卒拉扯着顺励的马匹走过来。

队长盛气凌人地看着高顺励,“你不是奸细。”

“你说对了,我是过路的。”顺励本意忍耐住性子心想寻雪莲要紧,不想在此地耽搁太久,可见这帮畜生惨无人道,便再也隐不住才挺身而出。

小守备长点点头说:“你是过路的。”

“不对,这汉狗一看就不是平民百姓,一定是大守备长说的沙洲奸细,身带武器非奸即盗。”提着鞭子的郎将坚持他没看走眼。

“草包!你家奸细大白天明晃晃地带着兵器招摇过市?他就是个过路的。”

“长官,你的意思是把他放啦?”郎将心有不甘地瞅着上司。

“说你草包,你还真是个草包,哪有平民百姓大白天明晃晃地带着兵器招摇过市的?我说他不是奸细,可没说这汉狗是好人,依我看他是大唐派往沙州的信使,给我搜他的马。”吐蕃队长认定高顺励是大唐派往沙州的联络官。

郎将得了命令奔向顺励的坐骑,“将军,这里有两个包裹,一个里面全是纸。有硬货!我们发财了,一个里面全是金铤银铤。”郎将在翻腾包裹摸到金银,他惊喜地大喊着。

“无礼!你们这班禽兽,强占我大唐的土地,还虐待汉家百姓,赶快把这些无辜的人放了,如若再敢侵害汉人,我让你们有来无回。”

“杀了他!”小守备长一声命令,十几个吐蕃兵蜂拥而上,挥动兵器胡乱砍扎。但见一道金光掠过,大枪抡起呼呼作响,直线上如下山的猛虎,横下里似摆尾的蛟龙,打得他们满地乱滚。

“给我一起上!”一起上也是枉然,几十个番兵哪能招架的住?只几个照面便丢盔卸甲,抱头鼠窜啦。

“好武艺!感谢大侠的仗义相救,大恩铭记,后会有期。”方从屠刀下解救回来的端公抱拳致谢。

高顺励回敬道:“路见不平理当拔刀相助,都是汉人兄弟不必客气。”

“高大哥,你太帅咧,阿木刚要动手助阵,你就把别木解决咧。”慕容姑娘自从渡口相见还是头一回这么欣赏地观瞧他。

顺励不由自主地红了脸,也是从没有过的腼腆羞涩,自己都纳闷如此是为什么?“二北北,我们快走吧,吐蕃人是不会善罢甘休的。”少年牵过坐骑催促道。

孩子说的言之有理,逃跑的吐蕃士兵一定是搬兵去了,此时庙会的老百姓都在四散奔逃,恨不得爹娘再给生出两条腿一步跨回家,就连那刚才还作法跳神的端公神汉们也逃之夭夭啦。

少年重新系牢了两个包裹,勒紧了绑在自己马匹上的坛子,还没走出几步就听得镇外杀声四起,哭爹喊娘乱作一团,随之是人们像倒灌的潮水从四外退回来。

“不好啦!吐蕃军队把镇子围住了,不由分说见人就砍。”刚刚被拉进场子陪绑的一个青壮男子从前面逃回来,惊魂未定地拦住他们三人。

又一个满脸是血的老婆子发疯般擦身而过,两只手张开痉挛着似要抓住什么,“啊啊”地尖叫着逃进大庙。

“带,大侠,出不去了!镇外全是吐蕃兵,围得像铁桶一般,他们几个都殉国了,我们还是进苏武庙躲躲吧。”端公一瘸一拐地靠近了告之。

幸存的老百姓慌不择路涌进大庙,有几个勇敢的壮汉倒是临危镇定些,“什么世道,说杀人就杀人,黑馍馍盖天窗,没王法么?既然出不去咧,就和这些嗜血成性的畜生拼命!终究也是死,杀他一个赚一个。”于是将庙门关闭,落下木杠,又找来木棒砖石以备死拼。

“外面来了多少人马?”高顺励毕竟是历经战事,临敌不乱。

“有一个中守备长带着二三百人的样子,都是骑兵。”端公扯下条衣裳将受伤的小腿包扎起来。

慕容金花不解地自语道:“来了这么多人哦,为个庙会值得么?究竟是冲着谁哩?”

“不瞒姑娘,吐蕃人是冲着我们来的。那个中守备长烧烧唧唧的,一口一个活捉沙州李明振,不知他们是怎么得到的消息。”端公撇了帽子坐在地上。

“李明振是谁么?”金花一时没搞明白。

高顺励由心底里勃发出一种异样的滋味,从未有过的甜蜜舒坦,绵绵的痒痒的,他知道自己喜欢上了这个果敢直爽、心地善良、略有些傻傻的吐谷浑丫头。

“傻妮儿,当然是这位端公啦。”他笑着说完,蹲下身子询问道,“你叫李明振,沙州人。你们是杀了他们的人了,还是抢了他们的货啦,要不是拿了吐蕃人的宝贝?为何如此兴师动众地捉拿你们?”

假扮端公的汉子爽朗地笑道:“一看你们就是中原来的,不知详情。杀人越货是强盗干的,偷鸡摸狗是毛贼所为,我们是沙州义军,张议潮张大帅的手下,眼下有重任在身,顺道路过凉州打探敌情的。”

“张议潮?沙州义军?难道你们在沙州起事了,把沙州从吐蕃人的手里抢回来啦?”三个人显然没有听说过,对张议潮和义军的事一无所知。

“不光是沙州,去年年初在大帅的统领下,我们义军先后收复了瓜州、伊州、甘州、肃州、西州,河西广大疆土已为我大唐之地,唯有这凉州通一线于广漠,控五郡之咽喉,城高墙厚,易守难攻,吐蕃残余势力聚合于此,苟延残喘,负隅顽抗,横在商路中枢割断河西与朝廷的联系。故此大帅命我们分为两路闯关,乔装改扮前往原州通报战况,以求与官军联合形成两面夹击,并顺道探查凉州的敌情。不知为何刚刚绕过姑臧城,就被敌人发现啦,是谁走漏了风声呢?”

高顺励兴奋地上前紧握住李明振的手,激动不已地自报家门,“我乃司空、平章事兼邠宁节度、招抚制置使白敏中相爷麾下的右果毅都尉高顺励,正奉旨在灵州平定党项叛军。你说的张议潮和沙州义军的事我们没有听说过呀,你要去原州正好由这位慕容姑娘陪同,她对这一带较为熟悉,尽快把河西的情形禀告相爷。”

“你们是唐军!太好了,我可见到亲人啦。你们没见到大帅派出的信使吗?唉,如此看来前年派往朝廷的十路信使恐怕都遇难了。好,扶我起来,我们一起冲出去。”

“将军!奸细都逃进苏武庙啦。”听外面大喊大叫的是早先那个小守备长。

“把庙围起来!火弩手准备好。”有人高声命令道,随后是窸窸窣窣地铠甲抖动的声音。

“不好咧!他们要放火箭烧死阿木,阿认得这个中守备长,前些日子吐蕃大相论恐热就是被他们打过河的,为大相撑船摆渡的船工都叫他抓来砍了头,生性滴很!”

“刚就么,在五里坡两伙吐蕃军混战就用的火弩,烧得惨咧。”

“都怨你死婆娘!非要到庙会买什么白布,这倒是好,用这布做寿衣哦。”庙里的人们是一片惊恐哀怨之声。

“啊,啊,苏武大爷,救救阿!阿是好人哦,木做过伤天害理的事。”满脸是血的老婆子发疯般奔入大殿,匍匐在祭坛前的蒲团上,两只手张开痉挛着似要抓住什么,一个劲地磕头祷告。在她的带动下,又跪倒一片哭哭啼啼唉声叹气。

“都起来,学学苏武先贤的节操,不要求咧!靠谁也不如靠自己。快找水和门板,一会儿火箭射进来准备灭火。”还是那几个勇敢的壮汉没有乱了分寸,窜进去挥舞着棍棒阻止道。

少年望着殿内那尊手持光秃秃的使节、牧羊北海十九年而不弃的苏武神像,为他威武不屈的节操由衷地抒怀,“元载相公曾借箸,宪宗皇帝亦留神。旋见衣冠就东市,忽遗弓剑不西巡。牧羊驱马虽戎服,白发丹心尽汉臣。唯有凉州歌舞曲,流传天下乐闲人。”

沙州人满怀同感地称赞道:“小朋友,你说得好,牧羊驱马虽戎服,白发丹心尽汉臣。这诗是你作的吗?”

“不是,是我师公写的。”

高顺励向李明振加以解释,“是诗文大家杜牧所作。”

沙州人首次听说这个名字,一脸茫然地喔了一声。没有时间容他们细谈,庙外又传来吐蕃小守备长的叫喊声,“里面的人听好了!将军有令,沙州奸细放下武器,乖乖投降,我们绝不为难你们。凡是吐蕃人、吐谷浑人、党项羌人、突厥人、回纥人,此事与你们无关,均可自行出来,放行还家。”

这一嗓子引起不大不小的骚动,有几个百姓窃窃私语后壮着胆子哀求道:“我们几个是吐谷浑人,他们几个是回纥人,外面说我们可以出去,放我们回家。兄弟们,能不能把庙门打开让我们出去。”

“绝对不可以!难道为了你们几个人,连累了大家的性命?庙门不能开。”得到的答复是坚决的,也是意料之中的。

有个身材魁梧、性子倔强、从来是让别人吃亏、自己没受过屈的主儿,推开人群大步向前就要卸下大门栓,“我倒是要看看怎么就不行!老子非要开门回家有谁敢拦着?”这吐蕃人装束的汉子话还没说完,人已经被身后袭来的几棒子搂倒在地上。

那几个勇敢的壮汉指着昏死过去的吐蕃人破口大骂,“混帐东西!谁给你的脾气?是你庙外的主子吗?几十年来,你们强占我大唐的土地,使奴唤婢,作威作福,不把汉人当人看,规定汉人走在大街上必须弯腰低头,不得直视你们吐蕃人。可恶之极!”

几个人把昏迷者像拖死狗般抛到墙边,“大家都不要有侥幸的心思,吐蕃人是不讲信义的。我们死守庙门,等到天黑了一起冲出去,这样才会有一线希望。”

见庙里没有反应,外面喊声又起,“将军承诺会网开一面,只要交出奸细,汉人百姓不加问责。你们若再执迷不悟,我们就要放火箭啦,到时把你们烧成灰烬。”这番话像凉水泼到铁匠炉里,一下子庙里哗然了,人们七嘴八舌地争吵后,所有全目光齐刷刷地聚在高顺励和端公的身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