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贾家楼 > 第134章 第十五章 黄汤滔滔不得渡,鱼线纤纤勿要扰。

一前一后纵马疾奔,像离弦之箭直向西面黄河而去。

少年自打襄阳被接到长安,师父是严厉的,师娘是慈爱的,就数二师伯最贴心啦,有什么心事都愿意和他讲,有什么欢喜悲哀也乐意与其分享,两个人名分上是伯侄,却更像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这不,你听,两人在马上正谈着话。“小儿,家里好吗?去年入冬,朝廷任命翰林学士刘彖为京西招讨党项行营宣慰使,我们哥三随他去庆州安抚党项东山部,一去就是半年。接着又保着白敏中相爷平叛平夏部、南山部,不知要到何时才能回京。真想我师父、师娘啊,他们身体好吗?三个蛋蛋学上得用功吗?这三个蛋蛋呀,不爱舞枪爱舞墨,我真替师父担心,秦家功夫就此打住啦?”

没等少年回答,他紧接着问道,“贾大伯、大嫂、弟妹,他们都好吧?贾大婶前年好端端的突然就没了,可苦了大叔了,也没留下个后,多孤单冷清呀!我们这贾家楼也是,生意这么兴旺,可人丁却不兴旺,要是赵道长还活着,吃上他几粒神丹,得生出多少的蛋蛋啊!”

少年无所顾忌地直言问他:“二北北,你怎么不娶骂骂呢?也生几个蛋蛋。你看人家贾爷爷,年初又续了一房小奶奶,听大骂骂说新奶奶有喜啦。”

“噢,贾大伯又娶亲啦!这么迫不及待,等我回去讨他的喜酒喝。小儿,你年纪尚小,不懂的。你师娘没教过你《诗经》中的《蒹葭》吗?”

高顺励以长辈的语气,仿佛参悟了人间的精髓,抖动缰绳朗声吟道,“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小儿,这婚姻呀,是冥冥之中早已注定的事,像你大娘,你师娘。老话讲,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全是缘分,急不得,也许你二大娘现在还在她娘肚子里转筋呢。”随即他哈哈大笑。

“汪,汪汪”一条长毛大黄狗摇着粗粗的尾巴,从两个人的身旁一闪而过,它天生的一付笑脸,嘴里晃晃荡荡地叼着个竹筒子,两只明亮的大眼睛上上下下打量着马上之人。还用尾巴向他们摇摆了两下好似在说“不是,不是”。

“这牙狗!笑话我吗?想跟我们比脚力,来呀。”顺励来了兴致,快马加鞭撵了上去。可惜,战马的确跑不过这黄狗,只弹指间狗儿已经跑得无影无踪啦。

“这是神医的狗,它这是去哪儿呀?”少年识得它,莫名其妙地望着远方。

“像是报信去了,小儿,那医生是什么来头?”

“听官员们说神医是飞来的,本来是要上门去请的,刚出营门他自己却来了。”

高顺励低头暗自思索,“不请自来,其中必有蹊跷。”

大石山被远远地抛在身后,前面已经能看到威州渡口了,伯侄两人沿着奔向河边的大道一路疾行,越靠近黄河越看不到人影,只有一两群乌鸦抖落着黑膀子呱呱地飞过头顶。

冲入镇子,本打算让马匹停下来缓一缓,自己也歇歇脚,可举目细看让人大为惊愕。虽然镇子上商铺林立、民居错落,却破败不堪,墙倒屋塌,几处房子还有过火的痕迹。而且整座镇子静得出奇,死气沉沉,一丝一毫的响动都没有,人们像是瞬间蒸发啦。

两个人放慢脚步向前寻着,街巷里可以清晰地听到马蹄踢踏石子路的回声,这声音提醒着,曾有多少商旅驼队踏着这条碎石路来来往往,磨光的石头见证了渡口作为商路枢纽的崛起与辉煌,奇怪!昔日欣欣向荣的繁华地儿为何变得如此凄凉破败。

登上黄河岸边的石砌堤岸,视野开阔,一览无余,山是黄色的,水是黄色的,对于满身是汗奢求沐浴的人来说,没有客栈,没有酒肆,想洗洗只有这黄汤,那真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呀。

此段河面较为开阔,水流湍急打着漩涡,滔滔浊汤汹涌向东一泻千里。这蜿蜒曲折的河畔除了迎风摇曳、一望无际绿荫荫的芦苇之外,便和河面一样空空如也了,连一条小船也没有。

寻出很远,真是天无绝人之路,还好,在水边的石头上蹲着个钓鱼翁,他腰里挂着个鱼篓子,正背对着河岸全神贯注地盯着鱼竿。

“老大爷,哪里有渡船呀?”高顺励兴奋地问道。

没有回应,那老人仍然纹丝不动地蹲在那里。

顺励以为对方年纪大了,耳背没有听见,提高嗓门大声问:“老大爷,哪里有渡船过河呀?”

那老人不耐烦地向后扭了两下屁股,又一动不动了。

“二北北,去伙!人家忙着钓鱼呢?没空回答我们,我们还是往前找找吧。”

师伯无奈地往前方望去,芦苇摇曳,浊浪滔天,哪里有人啊?他心里着急,赌气地扬起马鞭,使劲地抽打着身边的苇秆,清脆的鞭声在河面上传开去,“唉!开始就不顺利,怎么这么多坎呀?高将军还等着呢。走吧!”

“尕渣子!你木往哪儿客?立马短时赔阿的龙鱼。”一声怒吼吓了两人一跳,原来是石头上的钓鱼翁发出来的。

这时那老人猛转回身,怒气冲冲地向他们嚷道。这老人圆圆的脑袋、浓眉大眼,是个单眼皮,略显得冷漠呆板。他头发花白像吐蕃人似的扎着一绺小辫,“哎呦皇天,接阿木家要来客人,等着捉龙鱼下锅,阿在这里一心一意地钓鱼,猫你木咔哒咔哒地跟该里过来,阿不和你木计较。可你木也不能给个颜色染大红呢么!一会儿又大喊大叫,是存心吓跑阿的龙鱼不成?”

顺励难为情地抱歉道:“大爷,我们可不是成心打扰您,是想问个路。”

老头子得理不让人,“一声没事了,还吼上了,龟贼!重三叠四的问个撒么?”

“我们想问一下这渡口的船都去哪儿啦?我们想要过河。”顺励陪着笑脸回答着。

“渡船?就冲你刚才兀个鞭子,阿不子!”老头子怒气未消地转回身去,重又甩出鱼线。

顺励和少年一个劲地说着好话,人家仍然无动于衷,抱着鱼竿闭起了眼睛,“睡个觉觉子。”见两个人没有放弃的意思,老头子腾地站起来冲着他们质问道,“你木走呢吆?你木不走,阿走!”

走字刚脱口,不想那鱼线直直地绷紧了,没容其反应过来便将老人扯进了水里,“哎呦皇天!撒么畜生?龙鱼,救命啊!”那是一尾青中带黄、鳞光闪闪的大鲤鱼,它的嘴被牢牢地钩住,正直瞪眼珠子意欲挣脱,受惊后死命地向前游着。

体型梭长的大鱼在水里的力量是不容小觑的,牵着躺倒在水里的老人滑向河水深处,若是再晚些定会溺水而亡。

“扑通”少年纵身跳进河里,奋力游到老人的身边,一把抢下鱼竿抛了,连揪带拽地架起落水者。等浑身湿透的老头子被托上河堤,整个人像是只落汤鸡,他惊魂未定,气喘吁吁地颤声道:“牛格子,吃亏遇上你了,否则阿就没事了。”

神色初定便赶紧去看腰间的篓子,“老天日鬼阿呢么,阿的鸽子鱼?还在哩!”

二师伯不禁心里埋怨他,“小儿好心搭救你,怎么做的不对了?你还吃亏啦?”

缓过神来的老人感激地望着少年,原本犀利的目光也转变为温柔平和了,“接早上黑老窝跟头上飞过,阿掐指一算,接宜出行、忌取渔。好兄弟要来,为了交情硬着头皮犯忌出来,心想点壮就钓几条不打紧,唉,活该西豁淋淋没事了。牛格子,看你肉头肉脑的就实诚,不像他嘴勤沟木蛋子懒的家伙。”他脱掉左脚上沾满淤泥的鞋子,拿到水边用力洗净。

“大爷,就剩一只鞋了,就扔掉吧。”高顺励出自好意,笑着相劝道。

“一只韩也不能飘掉!兀是个半仙么,猫阿漫了咕咕瞪,水迹白打,你嘿溜撒么?”他横眉冷对地抢白着对方。

“大爷,您误会了,我是好意呀!”顺励听不懂他说的是什么,只想他在错怪自己,为了缓和关系尽力地解释着。

“好大爷,您老消消气,这渡口的船都上哪里去啦?”为了渡河还得说着小话。

“渡船?阿不子!”老头子瞪了他一眼,厌烦地別过头去。

少年躬身施礼道:“老爷爷,我们有急事过黄河去甘州,请问这里的渡船呢?”

“牛格子,你要渡河客甘州么?阿就喜欢跟你说话。”老人像是换了个人,眉开眼笑地开口回复,“渡船都给烧了,连同这两岸的住户买卖都烧了,惨啊。”

“是被谁烧的?”顺励抢先询问究竟。

可老人家翻着白眼,“不是阿烧的,阿不子!”

少年上前脱去老人的湿衣裳,帮他拧净黄汤子,又从包裹里取出自己的给他披上,“老爷爷,换上我的,别凉着啦。”

老爷子被感动了,可能之前除了爹娘就没人对他这样好过,眼圈泛着红唉唉地应着声。

少年紧跟着问:“老爷爷,渡船是谁烧的,为什么烧呀?”

“牛格子,你兀个布衫子虽小,可暖人心咧。阿细致地跟你说,阿木这里原来叫做安乐州,给吐蕃人占据近百年,两年前当时的凤翔节度使崔珙联合朔方节度使朱叔明重又抢回来,朝廷改了名字叫威州。吐蕃人在时这里的老百姓苦咧,让人欺负,比兀个牛马都不如。此前听说吐蕃的赞普给人杀了,为争王位各地将军头人大打出手,争得是你死我活,尤其是秦州洛门川的论恐热,真是操蛋完了。本来是个默默无闻的讨击使,摇身一变成了吐蕃大相,东征西讨,不可一世,追得鄯州节度使尚婢婢满世地逃窜。论恐热见到老人就割鼻挖眼,见到女人就□□充军,令人发指的是別生吃婴儿心肝,用枪戳死当即开膛,就是个魔鬼!”

老人怒瞪双眼愤恨之极,“阿木威州地界黄河上下的渡口都是论恐热给毁的,为的是怕凉州的吐蕃节度使打过河来。你木要过河客甘州,这里是过不客的,往北是瀚海沙漠,贺兰山缺,还是往南哦,到会州会宁关渡猫一眼,也许有渡船。渡船,阿木这里绝对是没有的,凉州的吐蕃大军把商道截断了,客西域的商队都走北方草原咧,阿木威州哪儿还需要渡船呢么?”老人家坚决地摆着手。

“从这里到会宁关渡得几个时辰?”顺励又控制不住自己张嘴发问。

“阿不子!”老头子没好气地撇了他一眼。

“老爷爷,这里离会宁关渡有多远?”

“客会宁关渡,哦,少说也有二百里地,你木骑马也得跑上一天。”老人家帮着少年盘算着用时。

情况就摆在眼前,也没有别的好办法,只能向南找渡船啦。少年彬彬有礼地一揖谢过,高顺励心里憋屈只是拱了拱手,二人搬鞍上马正欲离去。

“叔老子!叔老子!你在这里钓鱼么?”一阵马踏銮铃之声,伴着汪汪的狗吠,从镇中跑来一匹白骆驼和几匹快马。跑在最前的是一条长毛大黄狗,它摇着粗粗的尾巴径直窜到顺励伯侄两人的马前,喜盈盈地仰头看着马上的人。

“慕容姑娘,是别木。”

“大小姐,大黄认出别木咧。”来的几个男子穿着小袖衣小口袴,戴大头长裙帽,帽上以罗幂遮住脸容,其中两人正指点着这边。

为首的姑娘身背两口短刀,英姿飒爽,神采飞扬,她头上梳着辫发,墨髻饰以金花,远山眉,丹凤眼,俊秀的脸庞上透出一股倔强不屈之气。

“金花!你木来找阿,你师父已经来了么?鸽子传信没说你一达里么。”老头子兴高采烈地迎过来,像把之前的不愉快全抛到黄河里去啦。

姑娘轻盈地跳下白骆驼,箭步向前挽住老人的胳膊,“叔老子,阿师父已经进村子咧。兴儿说你钓龙鱼哦,没想到您在这里。”

“哦,你木不是来寻阿的,那你木来河边做撒么?”老人不解地看着姑娘。

姑娘乌黑的眸子滴流一转,“是大黄带阿木来的,为的是别木。”

老头子更是纳闷,指着马上的伯侄两人诧异地问:“为別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