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穿越重生 > 嫁给首辅这个老男人 > 第17章 第 17 章

嫁给首辅这个老男人 第17章 第 17 章

作者:八宝凤梨酥 分类:穿越重生 更新时间:2020-03-18 18:42:47 来源:文学城

沈娆回府后,许是开心得不行,竟又不困了,顺道就要走去二姐的灵筠轩做客。

而此时,宣德殿上的早朝还未散。

诸位朝臣在殿中站了已有两个多时辰。只见文武大臣分列两侧,左侧以顾禹同为首,右侧以左都督高率为首。

在大殿中间还有四人,分别是太师沈伦,左副都御史王赞,东阁大学士牛之喻和户部右侍郎唐笠。那四人正在争吵不休,而右侧众武将的脸上全都是一副看戏的表情。

“自古以来,田赋缴纳皆是征实。若无谷粟实物等积粮,如有饥荒、天灾等祸事,如何开仓赈粮?”只听沈太师义正言辞道。

“太师此言差矣,我等此时讨论的是革新税法,赈灾之粮自然有赈灾之粮的征法。”户部右侍郎反驳道。其实关于灾害防治和赈灾粮款,朝廷每年都有专司负责,和他所提的改税折子完全是两码事。

“如此,那百姓岂不是又要交粮又要交银?这难道不是加重了他们赋税的担子吗?”左副都御史属都察院,本就有监察百官之职,如今天家让他们议一议这新税法的折子,他当然可以弹劾。

“御史大人到底仔细看过户部的折子没有?我提的是在江南富庶之地仍征实物,在其他地方拟征银。”

“你……我自是仔细读了,才觉得不妥。那江南富庶之地自然银钱数量有超,可那西北苦寒之地本就银钱较少,你还征他们的银子,你是存心想让百姓造.反是吗?

“王大人慎言,方才沈太师还说我朝将有天灾,饥荒等祸事。如今国泰民安,百姓富足,我还想问问,两位大人是否想诅咒我大周的江山社稷。”

“荒谬,老夫所言句句为了慕容氏天下,税法革新牵之甚广,自然需考虑详实,防患于未然。”

“沈大人说是为了陛下考虑,我倒想问问沈大人,而今我大周田地一共有多少顷?”

“我大周有良田约一千万顷。怎么,牛大人是想考校我么?”

“好,那不知太师可知这一千万顷中官田有多少?学田有多少?牲地有多少?再说屯田,大人可知军屯,民屯和商屯又各有多少?”

“这……牛大人若想知道得如此详细,不如请屯田清吏司的郎中给你解答。”

“我所问之事,只要工部主事查阅册籍便可知晓。但这上头的数字乃是景祐二年,陛下初登大宝时所录。而今已是景祐十八年,唐大人也说自陛下登基以来四海升平,国运康泰。那我大周良田岂不倍增?若仍旧按照薄籍所载来征税,那天下又有多少刁民欺瞒天家,隐匿田赋?这岂不是国之大害?”

“牛大人真是能言巧辩,老夫望尘莫及。不过,我大周白银稀缺,泰半皆靠外源流入,此举易造成银贵铜贱,不知牛大人有何高见可以解决?”

“太师此言莫不是……”

“够了!”只听龙椅之上,景祐帝终于出声喝止了这场廷议。

那玉阶之下众臣皆垂首,就连刚刚在一旁听得津津有味的一列武将们此时也是个个肃容。众人连大气也不敢喘一声。

宝座上的帝王虽两鬓已白,但精神抖擞,朝服上的龙纹栩栩如生,此刻更显张牙舞爪,那龙首高抬更有睥睨众生之态。

景祐帝也知道,照他们这样争下去就是一天都下不了朝,而且也吵不出什么结果来。不过刚刚那大学士牛之喻一番问句倒是点醒了他,这大周的田地有多少亩,更要紧的是这其中的皇庄有多少亩。百姓倒是其次,这皇庄的收入可是直接归入内廷的,皇庄乃是皇家私产,若是有底下人敢私瞒虚报,那定是死罪。只是正如牛之喻所言,这十八年来,天下太平,但每年的赋税田飨却不见有所大增。如此,是该好好清理一番了。

天子未言,殿下诸臣皆悄然无声。刚刚热闹无比的宣政殿,此时却连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见。

景祐帝看着座下众人,环顾一周后,他看向位列左首的顾禹同,问道,“顾卿兼理户部,这折子也必然过了你的眼,不知爱卿有何见解?”

其实本就十分明显,整个户部都是顾禹同在管,户部左右侍郎哪一个不是他的人,那牛之喻也是内阁辅臣之一,这新税法自然是顾禹同的意思,只是借了那唐笠之口说了出来而已。但景祐帝看完这折子,也觉得此法牵扯众多,很是冒险,并且沈伦刚刚说得也不无道理。这朝中两派也不能全然一边倒,所以他自然要将这皮球踢回给顾禹同。

只见那点到之人着一身紫金蟒袍,腰束玉带,手持朝板,不卑不亢地往前轻移了一步,如山间青松一般挺立于云雾疾风之中。而后那青松的枝干略向前弯,像是要正面去迎那急急刮来的骤风细雨。

“陛下,沈大人言及我朝白银缺失确是事实。所以,若要行税法之事,必要加强通商,商贾繁荣,则银钱往来密切,银钱流通愈广则我大周愈加昌盛。”

“另,景祐七年、景祐十三年和景祐十六年在开平、云川、全宁、会州等地均发现有银矿,如此,已大大缓解我大周白银紧缺之势。”

“自陛下登极,我朝田亩还未重新丈量。革新税法之举,首要便是清丈土地,前几年豪绅侵占良田者甚,屡禁不止,各地皆有占地多者田增而税减之事。从清丈入手,不仅征收面有增,税负也能更加均平。”

“其二,历代先朝皆行赋役分开之法,赋以田亩纳课,役以户丁征集,赋役之外还有名目繁多的方物、土贡之类的额外加派。苛捐杂税甚重,稍遇流年,百姓便苦不堪言,故古往今来暴乱不止。税法若得革新,自此赋役皆简并为一体,役归于地,计亩征收,力役更为雇役,由官府雇人代役。如此赋役统一,各级官吏也再难以巧立名目,贪腐即止。官宦清廉,税赋趋稳,则民得以稍安矣。”

“其三,前朝收赋虽偶有折银但多折实物。此举役差皆改为银差,而田赋之中除苏杭等富饶之地仍征实物以供天家,其余一律改征折银。赋役征课以往均由里长、粮长办理,自此皆改由官吏直接征收,解缴入库。不征实物能省却输送储存之费,不由保甲人员代办征解,免除侵蚀分款之弊。如此,乃一赋法。”

景祐帝听罢,沉思良久。

顾禹同说的确实没错,他主张的一赋法不仅可以止却往常官员贪污粮款的**弊端,另外赋税也更加清晰简明,省得那帮无知百姓天天哭叫着这税那税的交不起。只是若兴商贾之事,必然要敞开朝廷的大门,那些番邦素来狡诈,北有鞑靼,南有南诏,这门若是开了,难免不生事。

景祐帝还在思索着,只见那沈太师又开口了。

“陛下,臣有奏。”

景祐帝右手扶额,左手随意地敲着龙椅的扶手,那是他思考时的惯常动作。

此刻,他停了左手的动作,略抬了抬手指。边上的符公公立马反应了过来,高声道,“准奏。”

“顾大人的一赋法的确有益,但关于通商互市一事,臣反对。”

沈伦又接着说道,“自高祖以来,海禁甚严,高祖曾有言,片板不得下海。况且若是开关解禁,那沿岸奸民与外敌勾结,当如何?若是因此贼人起事,又当如何?

顾禹同听闻,刚想言明,却见高台之上的帝王摆了摆手,于是他又退回了文臣之列。

“好了。此事朕已明了,我看唐爱卿这折子写得也略简单了些,不如内阁拟了详程章法后,朕再做定夺。”

“无他事,便退朝罢。”

见那殿上的帝王已言明态度,众臣行过大礼后便鱼贯而出。

下朝后的众人难免三三两两在一起议论。

看来还是首辅大人厉害啊,之前那几人吵了都快一个时辰了,不也没吵出个子丑寅卯出来。

是啊,顾大人所言句句在理,这新法是势在必行咯。

那王大人好像也不是沈太师的门生吧,没看出来啊,他也是沈大人一党的。

周围人的议论,不仅顾禹同听到了,沈伦更是听到了。

沈太师听到皇上最终还是打算启用那一赋法,不免悲从中来。此举虽是有利百姓,可那士绅大族岂肯罢休。那百姓之乱是乱,士大夫之乱就不是乱?

他顾禹同不怕死无所谓,皇上这几年身体康健还能镇得住这帮人,可待到日薄西山之时,这朝局难保不会大乱。到时候......

唉,罢了罢了,自己该劝谏的早已劝谏。剩下的烂摊子谁愿收拾谁收拾吧,反正他也老了,那时可能也早已成了一抔黄土。

“沈大人,请留步。”沈伦刚走下宣德殿的玉阶,就听闻有人在喊自己。

他转头看去,“顾大人。”

“沈大人博学多识,关于税法之事,顾某还有几处不明,希望太师能指点一二。”其实,今日殿中沈伦和王赞的那些话,顾禹同是听进去了,不仅听进去,还思考了一番。所以,下朝后他才想向沈伦讨教。

“顾首辅客气了,老夫愚昧蠢顿,故而还是难以理解首辅大人的一赋法。另外,该说的沈某都已经在殿中禀明圣上。沈某家中还有事,便先行一步。”说罢,沈伦作势要走。

顾禹同,你朝堂上膈应我也就算了,下朝了也不让我清静,谁要和你讨论什么税法,我现在听到这两个字就头痛。

“如此。沈大人请。”顾禹同听闻,作揖回礼道。

顾禹同:夫人,我厉不厉害?

沈娆:你敢欺负我爹?!

顾禹同跪在搓衣板上:没有,没有。夫人,我真的没有。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7章 第 17 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