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嫁给失忆龙王后 > 第1章 龙雨

嫁给失忆龙王后 第1章 龙雨

作者:折枝小竹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2-13 14:06:07 来源:文学城

自女娲补天便流淌于此的,是永河。补漏了窟窿被大雨浇了个底透的,是云州。

短衫缚袴的少女一路冒雨奔过小巷,管不了身上还在滴滴答答淌水,砸响了眼前的木门。

门咿呀开了,开的却是条细缝。后头的人眯着眼凑近,仔细确认一回,方才把门缝撑宽了些。

“阿栀!”门后的沈厨子惊疑道,“你怎么来了?”

唤作阿栀的少女仰起脸来。雨水滚过她上翘的鼻尖,饱满的嘴唇,和被燕尾剪刀绞利的下巴。配着两靥要褪不褪的晒痕,俨然一只博物画上的黄麂小兽。

她赶忙卸下脊背上的藤箧,一气呵成地推销道:“娘子快来瞧瞧我今日的收成——”

沈厨子匆匆扫了一眼,藤箧里头堆满了扑腾的河货。鱼虾蟹贝应有尽有,新鲜得还能叫人闻见泥土腥气。

心知少女的生计就绑在这乱爬的河鲜上,她仍是暗暗掐紧了手中的帕子,狠心对她说道:“阿栀,从今日开始,我们酒楼不能再收你的货了。”

阿栀的脸色凝住了:“这是什么意思?”

沈厨子扭过脖颈,不愿直视那双干净得一望到底的黑眸。

“你还没听人家议论么?昨儿夜里,有道闪电劈开了河心岛上的龙王祠。现下到处在传,说五月来的这场大雨,还有这些接二连三的怪事儿,怕是和‘禁潜令’有关。云州官兵没日没夜地巡逻,为了抓个违反禁令的犯人,把大家伙儿搅得不得安生。但凡哪家食肆的点菜单子上出现了河鲜,免不了要遭一番盘问,就怕背后供货的渠道不合规矩...”

阿栀扬起眉,是两把弯弯的柳叶镰刀形状。沈厨子同她打了多年交道,明白她是个快人快语的脾气,乍闻自己要断绝往来,倒连一句多余的理论都无。她的神情由惊讶变为不解,由不解变为克制,两把锋利的柳叶镰刀也跟着收入鞘中。

她拽住藤箧的背带,奋力朝脊背上一扔:“娘子放心。自始自终触犯了禁令的只有我一人,绝不会带累您的。”

沈厨子面有惭色。她退到窄门后头,取回个小包袱,默默放予阿栀手心:“你阿婆病得厉害,胃口怕也不大好。这里都是些软糯弹牙的点心,自家做的,不值几个钱。你且带回去,和你阿婆就茶吃吧。”

她不推拒,将包袱往袴腰上一拴,行了个抱拳礼:“多谢。”

沈厨子掩过了门扉,最后回望她一眼。多年前,依稀也是个惨淡的下雨天气,牙都没换完的小丫头大着胆子叩响了她家的门,跟她讨价还价,还要费劲儿吧啦地仰着脑袋,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脾气。

她终究忍不住劝道:“阿栀,干脆你以后都别去河边了。潜水捕捞本就凶险,违反禁潜令不说,万一你有个好歹,剩下你阿婆孤零零一个,要她怎么活呢?”

阿栀原本都要告辞了,闻言不由得驻足,扯出个疲惫中带了坚决的笑来:“沈娘子,我就是为了要让我阿婆健健康康地活着。我家人丁少,分不到几亩地可耕。不干这门营生,我哪来的钱给我阿婆买好药材?”

“可是龙王祠...”沈厨子彷佛还有话。

她打断道:“人人都在传云州的怪事儿跟禁潜令有关,跟那劳什子的龙王有关。但我要问一句——人人又是谁呢?”

沈厨子答不上来,阿栀已兀自下了台阶,一条又粗又黑的辫子倔强甩在脑后。她的嗓音脆生生的,在阴沉的雨幕中愈加鲜明:“随便旁人怎么传。我只知道,养护我阿婆的病得靠我自个儿。反正,我不信这世道上有龙王。”

辞了沈厨子,阿栀没那个闲功夫郁闷,紧赶慢赶去找了下家主顾。河鲜河鲜,吃得就是个鲜字,晚卖一刻,价格便贱一分。

“光景不好”、“我们也有我们的难处”、“隔壁的那小谁才刚被衙役拴走了”...不曾想,从东市到西市,她吃了个连环闭门羹,全都是因为云州那道突然收紧的“禁潜令”。

十七年前,云州的衙门忽然颁布了一道禁令:即日起,民间不得私自潜入永河中捕捞河货。后来大家为了图省事,一概将它简称作禁潜令。

没人说得清楚起初为什么要颁行这道禁令。有说是为了休养生息的,有说是为了防止溺水的。但有种当年就广受认可的说法,如今又有了市场——这是为了不惊扰栖息于永河中的龙王。

永河水深而湍急。饶是闲来无事,也没几个人真敢潜下去试试深浅的。日久天长,禁潜令便被大多数人忘了。至多是茶余饭后,与外乡人侃起神秘的永河龙王,一拍脑袋说:咱们地界是还有这么一条古怪的禁制罢了。

云州若是安好,龙王的传说便只是个传说。沈厨子也和许多人一样,不太把禁潜令当回事,愿意关照她的生意。

十七年后,这场古怪的暴雨来了,他们便又恐慌起来,到处嚷嚷着:这怕是有人触犯了禁潜令,招惹了龙王的怒气啊!

昔日上赶着要抢购她的河鲜,在名单上排长队也在所不辞;眼下一个个见了她,倒跟见了活瘟神似的,就差拿碗雄黄酒来收她了。

阿栀忿忿踢开了脚边僵直的蚯蚓,不防那蚯蚓下头埋着块小石头,撞在泡得软烂的草鞋尖儿上,疼得她飙出了眼泪。既然她不能怪人家在紧要关头选择明哲保身,只好拿这长虫出气了——都怪那不知道从哪冒出来断她生路的“龙王”!

她重挂上谈生意用的热络假笑,抬眼已是最后一家。不成功,便成仁。

门环叩得越来越响,无人来应。烟囱里分明正升起炊烟,还飘来爆炒的香味儿。假笑顿时干在了脸上,肚子还饿得咕咕直叫。她猛锤了一拳这不争气的东西——以毒攻毒,用的是阿婆以前教给她的偏门办法。

细究起来,阿婆也是从云州下雨那日开始病重的。前后换了好几个医工,都瞧不出具体的症结在哪儿。草草给出张暧昧的方子,说是郁结于心、体气不畅,只得暂且让她好生将养着,再服些温和的中药调理。

她掏出怀中的荷包,掂了掂里头轻飘飘的份量。单凭这几个不顶用的铜板,还想给阿婆买下济仁堂那支高丽进口的人参,根本就是做梦。

她不怕孤身一人潜入汹涌的永河,也不怕公然违抗衙门颁布的禁令,可她真怕眼见着阿婆一日日消瘦下去,一觉醒来,她便不声不响躺在了榻上。她想同她炫耀她新逮到的梭子蟹,想板起面孔训她,不许她背着她偷喝冷酒,想支起窗棂,让她瞧瞧放晴的日头有多好…都办不到了。

好像这场大雨借尸还魂,生了贪、存了欲,熬干了阿婆的生机。

两巴掌左右开弓,阿栀扇得自己两颊红润,赶走了这讨人厌的念头。世上哪有这么多神鬼作祟之事?她多活一天,就该踏实地为人一天。

想到此处,她解开抽绳,手指触及了个不同于五铢钱的物件儿。它摸上去微凉而润泽,像波纹、月光、眼泪。毋宁说,它就像一滴将落欲落的水本身。

阿栀摸出了荷包里的珍珠耳坠。

耳坠子样式简单,有那颗饱满圆润的珍珠作主角,除了锤揲成鱼钩形状的耳针,便再找不着人工雕琢的痕迹。

可惜的是,坠子就这么一只。不过,就算她没见过多少贵重首饰,也懂得眼前这颗珍珠绝非凡品。哪怕仅有一只,也够在当铺里换一笔巨款了。

这枚珍珠耳坠,原本是阿婆为她求来的“护身符”。她死活不肯同她解释来历,也不乐意她探问本该成双的耳坠为何剩下半边。她只对她千叮万嘱,务必要贴身带好。于是即便在永河中潜泳,她也从未让它离身过。

阿栀摩挲着它光滑的表面,护不护身的另说,这毕竟是阿婆费心为她求来的稀罕物…

她余光一转,瞥见荷包上横斜的栀子。一样是阿婆,一针一线为她绣活那凛然香气,点着了平日里舍不得用的灯油。

不过是枚耳坠子。今日当了,来日又不是没机会赎回。但世上只有一个阿婆,若是连她也不在了…她不准自己再往下多想。

她定了定神,攥紧掌心中冰凉的珍珠耳坠,再度迈入大雨之中,向着当铺冲去。

这一回,该轮到她来护阿婆的命了。

···

“可是栀娘回来咯?”

阿婆耳朵好使,她才抱着药材盒子掀了帘,便被她唤她的声音吓得一抖。

阿栀做贼心虚,忙把盒子藏到不起眼处,去扶挣扎着起身的阿婆:“今日可觉着爽利些了?”

“好些了。”阿婆眉目慈和,却掩不住面上久病的灰败。她拍拍她的手背,讶道:“这鞋怎么又穿破了?不是才给你补过么?”

“您老人家,精力不济就好好养着,别整日操心这些小事儿了。”阿栀嘴上念叨她,心中不由为这关怀一暖,白日里的种种不顺也暂时丢到了一边,“您等着,多亏了那些没口福的,我这就下厨露一手。餐后还有沈娘子的的点心吃呢。”

她进了灶房,旋即便探出头来:“怎的还做了长寿汤饼?”

阿婆嗔怪道:“平日里我说你没心没肺,你还不服气。心大得连自个儿的十七岁生辰都忘了?”

“是五月初五!”她拍了下脑门,这才换上了应景的寿星笑容,“怪我怪我,贵人多忘事嘛。”

一老一少围着食案,各端一碗长寿汤饼,说说笑笑地动起筷来。

她要的兴许就是这样的日子:阿婆长长久久伴在身侧,无事便一头扎进清凉的河水中,游她个痛快。没什么朝不保夕,没什么前路不明。没了下也下不完的大雨,没了禁潜令,更遑论什么龙王…

阿栀吸溜了一口清汤寡水的汤饼。真咸啊。

阿婆觑见她吃相,笑道:“栀娘,你吃长寿汤饼时从不咬断呢。我的老家有个说法,吃长寿汤饼不咬断的孩子都是有福的。”

“那是自然。”她垂下头,瞧着饭毕后,阿婆在她手腕处缠上五彩丝,捂住那股莫名涌上来的涩意。

她生在五月五日,照某些人的说法,便是生在恶月恶日,诸事不吉,百毒孳生。为此,她没少被人忌讳嫌弃,是阿婆在她的生辰,一遍遍为她缠上辟灾的丝线,告诉她她才是得到神灵护佑之人。

“阿婆,”她吸了吸鼻子,“本姑娘福气加身,您是有福之人的阿婆,一定会康复的。我不信人家说我不详,自然也不信那些因果报应的说法。龙王祠就是被雷劈了又如何?值得这么大动干戈的,再修起来不就完事了?”

“方才你说什么?”

正缠紧的五彩丝断了。阿栀茫然抬头,却撞见阿婆惨白的脸色。

“你说龙王祠,毁了?”

木碗翻倒在地,碎成无数瓣。淡黄如旧宣纸的汤底上,骤然绽开数点狂梅。阿婆咳出一大口血痰,紧跟着是一声迫似一声的急喘,宛如要咳出堵在胸口的千头万绪。

阿栀半边身子嗡地麻了。她踉跄着扑向阿婆,捞住她佝偻下去的脊背:“您到底怎么了?别吓我——我、我这就去喊医工!”

“栀娘,你的…”阿婆一把抓住她,力气大得不像垂危之人,“你的坠子呢?”

“什么坠子?”她呆在了原地。

“珍珠坠子…快去还给龙王祠…”阿婆费力吞下口血沫,神志昏聩之际,硬生生挤出了三个字,“能、救、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