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吉梦含渊 > 第8章 疑云重重

吉梦含渊 第8章 疑云重重

作者:末世焚香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1-12 23:21:52 来源:文学城

宣帝已过不惑之年,虽年轻时生了场重病,被严震钻了空子,平乱后,身体却逐渐大好,在位二十余载,许是安逸的日子过得久了,如今坐于朝堂之上,竟也愈加气宇轩昂,龙颜焕发。

可众臣皆知,这一切不过是表象。

宣帝善猜忌,喜怒不形于色,但内心往往早已历经万般盘算。

平日里,若是做事得力,宣帝表面夸赞封赏,可笑意却不达眼底;若是事情办得不妥,他虽少有厉声训斥,却总在谈笑须臾之间令人颜面扫地,彰显帝王之威。

做得好,做得差,皆是不妥。唯有行事毫无锋芒,让宣帝无忌惮之心,才是最妥。说好听点,是制衡,说难听点,便是嫉贤妒能。若非他如此,当年又怎会被严震的伪装和吹捧之言蛊惑,差点丢了江山。

卫如恒隐隐觉得,今日这大殿上,蒙着一层山雨欲来的压抑。他今早在家中时,被卫老夫人呵斥,来上朝后,又感觉气氛实在不妥,十分后悔自己出门没看黄历,不知道今个是否诸事不宜。

降谕平身后,宣帝面上无波,一双眼却如捕猎的狼眸一般扫视着群臣,语出惊人:“齐王昨夜,遇刺身亡。”

不说何地、如何死的,也不说因何而死,只说遇刺。

齐王一事尚且隐秘,除了齐家自己,和昨夜涉案的郑家、赵家,其他人仍是一头雾水。

宣帝观察着众臣此时的神色:像卫如恒这般只知皮毛的,自是面露惊愕,其他人等,恍惚四顾的有之,漠然低头的有之,惶恐不安的,亦有之。

齐王之罪,自不在他一家,当朝为官的,有不少人参与其中。将殿下众臣之反应一一收录入眼,宣帝心中有了些了然,向后靠在龙椅上,目光低垂,似在沉思。

沉吟了好一会,他复又开口,对着赵渊,竟笑着夸赞道:“云卿,你的差事办得好。”

云卿是赵渊的字,宣帝亲赐。

云为从龙之物,龙起而云随,赐字为“云”,有看重之意,亦有敲打之意。赵渊的字,宣帝唤得,家中长辈唤得,其他人则万万不敢随意唤得。

齐王一事,宣帝不说是何人刺杀,也不令人细查,口中没了下文。又接着说赵渊差事办得好,看似前言不搭后语,听在不明内情的人耳朵里,很难不令人浮想联翩。

殿下众臣一时面面相觑,若有所思。

宣帝向来如此,表面和颜悦色,口中却杀人于无形。

赵渊见怪不怪,上前欠身道:“圣上过誉。是圣上英明,命布政使寻得纳捐簿,才知陇西颗粒无收,官员仍聚敛百姓金银之物,以充军饷之名,行掠夺之事,可见“纳米为捐”之举,并未落到实处。又得郑尚书查实郑氏各地商铺被掠,将走私茶盐、玉石之事呈上,才得以水落石出。”

赵渊心中微哂:昨日之事,是郑家和宣帝一手操办,与他何干。

刑部尚书郑彦举朝板而出,恭敬道:“齐王挟平乱之功,巧立名目,对各郡节度使施以重税,实为敛财。各地为缴纳税款,物价大涨,货物滞销,齐王又趁机组织武装,以低价购买或抢夺官商之茶盐、玉石等,如若不从,便放火烧毁。何等嚣张!此等皆为郑氏各地商人联合上书阐明,有详细的记载,亦有各地百姓作证。齐王之举,已是佣兵走私之重罪。”

郑彦年近六十,身形枯瘦,双目中精光却不减,口中所言,正是宣帝想要让他说的。

宣帝手中握起一册子,看着像是一份账本,开口道:“这纳捐簿上所记载之数额,比之送往作战军中的,可谓数倍有之。朕竟不知,那贪心之人胆子这般大,敢打军饷的主意。”

宣帝目含厉色,再一次扫过殿下诸人。

“说来也巧,那日齐王本欲让京兆府的城门校尉接应陇西节度使张申,却不知被何物绊了马,马车翻倒之际,装有军饷的箱子散落,内里本该是大米,但散出的,却全为黄金!被龙武卫发现,这才查到齐王头上。若不是此等意外,朕不知要何时才能抓住这国之蛀虫!”

这话,是在敲打朝臣,治下不力了。

朝臣中,不乏有摸准宣帝脾气的,脑子灵活,立刻进言道:“圣上,这是天意,是天佑我靖昌啊!”

众臣一听,赶忙纷纷附和“天佑靖昌”,“圣上英明”,殿中一时一片祥和之声,听得宣帝眸中的阴霾淡了淡。

待声音散了,赵渊上前朝宣帝一礼,道:“圣上,昨日齐王中箭身亡,这背后操纵弓箭之人,恐为同党。虽齐王罪行得以控制,但本案尚有存疑,后续如何彻查,还请圣上示下。”

宣帝却摆摆手,“不急。”

郑彦神色一动,上前道:“圣上,臣以为,法不责众。各地参与其中的节度使,若能将所贪钱财尽数交出,圣上未必不可轻罚。其中,若有供出实情之人,也可将功赎罪,”顿了顿,又道:“齐王罪孽深重,本就难逃一死。昨日兴许是哪位义士为民除害而已,赵将军未免小题大做了。至于齐王家眷,圣上可下旨,命其流放充军,齐军兵士皆归顺于朝廷,违者,可以军法处置。”

赵渊心中冷笑:这是明目张胆的厚此薄彼了。难道朝廷官员犯了错,可以将功赎罪,而毫无错处的妇孺幼儿,却要充军流放么?

郑彦如此进言,则齐王之事,郑家怕是参与甚多。

以郑家在靖昌境内的商业版图,哄抬物价,贿赂官员,搜集消息,郑家人无不做得。或许通过帮齐王搭建人脉,早已将郑家人安插进各个郡县的要职,赚得盆满钵满。

若不是城门外的意外,郑家又怎会割肉,直接抬出齐王。

如今齐王被查,郑家忙着自保,将所有罪责扣在齐王头上,稳住节度使,销毁罪证,又渲染齐王的不臣之心,引宣帝发作其族人,达到彻底灭口的目的。

赵渊深知,对于郑氏,宣帝只要达到目的,便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所以今日,他并不急于将郑家如何,只想将与齐王共谋之官员弄到自己手里,好好审出些东西。

赵渊想了想说辞,郑重道:“圣上,齐王藏匿军饷税赋之地,如今尚未查明,此事牵连甚多,京兆府内官员与齐王内臣,均要一一审问。另外,臣昨日见齐王军中兵器颇丰,现边境战事吃紧,齐军却配备充足,这走私之物,恐还延及军械。臣……愿为圣上查明此事。”

赵渊心里还念着昨日追魂箭一事。

他明白,若要复刻追魂箭,需有模板、图纸和大量资金支持,因而,从走私一事查下去,必能牵连出幕后之人。

赵渊之语,令宣帝眉头微皱,心中不悦。因赵渊所言面上并未有不妥,也并未帮齐王求情,宣帝也不好发作。

但宣帝并不想查,更不想让赵家查。他只想将此事一笔带过,灭齐王是真,杀鸡儆猴是真,罚款充国库是真,可非要说纠出这幕后之人,他却是不愿的。大概是因为,他自己也算一份吧。

宣帝抚了抚太阳穴,对着右侧道:“子殊。”

这是在喊薛怀逸了。

圣上称之为子殊,“殊”之一字,谓之“特殊”,旁人听来,定会想到,他为宣帝亲封的信察府尹,地位特殊,故而有此一称。

可实则,“殊”同“疏”,宣帝这是在告诫他,若想保着这份“殊荣”,定要疏远百官,疏远家族,更是要,疏远自己的私心。

而表面上,薛怀逸确实也这样做了。

薛怀逸向宣帝施礼,恭敬道:“臣在。”

宣帝目露和蔼之色,“子殊,此事交与你来查。云卿说的,你可听清楚了?”

薛怀逸低头称是,又转头对赵渊道:“赵将军,听闻陇西节度使现在龙武卫牢中,还劳烦将军命人,将其交与信察府才好。”

……

卫如恒今日上朝间摄入了太多信息,下朝后便闷闷地向着皇宫外走去,低着头细细思索着,却突然被来人阻了前方的路。

薛怀逸拱手一礼,道:“国公。”

薛怀逸为信察府之首,平日里自有御史为其行事,又因权力特殊,所到之处畅通无阻,故而不必,也不需要与其他朝臣攀谈。他这突然的出现,令卫如恒有些怔忡,只看着他,一时也没有作答。

对于卫如恒的态度,薛怀逸并不意外,继续道:“国公见谅,晚辈今日前来,是为问一桩私事。”

“何事?”

“国公可与长兴坊内,吉梦斋的沈家,有旧?”

薛怀逸语速极慢,像是怕卫如恒听不清楚似的。

今日早间卫纨的话,言犹在耳,卫如恒觉得也不是什么需要隐瞒之事,如实答道:“自小女卫纨处听过。似是小女的故交好友,但卫某并未见过,对其毫无所知。子殊为何问起这家?”

“国公何时听得?”

“从前未听闻过,于今日一早方知,似是……这家被人谋害,小女还托我帮忙照应一二。子殊如此问,是否与在查之案有关?”

薛怀逸观卫如恒面色,看着不似说谎。

这样看来,卫如恒与沈家并不相识,也就不可能知晓当时的状书。而卫纨亲口承认是沈家的朋友,那唯一的可能性,就是卫纨自己从沈吉处知晓的。

可沈吉并非不知轻重之人,他常年命人盯着沈家,也并未见其与卫纨来往过。又怎会交代如此隐秘之事?

卫纨如何,他自会查清。而沈家之死,必须成为永久的秘密。

薛怀逸扬唇笑笑,略带郑重之色,道:“确有此事。沈家与齐王之案牵连颇深,如今圣上命我查齐王之事同党,此事,国公还是莫要沾染为好。听闻小卫将军于边境战事吃紧,卫家在京中,还是多加小心为上,若是圣上发作起来,殃及边境的卫家军,可是万万不妙。”

这是在敲打卫如恒,莫要管沈家之事。

薛怀逸本不必多言,能说出这话不易。虽不好听,但在卫如恒耳中,此话,也是提醒卫家避祸。

卫如恒面露感激之色,道:“多谢子殊提醒。”

就是不知,回府要如何面对卫纨了。

……

龙武卫牢中,那陇西节度使被束缚在刑柱上,已是血肉模糊。刑罚用了不少,那人却只道对齐王之事不甚清楚,只是负责送钱而已。

卢峥不解:“将军为何不将‘追魂箭’一事如实禀告圣上?”

赵渊沉吟道:“我怀疑,严震逆党仍存,与郑家有关。现在还不是打草惊蛇的时候。”

昨晚,齐王竟那样痛快就答应交出虎符,大概是早就与谁共谋了大业,知道自己仍有机会重见天日罢了。

卢峥又道:“圣上让薛家来查此案。那薛家,是否可信?”

赵渊冷冷道:“薛家,尚还可信。可那薛怀逸,却半点不似薛家人。”

他转头吩咐卢峥:“你等从这箭入手,暗中查藏箭之人。严震的工艺,没几个人做得了,而京中流入此物,要么为运输而来,要么为本地造出,不可能不留下痕迹。顺着这两条线索去查。”

卢峥低头得令,又道:“昨日卫纨姑娘……”

昨日卫纨知晓太多内情,确实令人觉得蹊跷。听她所说,这杨理,好似参过齐王拖累政务。

赵渊眉头一皱,“沈家之事,有何进展?”

“属下查过了,屋内家具确实有油浸之相,而灶房的食物烧干的碎渣,让军中医师验过,闻之……似有**香之辛气。”

这便是谋杀无疑了。

卢峥补充道:“还有一事。那日身死之衙役杨理,大理寺以误食有毒之果蔬为由结案。而其所中之毒,实为金石之毒。属下去查了这杨理身边人之情况,今日正午刚问过他孀妻,竟得知,这杨理与沈家人很是相熟。不知这其中……是否有什么联系。”

“哦?”

“但是杨妻却说,从未见沈家与卫家小姐有过往来。属下又问了沈家邻居,也从未有人见过卫纨。”

这就奇了。

卫纨,杨理,沈家,这其中到底有什么联系?那卫纨好似什么都知晓,可问到具体如何得知,却又谎话连篇。

难道真有托梦不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