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吉梦含渊 > 第23章 击鼓鸣冤

吉梦含渊 第23章 击鼓鸣冤

作者:末世焚香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2-01 23:47:06 来源:文学城

宣帝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朝中众臣也一时哗然。

未想到有生之年,还能在朝堂上,亲眼见到有人去奏那登闻鼓。

仔细读着金吾将军递上的诉状,宣帝眸中由一开始的好奇,慢慢变为皱眉凝视。

对于那击鼓鸣冤的诉状,宣帝看过后,会按照事情的轻重缓急,决定是否立即受理或者延期处理。

今日因郑家一事还未落定,宣帝本不愿再生事端,可见着那诉状上的字字句句,却让他难以搁置不理。

那诉状上写的,便是大理寺卿郑谋如何不辨缘由,冤枉无辜之人,又罔顾事实,造成冤假错案,随意编排缘由便草草结案,控其与凶手暗中勾结,行相互遮掩之事。

尤为令宣帝觉得刺眼的,便是最后那句话:

“大理寺之职,审核天下刑名,今日可蒙蔽百姓,他日或蒙蔽圣上之耳乎?”

这郑家,胆子也太大了些。

看来今日,确是不能轻易发落了才是。

宣帝将手上的讼状轻轻一摆,甩落在面前的木雕御案之上,冷声道:“今日便邀众臣一同,与我断一桩案罢。”

接着又挥手向金吾将军示意,“将人带上来。”

朝中众臣交换颜色,面面相觑,皆是不知发生了何事,又都觉得大概与自己无关,一副看好戏的状态。

就连刚刚本要被处置的郑彦也是松了口气,起身站到一边。

众人自动向两侧散开,有两位女子被金吾卫领着,自当中行来。

待看清来人时,卫如恒霎时呆立当场。

他今日本因郑家之事在朝堂上看好戏,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此刻却如遭雷击。

卫纨的脚步停住,带阿梅盈盈下跪。

“臣女卫纨,叩见陛下。”

阿梅被众人盯得有些紧张,声音轻颤,也随卫纨道:“臣女阿梅,叩见陛下。”

待卫纨报上姓名后,朝堂上顿时响起议论之声。

有人出言道:“卫纨?卫国公之女,可是也叫卫纨?”

众人皆向卫如恒看去。

卫如恒久经沙场,内心本已强大到另一层境界,但一遇到牵扯卫纨的事,总还是会不经意间乱了阵脚,满脸的懵懂无措,一双眼一会儿看向卫纨,一会儿看向宣帝,不知要如何开口。

薛怀逸双眼微眯,目光审视着面前的玄紫衣裙的少女。

赵渊也难掩惊诧,眉头忽地颦起,静静地看着卫纨,眼底暗潮涌动。

这一刻,满殿上下,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了卫纨身上。

卫纨观着众人神色,未等卫如恒开口,抢先对宣帝道:“禀圣上,臣女,确实是卫国公之女。”

继而扬声:“但今日臣女前来,父亲毫无所知。臣女亦非以卫家之女的身份来告圣上,今日臣女与这阿梅一同,只是洛京一普通百姓尔。”

声音字字浑圆有力,如沉静的湖面,波澜不惊,又如山间清泉,清澈见底。

宣帝斜睨了眼卫如恒,见他确实是一副毫无所知的样子,又转回了神色,对卫纨道:“若你以普通百姓之身份前来,那今日之事,朕便不会看在国公的面子上,对你偏颇半分。若是你所言不实,或是有欺君之举,朕皆会按律法,将你与庶民同等论罪。你可知晓?”

卫如恒听了宣帝之言,心中悚然一惊,上前一步便要出言相护,却听卫纨道:“圣上所言极是。若臣女有欺瞒不实之言,甘愿与庶民同罪!”

卫如恒要开口的话被生生咽了下去,听得卫纨之语,老眼登时一花,脚步顿了顿,用力咬了咬牙才稳住身形。

一双忧虑的眼茫茫然向卫纨望去。

今日之事,卫纨并非不顾卫府的立场。

她仔细思考过,郑家如此挑衅,而卫家却只一味忍着,避其锋芒,不过是因为一门心思支持在边关的卫如风,不欲多添事端。可如此,就当真妥当么?

卫家接连忍让,郑家就不与卫家为难了么?

卫家这块肥肉,郑家早晚要含到嘴里,只是时间快慢的区别罢了。

越是忍让,越是令人觉得可欺,到头来,就连宣帝也会视卫家为鼠辈。

如今不如就搏一搏,成为宣帝眼中,能与郑家抗衡的势力。

卫家变得更为有用一分,地位便会更加安稳一分。

心里拿定了主意,卫纨仍未忘却,曾答应过卫家二老,不再盲目行事。故而今日出门前,她特意去禀过祖母。

本以为会有些阻碍,没想到卫老夫人比她想得还要通透,一番仗义执言,比自己还要义愤填膺。还连连说以卫纨为荣,让她大胆行事,实在不行,她拼着一身诰命也要去李显面前讨个说法!

如此一番鼓励后,卫纨便领着阿梅,坚定地向着皇宫而来。

之所以未提前告知卫如恒,一是怕他关心则乱,二则是,不愿让他参与其中,引宣帝猜疑。

殿中两女子仍跪着。

宣帝俯视着殿下二人,抬手道:“起来说话。”

卫纨拉着阿梅,谢恩起身,抬头便对上了宣帝那一道目光,探究中带了刀锋般的寒意,透着些阴骛与压抑。

帝王之威,自上而下,有种极为摄人的冲击。

卫纨是死过一次的人了,前世为人写讼状,也见惯生死,自是能维持平静。可阿梅却不同,袖中的双手攥得死紧,勉强用力才能让自己镇定下来,低垂着头不敢直视宣帝。

宣帝动了动手指,示意一旁的内侍监监正张韬上前,对着文武百官的面,将卫纨写的那讼状读了。

张韬的声音,平稳中带着犀利,一字一句读下去,让殿下的气氛又重新变得紧绷压抑。

郑家众人的脸上此刻又重新染上阴云密布。

待张韬读完,殿下静了片刻。

宣帝道:“郑谋,你来给朕说说,这状纸上列的,可属实么?”

大理寺卿郑谋眼帘一跳,向郑彦的方向扫了扫,对上郑彦那双鹰隼似的眼,心跳瞬时如擂鼓,压着步子走出,向着宣帝下拜,毕恭毕敬道:“回圣上,臣查案时,迫切想要洞悉真相,单刀直入了些,冒犯了卫姑娘,实在是臣的失职。”

口口声声竟将办案不力转为洞彻事理、眼明手快,因办案心切而得罪了卫纨。

卫纨立刻道:“郑大人好一个洞悉真相、单刀直入,可这单刀直入的法子,却不是差仵作仔细验尸,而是急不可耐地将臣女抓了,到大理寺问罪。”

郑谋心下凛然。

那日后,他并未将卫纨如何,按照卫国公的性子,向来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对大理寺一事不会如此纠缠。

但未曾想到,卫纨仍会纠着这事不放。

说到底,他未曾将卫纨冤枉定罪,充其量是抓去问了话,态度不怎么好罢了,哪至于今日来告御状呢?

今日又牵扯出杨理下毒结案一事,这卫纨,到底是抽了哪门子疯?

宣帝扬眉道:“郑谋,你那日并未差仵作仔细验尸,便抓了卫纨前去么?你又是如何得知,卫纨在长兴坊坠马的呢?”

郑谋额上冷汗直冒,那日他奉命解决了杨理后,是侄女郑惜给他出的主意,正好可以赖到卫家女头上,一箭双雕。

他如今还真不知道如何编话来回,磕磕巴巴道:“回圣上,那日事出紧急,臣也是差人去长兴坊走访过后,听闻卫纨之事,才有了推断,又担心事态耽搁了,这才立马命人去请了卫姑娘来辨明事实,后得知卫姑娘无罪,便当场放人了。”

宣帝问:“当日可有人在场见证?”

赵渊面上一动,上前道:“当日我亦在大理寺。”

他似笑非笑地看了眼郑谋,雪上加霜道:“郑大人确实未差仵作仔细验尸,卫姑娘之罪,是自己为自己辩明,杨理中毒之事,也是卫姑娘亲自揭示。”

卫纨望向赵渊,远远对上那双深潭般的眼眸,复又垂下视线,苦笑道:“若非我验明杨理中毒,那日被当作主谋抓了的,便会是我了。郑大人于审判一事,只认定自己心中的事实,却对真相视而不见。”

郑谋弯腰低头,一言不发。

卫纨又道:“根据靖昌断狱之法,毒害他人,伤及性命者,为死刑罪。而执政长官对死刑犯应囚禁而不囚禁,应笞四十或杖六十,对依法无罪者收禁问罪,滥加囚禁,则应杖六十。”

“郑大人对那真正的主谋并未收监,而对臣女却命人捉拿问罪,可是已经触犯了官员应遵从之律法?”

郑谋哪里肯认,仍心存侥幸,出言道:“对于卫姑娘之事,臣只是暂时拿错了人,事已澄清,也未曾造成错囚。而对于那死者,并非被人谋杀,实是他自己误食白果,为意外致死。又怎能判我,断案失职?”

卫纨今日是有备而来,郑谋这无力的辩解,只会将自己引向另一个深渊。

说得越多,错得越多。

刑部尚书郑彦听得已是脑仁发痛,索性闭上了眼睛。

宣帝复又看向阿梅,淡淡道:“你便是那死者,杨理之妻?”

阿梅深吸口气,低眉弯腰一礼,缓缓道:“回圣上,臣妇便是杨理之妻。”

“案发当日,夫君彻夜未归,臣妇次日便出门寻他,却听闻他已身死,而那罪人正在大理寺受审。臣妇便慌忙赶去,在大理寺外听闻了卫姑娘之言,又得知夫君确系中毒而死,便知害人者另有他人。可还未待臣妇陈明诉求,大理寺便闭门谢客,只将夫君之尸身还之于臣妇。”

“那大理寺官兵之言,此案已解,臣妇夫君实是因白果之毒而死。可臣妇与夫君成亲多年,他从不食白果,即使有人相劝,也不会一朝误食良多,中毒致死。”

“臣妇此后找寻郎中相看,可其人皆不通验尸之道,仍是辨不清夫君身中何毒。但皆道,不似果实之毒。”

“臣妇心中不安,便想要探求真相,几次三番去大理寺相告,皆是被赶了出来。这才不得已,找上卫姑娘为臣妇主持公道……”

一番话说毕,阿梅已是泪盈于睫,声音带泣。

卫纨接过话头,又向着郑谋,字正腔圆道:“依照律法,大理寺官员无故不受诉状,则笞四十。郑大人,你可认同自己的罪过?”

郑谋只觉头皮发麻,仍梗着脖子道:“我已道明,此案当日便盖棺定论。若是成日有人来大理寺要求一事再理,那新发之案,又如何能腾出时间审理?”

卫纨未置可否,转身步伐微动,看向郑彦道:“郑尚书,大理寺对此案的定论,刑部可认同?”

按照靖昌律法,对于大理寺结案的案件,刑部有过问之权。

郑彦狐狸一般的眸子僵了僵,背在身后的双手攥得紧了,半晌沙哑道:“此案,未达刑部。”

观这架势,他真不知今日郑家还要折几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