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吉光 > 第120章 章一百二十 血色祭典

吉光 第120章 章一百二十 血色祭典

作者:未降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5-03 22:57:49 来源:文学城

*

此话既出便如惊雷一声巨响,震得满朝文武百官支支吾吾,鸦雀无声。

谢珣似是早有所料,脸上依旧带着十分和气的微笑:“今日所谈百无禁忌,众卿畅所欲言。”

立在殿侧的三位皇子乃是二皇子兆王、五皇子奕王和六皇子姜王。

六子姜王尚在诵诗舞勺之年,尚无政绩在身,他自知太子之位与自己关系不大,便垂手而立,看着身侧的两位兄长。

奕王谢宥齐则欠了欠身,微微倾向兆王道:“弟胸无大志,亦难堪大任。可见此东宫之位,只有皇兄当得。”

兆王倒也大大方方,“此事还需圣上裁断,五弟也并非没有可能。”

谢宥齐微微一笑,视线看向人群当中。

只见一人微动,倾身而出,正是当今右相、出身俦南沈氏一族的沈约。

见他站了出来,兆王莫名握紧了拳,紧绷的脸上似乎有所防备。谢宥齐余光不动声色地看了他一眼,淡淡道:“俦南沈氏一族一定会站在皇兄这边。”

果不其然,下一刻,沈约便禀道:“圣上明鉴,依臣拙见,如今诸位皇子当中,唯兆王殿下最为温良恭俭、与人为善,朝野上下也颇得人心。更何况皇长子早逝,如今当立贤立长,请圣上立二皇子兆王为东宫储君。”

兆王咬紧牙关,眼中压抑着难耐的怒意。

他紧盯着高台之上的谢珣,不敢有一丝的懈怠。

只听半晌之后,谢珣忽然笑道:“有理,那便拟旨立兆王为太子。”

朝中不敢有反对之声,即便有一二为宋王、齐王发声的臣子,也很快便被沈约一党压了下去。

兆王见朝堂上于自己有利的场面占据压倒性优势,立刻便跪伏于地:“儿臣谨遵圣谕。”

谢珣一脸慈爱地看着他:“皇儿精神看起来好了不少,看来太医新开的药方的确有所助益。”

兆王感念道:“多谢父皇关爱,近来觉得身子比从前更好,亦能为父皇分忧了。”

谢珣满意地点了点头:“册封东宫的大典不如就定在四月二十,诸卿意下如何?”

臣子们议论纷纷,终于有人站出来道:“圣上,四月二十乃□□凶日,忌祭祀祈福等诸事,可否……”

谢珣摆了摆手:“皇儿福泽深厚,当不必在意这种小事。”

兆王闻言,心中想尽快将此事落定,亦道:“儿臣遵旨。”

百官皆逢迎谢珣之意,再三山呼圣上明鉴,社稷后继有人。唯独谢宥齐似笑非笑地看着满朝风云,眼中若有所思。

下朝之后,兆王将沈约叫住,二人走至宫门外僻静处,兆王十分不客气地质问道:“外祖方才举荐我成为太子时,到底是何居心?!”

沈约佯装不知,却道:“兆王殿下此言何意?臣方才不过据实以告,不知为何引得殿下震怒……”

“外祖心中明白!”兆王嘴唇发抖,脸色有渐渐变白之势,他便从怀中掏出丸药服用,片刻后终于松了口气,“圣上忌讳皇子结党,外祖在圣上面前亦要谨言慎行。”

沈约脸色一沉:“殿下此言何意,殿下身上流着一半沈氏的血,老臣不扶持您还能扶持谁?”

兆王深吸了一口气:“我知外祖因魏迟之事心生龃龉,但日后我大业既成,他便是我倚仗的肱骨。还请外祖与他和平相处,切莫因过去之事心生嫌隙。”

沈约道:“殿下如何就能确定魏迟是真心全意站在您这边的?”

“不出十日,他定会奉诏回京。倘若他借口推脱,便说明他生出了异心。”兆王咳嗽了两声,“外祖若要沈氏继续往日的荣光,请切莫临阵倒戈。”

沈约十分谦恭地低下了头:“老臣自然尽心竭力,助殿下成就大业。册封大典在即,请殿下务必要保重玉体,万不可有失。”

兆王意味深长地看了他一眼:“定不负外祖所托。”

说罢,兆王便上了车马,扬长而去。

待他走远,沈约脸上的笑容便如人皮融化了一般消失了,他忍不住啐了一口,低声骂道:“翅膀硬了,敢跟老夫犟嘴。”

“……今日是兆王殿下的大日子,沈相似乎并不高兴啊。”忽而一个温和的声音响起,奕王谢宥齐从角落当中走出。

沈约脸上立刻便堆起笑容,上前道:“见过奕王殿下。”

谢宥齐温和一笑,从怀中掏出一枚玉葫芦:“听闻沈相近来屡生头风之症,这是西域奇药血人参,一日服用两滴,对疑难杂症有奇效。”

“多谢殿下。”沈约将信将疑地接过,却听谢宥齐漫不经心道:“只是沈相切莫将其与茯苓霜共用,免得药效相冲。”

沈约手微微一动,唇角露出一丝不经意的微笑:“老臣明白。”

*

当天晚上,一碗茯苓霜被送入了兆王的桌案上,厨子甚至别出心裁地撒了几颗血红的枸杞,衬得茯苓霜晶莹可口。

兆王处理公务之余看了一眼,问道:“我记得太医的药方里并无茯苓霜,这是谁让送来的?”

侍女细声道:“是王妃娘娘念殿下最近常易失眠,便吩咐膳房做了这茯苓霜。”

兆王嗤了一声,“茯苓霜便罢了,这中间血红色的是什么?”

侍女道:“那是安定郡特产的枸杞,听闻是沈相特意托人从北地运来的。”

兆王冷笑道:“我堂堂兆王府上下,竟然连一颗枸杞都找不出来?真是多亏了沈家,劳心劳力地从北境弄回这东西来。”

侍女吓得不敢作声,兆王一挥手命她下去,盯着那茯苓霜看了良久。

*

四月二十,东宫册封大典,兆王一改往日形容,容光焕发地站在祭奠台上,携王妃一并祭天。

谢珣和容妃、贤妃等妃嫔一并坐在不远处的高台上观望着。

容妃今日打扮得十分仔细,头上装点了足足八支金钗,额前则佩了一支金凤步摇,更显得华贵逼人,一副太子之母的雍容模样。

她对谢珣撒娇道:“今日是皇儿的大日子,故而妾身装扮得隆重了一些……圣上不会怪臣妾逾制了吧。”

“怎么会?”谢珣轻轻拍了拍她的手,微笑道:“如今中宫无人,在你之上只有贤妃一人。珺安的性情一向宽厚,自然不会在乎这些细枝末节。”

容妃瞟了贤妃李珺安一眼,笑道:“姐姐的脾性真好,这么多年竟没一日与人起过争执,臣妾真是好羡慕呢。”

李珺安淡淡道:“大家同为后宫姐妹,尽心尽力侍奉圣上才最要紧,何必脸红生气。”

容妃挤兑她不成,便暗暗嘲讽道:“真羡慕姐姐不知带孩子辛苦。”

李珺安微微一笑:“可惜妾身命中无子,无福体会这种辛苦了。只不过圣上福泽深厚,子女绕膝,臣妾看着也高兴。”

谢珣听得舒心,十分欣慰地看了她一眼,却没想到容妃又开口道:“圣上子女虽多,可聪慧听话的却不多。莫说齐王宋王了,就连……”

她还未说出那个名字,谢珣平静的目光便已经朝她看了过来,吓得容妃支吾片刻,终究没敢再说。

谢珣道:“云霜那孩子最不省心,孤也知道。”

容妃或是想找补回来,便道:“云霜那孩子从小性情便是如此,当真有长春长公主的风范呢。”

未曾料到,她说了这句话之后,谢珣的脸色却愈发难看了起来。

李珺安不动声色地将这一切尽收眼底,她像一滩水一样隐匿于容妃和谢珣之间涌动的暗流当中,几乎无人注意到她。

恰在此时,祭坛那边却传来一声惊呼。

谢珣猛然从座位上站起身,众人顺着他的视线看过去,却见兆王忽然抓紧了自己的衣衿,面色痛苦地往后踉跄了几步。他迅速从怀中掏出丸药吞下去,谁知身体却没给他自救的时间,兆王口中突然喷涌而出一大口鲜血,随即从祭坛上栽倒了下去……

炉鼎中尚且燃烧的纸钱被火舌吞噬,又被风高高扬起,卷起漫天的灰烬缓缓落下。

兆王睁着眼躺在青砖地上,他似乎明白了什么,双目瞪圆,目光长久地注视着一个方向。

他始终无法想明白,自己到底是如何落入对方设下的死局当中的。

兆王妃慌忙上前高呼着“殿下”,随侍也慌忙上前将他们团团护在中央。

不知是谁口中大喊着“刺客!有刺客!”

众人慌不择路,无人敢再去看兆王的情况,场面顿时大乱。

还是谢珣强行命人将兆王送到偏殿,只是路上耽搁了太长时间,等到太医匆忙赶到的时候,兆王已经没了气息。

容妃不可置信地扑上去,用力摇晃着兆王的身体:“皇儿,皇儿你怎么了,你别吓母妃,你快醒醒啊……皇儿!是谁害我的孩子!”

谢珣大怒:“堂堂祭坛之下竟有人敢毒害太子,给孤查!查到底!”

一阵风涌入殿中,吹开了许多扇门窗。众人不自觉地抬头望去,却见原本煦暖的晴日瞬间便被翻涌而来的阴云吞噬。

谢珣忽然双腿一软,倒在殿中。众人赶忙上前去搀扶他,却见谢珣双目无神地望着窗外,口中喃喃道:“难道真是天意如此……”

十五日之后的幽州城中,来自灏京城的讣告传入州牧府邸。

吉光此时正在窗前临摹窗外被雨打湿的竹叶,忽闻窗外急匆匆而来的身影带起的风声,魏迟蹙着眉走入房中:“兆王在册封典上骤然薨逝,讣告中说是遇刺,毒发身亡。”

吉光一失神,手中的狼毫划出了长长的墨迹。

不应如此,兆王是在春末夏初因病衰亡的,难道有人在暗中操控了这一切?

吉光脑中闪过一个人的身影,沉吟片刻道:“圣上立储之心已决,即便兆王身故,也一定会立刻选择新的继承人。”她抬起头来担忧地看着魏迟,“幽州的安稳怕是维系不住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