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帝之子李麒,于梁帝驾崩后接瑞安王朝传承玉蝶,称盛帝,启用新年号“兴盛”。
因梁帝突遭雷创刺杀,殿试也被迫推迟,直至兴盛元年五月中才得以举行。
季瑜才情出众,与百名贡士一同进宫参加殿试。
京城的贡士们大多师出名门,受教于当世大儒,日夜研读经典、切磋学问,日积月累之下,学养颇为深厚,相较旁人,优势不言而喻。
最终,太学院的一名学子高中状元,而就读于京城一所久负盛名之书院的另一位学子,则斩获了榜眼之位。
一名寒门出身的青年才俊,凭借扎实的学识与出众的才情,摘得探花桂冠,成为了街头巷尾热议的传奇人物。
下朝后,盛帝回到寝宫,看着新任探花郎季瑜,轻声问道:“瑜儿,你心里可会觉得委屈?”
文无第一,文场之上本就难以较个高下。
季瑜笑了:“李郎怎会觉得我委屈?状元与榜眼才情卓越,有目共睹。”
李翰林拉住新任探花郎的手,观察着他的神色:“状元与榜眼皆是师承当世大儒,自幼耳濡目染,备受熏陶,又勤学上进,学识深厚自不必说。瑜儿已是寒门中的佼佼者了,我只是担心,瑜儿如今恰巧中了探花,往后,旁人目光多聚焦在你的外貌上,反倒忽略了你的真才实学。”
季瑜习惯地抠他手心,勾着嘴角笑:“能被人称赞容貌,也是幸事,我高兴还来不及呢,谁说貌美者就会被人忽略了才学,且看以后便是。”
李翰林瞧着心上人这副自信模样,心中自然满是欢喜。
新帝年少英武,即位后兢兢业业,逐步去陈布新,消除沉疴,以春风化雨般的温和姿态,于不动声色之中,大力扶持心腹与忠良,一心为民众谋福祉。
未见刀光剑影,却满是暗流涌动的争斗后,朝堂之上正气日渐充盈,奸佞无所遁形。瑞安的百姓们安居乐业,朝野上下皆对其赞不绝口。
众位大臣们曾私下议论,以上种种,在翰林院任职的探花郎季大人贡献卓著,功不可没。
兴盛三年,瑞安境内风调雨顺,百姓日子愈发富足。可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后宫除了伺候的人与值守的侍卫外,就是皇家的几位了——并没有三宫六院。
大臣们心急如焚,太皇太后也多次催促盛帝充实后宫、早立太子。
太皇太后一生历经无数后宫争斗,如今年事已高,难得过上几年清静日子,加之与季瑜相处颇为融洽,本不想多事,可皇帝迟迟不立太子,大臣们再怎么满意,太后再怎么想过清净日子,也都着急了。
然而不久后,一众大臣们却渐渐不再催促,只敢在私下里议论了。
盛帝自即位以来,勤恳爱民,心系百姓,让臣子们深感遇到了一代明主,仿若捡到稀世珍宝。
可近来他们却发现,盛帝的言行越发让人捉摸不透,好似魔怔了一般。
寝殿门口,阳光和煦,年轻的盛帝与一只胖胖的大白猫一左一右悠闲地躺在地上晒肚皮。
宫人们眼观鼻鼻观心,不远不近地侯着。
季瑜坐在一旁,颇为迷茫地为眼前这个老神在在的男子撑着伞,伞不大,只能遮挡住那一张年轻英俊的脸。
大白猫晒了一会儿就垫起了脚,弓起了腰。在宫里伺候多年老总管正闲得发慌,看到后瞬间眼睛一亮,精神矍铄地把猫主子接进了殿内。
季瑜把李翰林的衣服拉好,这人又扯开。
没有充实后宫的帝王李麒就是这么任性。
季瑜不再管他且还要跟着他一起晒,却被这人拽住了手,季瑜也不挣脱,只是颇有些费解地真诚发问:“大哥,这就是你想出来的办法?”
一代明君李麒郑重地点头:“嗯!”
只是喝点水,再晒晒太阳,不用旁人帮忙,你就一个人生了个皇子出来,种萝卜呢?若是这样都可以,那还有人敢出门吗?
季瑜看着李翰林那坚实的腹肌,马屁拍得是丧心病狂毫无底线:“这个办法好,合情合理,我怎么就没想到呢?如此茁壮的腹肌,谁看到都得信。”
可惜了,别人都没这个眼福。
他的语气实在夸张,李翰林昏君一样乐呵呵地由着他拍马屁。
乐了一会儿,李翰林才哼了一声:“知道你不信……那如果是我的诚心感动了上苍呢?”
季瑜捂脸:“林哥,你有些为难老天爷了呢。”
李翰林老神在在,继续专心地晒太阳。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数月之后,宫中竟真的传出了喜讯,说是李麒感动上苍,凭一己之力“孕育”出了一个白白胖胖的小皇子。大臣们听闻,纷纷进宫道贺,皆夸赞盛帝福泽深厚。这小皇子更是奇特,刚呱呱坠地便会爬动,大臣们都惊着了,可也别无他法,只能一脸不忍地大呼天降神童。
待众人散去,皇宫内殿,李翰林看着在地上跃跃欲试、想要站起身走路的小皇子,喜笑颜开地对季瑜说:“你瞧瞧,咱们的儿子就是厉害,刚出生就能跑了,日后定要悉心栽培,让他成为比我还厉害的明君。”
季瑜无功不受禄:“李郎啊郎,这娃娃是你感动了上苍,‘晒太阳晒出来’的,我只是在一旁撑了伞,见证了这一幕而已。”
嬷嬷和宫女们带着小皇子在殿外学步,李翰林凑近季瑜,悄声道:“好瑜儿,要不是怕你遭人非议,我都想对外宣称是你生的了。”
季瑜耳尖通红:“他们原本就知道你我之间的事。”
“知道是一回事……”李翰林看着季瑜红到几乎透明的耳尖,低声耳语。
“不酸,没说,谁说酸了,”季瑜面红耳赤地四下里看着,小声嘀咕,“谁嗓子哑了,是晚膳咸了么,齁哭的。”
李翰林绷不住笑出了声:“怪御厨!”
“不是……”季瑜急了,“你且等着的。”
“好,我爹着,”李翰林轻咳一声,“瑜儿的才能与成就大家有目共睹,立你为后的事,考虑……”
两人正说着,宫人匆匆入内禀报:“皇上,赵太傅求见。”这名太傅乃是纯臣,也是何蔺如的老师。赵太傅祖上世代忠臣,为人刚正不阿、学识渊博,入殿后,他大礼参拜,李翰林见状,赶忙起身说道:“太傅快快请起。”
赵太傅年少时与仇家之女相知相恋,奈何双方家族积怨已久,长辈们纷纷出面阻挠,那女子扛不住家族压力嫁给了他人,赵太傅伤心之一直未娶,将全部心血都倾注在辅佐君王、造福百姓之上。
二人虽未越雷池,那女子却因这段情缘被指婚前“失节”,从而惨遭丈夫毒打,她不堪折磨拼尽全力讨得一纸休书,却不想回到娘家后处境亦是艰难,遂又离家出走,太傅听闻,立刻派人将她寻回,一对有情人重逢后拉着对方的衣襟痛哭良久,赵太傅遂决定另立门户与心上人结为夫妻,他二人成婚多年膝下无子,却收养了十多个无父无母的孤儿。
皇上微微抬手,宫人们悄无声息地退了下去。
太傅起身,缓缓说道:“皇上,臣收养的孩子里,数这个年龄最小也最惹人疼,不过,立储一事关乎社稷,日后还是应当以贤能为准。”
“太傅所言极是!”李翰林说到激动处,声音不自觉地就大了些,“朕早就想好了,倘若是忠臣,所忧心的应是江山社稷,立储自然应当遵循贤能之则,本就不该……”
太傅一惊,忙跪地叩首:“皇上,虽说是任人唯贤,然,您此番举动开了先例,此话一出必定掀起轩然大波,更何况忠奸难辨,人心难测,还望皇上暂且保密。”
李翰林看着偌大的宫殿:“……”
这几年宫里的环境简单,早已经习惯大声说话了。
李翰林长叹一声:“朕心中有诸多期许,来日方长,徐徐图之吧。
年轻的帝王款步迈出殿门,身姿挺拔,遥望远方,宫里宫外吹着同样的风,带来同样的宁静与祥和。
季瑜默默立在他的身侧,李翰林顺势牵起季瑜的手,振振有词:
“臣子们常道这整个瑞安的百姓,都是朕的子民,都是一家。既如此,朕将他们视为自己的家人……难道不应该吗?”
然而不久后……
季府内。
何管家一脸不忿:“陛下,老奴无意间听大臣们议论,皇上不忍皇家无后人,在宫外与旁人生了个孩子,却谎称是独自一人所生,您与二主子还为此大闹了一场,这……他们……”
李翰林震惊地看着何管家,又转向季瑜,指着自己:“旁人?瑜儿,我……”
“我闹了?”季瑜眼都不眨,“小皇子明明是皇上自己努力得来的。”
李翰林放松下来,一脸的生无可恋:“朕明日澄清这谣言,他们会信吗?”
“皇上宽心,”何管家宽李翰林的心,“也不是所有人都信了这传言。”
李翰林大呼:“青天大老爷啊!”
于甚优哉游哉地插话道:“不过草民听大臣们那意思,到底也是放心了,这也算是成全了皇上与季大人了。”
李翰林自幼在民间长大,在亲近的人面前,他习惯以“我”自称,也不让无官职的于甚自称“草民”,然而于甚却极为守礼,始终坚持自称“草民”,李翰林便由着他。
总之李翰林在这季府比在皇宫内还要放松,君臣之间的繁文缛节也少了许多。
秦良从外面走了进来,呼了声“吾皇万岁”后就相当“睿智而机敏”地接过了话头:“于兄说得对,毕竟,仅凭陛下一人之力就得一皇子这话谁能真信啊?对吧?哈哈……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