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季公子又生气了 > 第1章 第 1 章

季公子又生气了 第1章 第 1 章

作者:灵琅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1-07 15:18:39 来源:文学城

兴勤元年,瑞安王朝。

中原大地上的一个美丽村落里,暴雨初歇,一声响亮的婴孩啼哭,划破了寂静的长夜。

崭新的大瓦房里,家具陈旧,灯光摇曳。一位憔悴而美丽的妇人,历经了生产的千难万险之后,为这个小家带来了一个粉雕玉琢般的男娃娃。

许是照料婴孩太过辛劳,几日后的一个夜晚,妇人在睡梦中万分清楚地呼喊:“咦?呀!系好玉!”

妇人身侧那忙于酣睡、长身体的小娃娃二话不说就张着那还没长牙的小嘴回应:“哇……”

可见这娃娃自小就孝顺,再怎么忙都要回应娘亲的话。

年轻的夫妇同时惊醒:“诶呀!”

夫妻二人安抚好了娃娃,说起了缘由。

妻子语速缓慢,似乎在回忆:“梦到一位谪仙在村头梨花树上歇脚,不慎遗落了玉佩。”

丈夫追问:“那后来,仙人可取回玉佩了?”

妻子揉了揉惺忪睡眼,看着身侧玉雪可爱的娃娃,笑而不语。

丈夫忽而笑了:“玉在此处?”

于是,该名婴孩便由父亲取名为“瑜”,寓意天赐美玉,又希冀其人如美玉。

十五年后。

夏夜,梨花村蛙声阵阵,月光倾洒而下,笼罩着稻草屋和三间略显突兀的破旧瓦房。

屋内,一位身着素色衣衫的美貌妇人,正坐在竹床旁的小藤椅上,拿着话本看得入神。

看到精彩处,妇人不禁笑出了声来。似乎觉得笑声大了些,妇人抬头将目光投向了门口。这不经意的一瞥,那面上的笑容便瞬间化作了端庄慈爱的神态。

“娘亲。”一名少年从堂屋走了进来。

这少年生得俊美无俦,虽身形略显瘦削了些,却浑身都散发着蓬勃的生命力,一看便知正处于抽枝拔节的大好年华。

妇人放下话本,笑着问道:“瑜儿,东西可收拾好了?娘在看书,要拿书来一起看吗?给你爹省点灯油钱。”

这位美貌妇人名唤丽娘,这少年便是丽娘的儿子季瑜。

丽娘说完“省点油钱”后又笑了:“娘亲开玩笑呢,咱家不缺这点钱。在书院也不能省着,正长身体呢。”

季瑜也笑着回道:“娘亲放心,书院的膳食价廉又丰盛,孩儿定不会饿了肚子。”

季瑜五官精致,皮肤宛如白玉,一双眼睛更是生得巧妙,安静时冷峻之态尽显,待有了表情,又于俊美之中透着温润柔和之态。

他既而又正色道:“娘亲,瑜儿定会好好读书,使家中尊长生活富足,再无衣食之虞。”

而丽娘出嫁前本就是生活富足,衣食无忧。

丽娘姓张,娘家就在距离梨花村十余里的秋水镇上,她家中有一位兄长,与父母一同经营着布料生意,家境颇为殷实。兄长婚后,丽娘也到了及笄之年,而丽娘的美貌早已传遍了小镇。当年镇上的人都说,才貌双全,秋水镇上,唯有李秀才才能配得上丽娘。

张家开门做生意,铺里往来的人多,丽娘与李秀才自然是见过面的。丽娘与李秀才的名字常被街坊邻里放在一起提及,久而久之,一对少男少女见了面便都面露绯色,似乎对彼此颇为满意。

然而,丽娘的双亲在求亲者中始终未见到李家人的身影。后听街坊传言,李家传出话来,称秀才将来必成举人老爷,不会急于在镇上成家。

听闻传言,丽娘的兄嫂觉得此事实在是有失颜面,于是,张家二老匆忙从众多求亲者中挑选了几位,命令丽娘务必尽快从中选出一个成婚。后来,丽娘隔着帘子从求亲者当中挑了一个同为秀才的人——季明,也就是季瑜的父亲。

季明虽是秀才,可季家的家境在这些求婚者中最为贫寒。原本丽娘的双亲是绝不会答应的。可为了赌这一口气,他们当晚便拍板定了下来。

丽娘成亲时,娘家陪嫁了不少银子,特别强调需得房屋牢固安全。丽娘感动不已,兄嫂倒是又为此生了一场气。季家拿着这些银两盖了三间大瓦房,又一点点地偿还着亲家给的这笔银子。

丽娘成亲后不久,李秀才果然考中了举人,此后,李家的消息便渐渐少了。张家一直期盼着季秀才也能考上举人,然而年复一年,季秀才始终是秀才。张家二老只能无奈叹息:儿孙自有儿孙的福气。便也不再多问。

季明自觉对不起丽娘,对丽娘极为体贴。他最初在秋水镇做帐房先生,可是后来挂念家中妻儿父母,便弃了那份职事,回到了梨花村,与父亲一起耕种那两块祖传的梨田。

梨花村的村民并非只种梨树,梨树下能长什么便间作套种什么,季明不舍得妻之父母跟着自己风吹日晒,便让丽娘在屋内做些女红。

丽娘虽不用做农活,却也不是在家享清福,不只要做家务女红,还须得照看年幼的季瑜,照顾体弱的婆婆。忙完这诸多事务后,方能寻得片刻闲暇,这闲暇时间的乐子便是拿着话本看。

季瑜自幼耳濡目染,极为体贴长辈,五六岁时便已是父母和外祖父母的贴心小帮手。

娘看话本,他翻书看。

爹做饭,他洗碗。

祖母讲戏文,他表演。

祖父唱戏,他依旧表演。

这一家子的日子,用季瑜祖父母的话来讲便是:日子虽不算富裕,倒也过得去。

年轻的夫妇生了季瑜之后便再无所出,看着别人家儿女成群,季瑜的祖母曾多次偷抹眼泪。季秀才又是安慰丽娘,又是劝解母亲,唯恐惹得哪一方不快。

季瑜祖父劝解妻儿,又似在宽慰自己:“咱家这个将将能糊口的寒碜样,养着一个瑜儿,把他捧在手心里就好了,家里就这么两块梨田,又不是有皇位要继承……”

季明忙制止了父亲的话:“爹!”

季老爷子拍自己的嘴:“嘿嘿,玩笑话,莫说皇位了,你爹我这一辈子见过的最大的官,也就是县令喽,还是爹年轻那会儿给人送梨时瞧见的,瞧着那个威风!啧!将来瑜儿若是有本事成了县令,老头子我也就……”

他微微顿了顿,轻叹一声,摆了摆手道:“罢了罢了,这县令哪里是好当的,至少得是个举人吧,只要瑜儿能考上个秀才,能读书明理,有个安稳日子过,爹也就心满意足咯。我哩儿啊,你莫要多想,爹不是故意拿这些话来臊你的脸……”

并不算富足的小门小户,值得安慰的便是各自的辛苦与难处都被身旁的亲人瞧在了眼里。

这户人家的宝贝疙瘩季瑜,便在这悠悠梨花香的轻抚下,家人满心的宠爱中,不慌不忙地成长着。

待季瑜长大些,就进了村子里的私塾,季明和丽娘也会在闲暇时教季瑜认字,季瑜自幼聪慧,待到合适年龄,便顺利地通过了县试和府试。

随着季瑜的渐渐长大,私塾已经不能满足季瑜所需,季秀才教导起儿子来也已是力不从心,恰逢秋水镇新建了一所名为雅贤的书院,请了名师。季瑜自然是要抓住这个机会,季瑜顺利通过了学院的笔试,后又经主考的邱夫子单独面试,通过测试分级,与十几名资质较好的童生和秀才共读。

雅贤书院原是秋水镇一大户人家的宅院。那户人家迁至新居后便卖掉了旧屋。新主人翻修后又加建了几间屋子,将整个宅院用作书院。

因离家较远,季瑜便选择住在书院的斋舍,与另外两位童生共住一屋。

学堂逢初一、十五休沐,季瑜逢休沐前的一天才能返回梨花村,在自己家中住上一晚。

向母亲作出承诺后的次年,季瑜便顺利通过了院试。人若是出众了,自然也就会被寄予厚望,季瑜的祖父母老泪纵横,称要长命百岁,等着看他们的瑜儿参加两年后的乡试,以及以后的会试……

知晓礼节、勤奋刻苦,又是公认的好看,这样的季瑜自然是备受身边人喜爱的。在家中如此,在书院,亦是如此。

休沐前的一日,散学之际,暴雨突然倾盆而下。季瑜原本打算等雨势稍小一些再回家,便在书院屋檐下避雨等待,然而雨势丝毫没有减弱的迹象,季瑜正打算冒雨返回,就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丽娘。

丽娘显得颇为狼狈,尽管手里拿着雨伞,可衣衫已经湿透了大半,季瑜远远望见,忙冲进了雨幕。

季瑜拉着母亲到书院的屋檐下避雨,丽娘解释说自己本是到镇上采买布料,顺便借阅话本,未曾想突然天降大雨,便顺路来接季瑜一同回家。

说话间,一名个子高挑的少年手持雨伞,匆匆忙忙地赶了过来。

竟是同窗好友李翰林。

李翰林将手中的伞递给季瑜,自己则站在雨幕与屋檐之间,拱手道:“季贤弟,天气已然转凉,令堂衣衫尽湿,现在回去恐怕不妥,我家就在附近,不如移步寒舍,你我同窗之谊,莫要见外。”

盛情难却,三人之中又有两人都是衣衫尽湿不易久等,季瑜、丽娘便不再推辞。

书院后方便是李家的一处宅院,丽娘抬眼看着这朱门,稍有迟疑。

李翰林以手虚扶了一下,热情周到地招呼着,引了他们进了李家大院来。

李翰林是聪明人,明白丽娘此时不宜见到更多外人,便带他们从一条小道穿过,走进一间雅室。而后,又对下人耳语一翻,不多久,便有Y环捧了干净的衣物进来,引丽娘到内间更换。

此刻,外间仅有李翰林与季瑜二人。

季瑜问:“李兄为何还不去更换衣衫?”

李翰林却看了看室外,回应道:“不忙,此刻雨小了些,我先带季贤弟在寒舍四处逛逛可好?”

季瑜心中暗道:“屋檐角的雨最大,你却偏偏要站,现在又偏偏不换衣衫。”

但他并未作声,只是默默看着李翰林。

李翰林抹了一把脸,正欲开口。

季瑜笑着问道:“李兄莫非自幼就喜欢淋雨?”

李翰林笑而不答。

季瑜也不再多言。

李翰林又道:“季贤弟,昨日的事多有得罪,今日,你不生气了罢?”

季瑜看着李翰林脸上欲落未落的水珠,笑道:“我为何要生气?”

李翰林如蒙大赦,笑着抬手擦去了脸上的水珠。

丽娘换好了衣衫,简单整理了妆容,便走出房间向李翰林道谢。

丽娘本就容貌出众,经过一番梳洗,更是清丽脱俗。

李翰林满心赞叹道:“季贤弟气质非凡、超群绝伦,原来是继承了伯母的绝世风华。”

丽娘将李翰林视为晚辈,并未觉得这话有何不妥,于是微笑回应道:“你这么说,倒是把我和瑜儿都夸赞了一番。”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