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季风岛 > 第3章 雨季周而复始,旅人们在小岛停留片刻,又奔赴四海

中饭时间,伍家饭桌上热闹许多,有小克在的地方,谈话总能不断地进行下去。

小克讲一桩父母辈很喜欢的一位歌手的八卦段子给伍园父母听,连陆清涟都听得津津有味,问:“这是真的?”

小克说:“是的啊叔叔,我们去年冬天在日本拍广告图,亲眼见到的。”

借着话题,伍芬顺势说:“对了园园啊,你爸他们协会不是马上要去日本考察了吗,这趟要不你去吧?”

伍园看向父亲,不解道:“爸,你不都做好准备工作了?”

去日本考察是市里的制笔协会组织的,去考察手工毛笔的工艺和商业化流程,有丰富的日程安排,以便小镇的老师傅们在工作中取长补短。

伍园是知道父亲对这趟考察之旅的慎重和期待的,所以父母亲不自在的对视都看在眼里。

陆清涟轻咳:“哦,这个,我最近腰疼犯了。”

伍芬应声:“对,你爸腰疼,不适合出远门。”

伍园看见母亲不自在地往墙角书桌上瞥了一眼。她看过去,一本字典下面压着一张什么,露出红色的一角。

立刻就猜到了那是沈驰的喜帖,父母在操心什么自然也不言而喻,不过是怕她和周鸣航在熟人场合碰上了尴尬。

伍园稳了心绪说道:“爸妈,我同小克约好了出国玩一趟,顺便考察定制笔的材料。爸爸抓紧调理,出去你们协会车接车送没问题的。”

小克察言观色,顺从地接过伍园的话:“对呀叔叔阿姨,多难得我们时间能凑一块儿,我在当地有朋友,一定给伍园做好导游和保镖。听说你们在找定制笔的珠宝材料,那边的原材料绝对物美价廉,咱们还能去做个调研。”

两人互相接着话,说着游玩计划都做好了,随便更换目的地签证也是个问题。伍家父母质朴但漏洞百出的调女儿离家之计就此作罢。

离开小镇时,小克在冷不丁对伍园说:“五块钱,昨天周鸣航在你家对面站着呢。”

……

十月过半,小克戴着墨镜,拖了两个28寸的行李箱来到机场。

长腿立定,他从玻璃反光里看见自己的倒影,刻苦健身保持的身材将在蓝佧的白色沙滩上迎来最大化的展示。

他点点头认可自己,很不错。

他就看见航班信息显示屏下一个穿着连衣裙的窈窕身影,腰间系带勾勒出盈盈身形。

这身影漂亮里透着眼熟。

小克叉腰满意地点头,“五块钱,预备,跟着哥哥开启艳遇之旅。”

伍园没搭理后面招摇的孔雀。

没关系,小克自顾自慈祥地笑着。

落地再转车,直到晚上九点抵达落脚城市,海浪声声,海风吹拂。

小克那位朋友派了司机接他们去旅店,他还有一些急事在另一个城市处理,电话来了几个,云陪同小克入住。

接他们的司机叫桑那,是年纪与陆清涟相仿的本地人,双方用英文交流没有障碍。

桑那一边开车,一边热情地同他们介绍自己的家乡,三面环海,世界遗产地之一,曾被殖民,欧洲风情的建筑在沿海的古堡地带随处可见。

抵达旅店,刻着僧伽罗语的招牌挂在大门边,随着石板路入内,错落林立着十栋红砖尖顶小屋,每栋小楼屋檐下悬挂一只暖黄色的灯泡。中心庭院里几株高大的椰树被不知名的热带作物围绕着。

桑那给他们介绍客栈里他的家人,保洁——他的妻子哈时,兼职的帮工——他的女儿米瑞莎,还有四五位服务生,也是他的邻里朋友。

还有一位特殊的成员——一只黄色的成年大狗。

桑那的女儿米瑞莎只有十几岁,正在陪狗狗玩。见到东亚面孔的旅客,大大方方地说了一声Hi。

小克和伍园各住一个小楼,伍园放好行李出来,狗狗正在隔壁楼屋檐下趴坐着,偶尔扇一下尾巴,空气被煽动起来,灯光下飞舞的蚊虫四散开去,又很快聚拢。

见隔壁有人,它又往后退了一步坐着,眼睛看着人,像在审视。

桑那准备带女儿回家了,米瑞莎再给狗狗顺顺毛,跟它说:“塔塔,see you.” 塔塔的屋檐在客人姐姐的小屋边上,她又对着它的耳朵叮嘱:“对客人要礼貌哦。”

塔塔又摇了摇尾巴。

伍园听着米瑞莎喊的“塔塔”不是轻声,倒是中文里的第三声。她半蹲下来,用英语问米瑞莎:“我可以摸摸它吗?”

米瑞莎总是很开心有游客喜欢塔塔,它看上去生人勿近的样子时不时会招来客人们的误解,她微笑回答说:“可以的,塔塔喜欢人摸摸它的脑袋。”

塔塔身上的毛很短,逆着摸上去便有一些扎手,伍园轻轻地给它顺一顺,又笑着问米瑞莎:“它叫‘塔塔’,是吗?”

米瑞莎绽放出一个大大的笑容点头:“嗯它的名字叫做塔塔,chef起的名字。”

桑那说:“Tata小时候被遗弃了,一直在附近流浪,不知道是谁是从‘hakuna matata’里给它取的名字。Chef陈来了以后,把它留下来照顾了,他叫它塔塔。我们也跟着念,就叫习惯了。”

小克放完行李回来正听见桑那说话,评论道:“看来你们chef也很喜欢狮子王。”

——Hakuna Matata,这句因狮子王被熟知的古老的非洲谚语,意味着放下心结,再无忧虑。

伍园给大狗轻轻挠挠下巴,喃喃重复了一遍“hakuna matata”,她对塔塔说:“或许你的主人把这里当作忘忧岛。”

塔塔嗓子里发出低低的呜咽,这个人类掌心带着热热的温度,挠到它的头顶和下巴,有点舒适。

米瑞莎听到伍园这声低语的“忘忧岛”,怔了怔,她向着伍园走近一些,这个和chef同一国度的姐姐说着比chef柔和得多的中文,她觉得这种温柔和她的脸很匹配。

她的肤色也和陈易很不一样,不过印象里chef刚来的时候,是要比现在白很多的。

那是大概五年前的事了,他们的老板迪哈拉说店里有贵客,为了迎接他,他们每个人突击了几句中文迎宾用语。贵宾比他们想象的年轻得多,没有和他年纪相衬的活力和热情,也不享受他们的列队欢迎,他弯腰把自己放得不高也不低,和她这个唯一的小孩说:“去玩吧,不用做这些。”

听爸爸说,他是位宝石商人,迪哈拉在争取他对矿井的投资。

两年后东北季风快结束的时候,他们第二次见到陈易。

陈易来之前,她的父母正在犹豫要不要离开这个做了许多年的旅店,因为迪哈拉已经三个多月没发工资了,但是离开的话,他们没有别的一技之长维持可持续的收入。

陈易起先同迪哈拉还在闭门会议,后面就是乒乒乓乓的推搡声,这次他异常激动,就差拿刀架迪哈拉脖子上让他还钱。

在意识到迪哈拉确实破产了以后,米瑞莎记得他在檐下红着眼枯坐了一晚,那是米瑞莎第一次在一个成年人脸上看到绝望的神情。

一个人的灵魂好像被从他的眼睛里抽走了,一丝曙光也抓不住,只剩下空洞。

迪哈拉不敢露面,旅店又没生意,爸爸妈妈怕这个异乡人作出什么不可预料的举动,带她回渔乡了一阵子,他们捕鱼收入不稳定再回来时,迪哈拉不在,陈易也走了。

旅店里还是没什么客人,唯一的熟人就是那只流浪黄狗,它趴在椰林前的草地上扫苍蝇。

黄狗也在附近流浪好久了,大家叫他Matata。它怕人,有人走过它身边,它就赶紧跑开了。

再过了一个多月,迪哈拉来了个国际电话,告诉他们那个中国人叫陈易,以后是他们的老板。

然后暴瘦的陈易又来了。

这次他没有穿正装,身上的T恤在航班上靠得皱皱巴巴,左耳上戴着两只小小的、金色的耳环。

因为瘦,更显得他个子高,他的骨架好像成了单薄的衣架,勉强撑起空荡荡的T恤。风灌进去,他就摇摇欲坠。

父亲受迪哈拉委托给陈易细细讲解了旅店的硬件和人员配置,他不发一言地听完了。

员工们讨好地卖力工作,他们有一份长工不容易,谁也不希望陈易把店突然解散了。

他们的新老板始终对新身份打不起兴趣,但他没有像第二次来那么急切地需要钱了,因为他们没见他有什么举动,只找了间陈设最简单的小屋窝了一阵子。

米瑞莎记得有一次她和父亲接红眼航班的旅客,到店时已经是深夜,月亮很圆,陈易坐在屋前藤椅上,月光在他鼻梁下罩上柔和的阴影,隐匿了拉碴的胡子。

她觉得自己已经不是小孩子了,可是不得不承认她还是看不懂大人。

庭前有流浪狗吠着厮打的声音,开始很吵,后来只剩下一个呜咽呜咽的声音,是狗界的打输了在哭。爸爸说,好像是经常溜进来晒太阳的那只Matata。

等到了白天他们再来,就看到大狗腿上的伤口被包扎得很严实,并不亲人的它摇着尾巴跟在陈易后头。再后来它有了中文名字,叫塔塔。

好像大人们就是从那时候对他放下戒心的,一个对流浪狗好的人,心不会坏。

陈易不喜欢他们喊他boss,大家就叫他陈,他们感受到这个不爱和他们说话的东方男人比迪哈拉好得多。

他从不找他们的茬扣他们的钱,赚到了钱便给大家发着。平常的小费也是各自自己收着,甚至清闲时跑出去干点自己的散活他也不管。

爸爸他们曾找一个时机恳切地同陈易谈过,希望他带着他们继续经营,他们所有人都会努力的,每个人都有养家的重担。爸爸提到了自己老来得女,希望视若珍宝的女儿能考大学,所以他们家必须要有收入攒下来。

陈易还是没有表态,不过厨师年纪大了同他请辞,他没再招人,沉默地接手了厨房。这就省下了一个人工费,他烧的菜竟然很合游客的口味。显得有趣的是他还在厨房屋檐绑了根绳子晒咸肉。

他们开始喊他chef。

旅店清闲时,他们发现一个令人哭笑不得的事实:chef作为他们的老板,也在外面干活,是海滩救助那种又累又没什么钱的活。

他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天气救过一个被浪卷走的小孩,他径直从高高的崖壁上跳进海水里,巨大的落差溅起的水花使赶过来的本地人都胆战心惊。

落水的孩子被合力救上来,而他虚脱地倒在沙滩上,他的小腿被岩石尖口扎伤,血不断冒出来,将沙子染成深色。

孩子的妈妈抱着失而复得的幼子,跪在地上泣不成声地用当地话感谢他,又因为看到他皮肉外翻的伤口惊恐地呼喊救援。

旅店的工人赶过来将他安置到担架上送去医院,chef的小手臂掩着面孔,疼得眉毛挤在一处。

他擦伤的手臂下面,嘴唇却不紧绷,反而好像带着平常没有的生气,如果只看他的下半张脸,会误以为他在隐忍地笑,带着遗憾。

米瑞莎的母亲是虔诚的佛教徒,看到他腿上渗人的伤口,已在心里向佛祖请求庇佑。

那一刻的陈易对于哈时而言,不再是他们的老板,而是一个孤独的、背着太多心事的年轻人,她安抚地拍了两下他青筋暴起的手臂,心痛地说:“chef,你要爱惜自己的身体。”

她看见陈易僵了一瞬,手臂更紧地贴着眼眶。

那时候米瑞莎也被他伤口的血吓怕了,问妈妈:“chef会没事吗?”

妈妈说:“会好的,都会好的。”

chef的腿伤养了许多时日,行动受限,不得不每天面对旅店里产生的嘘寒问暖,他们分工陪他复查,给他做专门的补餐,塔塔更是寸步不离地守着他。

他的腿伤也给米瑞莎带来了不便,她的同班男同学,尼尼阿姨家的阿贝拉骑车来带她去玩,牵一下她的手让她抓紧,被树底下无所事事喝椰汁的chef看见,她总觉得他笑了笑。

最后一次复查前,来了一男一女两个中国人看望陈易,他们看上去和他年纪差不多,而chef见到那位女士难得露出有波澜的表情。

米瑞莎太好奇了,于是很磨蹭地给客人斟茶送小甜品。另一位男士看不出情绪,偶尔几句话,米瑞莎也听不懂。她看见主要是女士关切地在说。

后来她努力学中文,凭借记忆只记得一句“回来吧,龙龙”。

而陈易后来还是没回中国,他只在每年的四月、东北季风停歇时,短暂地回去几天。

这些片段冒出来又消散,才不过一晃神的时间。

而一个又一个雨季周而复始,旅人们在小岛停留片刻,又奔赴四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