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霍去病资料合集 > 第22章 “祭天金人”是什么?

来源:甘肃日报作者:李元辉

关于“祭天金人”的记载,首见于《史记》,《汉书》也有相同的内容。《史记·匈奴列传》有这样一句话:“汉使骠骑将军去病将万骑出陇西,过焉支山千馀里,击匈奴,得胡首虏万八千馀级,破得休屠王祭天金人”,这里说的就是汉匈第一次河西之战。公元前121年春,也就是休屠王祭天仪式举行后不久,汉武帝为了“断匈奴右臂”,派骠骑将军霍去病率军一万多人,发动了河西之战。霍去病出陇西,过焉支山,消灭一万八千余匈奴人,并击破匈奴休屠王城。休屠王惊慌逃窜,逃跑之际,连“祭天金人”也来不及带走。就这样,被匈奴人视若珍宝的“祭天金人”落在了汉军的手里,成了霍去病的战利品。

关于这个“祭天金人”是什么样子,作何用途,以及它的大小、质地等,无论是司马迁还是班固都没有进一步描述。尤其是司马迁,他应该见到过“祭天金人”,可他就是一笔带过,没作任何描写。班固只是将“祭天金人”称之为“祭天主”,如果按照字面意思来理解,似乎是祭天用的神主。由于缺乏记载,因此,“祭天金人”的大小和质地只能根据史料和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猜测。它的大小,因为匈奴是游牧民族,他们“逐水草而居”,经常迁徙,如果“祭天金人”体形过于庞大,不仅搬运困难,而且给祭天活动带来不便,估计“祭天金人”的形体应该不会太大。至于“祭天金人”的质地,古代的“金”既指金子,又指金属,黄铜所铸器皿颜色明亮,其美观程度接近金器。匈奴冶炼技术发达,从铸造技术和美观程度来看,黄铜有可能是铸造“祭天金人”的材料。

从《史记集解》《史记索隐》《史记正义》等史书的记载中,我们知道了“祭天金人”的一些来龙去脉。《史记集解》记载:“匈奴祭天处本在云阳甘泉山下,秦夺其地,后徙之休屠王右地,故休屠有祭天金人,象祭天人也。”从这段史料可知,在战国之前,匈奴部落祭天的地方,就在陕西淳化西北甘泉山下。

为什么选择在这个地方祭天呢?据史书记载及民间传说,甘泉山所在地是“黄帝以来祭天圜邱之处”,也是黄帝升仙的地方。当匈奴迁徙到此地后,知道了这个传说,就开始充分利用,并将其祭天的圣地称作“云阳”。但是甘泉一带战略位置十分重要,秦国为此和匈奴进行了长期战争,最终,秦孝公打败了匈奴,夺取了云阳,并将该地命名为“云阳县”。秦代在甘泉山建造了林光宫,汉代在旁边又修建了甘泉宫。

匈奴退出云阳后,“祭天金人”被休屠部落带走。匈奴占据河西之后,“祭天金人”又被休屠王带到了河西休屠城,继续在祭天仪式上使用,此后被霍去病缴获。霍去病班师回到长安之后,将缴获的“祭天金人”献给汉武帝,汉武帝了解到匈奴曾在甘泉山祭天之事后,就把“祭天金人”放置于甘泉山的甘泉宫内。由此可见,“祭天金人”从甘泉山到休屠城,经过几百年辗转,最后又回到了最初祭天的地方,也算是物归原主。

甘泉宫建有六座象征汉武帝对少数民族怀柔政策的祠庙,其中三座胡祠与匈奴有关。一是径路神祠,祭匈奴的刀剑之神;二是休屠祠,祭匈奴休屠部的神祠;三是金人祠,祭匈奴供奉的“祭天金人”。

此后,史书中对“祭天金人”的去向缺少记载。它究竟被谁拿走了?毁于何年何月?样子和形状究竟如何?没有任何交代。由此给一代又一代的人们留下了无尽的想象空间,也让人们从古到今争论不休。

匈奴的“祭天金人”究竟是什么样子呢?它的原型来自于哪里?它是神佛之像,还是一个充满象征意义的抽象的人形偶像?几千年来,专家学者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

一是外来佛像说。南北朝时期的史学家崔浩、魏收就是这样认为的。魏收撰写的《魏书》记载道:“汉武元狩中,遣霍去病讨匈奴,至皋兰,过居延,斩首大获。昆邪王杀休屠王,将其众五万来降。获其金人,帝以为大神,列于甘泉宫。金人率长丈余,不祭祀,但烧香礼拜而已。此则佛道流通之渐也。”后世的颜师古、张守节沿用此说,近现代还有不少学者采用这种说法,但这种说法因为缺乏有力证据,现已遭到许多专家的质疑和有力驳斥。

二是希腊战神说。有专家认为,随着中亚的希腊化,希腊战神阿瑞斯形象也自然成为中亚民族崇拜的对象。从公元前4世纪开始,阿瑞斯的形象就逐渐东传,后来传到了月氏人、匈奴人这里。先是月氏人根据阿瑞斯的形象铸造金人,后来匈奴人或者自己铸造,或者从月氏人手中夺取了金人,被冠之以“祭天金人”。新疆境内发现了一些月氏人西迁中埋藏的东西,其中有一个青铜雕像,正是希腊战神阿瑞斯的形象。

三是萨满教信仰说。部分专家通过史书考察了匈奴族及其他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的信仰以及铸金人习俗,推知匈奴“祭天金人”是匈奴休屠王根据本民族萨满教信仰下令铸造的,是小型黄铜质人形祭天神主,希望通过萨满仪式而引得神明前来依附。

四是来自于秦国。《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收缴天下兵器,聚集到咸阳,铸造了“金人十二,各重千石,置迁宫中”,可见,秦国人早已有铸造金人的习俗,匈奴有可能夺取了秦人的金人用来祭天。

还有学者认为,匈奴“祭天金人”的形象是沃教神像或者是伊朗人崇拜的泰西塔尔神,但都缺少有力证据。

近年来,有学者通过研究,认为“祭天金人”与古代交通要道有关,古代交通要道沿线有很多具有神秘主义色彩的历史遗存,“匈奴祭天处”便是其中之一。匈奴祭天地点与“祭天金人”的移动,与匈奴在一定历史时段的南北交通实践有关。

由于缺少史料,关于匈奴“祭天金人”的争论还在继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